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327)  鸡蛋( 0)
|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 \3 A' {# d" Y1 c4 w1 \& S5 z6 S5 E2 p6 ?' p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0 `1 h4 Z, k" a6 B+ `% p2 N
舍利子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既是色
, g) \ Z1 U& \: |3 F H受想行识亦复如是6 S( z1 k/ n" J( c' b9 u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 w! x: Y' H- z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1 q$ x ?) F, W! ^; p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0 u8 |' k8 \( K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k0 q% i h" A- f% s9 R6 R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 k, }- i0 W4 q. M) r菩提萨陲依般若波罗密多故
+ n8 k' X. n9 n心无挂碍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 b; F. ]2 O" y9 m& o/ R& l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2 q9 o' o* [) s; C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1 ?' V# b) f+ `! g4 {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Y4 @" C5 T' Y+ n& { J8 R9 B+ t故知般若波罗密多+ c3 y9 k0 g! r0 ?; S6 V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4 F0 z$ U$ l* M1 [
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M& R, m; {. i2 R9 Y
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
- \2 b! m# _3 p4 m0 b- i! U# d2 C4 D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 `1 x( X* p8 s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o- v' A/ c. z" Z' d
+ x# r+ ]$ z4 L
. p5 D& a0 ]$ y/ i. X
/ g7 c) z5 w' P: L7 ~2 Y
& z8 Y% U3 V3 v- N9 F9 j1 @8 l8 l+ d# W! E5 W# o
: G- i6 J5 h9 s* H( ?$ ~4 i2 q“观自在菩萨”,那观察一下自己,我们自不自在呢?第一句提 醒我们的,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一下自己,每一件事,每一件物,我们自不自 在呢?如果我们自在,我们就是观自在菩萨,如果不自在的话呢,那就不是了,所以我们要知道,怎么样我们才会自在呢?怎么样的状态下?怎么样的运用上?我们 才能得到自在呢?看下一句话“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最主要是这个“行”,行是什么?是我们的行为,行为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我们的思维,怎么能深入呢?所以要行深,要“般若”,般若是代表智慧呀,“波罗密”是代表到彼岸,怎么能达到这个目的呢?要在智慧 当中,你的行为,你周围的一切事与物,才能运用的得当,运用的恰如其分,所以呢,要在智慧当中来运用才行,这句话就叫“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如果你不用智慧来运用的话,是不可 能的了,也就是换句话说,只有一个智者,才是“观自在菩萨”,如果你没有智慧的话,想把周围的一切事与物运用的得体、恰当、圆满、是不可能的。那到底是什么?什么叫智慧?“照见五蕴皆空”,大家要注意啊,这个《心经》啊,是三藏 十二部的中心,咱们学的《楞严经》跟《心经》是相通的,它好比是中心思想,佛讲三藏十二部,到底讲的什么东西呢?就讲的这点东西,你去研究经典吧,你去研 究大藏经吧,讲什么?就讲的这点东西,所以它是“无上咒无等等咒”,为什么还叫心经?因为它是核心。
4 O1 B, q, n: {) i4 p9 f
7 k, C. W! j2 i& I* s
7 }( I$ [# ?; _6 y0 z% ^; O3 n9 ^ Y; O% V0 Y% f& s
: k4 U6 F# v4 ~3 b7 [
这个“照”字,照可不是观啊,前面是你观察一下,自不自在,这个 运用的时候,照,照是呈现,你对一切明明了了,观,就是你收缩进来的,大家要知道,照,是像镜子一样,呈现出来,但是里头没有痕迹,大家都照过镜子吧,照 完镜子走了以后,镜子里头有没有痕迹?没有,是不是?那你要是观呢?你就吸收了,吸收了,就在第八识就留下了种子,所以“照见”,照完了之后,去看看呢,走的时候,看看镜子,是什 么呢?镜子里头我们照的是什么呢?“照见五蕴皆空”,我们世间的一切,“五蕴”,所以我们去观察,去看,“见”就是去观察,去看,去知道,这个“见”是知道的意思,“五蕴皆空”为什么呢?之前我讲过多次,用完了,只是一个过程,随着时间,随着时空,已经不存在了,留下的是什么呢?---- 影尘,留下的是个影子,影子在我们的第八识当中 ,留下了一个痕迹,称为“尘”,没有一个实体,所以它说“照见五蕴皆空”,我们只是讲大意,如果讲细了,这一句话, 讲一年也讲不完的啊,呵呵,一句话,可以讲讲讲讲很远的,回来接着看,如果你呢,能这样去观察呢,这样去观照的话呢,“度一切苦厄”呀,大家有事情解决不了,大家有很多苦难的事 情,心里解决不了的事情,怎么出现的呢?就是因为你不能“照见五蕴皆空”,所以你这一切痛苦、烦恼解决不了,佛讲了,他这样讲,如果你能这样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下一句话,他说舍利 佛,对他的弟子这样讲的,舍利佛是智慧第一,这段经文呢,如果对一般的人讲呢,他是不会理解的,所以佛,一般讲法的时候,因缘而施教,他讲这一段话,必须 有人要接受,这是一种因缘,讲出来之后呢,留传下来,所以他对他智慧第一的弟子,舍利佛讲的,说,舍利佛呀,为什么说“照见五蕴皆空”呢?他说“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既是色”。
