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35)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11-4-1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莫迭儿 于 2011-4-1 21:04 编辑
, Y- f' ^: ^! t; ^$ q" d2 |. \: n; a6 m
怎样去衡量一个人的成功?全A成绩、到卡内基去表演就是成功吗?
5 ~& o5 Q, z' q+ V% }
- M; g: p1 Y5 ?9 g5 c3 ^# n “虎妈”故事盛行时,蔡真妮在家里跟12岁的凯丽讨论过。听了“虎妈”的家规以及对孩子的严厉要求,凯丽的眼泪当时就下来了。蔡真妮问你哭什么,她哽咽着说“虎妈”的两个女儿太可怜,太可怜了!
9 \! H4 K3 n- O. A/ ^# m; y7 K* z
3 M% Q0 A0 ~5 [' o0 K7 }8 S( ^8 k l “我笑说,人家自己不觉得,她们都是全A生,大女儿还到卡内基大厅去表演钢琴,‘虎妈’为此很自豪。凯丽回答:妈妈,你不这么对我,我以后也会拿全A,再说不拿全A,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喜欢弹钢琴,不一定要表演给别人看,自己enjoy(享受)就好了,你千万不要变成‘虎妈’啊,太恐怖了!”+ i( _0 T% B) {. o& J
+ A9 {/ K7 K9 t. K8 P “怎样去衡量一个人的成功?全A成绩、到卡内基去表演就是成功吗?这是‘虎妈’风波后,许多人都在问的问题。”蔡真妮说。: X0 B& c! [5 J* G) T @
0 }: P( ]8 R2 }" u
前不久,蔡真妮朋友的儿子,考进了所在州的青少年交响乐团。朋友告诉蔡真妮,考小提琴的孩子很多,竞争激烈,但中提琴因为学的人少,水平差不多的都可以考进去。“你只要请私人教练,稍微训练凯丽一下,她就可以考进去的,这样会有很多表演机会不说,以后对于孩子申请好的大学都有好处。”& f) K) q4 v9 ?8 F9 ^; n
+ i- l: ^: W% E( v/ H( Q
蔡真妮和女儿谈了谈,凯丽勉强同意去跟私人教练上课。那时,她的好朋友去学了跆拳道,凯丽跟着去看了一次,回来就变卦了,说她不想专门去学中提琴,想去学跆拳道。
' p/ {3 }; b" y2 H' S+ d" R( V1 C; A- y' ~ U3 _0 S
当妈的劝诱孩子:要是考进青少年交响乐团,会有很多表演机会,对将来上个好大学也有帮助。但凯丽说自己对出去表演一点儿兴趣都没有。本来,蔡真妮已约好了教琴的老师,看到女儿是这个态度,只好打电话取消了学琴的课程,送女儿去学跆拳道了。
# J g$ L4 c8 j3 c6 M* F* P5 ^: F0 m$ \4 V) G
“至于到哪里去表演,对于父母来说,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孩子喜欢站在众人面前表演的感觉,我会努力帮她达成目标;如果她不热衷,我觉得那种事情,有没有都无所谓。”& ^) |" U+ Q3 r4 k9 W6 c( U3 j
+ F# @$ p* |9 V* |, p% H) l 据蔡真妮这么多年的观察,她发现周围的美国人,无论做什么职业,感觉都不错,就连个清洁工,都是一副很自在、自得的样儿,不觉得低人一等。
$ a+ E+ r6 m, @* [( `/ _8 w
- [+ I! a/ ?7 O" T% [5 ~+ g “我曾在国内报刊上看到一篇纪实文章,说一个单亲母亲给人家做清洁工,没想到这是儿子的同学家,结果被放学来玩的儿子撞见,儿子顿时脸色大变,转身跑了。妈妈做完工,很忐忑地往家走,边走边想怎么跟儿子解释。很显然,母子俩都觉得做这份工作丢人。要是在美国,孩子会感恩母亲用辛勤工作来养活他。同一件事,一个感觉是丢面子,一个是感恩,观念上的区别真是很大。”
8 b+ o S& U$ D* `4 r3 c6 x+ e, ]* ^5 o# t% \: i# s2 s
望子成龙,急切地巴望孩子出人头地去“成功”,确实是“虎妈”这样的中国妈妈育儿的奋斗目标。
+ a; G4 _* J2 d& U% }
- F9 K0 N) T& X+ M “要想走向卓越,就得坚持不懈地练习、练习、再练习。”这是“虎妈”的经验之一。她的俩女儿,每天都必须练琴,即使全家去世界各地旅行,也得天天见缝插针地练。在中国西安,他们就是在黎明,大女儿练了两个小时钢琴后,才去参观兵马俑的。还有一回,她家祖孙三代去希腊度假,下午3点到达旅馆后,姥爷迫不及待地要带外孙女们去看人身牛头像。但蔡美儿坚持要小女儿露露练10分钟的小提琴。
5 z* k# v% M- U4 _% T+ c- N: p
5 K# [! a, @; A# [. u# K3 R0 i “能不能晚饭后再练呢?”姥姥建议说。
( E- `1 q/ q9 Q( \+ I, }; f' l; U% h/ d1 s4 r* N7 J. p
“不行!”“虎妈”很坚决。
* K5 @$ @% q, x. I) N" P: C0 Y# n; p' X7 M/ v, E1 ?
琴是练了,但完事后的情况是这样的:露露愤愤不平、泪流满面;孩子爸双唇紧闭、郁闷至极;姥爷、姥姥则等得疲劳过度、昏昏欲睡。而他们热切想参观的地下迷宫,也关门打烊了。
[2 c! y( _% g' B5 s3 k
* N5 k. s. L9 Z/ L, B' V 关于“虎式”教育的PK,居然闹到了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
5 |( @% B( c3 U3 x6 c
1 c8 o; C' [% c% |; D8 w% t4 I 论坛期间,组织者安排了一场有“娱乐价值”的研讨会,由拉里·萨默斯挑战“虎妈”蔡美儿。' Q+ {0 ^! b5 d5 w3 d
3 q+ V7 i5 {2 h5 e6 m- K0 i4 L0 Y 萨默斯是美国前财政部长、哈佛大学前校长。他首先发言,说自己并不是“虎妈”说的那种“懒惰的西方人”。无论在家中还是职场上,他都算得上是一个“死硬派”。
/ F |7 c+ i' E8 p: ?0 v7 u5 `( f( W7 A* h o* E
就是这么一个遵循传统价值的“死硬派”,也不赞同“虎妈”逼迫式的育儿风格。他向“虎妈”崇尚的价值观提出质疑:学业成功,是孩子通向理想职业的唯一途径吗?这位哈佛前校长又问:谁是过去25年来,最受瞩目的、让全世界改变了看法的两个哈佛学生?
8 x% e0 |& [8 f( n# o
2 V' F: h' ^! b" ]% p “是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他们都没有毕业。”他接着说道,如果是“虎妈”培育的产物,那他们的这种表现,是无法让他们的母亲感到喜悦的。
, e9 T8 K8 n6 \- @( o3 U6 F
. h2 D3 x4 T$ w1 V7 D4 W 接着,他说出如下事实,哈佛校友大致有以下特征:得A的学生成为学者;得B的学生花时间,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好大学,传承家族的名望;得C的学生,则成了亿万富翁和捐助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