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  鸡蛋( 0)
|
基督教會往往被稱為「聖徒相通」,意思是那些得救的人是教會有生命的肢體。- G3 @ L8 |6 N: Y
8 p+ C3 B, E9 U f5 R0 J+ I , S+ e+ \! P8 K% ^
+ F8 I) F/ X; }; w 基督教界多半公認有關教會的這種觀點,但是論到教會與得救間之關係,則眾說紛雲,莫衷一是,例如教會能將救恩分給人嗎?換句話說,想得救就必須進入教會或想得救一定要做教會的會友嗎?那唯獨因信稱義的教訓,在暗示做教友是無關重要的事嗎?對於這些問題的答案各有千秋。
4 s! F( v$ |* O. s! Q. o7 X* `% e* R0 c) B% F" R. |. z
! X) g& `# B, |/ i: B# I3 w
" ]2 E3 f! R4 Y- E 關於這一點,羅馬天主教的看法太過於武斷,他們說基督藉著他的死完成了救恩,但他將分配救恩的工作託付給教會,就好像蓄電的機器將電傳送給各家一般;換句話說,教會就好比基督(救恩的創始者)與罪人(救恩的領受者)之間的中間人一般,而罪人只能靠此中間人才能得救。換句話說,他們宣稱,教會對人的得救,是僅此一家,別無分號,特別是藉著教會聖禮成為得救的工具。因此,沒有一個人(包括嬰兒在內)是不經水禮,死後還能得救的;成年人不領聖餐,也是不能得救的。5 c9 }( `" a! H
; q$ t! M9 `: \! D z, u/ h0 d
( s' a ^2 w% G- N. W2 j1 ^4 J7 o6 E3 Y. S: i7 x5 Q1 {* f0 V
為求公平起見,在這裏需要一提的是,天主教的此項教訓並非意謂:一個人的名字未登記在教會名冊上,就不能得救。特別是在這近幾十年來,著名的天主教神學家在解釋天主教古代教條「教會之外無救恩」上,有很大的讓步,例如他們說一個人可能屬於教會的精神體,而不屬於教會的實質體。 D9 G" d4 v3 |5 e, |0 U
4 g3 `3 H* r' e, A$ k+ n$ Y. x% s6 _
: v) ~9 u4 b* Y) U; l
) E# v9 r, u- w6 I6 W$ ?9 p4 w1 C: [
關於這點,天主教的歷史教訓只有在教會的基本錯誤觀念上(教會是屬上帝的)才能瞭解。無可否認的,教會是由人所組成,天主教將屬人的中保(神父),放在上帝與罪人中間,否認基督為唯一中保,使罪人落在會犯罪之人的手中,而不放在滿有恩典之上帝的手中。
/ H% |, _( ]5 N( T; {
% c3 ~) j1 k; T: O1 Z! @5 I$ t 5 v! F0 l' f; f7 {3 i) y
v/ C: o7 i0 ^! g 與天主教這項祭司主義教訓相對立的,是福音主義。用最簡單的話說,上帝直接將救恩的好處賜給人,並不需要教會從中調停。6 _3 l( {! j( k6 c, k( ?0 C! }
1 n0 D8 r; T$ M- E8 }
3 R0 ] o, z: w% T* Y
$ C1 S& r6 @, I. e 天主教的立場是大過極端,但是許多保守派的教會又走了相反的極端,他們教訓人說,一個人只要相信基督就好了,至於是否在教會中做不做教友卻無關緊要;當他們傳福音給人時,並不鼓勵得救的人加入教會。0 G5 Z+ L- S! V3 U2 C8 t7 z
' x4 A' J, h7 k+ b+ o( v& M
$ |4 ^( ]+ W+ ^6 ~- @5 b( X- j5 \( ?% y& x% v4 u4 `
9 j5 R# W5 s- h
6 a9 ]0 r0 t* Z- Z$ {/ u
( L* N. N8 r4 v% i4 l! B$ n/ L/ W1 c
) e2 n5 C3 S* s8 f# |) Z** 相關閱讀 : 教會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