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萧元恺
" x1 o8 B+ _9 a# |冰雪大国的联邦总理哈珀,政治运筹上也冰雪聪明,与奥运金牌有得一拼。 : m+ `6 O% }7 {7 c' k
: M( z) D& K0 N" m3 m本来三大反对党都因哈珀执拗推迟复会,憋着一肚子火气,准备国会一开就火力四射,大攻特攻联邦保守党诚信,并把火势连带烧到预算案。谁承想人算不如天算,一个“改国歌”,就铺天盖地莫名其妙地吸引住全国关注,打造好十八般武器的反对党突然使不上劲,好像被废了武功,急也不是恼也不是。若反对,得罪传统女性选民;若不反对,等于成全哈珀之美,还导致政争失焦。8 i) w3 C- F& c8 ]. j: C; x
9 l/ D. x) E K/ L5 W/ K, {一着妙棋,哈珀下得游刃有余。要改国歌的话音未落,马上又道不改了,无关痛痒毫发无损,不但两面做好人,而且用了一个无关宏旨的由头,四两拨千斤地巧渡险关,突围成功。而叶礼庭、林顿、杜锡们遥望着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哈珀,只好哑巴吃黄连,心里说又被那厮玩了! 3 A( U" l% S4 r1 g
9 L9 U8 Q9 b5 C2 i( ?" @0 }
全国热唱忽闻改
2 ]3 v- d/ h" W4 e% h
: }" ?; Y9 K- G在这次温哥华冬奥会上,由于加拿大运动员出色表现,14块金牌入账,“O Canada”国歌不断唱响,男女老幼激情澎湃。政府毫不掩饰地把这次冬奥看作弘扬爱国主义好机会,哈珀公开表示,冬奥期间加人应放弃对爱国主义的含蓄表达方式,应当大声骄傲地为本国运动员欢呼、加油,以国家为荣。他说:“我认为加拿大人的爱国主义,不应有丝毫的羞愧及尴尬。”+ z: k% c8 j" w/ f" S. ~) U
; [2 S& J& _/ n$ U- H) b0 b' z0 ?
9 W- ]# c) Y7 o) S& V6 VO_Canada5 B0 i2 `) m/ j( ]/ }, d% n
冬奥刚落幕,热乎气还在蒸腾,国歌声仍然余音袅袅,联邦保守党政府便在3日发表施政报告中,突然提出要检讨和改动英语版国歌歌词,考虑修正国歌中男性至上问题,准备针对修改国歌这件事开放社会辩论。并承诺就此向国会申请,通过立法修改国歌。
4 I k! t2 D: y$ n% m% y1 S) z( I: |4 ]# ^
虽然以前社会上有过修改国歌声音,但由联邦政府在复会第一天,在施政报告里郑重提出,尚属首次。此议一出舆论哗然,喊好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而且后者居多,许多表现出痛心疾首状。
8 z: B4 y9 b- q( o% y! S7 o D" J! a7 r
联邦保守党之所以这样做,有“知情者”说,冬奥期间有人向哈珀进言,表示她们不喜欢歌词中有太强烈的性别色彩,有被排斥感觉,应该改为中性,大家都好接受。还有另种解释说,哈珀之所以为此所动,主要因为本国女性选民多偏向联邦自由党,改国歌可能是争取女选民的机会。
}; h, D. p9 o+ c4 P( [, h4 o4 o& e- F5 E# r! E: f4 r
事情真的完全如此吗?恐怕还有更深层次的“政治隐情”。% j. N; g0 E) m
$ y% E' N) k! o! ~! J, Y
老调重弹一桩“旧案” & e l/ A5 c3 \3 a3 e! W8 o
8 s2 A9 h, I: Y8 @修改国歌,盖因第三行歌词中有一句“你的儿子忠诚爱国” (all thy sons command),只提男性而没包括女性,有大男子主义之嫌,故建议以中性“thou dost in us command”取而代之。在过去男女不平等时代,这句话或许被视为理所当然,但如今几乎已没有男人能而女人不能之事,这句话就有点不合时宜了。 9 m8 C+ [' z+ O7 b
