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51)  鸡蛋( 20)
|
中国汽车首获全球通行证 15.8万辆中华出口德国 , H( h6 x/ p, f) P, n( M! ?( @3 j
$ ]" k6 O0 `9 z6 y 新浪汽车讯 在自主创新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主旋律、自有技术不断突破、自主品牌强力“上攻”国内高端市场之际,民族汽车工业又在国际市场“一步登天”。2006年11月27日,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祁玉民率队亲临德国不莱梅,与欧洲大型知名物流公司HSO汽车贸易公司一次签署为期5年,共15.8万辆中华轿车的出口协议。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单笔出口量最大的一次,也是民族汽车首次大规模登陆发达国家市场。此次中华轿车大规模登陆世界汽车发祥地德国──这个拥有顶级技术、市场准入“门槛”最高的国家,不仅是华晨汽车自身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意味着民族汽车在技术、品质、性能方面拿下一张“全球通行证”,从此走向世界舞台已然大门洞开。% t& B7 W$ f' s; W. H* a0 |
0 b; d( B- d, Y1 D, x, J* }) ?
2006年,中国将成为第二大汽车制造和消费国。本土汽车品牌出口关系着我国汽车工业乃至制造业的长远发展,而民族汽车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更是衡量我国能否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重要标志。国家对自主品牌出口非常重视并寄予厚望,不惜物力、财力建设“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自主品牌走出国门的政策。今年中国汽车出口态势迅猛,前7个月整车出口数量已经和去年持平,高达17.3万辆。表面上看,自主品牌成为中国汽车工业顶梁柱,似乎自主品牌已经如愿以偿进入到国际竞争格局中。然而,仔细分析中国汽车出口市场分布图,形势却不容乐观:我国民族汽车大部分出口流向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等不发达国家市场,产品长期难以摆脱“低质、低价、低端”的形象。尽管近年来不少自主品牌对欧美市场发起了一轮又一轮冲击,但一直未能获得实质性突破。: l/ `! O" F! z7 d5 X7 _
5 M! q* ^5 Q$ j e/ t5 ^* t
撬开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市场,日本车用了整整15年的时间。即使丰田在北美乃至全球的发展已经如日中天时,它在欧洲却不得志。作为打破“欧洲不可攻克”神话的首个自主品牌,华晨一举攻克德国市场堡垒,让全世界的眼球都聚焦到了“中国汽车”这个汽车界的“后学末进者”身上。一直以来,华晨以“打造民族自主品牌精品”为已任,坚持 “高起点自主创新、高品质自主品牌、高目标跨越发展”的发展战略,整合全球优秀资源为我所用,在品质、品牌、品种方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铸就了中华、金杯两大自主品牌。华晨设计研发团队经历了金杯海狮、阁瑞斯的技术引进,中华系列轿车、1.8T发动机的联合开发特别是尊驰、骏捷完全自主的研发,已经具备了雄厚的自主研发实力。具有“国际级品质”的中华骏捷在短短五个月的时间内,销量近2万,订单逾3万辆,创造出车市罕见的增长神话。中华尊驰也以其钢铁般的品质在海内外市场一路狂飙突进,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铁骑”。金杯海狮、阁瑞斯则是中国商务车市场绝无仅有的单品牌销量超过60万辆的“中国制造”,占据了轻客市场的半壁江山。作为自主品牌的精品,华晨不仅领跑着国内市场,还在国际市场掀起强劲的汽车“中国风”。目前,华晨海外市场网络已发展到33家,遍及非洲、亚洲、欧洲、南北美等地区,形成了华晨汽车及零部件强大的海外销售网络。
' w3 x/ S& o) [
: q; m) f+ } | “君子务本,本立则道生”。对于中国汽车行业而言,品质永远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显然,德国一役的成功,华晨必将就此带动民族汽车产业技术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也必将更加坚定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信心,引发国内自主品牌竞相进入欧美市场的热潮。此次华晨大规模杀入“戒备森严”的欧洲,强烈地传达出一个信号:中国汽车将成为继欧美、日韩汽车后的“第三虎”!! z2 o7 B1 y& c' o2 [' v0 @. d
9 b# M3 q' A7 E0 Z) G1 }
7 N/ O- w4 L: l/ O) K* P3 F
[ 本帖最后由 bobo 于 2006-12-22 18:40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