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0)  鸡蛋( 0)
|
(原标题:新政治经济学国际石油战争背后的新危机)' ]& A; g b# d3 R
近日,国际油价再次上演崩塌式下跌,全球经济笼罩在新一轮不确定性之中。国际油价繁荣周期结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价格由2011年高点的130美元/桶,下跌至目前37左右美元/桶,跌幅更是高达70%,创七年来新低。
' G) L0 A3 e6 V u+ a" U$ t1 H. e
原油价格下跌对世界经济将产生较大影响:一是对世界经济产生正向拉动。据世界银行测算,油价每下跌30%,将拉动全球经济增长0.5%;二是对石油出口国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原油价格每下降10%,其GDP增速将大幅回落0.8~2.5个百分点,同时还导致财政收入下降、货币贬值、资本外流等不利影响;三是拉低CPI涨幅,加大部分经济体通货紧缩风险。据分析,油价每下降30%,全球CPI将回落0.4~0.9个百分点。
7 ~; m+ a- z0 D' P- R" I- I# p4 B- k1 d
国际原油价格何以如此暴跌?“供求失衡说”“能源替代说”“地缘政治说”“阴谋论说”……凡此种种不绝于耳,国际油价在连续四年持续下跌,是否预示着全球能源变局的开始?是不是意味着OPEC完全丧失了国际石油定价权?% X. b6 G ^% ^! T( Q
$ Y$ D, @# m& f7 Q' f当前,全球普遍观点是原油需求大幅萎缩,供给过剩的“供求失衡”而导致。一方面,在OPEC内部,原油争夺战也进行得如火如荼,科威特、伊拉克甚至拿出比沙特更低的出口价格,维护国家利益之争未能限产。由此可见,OPEC决定表明该组织将继续与其他产油国争夺市场份额,让市场来决定油价,预计原油市场回归供需平衡的道路将更加坎坷。; R- i R& `9 m7 s8 i
8 |. D/ S: _. n8 ^: |) \
而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进一步压制原油需求。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石油需求均呈负增长态势。近两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新兴经济体石油需求增速也在大幅放缓,特别是占全球石油需求增量约40%的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其石油需求趋于稳定甚至下降。8 c& y& Y- j6 N( k9 ?* _6 A V# H
! |* J. f/ t: B B+ u* Y0 i' f此外,从能源替代的角度看,近些年,随着美国“能源独立”战略的有效推进,以及“页岩气革命”溢出效应的重大影响,美国出现了重大标志性的变化:美国石油需求从升转降,已经彻底扭转了能源自给率下滑的态势,成为净石油输出国。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最新数据显示,当前美国原油产量较4月每日960万桶的高位有所下滑,但10月依然保持930万桶的产量。EIA预计,美国原油日产量将于明年跌至880万桶,其中400万桶为页岩油。, y8 a& P: e( X k% K5 z
u& u! N/ }/ P+ k7 M6 x/ S% AOPEC的价格战已经持续了18个月,油价跌破了每桶40美元的关口。这一水平远远低于OPEC成员国需要的平衡其国家财政的价格。现在看来,对于那些一半财源要靠原油出口的国家,如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原油价格低于70美元/桶,已经不堪承受。国际油价暴跌对主要依靠石油出口,积累石油美元财富的OPEC国家以及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而言更似一轮变相的金融制裁。
! H/ d) L7 L* ^ |
) m: \ b+ K' }% D, D% @8 E. X而即便是全球“石油首富”的沙特未来也将受到重创。沙特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石油出口约占该国外汇收入的90%以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监测报告显示,受国际油价持续走低影响,过去三年中一直保持巨额预算盈余的沙特从2014年起首次出现了财政赤字,当年赤字占GDP的比例为3.4%。今年赤字占GDP的比例恐将达到历史峰值,为21.6%,至2020年,虽然这一数字持续下降,但依然保持在14%至19.4%的区间。
* D! r7 C j- j2 e4 a& `' ]0 Z$ S
. @3 Z* ~. _! J' h4 ?- |目前,OPEC实际原油日产量约为3150万桶,其原油产量约占世界石油市场的三分之一。事实上,自2009年以来,OPEC国家的外汇储备暴涨了60%至1.3万亿美元。如果算上俄罗斯等非OPEC产油大国,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2万亿美元。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规模则扩大了80%,至4万多亿美元。国家油价暴跌直接导致石油美元财富的洗劫。4 ~# |; N- K/ f! f K
# f7 l1 n. K9 H0 T
因此,本质来看,即便没有新的能源替代以及全球石油需求萎缩,国际石油价格的定价权也早已转移。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以及本世纪初,由于“石油-美元”的贸易结算机制,使得能源的所有权与定价权相分离,石油供给者却不能成为定价者。石油与美元挂钩的机制,也使美国拥有强大的石油定价能力,而且“石油-美元”回流机制,更让美国获得了巨大的资本利得,赚得盆满钵满。) n* G( w0 L5 G L8 ]( q* |
/ ?4 x$ ~+ U/ q- W" ?据相关统计,当前国际市场流通的石油美元达1.4万~1.8万亿美元之巨。而这些“石油美元”又以回流方式变成美国的股票、国债等证券资产,填补美国的贸易与财政赤字,使美国长期保持经常项目逆差和资本项目下顺差的平衡。多年来,OPEC巨额石油美元与东亚国家出口型经济形成的大量商品美元一起支撑着美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也由此构成了“美元-石油美元-商品美元”这样一个稳固的资本流动封闭环,支撑了美国金融资本主义的超常发展。
& d+ }: v4 H/ [3 f3 v: K8 ]7 D7 O
, _1 Z$ b! ]1 h( x" o" _
1 [1 {* s: ?/ ?' O9 ]( C石油美元的大幅缩水极大地影响了国际资本格局。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报告,随着国际油价暴跌和石油美元的大幅缩水,新兴市场能源出口国2014年在全球市场的净撤资额将高达80亿美元,这是十八年来首次净撤资。石油美元循环的减弱,不仅意味着受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以及GDP增长都将受到负面影响,也意味着对新兴经济体大幅撤资。
7 [4 C: c' t0 k1 b+ d& I' l
$ D1 j( C! A }* l. `* b7 ~) s! E* M鉴于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以及美元主导全球经济金融的新周期开启。一旦美联储在12月或是2016年初加息,那么国际油价继续探底以及石油美元体系坍塌也许是意料之中的事。
5 F! f {7 ]+ w) V1 R k0 @/ \0 Z( V/ d; j x8 o) u
netease 本文来源:中国经营报" \/ ^1 i6 @' ^8 l4 {4 M, E
http://money.163.com/15/1212/02/BAJQK2BT00253B0H.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