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55|回复: 2

[学书论画] 书法,即是写心!——形神兼备,出神入化。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18-11-2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齐山 于 2018-11-2 07:10 编辑
, q0 }& K( Z6 C9 g2 w1 Q
8 C6 F, p! I. X书法,即是写心!——形神兼备,出神入化。3 Q# y. P  q+ m2 G4 c! z' O9 `

9 c' G" Z' F8 ?6 s4 b4 G书法是写什么?
; R* Y% d9 L; P2 E- v' [众说纷纭,都是又都不是,很多都是外在的。
) _$ E; O: Z6 K$ r如果要确立对书法一个最本质的了解,
, y5 N$ F3 n0 S" v' g" r恐怕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它的主体上,
4 p4 ?3 @0 u0 G: u那就是——书法是写人、写心。
  J! N6 W' X7 F( V
% S/ h& A) _+ e+ K. H& Y( Z作为一种精神活动,) S2 m) G2 z4 L8 y+ I
“字”背后的文化和心性是超越了形而上的支配因素,
$ Y1 ?7 E8 a. k这个最显然的是佛门书法,
9 ?5 i% x$ G) I) S# `八大、弘一、良宽……,+ F% v" _& P* H7 C0 ?' X& h: D7 U7 |
他们的书法是实实在在地从内心生发出来的,; |* Y' A# w) y1 ^7 }6 l
是写自己的心,1 B; p. D- ~3 j9 j! s4 Y
是写他们的向往与佛门的精神,* G7 L. n1 E6 ?% r! S
是字与人、人的信仰的统一。
: T  j/ Q5 y0 g! v4 {# O: Y古人讲“一字乃见其心”,就是这个道理。
& K( z, P, a! A( u8 m7 ]' k; E; ]; p) [/ a
《圣教序》是结构大师,
1 M6 c5 G5 j' ?7 h* w: p是“谋略”中的“奇谋”,是“平正”中的“险绝”。
! a! }* O: R* F1 |它的每一个字都有“字眼”,就像下围棋的“眼”一样,6 Z/ M  A8 A* c% r( U# i) N
是生死存亡所系。. e% N' o0 _" G
2 s4 x* b! V/ g5 r, [8 e/ Z
“字眼”是什么?
; H9 ~  A% J2 U2 ^4 E是字里边的空间关系,
1 ?* l7 x  c! Q' ?* T$ b- w9 f! j这部分这么舒、那部分这么密,: R7 |6 h. W( s% H3 W
二者所衬托出来的这个大的空间,就是字眼。
; }% n2 f4 Q# }. I0 j' t0 A8 k包括收放、大小、长短、宽窄、向背等等
; E0 P$ H2 g- _' K这些关系都是构成“字眼”的要件。
  T& ^9 R3 v0 D! J/ r! }% j9 g# L/ w* s) m
9 t/ p# \1 y- }- p看懂了圣教序,$ g; v/ B0 N0 z1 n) X
再由此来关照历代经典,
% i8 o( W. r! F' e你会发现中国书法造型的基本原理,
; m7 A0 A& Z- R8 y0 e1 W) p掌握了这个原理,汉字造型的变化就无以穷尽。1 E. v; x& ~  f' n  K
所以,写字要懂得“造眼”,; o4 Q$ N, _7 {$ I' j
也就是要制造矛盾再协调矛盾,
, H+ q% q7 f5 n这样的字才有生气,有看点。# p% w! U5 a2 d4 a( [
就像社会的运转一样,制造需求再制造供给,8 {7 n; L* k- D& p0 G
最后把二者 平衡,就和谐了。9 b# ?8 h1 I6 ~2 f& P& i
$ I/ w/ l% K! F8 o
书法的形神关系
  _% J5 ^9 ~0 L8 y. \$ Y书法就两个东西,一个是形,一个是神。
% ^% q) X* m) u8 `5 ~( F7 k形是可见的,是外在形状和形态;
2 J+ B+ e, f; }- ^1 Y$ Z神是无形的,
) R& B2 r; L# b1 q' G是作品焕发出的精神气质与品性内涵,
( k/ T1 d* N% {% u- s汉碑百品,形貌相殊而神采各异即为此证。
4 k+ T$ V4 Q$ t; D1 l; ?) N/ ]1 }, V( c( O3 B4 r2 G
形与神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C3 p0 F7 Y. h( W4 ?5 X  ~2 L王僧虔讲:“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j% y8 ]! R; d7 ~6 z0 `
刘熙载讲:“炼神为上,炼气次之,炼形更次之。”
+ w: x" z' }* ]: v! y都是一种把神至于形 之上的观念,. @: @! F/ {3 i+ r- r' V9 j
由形入神,是由技入道的过程,; v. ^" y% S6 k  i2 W; S8 d
也是窥探中国书法奥义之所在。! L! L1 R" V9 O/ Z. }% [/ }8 u
对书法的学习,古人以修心炼神为上,$ E; J8 c  J) L
今天从形入手,
/ ]6 P" l9 H8 B. E- k- W% }但心里要明白最后的高度还是要炼神为上。
0 s1 Z0 }6 I) \# b6 o% L1 E; Z4 B2 K  P# H% A$ A' N  ~8 |1 V
风格与变化$ A: A8 F4 {- R
风格的形成就好比从“借鸡下蛋”到“养鸡下蛋”,
% z+ f& D: b- m从模仿开始,慢慢地转化成你自己。
# A- B& u' C9 R* P6 ^! C% B搞艺术,思想要活跃,要懂得“过河拆桥”,& H: W2 h/ C0 q( n5 {
传统给了你什么,
8 {. m" h; u% M2 l; W3 F你要能马上对它进行转化,& ~5 c" u+ Q( Q" b1 C' q4 _
再不断地取舍和调整,
9 K& ]. g) K/ G0 y  C2 O这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就是风格形成的过程。! @8 L) L2 m3 G" T3 I# c
; D& O" F+ c* x( E
“发现大于创造”,
7 p" }- M  j1 K+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l: U" Z6 {" p7 R# b( f+ [6 I
发现古人、发现今人、发现自己。' W; r4 J7 e( J& R) v
研究他们从哪里来,研究他们的优点和缺点,
8 B. j: A4 D1 a0 [3 R- y要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
/ K1 j$ `  T+ B% f, H7 L拿过来提炼,形成自己的面貌。% N2 w( w) R$ P3 I