/ E2 ]9 F/ A/ j8 M, g4 A% N; H9 Y4 b+ x# v6 u$ Q* O4 }/ Y8 w
9 ~8 H* r2 l9 J4 I
$ z' C" C- J8 O. V1 B9 A6 v5 N2 P4 R/ C2 Y% q, d( H. u# d
- V% Q ?. Q. f
《心经》可以说,有的小孩子都会背的,但是这个意思呢,理解就难了,他说“色不异空”,什么叫“不异”,没有差别,没有差别,色和空没有差别,为什么讲没 有差别呢?我现在打个比方,这个房间,没有人,我们现在能坐进来这么多人,它和有,有什么差别,因为坐进来这么多人,所以这个房间,这些人会没有,因为我 们坐进来呢?是色上的显现,就因为它有一个空间,我们这个色相才会在这里呈现出来,如果没有这个空间,那我们就进不来了,假如你这个房间里,已经坐满了 人,现在在进来好多人,你说还能坐得下吗?能不能坐得下?% K; q2 ^, o+ T! G! @1 f
, W" O5 Q m; u2 b
4 @& [7 h- i( ^. J6 D
2 }6 a% O' v/ i+ J* R- }5 V" u: {
1 U/ R; W' z& z8 C7 B: m中午吃饭的时候,打了一个比喻,我 们要吃饭,来到这个饭桌,一道菜都没有,就因为一道菜没有,我们点了很多菜上来了,我们点了很多菜,等吃完了,这个桌上的菜就会消失,吃完了,又没有了, 没有了变成 空,变成空后,还会再有,有了之后,再会变成空,这就是,一切,从没有到有,从有到没有,一个过程,一个现象,那这个现象,是什么呢?是一个“缘”字, “法不孤起,遇缘则生”,所以讲,性空,我们的自性呢,是空的,遇缘的时候呢,它会随着这个缘,随着你的需要,显现所有的一切,上午,有人问我,师父要记,可我为什么记不住,不需要,你只要运用到这个 缘的时候,如果你没有杂念、没有执着、没有分别的时候,你会随着这个缘,随着它的需要,显现出来一切,这就叫,自性流露。大家听说过这句话吧。大家多数都 是学佛的,我们就讲佛教术语了。1 A/ K% S- _3 O- K. w2 B
* e% W" N: V, M* B+ V, L
5 ]) Z+ {5 I$ [# V' X' w
0 _6 u) W( [0 K( [+ P4 l& a& {
& Y5 l& ^. P$ G9 \必须要你的心呢,没有任何的执着, 没有任何牵挂,没有任何的杂念,这样的时候,来的人呢,这种思维传给你,你才知道他需要什么东西,所以你这里就显现出来他所需要的东西,这就叫妙法,知道 吧,这就叫空中妙有,听说过这个术语吧,就是这么来的,他们问我,师父你讲课,哪里来?不需要,需要的就是定力功夫,你只要你的心,把杂念全放下,来的 人,他只要需要什么传给你,你只要按照他这个缘,去讲,这就是随缘度化,如果你不能做到的话,来的人,他没有达到空的境界,你给他讲空,也不行,来的人已 经达到空的境界,你给他讲有也不行,只能随着这个缘,而去讲,他能理解到哪一个地步,这就是他的水平,跟你没有关系,你不要讲,你讲的不好,不是的,只是 他这个缘,很多法师讲完课,为什么会遭到诽谤,因为这个缘,他只能讲到这个水平,大家只能理解到这个水平,讲完了,到了那样一个环境,那样一个境界的时 候,说这个法师乱讲,哈哈哈,都是这么回事的。, ~3 a8 @0 d8 u% d% v) t
就像佛讲课,三藏十二部,有了义, 有不了义,有方便说,有接引说,有共法,有不共法,了义,究竟法,是对的什么呢?对着上上层次人讲的,对刚入门的人,讲方便法,不讲究竟法,还有的人讲 呢,接引法,什么叫接引法?对那些鬼神什么的,他也讲,这就叫什么叫?应以什么身得度,即现什么身。这就叫方便了。但你的根基要到了呢?佛讲法,你去看经 书,也讲鬼神,有的讲你去布施,你去做善事,好像《地藏经》里地狱的内容,那我们现在修行呢,讲的什么呢?我们讲的就是在心地上下功夫,就是从心,从因地 上去下功夫,所以我们要知道,“色”是因为的一段现象,这个现象,这个过程,过去了之后呢,它必须要回到原状,回到什么呢?回到空,因为只有空,才会再呈 现一切。那我们人为什么烦恼呢?当缘到的时候,现象出现的时候,过程出现的时候,人们想把它永恒的保持下去,是不可能的,所以一但这个现象没有的时候,不 能保持很久的时候,大家就抓住这个现象,痛苦、烦恼,想让他再重现,或是想让他距离再拉长,是愚痴的!必须要回去,才能再显现,这就是佛讲这句话的意思。 所以我们,所有人痛苦、烦恼,就是抓住了这种现象,不放,想让这种现象,永恒的保持下去,我们就叫抓住一个幻觉,人从生的那一刹那开始,决定死亡,他已经 在踏上死亡的路,那有的人说,不可能,你只有生的那一刹那,叫生,从生的那个一刹那开始,不叫生,叫成长过程,踏上了死亡的路,直到这段现象,80 年,60年,一天,二天,5岁,6岁,都有,你个过程就这么长,你一旦因缘到的时候,这个现象就这么长的时候,没有了,所以,世间人痛苦、烦恼,就是这么 回事,所有世间人,都是抓住这个现象,而不放手。
K8 }3 ~2 L* j
; y; R$ f0 m3 u
/ N6 d7 R3 i0 M- I! V0 j; R7 L9 U2 F" m3 ?- z# D
: ^) W) c5 a1 W2 I: r e
“空不异色”所以你不要以为没有了,就没有了,不会,因为为 这种现象现前了之后呢,它一定会在这种现象上不断的完善,变得更好,没有,是最好的,有,不是完美的。所以,什么叫艺术?没有就最完美,只要有一个,就能 挑出毛病,有的那一刹那,代表它不完美,在消失的那一刹那,证明,完美开始了。你挑不出来毛病了,知道吧,这就是佛讲的真理呀。所以“空不异色”,空的那 一刹那,就证明,你要有新的开始了,有的人找我说,失去了,烦恼,不要怕,你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你的好事就要开始了,在失去的那一刹那,证明你这一段因 缘过去了,随着你的改变,就像你们学佛,都会改变的,不相信,你回顾,在你没学佛之前,你是个什么状态,在你学佛了,从那一刹那开始,你就在不断的改变, 也许你自己觉查不到,你问问别人,你必须把以前的现象消失,现在的缘,现出来的是什么?好的。所以大家不要烦恼,以为失去了,在失去的那一刹那,证明呢, 更好,更完美的开始,这佛说的“空不异色”。
# O& \+ B0 H {4 C
R. f ?" `" e7 B/ b; T8 w/ p
5 a O5 k, @, x7 H8 Q' T8 {
- ~9 g" e. ?' r# y& ~+ ^8 b. t: c8 g& ]4 v2 M) o @+ A: q
