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Kevin
) U" Z4 k- j7 I1 w, A
* Q+ {2 U( c4 Z10月24日,下午1点多。因公事从渥太华返回多伦多。车一上416高速,意外发现大量的汽车在高速旁边的应急道上排成长龙,一面面大大小小的加拿大国旗或是举在手上或是挂在车上。不远处跨高速的天桥上也站满了人,大大的枫叶国旗肃穆的注视着每一台驶过的车辆。
8 A( q1 P0 |* x( | W
9 A# ~3 a. g5 |: y/ @感觉到有什么大事发生,立即打开1010新闻台。果然,从1点30开始,国会山枪击事件遇难士兵Nathan Cirillo的尸体将从渥太华运回家乡汉米尔顿。 - |* m: w! A/ X% K. R% c) t
; n2 Y& Z# b7 O0 v5 L
: V: h6 m: a' P
: e$ u$ X# V( H% \+ E# E3 r8 y( N" _; D$ \' ~! \* I( ^& N$ E
一路南行,每一座天桥上都聚集着同样心情的国民,男女老幼,有正装有休闲,甚至有头发花白的老人穿起挂着勋章的曾经的军服,注目着桥下一辆辆驶来又 驶去的车辆,不经意的挥动手中的国旗,等待着运送Nathan Cirillo的车队。插在桥头的大型国旗在加拿大难得的秋日阳光里冷傲的摆动。空气中就这样弥漫着那种熟悉的加拿大的味道,安详平静。还有些不同,那是 一种肃穆,均匀的陪伴着平静。
4 P* ?% C' d/ }' `6 i
! D7 v0 d% A- u7 S
" F) O& R! {7 l" q/ f9 [6 D2 g( n3 W B# x. l* \) J! T
; D, f6 b4 e# ^ U9 w; a8 _
转入401,依然是同样的场景,同样的平静和肃穆。
7 ^: |5 p- {& r+ L* \5 `
3 d7 ]6 M0 @# ?! ^1 }' r- p1 N+ w
: Y) d$ ?% M J3 N
到接近多伦多的oshawa的时候,应该是人口密集的缘故,接近天桥的高速路边也站着人,应急道和正对着高速的路上也停着车,人们站在车上,双手展开国旗等待。听1010说从渥太华到汉米尔顿7、800公里长的高速上几乎每一座天桥,都是一样。 8 r7 g6 t# c9 Q# v& {' ~6 X
, T, K- ?6 s! _, U5 _ P. S6 u
! ~* P* w, p3 Y* \% x. j. N6 w/ E0 G: @2 c( h
从渥太华到汉米尔顿,每2、3公里就有一座跨界的天桥,按1010的描述,这一天应该有几万人自发的聚集,自发的等待。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的数字,在 一个正常的工作日,有差不多1%左右生活在「英雄路」附近的加拿大人用目送士兵Nathan Cirillo回家的形式表达了他们的意愿。 6 o7 ]& o3 D, f
; _( i7 z# k( `
在我所开过的的近500公里的路上,几乎全是加拿大国旗,偶尔有个别象征勋章的旗帜,没有Nathan Cirillo的画像或照片,没有追悼英雄的词语和诗句,有的只有在微风中摆动的枫叶国旗。这不仅仅是对个人的怀念,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人民信念展现、 是强大力量的表现。这一天,整个加拿大的脉搏是一致的,每一根神经都在做着同样的振动。
, h# f# k7 a8 a$ M* L$ x1 r6 }* X0 p: [8 U' n' ?
