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90|回复: 2

教会分裂之初探

[复制链接]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0-3-25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3945/ Z3 S) b" H0 a9 W) f+ y& u5 w

+ A2 b& w- I% `, B华人教会经常分裂,是众所周知的。很多信徒因教会分裂,从此不再踏入教堂,或灵性变得非常冷淡,有些甚至放弃信仰。
( Z0 q1 {5 M: `/ k8 A
1 R$ Y6 b* J% S7 @, ?) h, ?& U8 p1 o教会分裂後果严重,但信徒一般对此事避而不谈。许多人认为教会分裂是因为灵性不好,或真理认识上有意见分歧所引起的。对分裂背後的复杂因素,却不愿意深入思考和探讨。这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教会文化,若不彻底改变,华人教会的分裂事件,势将不断重演。! K  v! f' M) z. y: B
. S' j7 G7 r6 z7 B5 Y$ _
近年来,北美华人教会不断增长,实为可喜。既然华人教会慢慢成熟,应该可以勇敢面对教会分裂的问题。所以,笔者在这里大胆提出几点意见,希望抛砖引玉,促使大家正视问题,避免重蹈覆辙。* B$ V- b, e/ L. t- L: v( e

3 Z  B5 E# E& N6 U. m# v( R' ?个性与矛盾4 f8 [9 F8 r" ?! s3 k( k6 e

: K6 m8 {7 H& y4 K% ?笔者认为,北美华人教会分裂的主要原因,一般与个人灵性和圣经真理无关,绝大多数都是因为信徒之间个性不合,而产生不能解决的矛盾、冲突,以致最终分道扬镳。然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却需要从改变教会制度入手。
. }" G( {& E$ ?5 e+ g$ i
; B. Y! v3 [. c" {人际矛盾,常源於对事情的看法不同。而看法却跟个性有关。举例来说,有个华人教会里的年轻人,对曾经吸毒、犯法的人,很有传福音的负担,很希望把这些人吸引到教会里来。可是教会中的负责人却不以为然,担心一旦把这些曾经吸毒、犯法的人请到教会里,可能造成教会年轻人跟著染上吸毒的恶习。' k* G' P2 s) @" Z+ J

5 M$ e1 r9 v, D* l其实两种看法都合乎圣经,传福音与看守羊群,同样是圣经的教导。所以,双方如果以圣经的教导来力争,必定没有结果。这个教会的年轻人,看到的是传福音对吸毒罪犯的重要,这跟年轻人热情的个性有关;而教会的负责人,个性一般比较谨慎保守,所以非常关注教会安全。0 x7 _( Q$ I4 @+ |# s! \$ \

  U" y3 ^- F# ~! S: L很可惜,两方在讨论时,把所有的问题,都提升到真理的层面去争论。结果是互相指责,认为对方不属灵、看法不合圣经原则。/ M, D1 g7 f5 Q/ c5 |; _# G1 _; U

" \; p: D& g2 A- t& C8 L很多教会的分裂,都是这样开始的。起初仅仅是对一些事情看法有异,後来却变成真理之争。这是很可惜的。如果双方能认识自己,知道看法其实跟个性有关,或许就会谦卑些,比较能互相包容、让步。
% Z8 b  @7 E$ P3 }! u6 f
8 K! f4 l# ]% [) W9 W6 Z  X能自我了解,也是不容易的。有些人对自己比较了解,有些人对自己的动机却不是很清楚,也不太愿意去分析。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容易看不起别人(而且还不自知、不承认),觉得人家的意见是“小儿科”。9 ]+ N9 X+ s9 [, W& k! j+ W) b5 J0 q( ~0 k
: v- c" z* r( T* d5 C1 {
小题大做,无限上纲,这也是个性。有一个教会,每次星期六两点钟开长执会,五点开祷告会。有一次长执会提早结束,很多长执希望祷告会提早开始。主席却认为不能提早,如果提早就是违反原则。长执们认为主席不应该坚持这种“原则”,结果主席辞职,以後也不再来教会。5 q7 _, f0 d, c3 L( p
1 O5 t2 g* e4 M, E* h1 o0 r& |6 b: G4 l
再看聘请牧师的广告,许多教会提出的条件,都跟学历和牧会经验有关,却苹字不提个性和人际关系。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一下,不难看出,牧长与会众之间的矛盾,一般跟学历和经验无关,却往往跟个性和人际技巧有密切关系。
2 V1 m- L! E- {6 p! O. I0 z6 _" N+ l3 c: Q. z4 L# p
北美华人教会,还受四种背景影响∶
) O1 P. K. D3 N
( {+ E( r1 a6 _, C1. 唐人街背景∶人与人之间缺少深入沟通,不善於表达感情,待人态度冷漠,缺乏热情,两代之间代沟很深,不自觉地重视传统,态度保守,走小圈子,外人很难进入这样的教会内圈。
* D2 t5 N) b1 f( y" |& C' I$ z# h+ h) E2 B9 j& a5 H
2. 文革背景∶心里有很多讲不出的伤痕。对别人没有信任,轻易怀疑人家的动机,不自觉地防备他人,很难跟人同心合作。话讲得很漂亮,却不肯付出太多。/ O2 q0 a, ?1 L  D