“色即是空 空既是色”,在色显现的一刹那,证明这个东西将 会灭亡,这就是生灭法,我们以前讲过,一定要超越相对,色就代表的有,在有的那一刹那,证明他就要没有,是不是这么个道理呀,在我来这讲课开始的两个小 时,不断的往下深入之后,证明我这两个小时就快完成了,是不是?在我来上海的这8天开始,证明离我走的时间越来越近,在你生的那一刹那,证明你的生活在慢 慢的减少,哈哈哈,大家不要害怕,这是事实,所以大家都说出家人活的不现实,虚伪,其实我们最现实,我们最实践了,最面对现实的一个人,哈哈哈,绝对接 受,承当的,这是逃避不了的。所以,“色”代表的一切将归位,可以这样理解,这个空,大家不要想成代表没有,归位那一刹那呢,代表的一切将要开始,所以,“空既是色”,这段大家很难转过来,所以要在生活当中去体 验。在我讲完课的那一刹那,也就是空,在空的那一刹那,你将运用我讲的智慧,运用到你的生活当中,这色就要显现。所有一切事与物就是色。! t( L1 B+ ~; |
% M4 h @4 t8 }" d
2 f, \/ s1 {# O$ I- v" g
( m+ I) J- n2 n& g' r' [7 Z; X9 p3 V7 c" l/ _, K. f" V
后面讲了,什么是呢?“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所以有的人说,师父我想把你今天 讲的东西记住,你看“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在我讲的那一刹那,就证明要空,所以你忘记是好事呀,合呼这个智慧的道理呀,你不忘记,出了问题了,看没看懂?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这是动 真格的了,如果你修行,某一点出了问题,你都不能成功,绝对的,修行,密度非常高,就像那个密码锁一样,开密码锁一样,你哪一点不对的话,就算看着很准 了,好像是了,叫相似法,很多人听师父讲课,讲来讲去,觉得这个师父讲的也有道理,觉得挺好,这就叫相似法,差不多,差一点都不行。我跟你讲,差一毫厘, 差一微尘都不行。所以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我们的色,就是“受想行识”所感受到的一切,世间的一切事与物,无非就是我们的“受想行识”,我们搞出来 的,哦,我们回顾了,我们讲到了五识,我们的识,有呈现、显现的作用,但,它没有识别的作用,这识别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空性,起的作用,如果我们 在运用当中的时候,运用完了,在当下那一刹那,马上归位,空掉,是什么?这个就是智慧,千万不要说,我什么都不要了,用是要用,用完就在这,色可以当成用 来讲啊,用完了之后,用的是什么呢?“受想行识”,“ 受想行识”用完了之后,马上不留痕迹,所以“照见”吗, 像镜子照人一样,照完走了,镜子还是亮的,一点痕迹没有,OK了,就这样。你用个试试回去,就是这样的。6 O3 U% { R" U6 }9 ~1 A
& D1 P. k6 P2 O7 B( t- C
, V2 N' Z7 D! g
6 c- l$ T7 a* i. x: u* V
; w7 [+ d3 S5 {8 [5 ^) m7 O0 a! o下面佛又讲了, 舍利佛,“诸法空相”,因为这个讲《心经》啊,这个《心经》是三藏 十二部的中心,是诸佛的心印,你想一想,讲的东西,全是真东西,真家伙呀我跟你说,很难理解的,这一句话呀,可以套出来,很多很多,诸法怎么能是空相呢? 大家承不承认?我讲的这一句话,讲出来就不是空,讲完了就空,是不是呀?我举起来手,是有,我放下,就是空,举起来就是法,放下就没了,所以动一下,就是 法,你动一念就是法,在这动这一念的一刹那,你这一念就灭掉了,空。是不是空的。所以叫诸佛空相。那到底你们执着个什么呢?你们想把师父讲的东西全记住, 想把三藏十二部全记住,想去学某一个师父,这个师父真高,我要学他的方法,诸法都是空的,你学什么呢?所以我上午讲,只需要你明白一个道理,无法可得。你 要有法可得的话,留下痕迹了。我只需要你明白一个道理。你要有一法可得,你被我所束缚了,你不行了,所以你不能执着我讲的每一句话,你只能明白一个道理。
4 W+ p! _4 \- }
2 M2 d4 D" S8 H' S" H) v2 R/ c0 m8 [+ z' G
" G' N' z" e* N9 J2 N8 D$ W. F% q: t+ b. P& \* Q9 \$ y
9 u' a0 `2 }) \" c2 v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为什么这样讲呢?你怕我讲 的话跑掉吗?我讲的话,既然我能讲出来,它就存在,为什么?我从哪里来的?我能讲出来的这句话从哪里来的?刚才讲过,从哪里来的?我没讲之前,是什么?空 的是不是,我讲这句话是从空里来的,我讲完又跑哪里去了?又空了。空永远不会跑掉的吗,空可以变现一切吗,所以他说了“不生不灭”,谁看到空灭掉了?谁看 到空变现什么东西了?只能我们人在变,我们人,一会儿进来,一会儿出去,一会儿进来,一会儿出去,空没有动过啊,动就有生,不动就不灭了,所以他说“不生不灭”,我说话,这个空中他也没有満,我不说话,这 个空中他也没有减少,这个地球上这么多垃圾,这么多人,这个空还是这样,他也没说容不下了,没有人,没有东西时,这个空还是这样,所以他“不增不减”,你再多的垃圾这个虚空也还是这样,也不会污 染,所以“不垢不净”,污染的 是什么呢?是我们的分别执着呀。其实现在你们功夫好, 就可以进入这种境界,用完了啊,真的是,大圆镜智,性空啊。性是空的,佛讲的多清楚呀,你们啊,就是领悟不到,佛说,性是空的,遇缘则起,起是什么?用。 用完了就放下,空的,该用的时候,就拿起来,抄起来家伙就用,是不是这样?哎呀,多简单的问题。佛已经给你讲的再简单再透彻了不得了,这些人就是明白不 了,所以佛告诉我们,性是空的,性是什么?我跟你们讲,性是智慧,智慧是空的,智慧是空的怎么用呢?遇到缘的时候才用,我不可能没事智慧乱用,是不是?所 以大家要知道这个道理。) A! C9 b; Q+ [1 y- U
要仔细听这一段,如果你接不上的 话,你就听不懂了。“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我上午都讲过了,我不知道大家都明不明白,现在,在按照《心经》给大家重复讲一遍,“是故空中无色”,这个很重要啊,“是故”佛讲了,为什么呢?“不 增不减”$ w; K* O/ c K( l( L
“不垢不净” “不生不灭”呢?因为空中,本来就没有色,没有“受想行识”,没有“眼耳鼻舌身意”,那这些哪里来的?不明白,你就不会用,缘到了,起用吗,“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吗,空中根本就没有,为什么会有?因 为缘,缘一来的时候,你只要一动心,就开始产生,这一切,是心造出来的,所以《地藏经》上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句话 大家都知道吧,学佛的可能都知道,天天念,会不会用啊,为什么要你观法界性呢?法界性就是性空,法界是空的,缘,遇到缘,它就会显现一切,随着你这个缘, 显现一切,这一切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起用---智慧,大家要了解。
( W+ a7 G: B b) m. w
