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0)
|
( F+ d! v8 _7 ~3 S' w6 b
# }; d* u- s0 t) Q0 L$ U8 f( W: m$ U' \! {$ i% v; v
现代社会上提倡“解放心灵”,流行灵修班,有些人哪怕是不学佛的,也喜欢冥想、禅修。有些所谓的学佛人,也是脱离闻思,直接打坐修禅,觉得可以减轻一些烦恼。
, h9 V) S( Q1 A3 ?& S b% {
/ \6 I) L" d4 R* I/ l 其实,佛法讲戒定慧三学,三者不能独立运用。如果没有定和慧,只是学戒,无法圆满。同样,若是没有戒学和慧学,只靠禅定也是不可能的圆满的。
3 t, G3 u- W7 C
( C& b- x( D. ~9 B# m" w! c 末法时期,世人都不肯用功,坐下来冥想一会儿,粗大的烦恼分别念稍微停息,就感觉很清净、很舒服,其实这都不算什么,是平时心太散乱了,通过一些外在的因素和引导方式,让情绪稳定下来,内心的繁杂暂时得以缓解,好象进入了佛的状态一样。
& I+ W# v' v( }( M2 ^ 8 o! f3 U* l& i
还有些人上早课晚课时也冥想、禅定。那样能禅定吗?即使真能禅定,也不是好事,对修行非常不利。
+ k ?! E# s5 {: x4 k, a
, R" X9 \6 k, l+ | h3 C, V" U 修大圆满正行时,有一种特殊的修持方法。心没有地方安住就先不要安住,如果真的见性了,心有了落脚的地方,才可以安住,但是时间也不能长,随时随地并且短暂地安住,才能体会到本来的宁静,本具的祥和。安住时间长了容易乱,又会是另外一种状态。所以,现在你们以思维、观想为主。1 G/ H% V; m" `, f* R) y7 U6 N
* m) f$ O, h( j) u# c- n" ^ 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生起定解,这样急于冥想、寻找心之自性,所得到的宁静并不是本具的宁静,祥和也不是本具的祥和,只是粗大的烦恼稍微停歇,获得了些许不同的感受。其实无想禅都很难达到,更不要说出世间的禅定。所以大家不要着急修禅定,慢慢来,先有足够的闻思,把理论掌握好,把道理弄明白,才是最重要的。+ D2 h5 L/ I. Q, ^- k4 `2 C1 ^7 O
; X/ Q/ H8 i# l ?) n" O 节选自《修心七要》二十五讲
# z6 q8 T" R6 m1 ]% w
7 z* c- d- t& L( E9 |1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