; F3 U) `  Q  p$ w3. 竞争背景∶只注重学习和个人成就,缺乏人际关系技巧,兴趣范围狭窄,经常不自觉地跟别人竞争,看不起别人。
5 N$ R+ [) y8 I/ s, Q. r7 i1 f+ U1 I! b" X
4. 人治背景∶对法治不信任,不守规矩,行事没有原则,注重关系,“随机应变”。9 [8 v. t7 @0 Y. W) U  _8 u

1 |, E5 c7 Z) R) n6 h( d教会的制度
0 {$ J+ ?9 B* u9 k( G( t. d# r% [0 t7 i- Y5 f
华人教会往往对教会制度不够重视。很多信徒找教会时,很少注意教会的制度与宪章。可是,正如上文提到的,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而且每个人都是罪人,这些事实既然不能改变,教会就必须有良好的制度,才能有效地管理教会的运作,避免和控制因个性与罪性引起的矛盾。8 u$ a& @1 F0 d" X

" p6 }9 |2 @, `( C3 n笔者认为,教会的制度应该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1 B5 ~. q; a* {; W6 ]! d% O% s9 A: C' I
1. 教会行事尽量法治,而非人治。2 u& Q( |" j# l

- W" W# ~; Z  b2. 教会行事很难完全民主,但也不能没有民主。
4 z2 M( _/ {5 C5 v" M6 [: [  ?' z) s0 V/ Y
3. 教会行事尽量透明,尽量公开,沟通的管道清楚流畅。) I6 Z- e& k+ D+ b

$ S+ B% A( }! H" t4 |+ k  q7 u4. 教会应该鼓励会员了解并参与教会的事工,不是只鼓励会员顺服。+ E. ]7 b" j3 d! U
  \2 E4 ?3 _2 [" N6 j/ w
5. 领导权力(包括牧长的权力)必须有所制衡,不能独裁。
- B) W: p8 s2 c: \" B9 e) Z' c9 e: K# H; i
6. 教会应该是集体领导,权力需要清楚划分,权力不要集中在一两个人手中。2 K. p. h+ S2 d* ?. s! w
1 j  U) W9 n( n- X6 W. x. P
7. 领导(包括牧长)的任期必须有期限,不能终身。% G3 F/ E% n; b5 E$ L3 G) d

. g0 w4 ?, W' D# a7 T& }8. 教会领导必须向人述职,不能单单向神交账。
) E& }8 ~6 j. B5 c3 }+ g" x5 e- ?5 E* m; n/ O7 l
9. 教会会员与领导,都应该有明确的权利和责任。  R/ r, T6 s, P, Q

. c) L! r8 T3 o# l旧有的观念
9 Q# j& a# l5 v; S9 R! y7 H! _+ R9 B- i9 s2 G
华人教会有些观念与习惯,可能造成教会制度不健全∶
5 t* }1 O3 Y6 q& V6 k. h. g  W0 K1 T9 o; x) `3 j: y; j# j
1. 认为教会是神治,不是民主或人治。4 R' q# G7 i, F