; K" V$ f/ r# I E, e5 ~. R4 s
2 v2 \ ^/ A. l& q
# }, p/ S8 j; p1 g3 d
6 O' e3 O) [* I! w! ?' r所以大家要知道,我们上午讲的,只 要第六识不动,前五识、后二识,全不存在,第六识称为大圆镜智,回顾一下是不是,只是一个大圆的,镜子,比喻,照见一切,跟他连上,解空,虽然是空的,镜 子里面什么都没有,大家都见过,每个人的卫生间里基本都有,缘一到的时候,也就是你一进去卫生间照镜子的时候,一切又现前,不用的时候,又是空的,所以“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明白了吗.他讲了“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这一切 是哪里来的呢?是我们第六识起用,前五识有呈现、显现的作用,它一呈现、显现的时候呢,我们第六识开始起用,就是《妙法莲花经》教我们怎么样去用,所以就 产生了一切法和色相,法和色相,是一啊,别听我讲两个词不是二,也就是产生了一切法,可以说产生了一切色相,产生了一切差别,这一切差别是干什么用的?给 我们用的,不是让我们执着的,所有的人用完了,放不下,所以在禅宗有一句话:“提得起 放得下”,也就是你要会用,也得放得下呀,世间的人呀,都是提得起来,放不下,所以活得很累呀,是不是,你们叫说累呀,唉呀,做人真累,连我都说,我不想 做人了,我想做佛,哈哈哈,做人呀,什么都要想,做佛什么都不要想,为什么?做完了就做完了吗,做完了,不管对错,你去想它干什么?佛说了吗“罪过罪过” 罪已经过了,你知道不要再犯就好了,呵呵呵,但是听我讲这话,你们不要去犯错误啊,以前的罪过了,现在的罪还没过呢,哈哈哈,所以法佛妙就妙在这,佛为了 安慰你,“罪过罪过”,你再犯又“罪过罪过”,老是罪过了,不行啊,所以知道罪过就不要再罪过了,不要再犯错误了。
i, d" \; H" B: `
9 } r2 ^/ H' C. o$ _* i# ~ \
1 a! D3 R J: T* V* K" H# ^8 b' b- C
; q: i: v( O" P6 x- V
; j! F, o) X2 C' n m& Y$ b
还有个什么“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这句话,我们眼睛,讲到眼界了, 如果你眼睛呢,呈现和显现的作用,起了作用,如果第六识呈现作用的时候,你的眼睛受你的呈现作用受到了阻碍,你只能看到有限的东西,有限空间的东西,大家 说是不是,如果你第六识不起分别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不受阻碍、不受时间和空间的作用,这就是人家能看到别的东西的缘故,这就叫天眼通。为什么你们看不 见,不用说别的,随着阳光的偏差,我们就看不到微尘,但是经过阳光,通过这个光的呈现,因为它的角度不同了,看到有很多尘,我们人的眼睛就这样,有时候灯 光一晃就看不见了,而且受到这个呈现的作用,只能看到有限的东西,一旦你第六识不起分别的时候呢,它是自性起作用,它有呈现的作用,但呈现不了的,我们的 见性,它能显现你眼睛呈现不出来的东西,也就是我们肉眼观察不到的东西,知道吧,这就叫智慧眼开了,但是可不是鬼眼啊,有的人能看到鬼什么的,那是鬼眼 啊,因为他接受的是鬼附体吗,看到那些东西可不好,看到了我们超越时间、空间、物质障碍的东西,但是能见到这个东西,不是随便见,有缘见,而且有时间,有 条件,在你的心清净,没有烦恼,没有杂念的时候,可见,在你心不净的时候,硬去想呢,那个是,我跟你讲,附体了,可不要去想它啊,这个是定力出来的,只要 你心清净就会出来,但这种看到的东西呢,不是说你想,你想看,如果想,已经动了第六识,不是真的了,所以有的人说,我给你看看,可能闭着眼睛看半天,我不 说吗,睁着眼睛还看不明白,还闭着眼睛,那他是在打妄想,胡说八道,不用睁眼闭眼的,就是你的定力,其实五观这些已经不起作用了,前面的一切色与物障碍不 了你了,因为肉眼呈现不出来的东西你要去看,要超越时间和空间,《楞严经》上就讲了,如果一个人修行好,能看到八万大劫之前,前后的事情啊,别说一百年, 二百年,一天,二天了,那都不算稀奇啊,八万大劫呀,所以出家人说有神通,很正常。但是他不会随便乱给你看的,他必须要在定中,才知道,而且有缘才知道, 这样的。1 |, S& _. x! r' f, \2 Q
O; b; c( Q/ _ o- R0 {7 k
1 _9 ]4 L$ S. K, i$ Y8 P% ]# i6 X2 W) _" D5 m
( H5 V0 A! L; u% |8 F2 @2 q8 e$ O# i. R3 n
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眼睛的界线, 我们看到这个东西,是我们眼睛产生的界线,我们听到的声音,也会产生界线,所以有六识,就有六界,这是什么?界,不是原来有的,是我们造出来的,因为我们有识,产生了 界线,佛界,畜牲界,地狱界,是我们的识,我再重复一遍,识,上午我讲过是什么东西?什么是心?就是我们的思想,什么是思想?在佛法里称为识,认识的识, 就是识别的意思,因为你分别,因为你执着,所以产生了界线。所以因为你分别、执着,就产生了差别和差距,我们的这个某一界,某一界就是这么产生的。是我们 人自己造出来的。明白吧。所以佛告诉你,“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告诉你很清楚了,这可不是我讲的,但是,大家不要认为,这个“空”是没有,这个“空”是有的开始,有,是没有的开 始,所以道教是我们中国的本土教,他画了个阴阳鱼,也就到了一个极限,到了一个极限的时候,它会返,会生,也就刚才我讲的,你在失去的那一刹那,你将得到 你将得到的东西。服不服,你回去试一下就知道啊。哈哈哈。只要你心放开,只要你能心安里得,你得不到,你别心安里得啊,你心里惦念着,那得不到,只要你回 去,该睡觉,该吃饭,该干吗干吗,你肯定得到你该得到的东西,因果不会差的,那为什么没得到,是你心没有安下,所以他说了,没有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是哪里 来的?是我们造出来的,这些造出来的刚才讲了,是什么?---相对的。相对 的,就是前面讲的,生灭法,佛讲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什么才不生不灭?绝对的,不生不灭,是不是?哎,这才进入到佛法,前面讲的相对的东西,-----叫 方便法,刚才佛讲的呢,“受想行识”、“ 眼界”啊“眼识”啊,“色”呀“空”呀,都是相对的,相对的,有这个产生,对有另一个产生,有利,就有弊,有好就有坏,这叫方便法,这不叫佛法,所以这个 方便法呢,他是没有一个实体的,在有的那一刹那,代表着空,在空的那一刹那,代表着有,包括我们的眼,我们所触到的这一切,“色声香味触法”,包括我们的“界线”,都是我们第六识,这 种错觉产生的,分别执着,自己造成的界线,这叫相对的,那佛刚才讲了,“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这是绝对的。大家说了,什么是绝对?什么是绝 对?-----在你不动的那一刹那,又没有动向,这一刹那是绝对的,学佛最后,就是进入这个状态,但是这个状态,人人有没有?都有,你只是抓不住,不知道。$ |2 \; Z5 {: u. E0 ~) a