, I2 B0 `0 Y3 V0 e2 {/ e
9 t; A- i1 a. }3 L# ?加拿大历史上第一次有战士因为本土的恐怖袭击付出生命,加拿大的安详和平静也许会因此而打破。加拿大人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世界,我们准备好了,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坚强的信念,全民强大的力量来保护加拿大的和平与安详,在加拿大需要的时候一定会挺身而出。
. }9 ?2 K$ x ?& [0 `1 c/ ]3 V: z
& T' l5 {% C- Q$ k1 p3 e. O0 @* l4 [2 @! V
/ W2 ?7 F1 y. i$ V9 W从渥太华到汉米尔顿,也是华人聚居的地域,有70、80万华人生活在这里,遗憾的是,在我所走过的路上,几乎没有见到华人参与的面孔。 6 r7 Z1 M N0 ^# T4 E0 x' N
- W- X, {. p0 b" M- w
也许可以用勤奋的华人在工作做为借口。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关注了渥太华和多伦多的华人网站,围绕国会山枪击案的议论到是有一些,有的介绍事情经过,有的议论事件走势,大部分是站在总理层面上的高屋建瓯,甚至不乏一些无聊党棍跳起来泼脏水搞党争。华人报纸也有报道,观点是感动。这个观点迅速被华人社交 利器微信所用,微信的朋友圈里出现了转载,也是各种人性、闪光之类,很快淹没在各种吃喝玩乐,养生和广告中。
- ]1 b, j9 E) r0 Y9 d
- X; H# i2 [0 p- q0 x- L: R2 r
i& w8 T2 G p4 L' N9 J2 t# Q
/ }/ ^7 T* ~) d9 O9 ^9 U随着旁观者的感动和局外人的议论消失,枪击案被华人小区迅速的遗忘,工作、生活、欢乐,一如既往。
+ _3 p4 i) e& j- S3 U" g0 Y+ W: L, H7 v) s" @( Y
有欢乐就有烦恼。枪击案之前就有一个烦恼的话题,华人,你是不是永远的外国人?
8 p1 V" `) F& r4 y0 Z8 F! _5 S7 u4 J& W! A
大名鼎鼎的林顿夫人,少年移民加拿大的邹志慧在市选中被人实名辱骂滚回中国去。一石激起千层浪,加拿大华人眼中主流的不能再主流的华人小区的顶级人物都要滚回中国,普通的华人,就算是入了籍,怎能融入加拿大社会?会不会也落得要滚回中国去?
' ^ x; W7 u- d' X% c7 S
1 D/ a! A1 U1 A0 x对华人来说,最不缺的就是争议和想法了。 3 y5 X, {/ ?( z) \
6 b+ w/ X0 r G7 ^/ N9 J5 i对近来越来越多的针对华人的杂音,很多人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了很多的想法:各种团结、各种自审、各种反击,甚至回流。当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可笑声音 --不屑而且认可。一些嘴上民主主义者认为自己长期吃牛排喝红酒,无论价值观还是行为方式已经完全加拿大化,不仅认为这些杂音不是针对自己的无须理会,而 且非常认可那些不习惯于西餐,不习惯于和子女讲英文,怀疑民主也需要随着社会进步而改进的低级华人需要滚回中国。
9 H# J) U! ?+ d( N8 c1 k5 z, w: c. ^: }% P0 f' x3 g
想法提了,争论过了。在加拿大需要人民站出来表达意志和力量的时候,各类、各派的加拿大的华人没有人站出来,哪怕是万分之一都没有。在一个应该出现的证明自己不是旁观者、外国人的场合,面对一个没有任何门坎无需门票的邀请的时候,万分之一都没有。
8 `- P8 g. i; n4 b8 A4 {, m0 o
/ e3 o0 W' ]! N# ~5 k生活在加拿大的华人从身份上说,中国人,加拿大人,中国加拿大人,加拿大中国人,总有一款是适合我们的,我们也会不停地给自己定义和修改。问题是在一个普通的加拿大人眼里,我们又是哪一款呢?他们又会对我们的定义做哪些修改呢? 1 C* N1 o# W3 X8 q
6 X6 b$ z4 M4 W9 g- _* @1 K" S( l
. D+ `, Q4 a* U& [) N# B( \
% a* i$ {! g* ]' @' A j如果在24日这一天,在某个华人聚居区的天桥上,有这样一群华人,安静的目送Nathan Cirillo,缓缓的挥动枫叶国旗,尽管他们穿着不加拿大化,体态和面孔不加拿大化,那么在一个普通的加拿大人眼里,会诧异他们是中国人?中国加拿大 人?加拿大中国人?还是认可他们就是加拿大人?
- E9 b- i. T. X3 s( e. H2 F: U" ~- r1 y% z: t; b( W! `% \
语言与生活方式绝对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你是否愿意在这个国家需要的时候和这个国家脉搏一致,在特定的时刻让自己和周围的人都觉得你是他们的一份子,你,是加拿大人。 1 p2 g6 L5 i8 x0 k6 a; _;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