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3)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12-4-4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聊天室:闲话「杂碎餐」
1 @% ?% Y! p/ T- X. v李 悦
8 V- W+ q- q8 p
+ b$ M* j9 T7 S% ? 最能深入西方社会的中国文化,肯定是中菜。 - Y1 M- A% F; b
; j; O3 N( J* K4 f5 f0 m! Y7 E 但使中菜在西方成功的,并非驰名南非的四大名菜,而是一众食家不屑一顾的「杂碎(读水音)餐」。
) t; n% |7 k, A( I1 Y5 k
3 p0 C' u ~$ z1 d5 i. w+ [华侨一大发明 / Q3 ^- d- v2 |! Y: M
) d4 ]7 A0 N% p, T; f
「杂碎餐」在中国人社会是吃不到的。这菜式的做法,是把芽菜、竹笋、洋廱、红萝卜与马蹄等混在一起炒之打献而成,原是当年最初移民彼邦的华侨的伟大发明。本来的用意,是为了减低成本,把廉价的杂菜加入菜肴中,使之看来大件低食,谁料竟大受洋人欢迎,风头之劲,更胜于任何中国传统佳肴。无以名之,不知哪位广东籍的朋友(推想极可能是香港移民)便称之为「杂碎」,此听来非常「中国」的名称便自此风行,与日本的「寿司」齐名,同列入韦氏与牛津大辞典中,竟成了中国菜的代名词。
) [1 H1 A8 F% \ k8 x5 B1 F" a9 C
中国改革开放后,移民外国的人以几何级数增加,分别来自大江南北各处,给西方的中国餐馆加入了各种地方菜色彩。因为华侨人数的增加,光是华人生意,已是个可观的市场,在华人聚居之地如多伦多、温哥华、纽约、伦敦、曼彻斯特等地,渐渐出现了「杂水餐」以外的「正宗」中国菜,也有了川菜京菜淮扬菜等各式菜种,不少甚至跟在「祖家」吃到的不遑多让。 2 n6 i% I+ l, u t' y' E. ]: ?# U
* b" d. B" k3 n6 @" X7 z* m! h4 w
不可或缺生存法宝
$ @' `6 U5 G" i- g( ?, ^
8 s+ f4 G; x/ M% K$ X6 k6 R 但「正宗」中菜的出现,并没有把「根深蒂固」的杂碎餐淘汰掉。特别是位于街头巷尾的家庭式中餐馆或外卖店,想要生存,卖杂碎餐仍是不可或缺的生存法宝。因为杂碎餐经过近百年的磨练,早已在西方人心中生根,认为这些才是正宗的「中国菜」,要是你的店里不卖杂碎与幸运饼(在饼中夹有个人运程的一种甜饼,为杂碎之外的另一天才创造),人们就认为你卖的中菜「不地道」,甚而因此站不住脚而关门大吉。 ; W1 f1 x$ T! x9 r# a; R
3 @% Q$ B3 P5 ?8 F w 职是之故,若是生意以老外为主的中菜馆,不管是来自中国的东南西北哪个角落,卖的是粤菜京菜川菜还是客家菜,都少不得要在餐牌中加上「杂碎」这味叫华人美食家深恶痛绝的菜式。即使已在西方打出名堂的名店如伦敦的「周先生」餐厅,亦不能免。
9 K4 V: l2 M5 [7 Q# c
8 Q. R- r7 Y6 M; S4 K+ @ 我曾经有过一个亲身的经历:当年在英国念书时在北部小城的中餐馆中兼职捧餐,该店本来卖的是典型杂碎餐,生意中规中矩,颇有点利润。但老板甚有雄心壮志,不甘于只卖逢迎洋鬼子口味的低级菜式,立心锐意改革,刚好碰上了一位移民该地不久的香港厨师,曾在香港一家著名海鲜酒家任主厨,于是许以丰厚红股邀其加盟。签约前由该厨师来餐馆作表演,邀请了一群好友试菜,厨师精心炮制出一席十二道菜的宴席,完全是香港一级酒楼的水平,人人赞好声满堂。老板于是信心爆棚,决意以后只卖「真正的」中菜,告别杂碎餐。 & o3 d! [- \- p; i( e
4 a' p( \# v" P- I. W
「鬼佬」偏爱吃
B# K, P1 V; L$ E7 U4 M. s, X3 p: a/ H9 G* l
谁料换了新餐牌后,客人对新改革并不领情,十之七八都在问为何不见了「杂碎」,不管老板如何磨破嘴皮向他们介绍推荐港式美食,他们就是不听,非得点回「招牌杂碎」、「鸡杂碎」不可,有的甚至拂袖而去。 ( V% I4 Z/ Z s7 _
1 L/ a& I$ w; Y/ E3 M( t
大厨在厨房中破口大骂,说这些鬼佬「牛赵牡丹」不可救药,不吃请过「隔篱」去。如是者过了一个星期,客人的投诉不绝,虽然来吃的华人都大赞有香港酒楼水平,但这些叫好声却远不足抵偿旧客流失的损失。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老板的信心动摇了,哀求大厨把杂水餐加回餐牌上面去,「可以用正宗中菜煮法,使杂碎脱胎换骨」。
4 M I4 W, \, O8 B* t" K! r5 t/ I) _' B0 S
为了生存,大厨不得不忍气吞声,向他一向视之为垃圾的杂水餐低头。但说也奇怪,大厨厨艺虽精,但「正宗」杂碎餐的那股味道,他弄来弄去,就硬是弄不出来。生意江河日下,到了简直惨不忍睹的地步。老板此时想再走回旧路,但顾客信心已失,终难逃结业的命运。
) o& U$ d2 D& d* E: P) P4 J8 O! c j. N2 ]. Q4 a2 C
类似的故事,差不多每处的华埠都听到过。 ` n2 ^2 O3 ]. p. q/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