那后面佛介绍了“无无明”。大家都说没有开智慧是无明,没有开智慧,因为 你不明白吗,是无明,其实无明也没有,佛讲了“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无明也没有尽头,也不可能尽的,所以我讲了,大家说要去掉烦恼,根本就没有烦恼,只是你不会用,好比我拿个刀,去 救了一个人,手术刀,是个好刀,哈哈哈,那这个人拿着这个刀去杀了一个人,这个刀是什么?凶器。那你说,同样是一个法,在于一个人的运用,你不会用就叫“无明”,会用呢就叫智慧,所以佛告诉你了,没有“无明”你想把你的“无明”消去,也就把你的业障消去,消不去,没有上哪儿去消 啊,是不是啊,那没有无明,没有业障,你去消什么呢?大家不要听我说完就说没业障,你再没有听我说完,没有懂之前,还是有业障的啊,所以大家要知道 ,佛讲了,我们真想修行,想开智慧,不要认为我们是凡夫,因为你在认为你是凡夫的那一刹那,你本身就增加了一个烦恼,不要说你想成佛,在你想成佛的那一刹 那,你就增加了一个妄想,你不要想,我要得智慧,在你想得智慧的那一刹那,你就打了一个妄想,你心就不清净了,当你认为你不行,想把你不好的东西都去掉的 那一刹那,你已经有了污染了,所以呢,就是这样,“萨婆诃”,这心经后面“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就是这样,我们讲到后面的时候再说,佛讲了“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 w" Y4 S6 B% V2 C2 y& V: g4 [0 x, X6 N9 m- g( b
' m y0 i+ [' D O) b; z$ F. M" e- u+ _) \# Z) E
6 ]3 Q/ n$ V8 x5 N
6 Y0 j& F: @, B) s( k m$ F后面一句话“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大家都怕死,在别的经典,四 谛法,根本法,南传佛教的从苦集来道开始呀,生老病死,现实的,那为什么佛讲“无老死”呢?心经心经,前面讲,“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我们现在讲的可不是我们平常的凡夫呀,我们是在智慧的生活当中讲的, 没有生老病死呀,讲的是自性啊,讲的是你的智慧啊,现在诸佛既然是空相的,那我们的生死是不是法?既然是法,它是空的,空怎么会老?怎么会死呢?老和死, 是我们的分别和执着,大家说,是不是啊,所以佛讲的很明白了,人家讲观自菩萨,如果你不自在的话,后面讲这些都没用啦,如果你不是在智慧的生活当中,那你 也做不到的,所以人家讲的是在智慧的生活当中,而能“照见五蕴皆空”的这个人,称为“观自在菩萨”,他到底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明白了这么一个道理,所以他没有痛苦烦恼了,因为他知道,色,不存在,空,也不存 在,“受想行识”这一切,都是 我们的分别执着,“老和死”也都是我们的执着,“亦无老死尽”,大家以为死了就没有了,如果你有功夫的话,我就能带你去看一下,人没有死,人在死的那一刹那,他已经决定他的生。在 他有限的色相中,死的一刹那,就是空了,在空的那一刹那,证明有的开始,会去哪里呢?随着他第七识的执着,去呈现那个现象去了,找那个缘去了,你以为他死 了吗?所以佛说没有死,也没有死的尽头,只能做到什么呢?明白这个道理,你不再起心动念,不生,就不灭了,不生不灭告一段落,就在这个境界,这叫寂静光 土,叫不动尊,所以你看楞严咒前写到“妙湛总持不动尊”,你要动的话,就会生,生,就会灭,那有个尽头啊,你以为他死了吗?不是,只是这一段现象没有了,没有之后,因为他本 人的执着,因为有这个因,十二因缘就是这么来的,有个因,然后再看他执着的程度,哪一个最厉害,他就会去寻找这个缘,再展现这个现象,不管你是地狱、天 堂、饿鬼、畜牧,都是一样的,都是这个缘,有这个因,产生了这个缘,再去呈现这段现象。
8 K9 ?- r0 y, o/ }; K: e& \1 {/ b+ A7 J9 T
, k$ t0 {0 A0 h, k1 |
3 }3 z3 ~6 `5 z W# T$ M" @
. h# X5 I1 |: y8 x* l4 Z& }0 l# f& C3 ~
所以在这里呢,佛运用了智慧,他告 诉我们,如果你能做到这样,变称观自在菩萨,这可并非就指观世音菩萨,谁做到,谁就是“观自 在菩萨”,如果你在智慧当中,佛告诉我们,没有死,也没有老,老是没有尽头的,只要你能做 到,前五识,只是起作用,第六识不起分别,后两识就没有,停顿的时候呢,就剩下大圆镜智的时候呢,这个时候就不生不灭,一切全都解决了。
7 w7 B+ G& _7 S/ i* W4 q- Y' g9 ~1 }4 M" M
/ N) h) A3 N5 C7 u- e+ L2 c4 M1 V3 u- q
: A+ f% h/ ^5 V& j0 r% L
Z7 u" D, a! b" F- x, \5 Z8 p1 B再看后面:“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所以我们有时候讲经,因为环境不同,比如这个经典,不给你讲实话不行,讲实话你 又很难进入,如果我在上海,我肯定带着你们修行,给你一步步的带进去,让你彻底的明白,可是现在,两个小时里,让你完全明白,难度很大,你看,佛后面告诉 我们““无苦集灭道”,因为四谛法里讲的,我们的苦因集聚在一起,产生了我们的轮回,然后,我们的修 行的方法是把它灭掉,把什么灭掉呢?把苦和集聚的这个因灭掉,我们的苦有了之后,我们把它集聚,集聚是什么?就是第七识的执着,第八识的储存,那我们要想 办法,不让它储存,不让它执着,就是上午讲的那一段,让第六识不起作用,然后就是灭,把它灭掉之后,就是道,这才是道啊,什么是道,这才是正规的道路啊, 所以佛这里讲“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你要想得智慧,是不是?想得智慧那一刹那,你心已经不清净了,你放下那一刹 那,就是智慧,什么是智慧?跟大家讲最简单一个方法-----念念之间,提醒自己放下,就是智慧。念 念之间,不要想得到什么,付出了千万不要想得到什么,你永远得不到,付出那一刹那,放下,你永远得到你该得到的东西。这就叫智慧。所以 佛讲“无智亦无”,世间人都想智慧,我想得到什么…,.得不到。你不想得到的东西,恰恰得到。只 需要你去努力。这是我总结的经验,只需要努力,什么都不需要想。但是要有目标,努力,就可以了。8 Z; l. n7 o. d# `. f3 @) O9 l0 E) d9 B
& M8 j: S0 v9 u5 |& A
, [+ s# ^: ?) d4 [# Y: D9 T
* e0 p4 _& m& Y1 h2 r2 U1 }$ R& B* A4 \: L