; G5 y9 x$ v9 w f
加拿大国歌原是Société Saint-Jean-Baptiste的爱国音乐,由拉瓦乐(Calixa Lavallée)作曲,诗人罗瑟尔(Adolphe-Basile Routhier)爵士作词,当时歌词为法语。1880年6月24日第一次在魁北克市演奏,被广为传唱,以后民间又产生许多英文版。官方英文版歌词使用了威尔(Robert Stanley Weir)法官1908年写的一首诗,跟法文版相似。现在版本稍有修改,自1914年延用至今。
3 S: S6 w* Z$ g! m; c9 R% g9 {$ i* l
1968年,上下议院联合委员会曾对英文官方版歌词修改。在《哦!加拿大!》产生一个世纪后,即1980年7月1日,联邦政府宣布定为正式国歌,并在渥太华举行国歌命名仪式。在《哦!加拿大》正式成为国歌前,加拿大国歌一直使用英国国歌《天佑吾王》(God Save the Queen),此歌至今还是加拿大皇家颂歌。
$ ^. k8 O, c0 @2 p% _4 L' L: h Q/ I9 `5 x. {, E2 o6 l0 p! k& y6 c
“OH,CANADA”是一首赞美诗,每当听到这优美旋律时,深深为这个国家的美丽山川、富饶资源、质朴民众而振奋。美中不足的就是国歌里那句歌词“你的儿子忠诚爱国”,1990年起就有政治家提议更改,以便体现男女平等,但因担心引发政治风波而作罢。多伦多市政府也曾提议,将“儿子” (sons)改为“我们”(us),但当时被联邦政府拒絶。
. k# l, d% p2 P7 w# c, n
8 J) x% p( |2 F到2001年,华裔联邦参议员利德蕙﹙Vivienne Poy﹚与一个妇女团体,建议把“In All Thy Son's Command”改为“In All of us Command”,或改为“In All of Our Command”,以免涉及性别称呼。利德蕙后来说,她最想做的就是建议修改国歌中这句带有性别歧视的歌词,因为加拿大是重视人权和男女平等的国家。她曾先后就此事向参议院提过两次特案(Private bill),可惜因故被搁置。她认为已有越来越多加拿大女性认同这项议案,遂决定待机再提,希望能顺利通过,使国歌更能代表全体国民。
2 w. }) w" y2 i O9 }9 @% p) \: v% ^
1 b2 @, l: h. h1 u! S然而有一些调查显示,大部分加拿大人认为,因要迁就政治改变而更改国歌歌词是“坏主意”。
& J6 ]! K( N! W( _% R
% i7 p5 g4 g9 U/ R+ z& e6 f不仅仅是场乌龙
& P, W" s$ H: g- x* ~8 v( ^. n( z+ D
保守党联邦政府3日提议后,不过事隔两天而已,哈珀政府就突然又改了主意,说是为了顺应民意,不会考虑修改国歌歌词。
/ M) [# H5 [" i0 U* [% Q& x, M5 l8 v' L8 ~
: q- S- u2 K* \* O/ G1 J& l
总理办公室发言人5日说,政府已经听到加拿大民眾的意见,因此决定保留国歌的现状。总理哈珀的新闻秘书苏达斯(Dimitri Soudas)表示,在这个问题上,联邦征求了民众的意见,结果是绝大多数的民众不想重弹这个老调。因此,“政府将不再继续修改国歌的事宜”。
( t; J& ^& T1 h# t! W5 h q0 x; V% D! j4 A4 K+ P' o6 N. N
