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4)  鸡蛋( 0)
|
爱城中华文化中心征文图书馆,特邀英国广播公司BBC及OMNI电视台退休记者介绍他的新书-《双枪将军马坤-孙中山的犹太保镖》。) N, N( z3 n) i, c5 q( V4 U3 Q
0 p! d1 k' ^) ~$ |时间: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1:30 pm - 3:30 pm ' Q1 ^) C7 k$ o( B/ e" X
地点:爱城中华文化中心 9540- 102 Ave.
9 l- `6 `& I5 r' f5 s; h$ t2 q$ \前不久《双枪将军马坤-孙中山的犹太保镖》在北京由西苑出版社出版发行。孙中山、宋庆龄研究专家尚明轩作序,书名书法家周济人题写书名。讲的是一位半个多世纪将其命运与中国及加拿大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却被中国人几乎遗忘的埃德蒙顿房地产经纪人、加拿大籍英国犹太人莫里斯.科恩。
3 y$ t) T. l. ]3 Q& x4 ?6 C* \, ^: X3 e
4 R) q/ e) @" y# u: C
1905年,莫里斯18岁时由英国来到加拿大。在20世纪初华人到处受歧视迫害的年代,他同情华人遭遇,积极参与同盟会和国民党在加拿大的活动。1922年应孙中山先生的邀请到中国,并担任了孙的上校副官。宋庆龄给他起中文名马坤。孙先生去世后,马坤参加了中国的北伐和抗日战争,被提升为中国军队的少将。1941年底,香港沦陷,在港从事抗日活动的马坤被日军俘虏,投入战俘营,九死一生。1943年美日交换战俘,马坤才回到加拿大。战后,他荣获中国政府颁发的抗日胜利勋章。其后,他奔波于两岸,既是蒋介石的座上客,也是周恩来、宋庆龄的好朋友。1970年去世后,国共两党同时派员参加他的追悼会,宋庆龄亲笔题写墓志铭。" A! w- C5 @2 D# g1 `% U5 z
7 A9 g! \3 w. h( K# L9 R5 J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和孙中山、宋庆龄等人物研究的尚明轩先生作序说:
9 r% o5 I# a7 [. _2 g1 h4 S/ D在孙中山漫长的革命征途中,曾有过一位白人副官,他后来还担任过中国军队的少将,与中国的革命事业同呼吸共命运整整21年。这就是本书的主人公——加拿大籍英国犹太人莫里斯·阿伯拉罕·科恩(中文名马坤,1887—1970年)。但是,由于缺乏史书的记载(所见到的,仅在《孙中山辞典》中有百余字的简略记述),致长期以来在中国都鲜为人知。可是,在众所周知的白求恩故乡加拿大,“双枪马坤”却是一个广为流传的传奇人物。早在1936年,好莱坞还曾经以他为原型,拍摄了加里·库珀主演的大片《将军在黎明时死去》(The General Died at Dawn)。从而,促使他更为加拿大人民所熟知了。1 Q. I& {3 f( x8 \+ ^! s
% W0 g2 a7 M G# Q" ?, {
一代巨人与一位将军间的深情厚谊和历史佳话,不应该淹没和遗忘,很需要写出来,使之流传于世,以启迪后人。% ~9 N0 D, R* B( a+ B
1 g% F% L6 ?' o& L4 H3 o) Y
唐代诗人李群玉《赠元绂》云:“隐石那知玉,披沙始遇金。” 历史是不会埋没掉闪光的金子的。本书作者为查找马坤的资料,足迹遍及美、亚、欧洲,经过调查、寻觅和访问后,将所得资料汇总整理,撰写了马坤与孙中山、与中国革命这一段不同寻常交往的传奇事迹,和盘托出献给广大的中国读者。这既不是猎奇,更非哗众取宠,它填补了这一课题的空白,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佳举。0 }% c3 P$ [. v5 e6 g- L( i
9 D0 C+ Q- Y' ~. v5 o* P
(尚明轩 -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北京大学孙中山思想国际研究中心顾问、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及其研究中心顾问、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会顾问、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顾问等。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和孙中山、宋庆龄等人物的研究。)
# ~4 B3 _, [- C, n
7 | w# y' l( p u1 _全书共36章节,30余万字,一百多幅珍贵图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