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对中国2周的访问,我刚刚回国。我将尽可能不做出一个有关中国的大而空的结论。我将告诉你们中国留给我的一些印象。我将从赴中国之前脑海中泛起的一个重要问题开篇:中国的经济增长究竟何等真实? _4 H% x& S5 a Y) L
& ~: B9 |" o, E. ^4 j( X1 ] 离开中国时,我的担忧比出发前减少了一些。请不要误解我,中国正在进行大量新的建设,而其中有许多房屋是闲置的,即便房价仍在上涨。但这不一定就是许多人怀疑的问题。原因如下:1、新的住房需求似乎是肯定的。成千上万中国人的居住条件较差,而真实收入却在上涨。中国政府在大量建设保障房,他们相信这些新房最终会被消耗。2、中国人将购买房屋作为一种投资手段,但是此种投资却是在用他们的存款,而非贷款。中国大城市的房价不是不可能下跌,但是如果假设中国房地产市场和美国地产市场以相同的方式运行、拥有相同的弱点,那是错误的。! B9 b- I" u+ b1 ^2 A1 t
4 h+ G# X4 } m0 P
加强家庭购买房屋的限制、收紧信用的做法是为了控制繁荣的建设热潮,这可能对房地产市场的某些部门产生压力。但私人建设的放缓不会影响整体经济,这得感谢政府大量的经适房的建设。中国政府拥有控制贷款问题的意愿和能力。我不会说中国行政体系没有严重的低效和高成本问题,但这种体系看起来并不会轻易的带着整体经济一同崩塌。风险很明显的摆在那里;同样明显的是,政府有能力控制它。) L A( d: D* m+ B) f' P1 v
* H- Z$ f/ y/ |2 q0 G 中国官员尽量宣称中国对外国需求的依赖没有那么严重。中国同时还在培育中亚和东南亚快速增长的出口市场。但一些中国官员承认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危机代表着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威胁。随着中国消费者的日趋活跃,这种威胁将逐步退去。中国官员反复报道令人咂舌的真实收入增长,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如一艘难以轻易掉头的大船,汇率、薪酬等政策不会将中国国内消费水平在一夜间推至正常水平。( W% s3 ` S. }1 X; X. j
! w) `; ?5 s/ ?1 u 但明确的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比多数美国人想象的要坚实许多。因此,中国经济的崩盘似乎不太可能,而中国政府也有意愿和能力对抗短期危机。维持稳定是政府合理的理由;政府将稳定和经济增长紧密联系在一起。目前的政策策略受到了通胀的影响,这是中国民众的忧虑。为了控制价格上涨,中国会损失一些增长。中国官员将尽一切努力确保经济的软着陆。! m/ y( ~2 G. \0 o5 {- b) Y$ W6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