3 h+ L, z4 n; L“以无所得故”,这句话讲了,佛说“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陲 依般若波罗密多故”,也就是说,运用大智慧的人,以智慧来生活的缘故,是这样的人,是什么呢?“菩提萨陲”是大菩萨,大菩萨是什么呢?为什么他会称为大菩萨呢?他是以智慧来生活,这样的人称为大菩萨,就因为他以智慧来生 活,这种原故,才能“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怎么样做到“无挂碍”呢?前面讲的,必须这些东西你要看透,要放下,如果你看不破的话,也就是你透不过这个表皮去看,真正深层内部的那种 主体,那种实质,你是放不下的,开不了智慧的,因为它这样,它看破了,它知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自他不二,他知道呢,“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增减,是我们的分别执着,他知道“受想行识”都是我们运用的智慧,他知道“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 界 乃至意识界”,包括“无明”“智 慧”都是我们的执着,是我们的“挂碍”,都是我们有索取心,所以我们呀,不得自在啊,因为他明白这个道理,完全放下了,他“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啊,完全放下了,就是大智慧呀!你不要以为你能得到什么,你最后那一天,我不说吗,走到山穷水尽时,柳暗花明又一村 啊。你不走到山穷水尽时,你以为还有什么好得的东西?不行啊。学佛,什么也得不到,最后,就是要你明白一个道理----放下,大智慧。
9 N- R# B- f. q2 [9 e0 q S) R# L/ _" D3 N5 x
, p' [* o( i; N/ Z! ^# D3 L$ E4 F
0 [& z _! M- w$ M* {4 I; f9 p `; b1 h! P2 q" I
0 H3 j. `6 y" O' J& S- k. U
所以,他因为这个原故,他心里没有 一点挂碍了。所以“无挂碍 无挂碍故”,这样呢,没有恐怖了,所以现在的人,天天有恐怖,怕自己得癌症,怕自己身体不好,怕自己钱财失去,昨天我见一个 人,说:“师父,我有一个要求”---“什么要求?”,他说“我想长寿”,“长寿有什么好处呀”我说,他说多活一天,就是一天的福呀,他恐怖,他想长寿, 你想长寿,就长寿了吗?那谁都想不死,可能吗?所以他有挂碍。
/ V; S0 m. r7 I3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什么叫“究竟涅盘”?大 智慧啊,可不是死了,死了,还要它干吗?死了还有什么挂碍。这是大智 慧,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为什么有恐怖?因为我们有索得心,我们有分别心,有执着心,那天有一个人问我,说---师父,你们广州有没有地震呢?我说,有没 有与你有什么关系呢?人,就是天天在颠倒梦想,什么都是在做梦,正的说成反的,反的说成正的,邪的说成正的,弯的说成直的,所以我们反过来讲,想做到世界 没有灾难,想做到你一切“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怎么做?怎么做啊?------完了,上一节课白讲了,这不前面不刚说吗,“色即是空 空既是色”吗,有的时候,不要执着,不要贪,为什么?它会没有的,你抓不住的,贪白贪,你放下,你永远拥有啊。你不放下,你是 它的奴仆啊,你只是心里拥有,你没有实际啊,是不是啊?所以要知道,要真想离开灾难,没有病,现在的疾病太多,想逃避,逃避不了,要找解决的方法,方法就 是前台讲的,要明白这个道理,真正做一个幸福美满自在的人,这才是关键呀,绝对没有灾难,我讲了,你们不要贪,这些东西都是假的,你不要执着,你不要嗔 恨,你不要斗,这些人不信那,有什么办法,我说,你们少杀一点生,少吃一点肉,他们不信啊,人生不就是要什么呢,享受吗,你看我们要吃好,要睡好,要玩 好,你看你们修行人,出家人,多可怜,可是,我们不怕疾病,不怕灾难,我真的做到了,我以前不行,我怕,现在不怕了,如果灾难来了,你要有业力,逃也逃不 掉,关键是,我要把它做好,做好,我就是地震中的幸运者,被救的那个家伙,知道了吧。地震中,为什么还有被救出来的,我们要当那个幸运者,不想有疾病,我 们就要慈悲,好心,到底什么是好人?很好做,没有自私心,就是好人。
" m' _( v( Y- x- w( P3 X( f, ^3 Q
/ r3 {% i& ]# E, C4 E) B- F4 `9 _' l$ W( j1 n: e# K$ D$ z
: v+ N; l: x8 f6 m6 ~$ |- H
1 A. N, {! C' i# R, K7 @, @
# h( {8 K3 H: j& ]+ |你不要以为你布施一点,你是好人, 布施一点却想拿一百万回去,那是好人吗?是个坏家伙,哈哈哈,是不是,上寺院去,布施10块钱,他想回去赚一百万,那能行吗?那不行的,哈哈哈,没有自私 人,这个人疾病就少啊,没有灾难的,他把他自己都布施掉了,灾难会找到你吗?不会找到你的,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真想没有灾难,现在说四川地震,死了那么 人,可怜呀,我们有力都救不了啊,现在多少志愿者,想去,去不了啊,不让进啊,你去,能帮什么啊?你没有能力啊,有人说,在家念佛吧,但他们的痛苦已经产 生了,我们寺庙也做超度啊,超度他,但痛苦已经产生了,全家全死了,就剩下他一个,他心里的障碍怎么解决?家产全没有了,怎么解决?什么都没有,都失去 了,残疾了,本来我现在很正常,一下,两条腿没了,就算有人给出钱,那也痛苦啊,怎么办?所以我们啊,不是怕,不是去逃避,有人又说四川地震了,我跑到别 地去,那别地也地震了怎么办?所以不要逃,干吗?要解决它,要面对它。我们现在学佛 的人,要做到真正得到自己该得到的东西,能得到什么?面对现实,该我的,我就用,用完了,我绝对放下。你不放下,它也没有。现在很多人,储存,古董,金银手饰,我对他讲,死了你能带走几个啊,你拿下去,人家还把你手砍掉 了呢,能带走什么呀?你家有个房子,你死了把它火化了?现在四川就是一起火化了,所以四川这场大地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贵、贱、贫、富、仇、恨、恩、 怨,平等了,一起埋没了,啥都没有了。在那一刹那,最平等了,
" Q' d" {( A4 s; L, k所以,业力,是最平等的。有,在一 刹那之间,变成了空的,这个例子很现实了,痛苦只有自己去面对去解决,如果想解决,从现在开始,我们用,用完了,就放下,你不放下,也是空的,随着时间, 什么都有寿命的,地球为什么地震,它也有寿命的,虽然他的显现比较长,到了这个寿命,它一定要变动的。我们拥有一切,我们知道一切都是空的,在这一刹那, 过去了,就不存在了,但原来什么都存在,我们怎么样超越,面对,要超越的时候,告诉自己“诸法空相”,是空的。- y- Q- {/ s9 y/ |: f% Z0 k3 }
