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0 )   鸡蛋(0 ) | 
 
| 去年过年时我家窗玻璃上贴了两只鸡,鸡公贴左边,鸡婆贴右边。一个器宇轩昂,一个温顺贤良。贴上去后我房前屋后地跑来跑去端详了半天,很是喜欢。本来我们是这里找不到像剪纸这样的稀罕东西的,我从网上下载了图片,用彩喷打出来,把轮廓剪出来后就粘上去了,尽力用这种朴素的方式向周围邻居和路过行人昭示着中国新年。6 {& i  b" n0 m& ^5 i0 d$ g 
 2 g- f: W* N$ ]+ ~透过窗户能望见街对面的公车站,到了周末,很多说着广东话的老头老太都要在那里乘车去唐人街喝早茶,等车过程中看到了我家的窗花,眼神中都会放射出令我十分愉悦的光芒。+ g: U/ W  |% K" R! S
 
 / ], u9 [- `) N9 G! Y不过今年不打算再贴狗了,一来觉得好看不好听,改门前挂红灯笼了。更重要的原因是,今年的除夕碰上了周末,我们早早就制定了宏伟的庆祝计划,这个春节不能只是贴贴窗花那样简单地过了。% D. _' Y; |8 x0 Y7 b
 , N6 A, ~1 d2 I( \. I9 j& c& q- S
 来加后的前两个春节都没碰上周末,猴年的庆祝提到年前了,叫来了公寓里的左邻右舍,一起包了顿饺子。左邻来自天津,右舍老家河北,你一言我一语总感觉是在说相声。此起彼伏的欢笑声中大家暂时忘记了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迷惘。; Y% S6 i7 }4 X/ a/ H
 
 " p# @8 `. v: ?0 O7 K鸡年的活动推到了年后,驱车去数十公里外萍水相逢的朋友新居做客。朋友妻久居在家早练就一身好厨艺,而且像多数移民妇女一样,这些本事全都是从网上学来,一页一页的菜谱被打印下来精心装订成册,一道一道的美食赶走了移民生活的寂寞。
 8 I" [& C9 }1 ~
 ! I9 g+ t3 R8 _( {去年的大年初一,我专门请了一天假,可朋友们却好多还在坚持上班,呆在家里只能一个一个给国内亲戚朋友打电话。抬眼远望窗外,上班时间,路上的汽车都没有几个。国外的春节,一点也不精彩,陈静得很无奈。
 9 A! l$ w7 Z3 o& V' ]8 E; v
 7 h0 e4 ?' `) Y+ E第二天上班我带去了一大盆昨天炸好的麻叶,好让同事们也有机会尝尝中国新年的味道。没想到那帮家伙一尝之后立马一轰而上一抢而光,抢完之后还有人对我咂咂嘴巴说这东西真好吃,你们中国人真了不起能发明出这么多吃的玩意儿,有没有recipe能不能给我一份。我笑笑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菜谱写出来也都是些若干少许适量等等这些模棱两可的东东,要它又有何用。很多人笑,过年上班反倒更热闹。
 P, u8 s4 ~) t; O" ~' Y0 w" g, G0 W7 e
 我们头儿甚至给我来了句“刚黑发戳”,说是以前学过的一句中国话。我为把他校正到“恭喜发财”费了一阵老劲。后来发现几乎所有的报纸全都是这种广东腔,仔细回想了一下就这几个字每年的拼写还都不一样。本来在这里就是非主流,好容易到了中国新年,耳边不绝于耳的“刚黑发戳”,恍惚间一种非主流里的非主流的感觉,总觉得有一点点苦涩。
 . k. r6 a% H5 `# E, _: k% l" |
 4 h3 A3 \- M! K7 I- X% E; K. g今年的春节,由于周末的缘故,庆祝活动格外多。年三十去大统华买菜都碰上了舞龙舞狮,年初一唐人街还有大型庆典,说是市长还要给大家拜年。我比较担心他还是只会说“刚黑发戳”,没去凑那个热闹,只是待家里看电视。中央四连着放了一天一夜春节晚会,放完接着又放同一首歌走进多伦多。多年不见,日渐发福的李春波又唱起了“今年春节我一定回家啊......”。我心里一酸,给老妈老奶各打了个电话:明年,我们回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