8 h# w0 l  S/ G2 z6 I教会行事当然不能完全民主,但是至少在会员大会的层面,应该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当年使徒们听到会众对管理饭食不满之後,就提出选举执事的几个原则,让会众公开选举(《徒》6∶1-6)。对会众选举出来的执事,使徒也全心尊重而且认同,在众人面前为执事按手。这表明,我们今天对教会全体通过的决定,不管自己个人想法如何,都应该认同、尊重。  ?: K# p. M8 w" x; l) y
4 _# g3 x+ y/ \$ s  G
虽然在会众层面应该民主,但在牧师、长老的层面,笔者则不认为应采用投票方式解决问题。教会重大的决定,需要耐心等待全体牧长通过,然後进行。
1 }- J' d: b, o9 i, f/ M" M0 \' L/ y6 l! P5 A3 Q- d
2. 认为圣经就是教会最好的宪章,不需要为教会特别设定宪章。: h) W( e4 ~  z' S
9 \* o; |6 D1 D9 L, V
早期教会确实没有宪章。可是到了保罗快要交棒给提摩太的时候,保罗开始写下管理教会的一些原则(《提前》5∶9-25),例如年纪到60岁的寡妇才能登记在册,控告长老必须有两、三个见证人等。这些就是宪章的雏形。
3 t9 I( G; d2 ^$ }' t) W% p% {3 p
/ P9 e9 R: A. {0 \' J3 ?; C  z虽然今天教会里的寡妇,已经不需要记在册上,控告长老也可能有别的程序,但是保罗写下的原则,清楚告诉我们,今天教会应该以圣经的原则,写出适合今天教会需要的宪章,以便法治操作。5 [! j: Q* x. F9 o) i8 S, ^4 ~4 L
0 N8 D8 f6 |5 o+ o( c
3. 牧长终身制。
3 _2 a0 A1 V2 F' w) o& e& T+ ?+ k& A  N1 i' `1 S+ q. x3 ~
一般华人教会,牧师、长老是终身制。这个作法造成两个危机∶$ q3 s! L2 z* G5 @  ]) `# J, N
3 w: R$ L7 z8 G, n
第一,终身制造成权力膨胀。
! R' e9 e: i$ L$ |, b
& G( \' ]$ Y! L$ i' e一般教会,长老如果是终身制,一旦牧师离开,新上任的牧师,一定感觉压力很大。这新来的牧师,与终身的长老,相处会有困难。
! L; t. j6 I1 `. p# `" w$ p
) E) Q3 F1 L- g" r* ]5 s第二,牧师若终身制,一旦牧师跟会众相处出问题,会众要牧师离开,难度很大。勉强进行,对教会可能造成很大伤害。如果牧长任期有限期,这些困难可以减少。0 J* Z  {2 M9 N4 c" `. j) u

3 s4 G8 a% G' t! B4. 教会权力集中在一两个人身上。
  {# f+ J3 _5 @4 X7 K# x# ^- I9 {/ t4 \/ C" ~' B# J3 `- z
很多大的华人教会,只有一个长老,牧长权力没有制衡,也没有划分。
+ J8 f% Q6 C4 e  y. f" j, _" e: o5 `. s7 G5 a5 Z" D3 p
牧师管理钱财,也很容易出现问题。最近有一个牧师,就带了教会三十多万元逃走。从一个角度来讲,这是牧师的罪;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这是教会权力没有划分造成的紊乱。教会中的带领教导(牧长的范围),钱财物业的管理(财物理事的范围),跟一般教会日常的操作(执事的范围),责任应该有所划分。
- }, o* A5 ?7 o6 A3 H* ~: O1 N# W# y
此外,牧长团最少应该有三、五个人。每个人权力必须有制衡,不能让少数的人专权。( A1 \# ?3 F0 P8 F: x: n