9 a& q3 E7 m9 t- ^
& h7 e1 D) q0 T7 J& _
: C( B0 Y2 C+ a( c. Q0 E
# U/ h1 H# j! ?( `
" f) G) V% O4 ^2 }缘起啊,没有实体。这个人打我一巴 掌,缘,有缘,就有因,因是在哪儿?因为你的存在,有个形象存在,他打你一巴掌,没有,就打了个空的,那怎么样打空呢?你马上把你的念头空了,他就等于打 了个空,所以你俩就不结恶缘了,世界就没有斗争了,没有战争了,地震就因为人的心不平衡啊,现在人的心,贪、嗔、痴,你争,我斗,不平衡啊,有“挂碍”啊, 就像我们闭上眼睛,是空的,当睁开眼睛的时候,就是妙有了,所以我们,什么都要用,闭上眼睛的时候,什么都不执着,不挂碍了,用的那一刹那,就用,用完 了,就放下,这样就能做到“心無掛礙 無掛礙故”了,很自在了,真的没有恐怖 的,什么都不怕的,以前我最怕蛇了,我越怕,越能看到它,因为我们那个山上蛇很多的,特别是广州,自从开楞严法会,明白这个道理,看不到了,因为我不害怕 了,只要我们寺庙去了嗔恨的人,那个蛇就出来了,为什么呢,把它引出来了,好比人起了妒嫉心,心里不平衡,把他的业力勾出来了,所以,只要有人心里有憎恨 心,不满,不平衡,好了,去了那个蛇,它就感应到了,它以为是它的同伴,它就出来了,到现在我都一年看不到蛇了,我们山上到处都是蛇的,这就看到来了,所 以你真的心里没有挂碍的时候,没有了,所以要真的看破,放下,5 x7 E! `* |- c( i$ H
2 W: N0 H9 B! ]2 B& k1 [; p& {4 x. J/ f2 d1 @/ b
7 K" Z* ^# e2 t, U# E1 e
" p$ |6 d4 X1 z# u0 a3 B
+ [) E* g* R% T. L W; H& I+ x; V
“遠離顛倒夢想”,我们天天打妄想啊,这是我真实的,我徒弟也知道,我打了个什么妄想呢,想把我们寺庙建好,这个妄想打的呀付出代替 太大了,从去年开始建到现在,不断的建,不断的维修,不断的建,不断的维修,还没有等建好,已经成了坏的了,我发现了,从有的那一刹那,变成了它要失去, 它已经准备坏了,我不停的在修,天天维修,今天,师父水不通了,明天师父电不通了,明天师父卫生间漏水了,后天我跟你讲,师父这个地又坏了,我发现了,没 有还好,没有,出来的那个是最好的,从把它搞出来那天起,它就不完美了,所以,我真悟出来一个道理,成佛,建寺院,跟人家化缘,把人家都吓跑了,因为我没 钱啊,跟大家要啊,建寺院,花钱,花出来一肚子烦恼,花钱找烦恼,为什么?那个工人跟你是两个心眼,他是为了赚钱,因为他不是佛啊,他没觉悟啊,不知道给 你做好事功德啊…,很痛苦啊,这个妄想啊,以为建寺院,让大家吃的好,住的好,现在发现了,想让一个人觉悟,顿在毛厕里都可以让他觉悟,就看你想不想学, 现在房子建好了,这帮人去看了,说师父你还得怎么建怎么建,我说,还没等建好,我就死了,哈哈哈,气死了,烦恼,这就是有挂碍,这就是打妄想,颠倒梦想, 你以为能得到吗?建了个寺庙,它是物质,建了就要坏,不停的在维修,直到彻底坏了那天为止,就像我们人,生下来那天开始,不断的有病,有病,有病,最后治 不好了,死了,完事了。明白了这个道理,什么都不是自己的。你们在打工,我也是给那些捐款的人打工的,为了把他们捐的钱用好,我天天在骂人,在造业,哈哈 哈,是不是,我不敢把你的钱乱花吗,就为了这一点事情,一年辛辛苦苦,造了无量无边的业。所以噪子哑了,越骂人,噪子越哑。
# h7 K- f4 w) Y0 C" D9 ?5 j所以,真正感受到,真的要看破,放 下,我们的任务是什么?-----我们的任务是了脱生死;我们的任务是什么?-----让所有的人都觉悟。我们的任务不是去搞形象,让这种形象去束缚我 们,所以好比建寺院,一定要干好,但干好了以后,要放下。为什么要放下,不放下,命都没了,天天有挂碍啊,人气给你弄坏了,生气了,做不到空啊,哈哈哈, 人家再给我钱,再说建一个,我说不要了不要了,不敢贪了,哈哈哈,真的是。真正的一个人,能放弃,是最大的成就者。人家问说,你真的能放弃,我真的能放 弃,我才成功了,我不放弃的话,我失败了。为啥?我成了它的奴隶了,我被它所束缚了。所以这建寺庙对我来说同样也是修行,是个加行,让我明白了,世间的名 利、地位、金钱,都是假的,跟死一点关系都没有,谁也代替不了你,你有病痛苦的那一天,要自己去受,别人都赞叹你,说你厉害,赞叹你,你能不死吗?那要赞 叹我,我不死的话,就好了。所以佛给我这个因缘,让我真正领悟到,到哪里遇到有缘的人,给他讲一讲,让他的一个道理:攀缘,求缘,化缘,只是痛苦。看不 破,放不下,颠倒梦想,以为什么都是真的,以为是我的,我死了是谁的?只是一个现象过程。- E5 v: e# |- s; y
/ u& p" m; u* }7 a V8 f2 [ I3 z$ p6 j& K
' I/ p. Z7 ?! G4 z6 a
7 r1 S- f+ M5 W0 w5 |* W
3 S+ k7 v( D2 }2 K! l2 e, v C: u, e我们要知道,我们的疾病,灾难,恐 惧,不如意,就是因为我们放不下,我们认为这一生会得到什么东西,简单吧,年轻叫什么?理想啊,我上佛学院的时候,我的理想啊….我一定怎么怎么样,现 在,啥也没有了,没有怎么样了,打妄想啊,其实啊,现实和想像差距太大了,把你的想像变成一个现实,大家知道科学家吧,有的研究一辈子都没把他的思想变成 现实,都没研究出来,要把我们的想像变成现实,你想要有多大的能力啊,佛讲了,要有多大的福报啊,我们现在所有的人都是在随缘啊,按照我们的因果在前进, 你根本主宰不了你的命运,如果可以主宰命运的话,就是把你的思想变成现实,现在每个人,我跟你讲,都想当老板,每个人都想开公司,我还想四川的所有人都救 了,变成现实,可能吗?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思想去的,我们只能去接受因果,今天遇到的缘,是以前种下的因,现在的果,你要去面对承受,有好有坏,改变不了 的,要能改变的话,一点点,真正改变,必须要像这上讲的那样,没有牵挂,心里没有挂碍,远闻颠倒梦想,我们现在都离不了,就因为,缘来了,好的,今天不 错,找了个工作不错,老板对我也不错,几月之后老板看你不好,把你炒了,完了,恶缘又来了,善缘一来,就觉得这个世界还是蛮有兴趣的,留在这个世间还是蛮 有滋味的,恶缘一来呢,唉呀这个世间,人活的真累呀,天天为这点衣食去奔波呀,其实人的衣食很简单,我们为我们的欲望去当奴隶,天天为我们的欲望当奴隶, 去打工,有了房子,要有车,有了车,觉得房子小了,再换个大的,永远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没有止境的,永远在颠倒梦想中。很多人,包括我们修行的人,无意中就 会颠倒,明白,但老是干错事。4 r; U3 Y0 o0 Y& g# c5 D, Z
' ~3 l0 k( X" v! K$ ~" ]6 L
# v% h, E6 e9 E6 J6 f# i
& |8 H6 V+ C9 I6 S- Q% F& \* D
- h0 B, y9 d* B3 Y* x