有一种说法讲,原来的这句歌词就是“thou dost in us”,因为觉得太绕口,就改成了“in all thy sons”,与所谓性别歧视无关。热衷历史的多伦多律师图普(Percy Toop)日前在圣罗伦斯集市(St.Lawrence Market),就发现了一份这一版本的国歌,并且自行斥资购得。还有人认为,改来改去既浪费国会的宝贵时间,也浪费纳税人的金钱。如果政府真的关心妇女权益,就应该加强一些实质的妇女福利政策,而不是在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打转。
! b n9 ~' u" t4 B有观察人士据此表示,哈珀急转弯的原因在于保守党的核心支持者并不赞成修改歌词,他们不断向保守党国会议员表达意见,令两名内阁重量级部长被迫表态不改歌词,他们分别是联邦国防部长马逵(Peter MacKay)和工业部长甘礼民(Tony Clement)。甘礼民就此表示,应该通过历史的研究和讨论来解决此事。
: W2 L; ], ` c+ v2 n4 Y" F: i, G, f2 I6 f# B% ^) j
还有分析说,哈珀受到部分女权分子的影响,本来希望争取更多女性选民,但如果这样做的代价是失去保守党的铁杆支持者,他当然不愿甘冒这个政治风险。
- N' r) o0 U2 `9 F' G* z0 q0 U6 C- o `* x
提案之快,撤案之速,执政多年的哈珀保守党政府会如此不成熟吗?赶在冬奥会甫闭幕就提出更改国歌,引发全国民眾巨大反弹似应在意料之中。哈珀挑的就是这个日子口,反弹越激烈越理想,最好使所有视线和火力都集中到这件事上来,那样才能使饱受诟病的“延期复会”之举金蝉脱壳。 2 a0 _: t6 O/ }
4 `+ M. r% h' l1 v4 b0 d
皇后大学哲学教授梅丝艾(Adele Mercier)表示,此事又是一个政治意味浓厚的作秀。她支持修改这句充满大男子主义色彩的歌词,但认为加人有种保守倾向,不到万不得已时不想行动。她又表示,在其他问题上,尤其是国会休会问题上,保守党并没因民众抗议而改变立场。“可悲的是,他提出了这个问题,却没有胆量对其作一个认真的检讨。” 也有网民表示:“罗马城失火,尼禄却在纵情笙歌。好一个轻重缓急的取舍!他们放了一个长假,要想明白了,不要再拿这种事情做文章。” ( m# M1 h1 o* T3 d) J7 [
+ b9 k/ d e/ H: |, r
“阴谋论”不止一桩 + P$ s7 D5 i: q% b+ O
, Z1 T/ f7 I& q* Z, O* s
联邦自由党国会议员妮薇乐(Anita Neville)正是妇女地位问题评论员,她说每次唱国歌时,自己都唱“in all of us command”,以此来代替“in all our sons' command”。她批评保守党政府试图以次要问题来掩盖主要问题,用鱼目混珠的方法来使民众分心。她强调眼下有更为需要关注的事情,那才需要倾心解决的。 5 v+ N* S- a( c3 H. C1 v3 x
7 c5 L' A# g8 u
有观察家分析说,如果将此刻提出改国歌称为“阴谋论”的话,这并非哈珀之首例,自保守党执政以来亦有迹可循。闹得沸沸扬扬的“阿富汗虐俘事件”,就是保守党试图转移主要视线,故意施放出的“烟雾弹”。用相对代价较小的事情,来代替重大的实质目标。因为究根结底,保守党政府不是“虐俘事件”的施暴者,追来追去会不了了之,但把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不明就里的反对党则打蛇随棍上。
8 Q: M6 F; ]: q; _) W2 R: j
% k1 v" d+ C* G3 L. z, W, G1 V" z9 M当然上述说法只是一家之言,有待明察。不过要说哈珀惯于权谋,喜欢声东击西,顾左右而言他,似不算作冤枉。有时在一桩小事上成心露出破绽,打开个口子,让不辨主次的反对党放马过来,然后兜头收口,坐稳江山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