9 A% g5 R. z8 S0 I3 `5. 教会行事不透明,领导鼓励会员顺服,并不鼓励参与。9 n, G* T1 `+ d  @0 E
& F) j3 ^; W9 k
某教会牧师辞职後,经会众挽留,决定留下。可是一周以後,又再辞职。会员莫名其妙,问执事会主席,主席说不要问,要祷告。另外有一个教会,牧师跟执事会主席争吵。会员问长老缘由,长老说不要问,要祷告。
: N! O5 l4 X2 B4 L) A2 |, O" {: m0 c: k; g' P5 v6 A7 F- U
这两件事,从一个角度来讲,会员的好奇不一定值得鼓励。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教会的事情,应该尽量公开透明。两者之间,必须取得平衡。原则上,如果只牵涉到个人的隐私,可以不公开。如果牵涉整个教会,应该尽量透明。
3 h2 s5 u- R4 g& ?- T- j- C% E+ w6 d% a! ], T
6. 认为牧长只需要向神交账,不用向人述职。
! E. H2 q# G  A9 @* B' q
7 O* ]2 V( q6 O! k' ^; i笔者认为∶主任牧师应该向牧长团述职,助理牧师应该向主任牧师述职,长老应该向牧长团或长执会述职。这样,权力可以制衡,行事和责任可以有所交代。$ O8 U( R; M9 V
9 a4 _! y6 B, p! _
另外,述职的管道要清楚流畅。某教会的助理牧师,对学生工作很有负担和恩赐,但对主任牧师所分配给他的行政责任,感到并不适合。他多次向主任牧师提出,但没有结果,最後只好辞职。在这种情况之下,教会宪章里应该写明管道,可以让牧长团听听双方的意见。1 _7 E  B; ?3 N
* Q5 J& U) @  o# S$ @, }) a% T( @2 N
另外一个美国教会,有位助理牧师专门管理华人会众,可是该助理牧师跟会众有很多矛盾。助理牧师跟主任牧师关系很好,因此会员几次跟主任牧师讨论与助理牧师的矛盾时,主任牧师都表示不愿意插手。结果,华人会众只好离开教会。这说明教会宪章应该标明管道,容许在这种情况下,会员跟牧长团讨论,以期牧长们可以打开僵局。
$ |6 M9 j1 O% o+ h* M) B5 e- K* z# {4 M/ y" w* u0 `
7. 把一般性的不同意见,上升到圣经真理层面来讨论,导致问题更难解决。8 k1 I. F+ H% [$ \4 T* o. x' u

' Z) F/ y4 w9 U$ q5 n+ H! S5 f4 e如果就事论事讨论问题,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例如有一个中文学校,想向教会租用教室办学。多数长执都赞成,却有一个长老认为,教会是神的圣殿,既然耶稣在圣殿中赶出做买卖的人,教会就不应该把场地租给学校。否则,他可能要离开这教会。6 p2 e. r% ]$ l' X$ X  B
4 ~2 K' r( V& f% ]  T
对此,大部分的牧长认为∶教会不是教堂,教堂不是圣殿,耶稣把做买卖的人赶出圣殿的经文,不适用於租用教堂这件事。不过,在祷告之後,大家认为,不应该在真理的层面来讨论这个问题。结果决定多数服从少数,问题因此得以解决,中文学校也从别的地方租到教室。7 W0 O4 p+ [- L4 d" h8 D
/ u& S: K: L1 `0 t8 t
结论
) M, `2 V9 ]9 [# |0 ~# A8 z$ }6 k
教会分裂是亏欠神、伤害弟兄姐妹的事情。希望更多的信徒面对这个问题,从了解自己开始,进而深入思考教会制度的问题。在处理教会事务时,更是千万不要把人际关系和个人意见这种一般性的问题,上升到圣经真理的层面来争论。而应该遵循圣经教导,“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4∶2-3)如此,才能有效地防止教会分裂。/ c: y5 }5 e3 T( h) j; n

5 \  @3 ^. S, s作者∶徐理强医师,香港大学医学博士,英国皇家精神科学院院士,现任美国波士顿Tufts University医学院精神科教授。麻州华人福音堂长老。
5 `1 a0 U+ E& m  X+ ?3 ^. a! w% Z) u* @, ?5 y
李统铨博士,福建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药理学博士。目前是Cubist制药公司资深科学家。麻州华人福音堂会员。
鲜花(80) 鸡蛋(0)
发表于 2010-3-25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赃不均啊
鲜花(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3-26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2# uil
7 C' b5 B+ y, K% ?/ Z, Z- [教会不是分赃的地方。; s8 f$ {# |* }% I7 H

/ Z# r8 o, _7 B* h' T; J# X马太福音 21:12  耶稣进了神的殿,赶出殿里一切做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13  对他们说:「经上记著说: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你们倒使他成为贼窝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6-1 04:07 , Processed in 0.122475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