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走出去年的衰退之后,美国经济现在似乎又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随着企业补库存力度减弱加上贸易赤字高企,美国经济前几个季度的强劲增长势头正逐渐消退。经济学家和分析师近期纷纷下调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测。2 S8 c- q: l: h- Q( K# \# D1 A
) ]+ G" C3 H% X 机构学界齐“看空”
0 w8 [9 E. @0 e3 i" A
& m/ i8 N* l7 y |1 D 眼下分析师最关注的是美国第二季度的数据。尽管此前公布的第二季度GDP增长仍达到2.4%,但随着近期诸多疲软经济数据的出路,业界纷纷大幅调低了二季度的增长预期。
- `* _2 ~6 _7 n1 }- D6 n0 p' Y! r& ?) [7 B8 Y
彭博资讯对81位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受访者的预期中值为,美国经济第二季度增长预计会大幅减缓至1.4%,创一年来最低增速。汤森路透的同类调查得出的结果也是1.4%。美国政府将在周五发布第二季度GDP的第一次修正数据。上月官方发布的初步数据为增长2.4%。
. K4 m+ m9 c) s: w* S4 E6 B8 F% s' H. |/ p9 [
分析师认为,美国经济似乎已经结束了复苏初期的“蜜月期”,开始踏上漫长的缓慢增长。去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高达5.6%,而第一季度也达到3.7%。
+ p j5 X& |, _$ Y2 u
% d0 D1 i5 k2 k c 专家分析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之所以增长低于预期,主要因为企业补库存的贡献减少,同时贸易逆差继续扩大。第二季度,美国进口大幅上升,企业重建库存的动力也开始减弱。 k7 X' e" I! {5 c8 ~( T8 z2 s
/ A2 X" z: |8 W9 E5 H
据计算,6月份美国商品和服务进口增速创下2008年10月以来最快水平,使得贸易逆差大幅高于政府在第二季GDP初值数据中所估算的水平。美国政府最初估计,贸易逆差将拖累第二季度GDP增速2.8个百分点,不过分析师现在预计,周五公布的GDP修正数据可能显示,贸易逆差对经济增速的拖累可能会多达3.5个百分点。
t$ ?1 B- j* N% N
$ J, Z$ N' t0 i3 u4 F; b K 美国一位权威投资专家本周也对经济提出了警告。太平洋(11.89,-0.21,-1.74%)投资管理公司(PIMCO)首席执行官埃尔埃利安本周撰文指出,美国经济数据传出“警讯”,复苏已失去动能。他表示,即便政府祭出更多开支措施或是美联储加大宽松,都不大可能刺激就业增长。
9 _$ z6 [6 w5 _1 K% P2 m, u' @, `; T$ S6 K
在刊登于《华盛顿邮报》的文章中,埃尔埃利安表示,随着房屋遭查封情况继续增加,美国楼市将出现降温,房价可能进一步下跌。他表示,今年的整个夏天,经济数据发出的警示信号越来越浓,目前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政策,不太可能产生持续且强劲的美国经济复苏。% E1 o6 y3 [1 U
* |$ v- j4 ]% @( D; y7 D# r5 g 埃尔埃利安指出,要刺激经济重新增长,需要多方面的政策配合,包括税改、住房金融改革、基础建设投资、对教育及就业再培训的支持等。4 w4 N l6 C$ z6 t7 q3 W, e
# z8 D: U `' H" Z8 T0 L
增长预测遭“猛砍”+ f5 {6 f) c0 A% c* _1 @: f ?
/ w8 `9 \; v, m, `5 }; `6 l
其他专业人士也纷纷向下调整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反映近期就业市场和房地产等领域的疲软数据。不少之前的乐观派也改变了观点。
- z$ q! x1 w5 l2 d3 w# e+ Y
. q( ~* d) B9 `& b8 q' t5 }. ~8 i 德意志银行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表示,德银决定务实一点,承认美国经济数据比该行之前预期的要弱一些。他认为,美国经济增长面临的短期风险大于长期风险。约瑟夫本周初将美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由4.6%下调至2%。1 T, j6 U. \) e9 m! H5 H) {4 d- z
% w7 [8 R8 s# @0 v( o) ~# N Pierpont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斯坦利也将自己对美国经济第三季度的预测由4.1%下修至2.3%。斯坦利曾任里士满联储银行经济学家。他表示,自己之前以为,美国经济应该已经柳暗花明,没有二次衰退的风险。
1 ?& ^3 n% a5 K, Y/ n$ @1 z
* I! h3 t+ N; F7 x 今年4月斯坦利曾表示,美国经济二次衰退的几率仅10%,现在则提高到20%左右。他说,美联储应该提振大家的信心,强调美国中期前景展望仍良好。
/ v# {& T9 d* ~3 A: I! `0 W& O
斯坦利和约瑟夫都认为,美联储已将基准利率降至零区间,接下来除了通过口头喊话提振信心以外,央行决策者似乎已经没有太多的办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