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6)  鸡蛋( 2)
|
本帖最后由 北风不寒夏 于 2014-8-5 01:49 编辑 5 T' K% y( G' z! h4 S( U5 J! g
kazaa 发表于 2014-8-4 23:09 0 z2 T/ ?1 }% p) R( B% g& J, R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人是会推崇中医的。因为其确实精妙!!!", 佩服一下。
. C' D0 g/ N0 {7 U* N, [( K& A% Q; k( H7 }6 l: V; a7 Y
惭愧惭愧,是喜欢研究中医。- b7 J7 g( Q0 A, ~# _: Q
“就拿心脏病来说,中医的方法要远远好于现代科学理论下的西医”,中医的大本营国内好像都不这样认为。
- X* K$ `, T/ m3 G8 P- x这就是中医的问题所在。客观的说问题不在于中医的内容而在于中医的体制。中医的书籍是所有种类书籍保存下来最多的。虽然繁杂但基本都是围绕着基本主干和法则的。所有的病都在其框架之下,诊断的方法也都在法则之内。但治疗的方法、手段极其丰富。如果体制正常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会比较有效的。中华民族的历史连绵最久(卫生健康),人口最多(繁殖能力)就是证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医的适应性变差了。不是因为病种增加(中医是根据症状定治疗方法的),而是因为体制适应不了。随着西学东渐西医的棒喝,在这东西方文明碰撞交融而有志之士都陷于迷茫之际,中医就糊里糊涂的按西医的体制改了。以前的传承体制遗传下的恶习加上现在传承体制下的消化不良。中医分成西医的科、用西医的病名、开西医的药。这后三项都是中医的弱项。西医有西医的特长,中医也有自己的强项。以弱比强安能不自卑。其实中医和西医并不存在什么鸿沟。自然的真谛是相通的。中医是宏观把握、西医是微观理解。我们的祖先在数千上万年前根本不具备我们现在的知识和手段。他们只能用简单的方式解决生活问题。我饿--我吃--我饱。至于这可吃的东西在我体内怎么了,我无须细查。中医就是这么来的。无所谓过程只管因果。至于心脏病的那个说法,我就告诉你99%以上的心脏病死亡的,发病前都有较长期的手脚凉的症状。中医可以在刚开始凉的时候帮助你改善。西医这时给你做心电图的结果一般是正常的。等心电图有显示的时候已经发生实质性变化了。你觉得是不是应该先找中医看看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