; ~0 }# [+ N% ?“三世諸佛”,不讲我们了,这是一个比喻,可以说一 切,一切成就者,都是照着这个方法去做的,什么方法?“依 般若波羅密多故”,都是按照这个方法去做的,他才走的出来啊,人生呀,太短 了,没有时间了,你以为你很多时间吗?错过了,一转眼,你已经不是你了,变成张三李四了,又是从小开始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果你按照智慧来生活,你就会证得,真正,究竟、圆满的智慧,“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究竟 圆满的智慧,一定要这样做,如果你不这样做的话,你想成功是可能的,所以“故知般若波羅密多”,他说,你要知道啊,你要这样做的话,是什么?“是大神咒”,就是要在日常中,看破,放下,真正的做 到,才“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有的人以为学心经,就天天那么念,才是大神咒,大明咒,不是,而是按着这方法去做呀,做到了就是“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無上咒”。
% w t( H) F2 M; L9 C0 Y" w: r5 y; G7 Y8 d+ X O
% p: h6 C6 i2 O' N+ m5 S
5 H `8 d0 `) ?! D8 n, M% ~" M% a6 h
3 j; e9 p" P6 K q7 t
大家都知道唐僧吧,研究心理学的,真得要去拜拜唐僧,唐僧是唯识宗的祖 师,他上印度去取经17年,留学生,学的是什么?心理学,心理学的祖师呀,现在学外国的心理学,祖师在中国呀,唯识宗,他把人的心总结了51种心所法,超 不出去这些,你去研究一下,所以他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观世音菩萨现身化了个出家人,教了他一个咒语,一个经典,教的是什么?就是心经,他在遇到困难,遇到 障碍退失了道心,当然了,那个西游记是神画,它里头是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实际上是他困难重重,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跟自己讲“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诸法空相”,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呀,解决不了,诸法空相,放下就解决了,哪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最后成功了。
- D* o) M8 h& B2 a/ c
! ]7 w9 U2 F1 q$ M/ j7 ^5 V1 ~/ {3 ]
. \7 _9 m# H9 [6 O* ]
$ C" t+ w1 F" z% L! A: |: ~6 E% B+ a* C4 T' b6 V
, }: j( n7 L3 ~! M" D( d8 A: _& D& R“是無等等咒”,什么叫“無等等咒”? 没有跟它能相比的咒语,所有的咒语都不能解释,都不能明白它的道理,只有心经是三藏十二部的中心,而且讲的是道理,经典上讲了,只有咒语只能发音,不能翻 译,不能解释,而且心经这个咒语,可以解释,让你明白这个道理,去做,所以它是“是無等等咒”没有跟它相比的,它可以等一切咒,代替 一切咒,唐三藏就是念了这个咒语,一遇到困难,就用这里的话提醒自己,开阔,开脱自己啊,放下呀,超越它呀,成功了。“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佛最后还怕你不信,这个咒语呀,你按着这个做到,能除一苦,能解决一切事情,是真的,可不是假的,“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 即說咒曰”这人咒语是什么呢“揭 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 }9 w1 s1 h* b V: E7 k”他说,智慧呀,怎么样去运用呢?怎么样运用生活当中呢?就像我刚才讲 的,就是这个样子了,不要多此一举,没事找事,不要画蛇添足啦,不要自作聪明了,你们真的想成为一个大智慧者,真的想成为观自在菩萨,运用生活,在智慧当 中,就像我刚才讲的这个样子了,所以叫“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 r& f. C8 v* ^2 j
( _& C( u* d G$ q' v% R2 V B8 _$ G1 H; f+ t+ w# f
3 W; O' H* O# P# I
3 m1 f" w% k* ^1 C1 t这是整个《心经》的大意,我理解的大意是这样的,如果大家有不满意,有 更好的见地,说出来,我们一起分享,你不要自私啊,哈哈哈。我总说请菩萨加持,护念我,我讲课,讲佛法,建寺院,我接引别人的时候,一定要正确,我的业障 都会甘心承受,因为什么,世间讲了一句话吗,自作自受,谁也代替不了的,但是我希望呢,在接引别人的时候,在宣讲佛法,建寺院这一方面呢,绝对的要正确, 要运用得体,所以为什么出来讲课呢?我希望在你们的身上成就我的道业,非常感激大家给我这个机会成就我。我希望大家这次能受益,希望我来能给大家带来吉 祥,带来利益,大家有什么好的意见,再提出来,感谢大家。; X: N- [% K0 I F% n
! h. }. d' s- M; @7 F' q6 U
% f) B9 h- [1 y% L+ L1 G
# j- C% Z* G1 C( {0 L$ H0 C; Z; I. F8 Q7 R9 D3 S- b
0 z( \9 ~% ~3 z# m9 g! ?
& O) f4 @' R1 q6 LEG:- s2 V: L7 j5 ]! m; [
: v/ \/ B* K* k4 D1 W8 \; c看经功德殊胜行 ! V( b& d1 P1 p3 f* H# ?
无边圣福竭回向
0 d4 C& D1 _ }* }普愿尘逆助众生 2 I) p7 D1 v" B" c
速往无量光佛刹
& N( ^" f" o" P8 R3 m8 B5 |& g4 G4 _ G十方三世一切佛
' b0 j2 ]# X1 c7 Y$ x一切菩萨摩诃萨
$ N& ^1 C S- x( h" W* k- I% m摩诃般若般若波罗蜜1 D: _$ J. M7 D, e" I: {' |1 y
9 [5 D/ j* O5 O% l/ w
6 V5 A) M9 H& ?
----感恩给我讲经的法师 释圣空。4 K: {; A, Z/ |, O& N. I
2 V; ~7 M& @* j7 y: X: O% b- k 合十!; O& r8 Z8 w) L0 w1 Z7 e
% Y3 q% U) X% f2 W/ ?- N3 ^
5 z& v7 u$ w/ [3 q W' b/ ~. _* [. S+ P( ^3 r9 I+ N4 j
以上文字,有缘人反复阅读,收益自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