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0)
|
# N2 _1 u2 t8 E. {, d8 H$ r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很多衆生,有的我們能利益,有的我們暫時沒有辦法利益,但是我們要默默發願:將來有一天一定要度化他,幫助他超脫輪回……這叫心存善念。表面上看我們是在利益別人,實際上獲利的是自己。人生下來的時候並不一定很善良、很清淨,需要通過佛法不斷地修練,轉爲道用。只有如此修練,才能讓自己的心變得善良或清淨,這就是我們學佛修行的目的。
- `, {) F7 d+ b" h- D4 A
: `0 `0 N# b, j( `; | 發願很重要,我們要發殊勝、廣大的願,即不摻雜自私自利之心。- B/ P8 G9 h6 S
% ?* K- A% R& N, K d 佛陀講:“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緣。若天若龍、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衆生,聞汝名者、見汝形者、戀慕汝者、贊歎汝者。是諸衆生,于無上道,必不退轉。常生人天,具受妙樂。因果將熟,遇佛受記。”我們也要發這樣的願:無論與衆生以何方式結緣——願聽到我的名字,看到我的形象,想到我的,跟我結惡緣或結善緣者,統統都種下善根,迅速解脫,獲得成就。願跟我結緣的衆生都在心相續中産生道心,永不退轉,迅速獲得究竟的菩提果位。
8 E7 E1 n2 Z5 `" ~ Q8 X( \/ H" |- m
$ @6 w+ L/ L+ p$ r- p 比如,對那些罵我們,誹謗我們,甚至傷害我們,與我們結惡緣的衆生,我們不能以牙還牙、心存怨恨,而要默默發願:他是跟我有緣的衆生,將來我一定要度化他,也願他能早日遇到正法,能夠解脫。這樣,在此對境中,自己的相續就不會被染汙,而會保持清淨。
6 `% p1 {6 u9 p! v' C" g1 l8 k
( l @+ K; _/ t 當我們遇到對境時,如果能轉念,發菩提心,業障當下就可以消除,惡緣當下就可以化解。可以說,這是一種了緣了債、了脫生死或解脫的善巧方便。3 C4 w* J! c8 X
3 A4 N1 v( `. Z3 G
釋迦牟尼佛第一次轉XX時,有八萬天子來聽法,並得到了一定的成就,這是他在因地結善緣的結果。這些天子前世都是吃他肉、吸他血的衆生,但是他發願:將來我成佛時,你們是我第一個要度化的衆生。所以,後來他們成爲了佛最初的弟子。我們也要像佛陀那樣,在因地發願,盡量跟衆生結善緣。# Y4 N* s5 r4 l$ h
! b. P/ ?2 H5 Q% d9 M4 ^3 \% }4 h/ f 阿彌陀佛在世間自在王如來座下出家,法號爲法藏。當時他在佛前發了四十八大願,其中之一是:設我得佛時,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 I- U/ G7 w; ]3 v; A- b3 j
W# j( `* T% \8 H 他當時在佛前發了菩提心,按現在的說法,他的想象力特別豐富,想了很多很多佛國,將所有佛國的功德、優點都集中一起,取名爲極樂世界。他計劃自己成佛時,一定要有這樣的極樂世界,只要衆生願意到這個世界來,就一定能來。此願不成,他就不成佛。現在他已經成佛了,他的願已經實現了。如果我們現在一心憶念阿彌陀佛,就可以去西方極樂世界。" p- I( j3 M$ n$ X- _4 K9 n
$ V. }' z' O* B9 A. [1 \+ `2 n
發願要發大願。從法身的角度講,諸佛和阿彌陀佛無二無別,都是一個自性;但從色身、利益他衆的角度來講,佛和佛就有所不同了,比如阿彌陀佛的願力大,他所建立的極樂世界非常殊勝圓滿,誰憶念阿彌陀佛,向往極樂世界,誰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的方便或攝受衆生的力量特別強大。/ W8 b& F- D c4 c
8 j+ l& p! P9 S' v
我們也要如是發大願:將來我也要成佛,也有國土,如果衆生想來,一定能來,若不實現這樣的願望,就不成佛。這樣可以打開心量,提高、增長自己心的力量,這都是練心的方法,最後成佛的時候就跟阿彌陀佛一樣了。7 s0 r1 r+ B: M0 `
: d) r3 P X9 S" q/ c: B. H# }微信平台——走進大圓滿+ ^' I. B4 w, i9 q- ]5 N$ |8 j' }7 X
7 [# C/ a6 W) \- z
網絡平台——大圓滿法網http://www.dymf.cn/index.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