! D7 e2 J' ?3 c+ z3 c/ z书法,越写越难,
' h" R( `6 P, k! G) S2 D$ w/ B- A是因为它对综合的考量越来越强,. k- r/ `" b# q3 |3 n
而变化和上升的空间越来越小。
% ^$ m; _1 P- p# i5 }7 o所以,变与怎么变也是一种考验。  \" j; H% i  }8 X+ n- E
8 J  d1 C, T/ Y( O
用笔尖写字. o6 h3 }* A, j6 F+ c! e$ q. ^
全面认识毛笔的三个部分:3 a$ a3 E, U8 {; u" T# h6 R
笔尖、笔肚、笔根。
" F3 z/ B0 c( `. ^: Z这三部分的表现和功用是不一样的,  D: x' M9 z( ~2 X! A/ `- {4 M. u
掌握好它们对于书法的认识和学习意义重大。4 ~) i: G2 @3 j! N$ W1 y" ]

3 N2 Z  L3 ~2 T- i$ Y用笔尖写字是书法训练的第一关,  @0 R2 R; ?- J: {6 N; {
当代书坛的快、飘、滑、弱,
- H1 v/ ^4 O, `: o) s, w都是不懂得笔尖写字的结果。
3 G3 m( w/ p! _+ ~完全静下来用笔尖写字时,
. H( f& [4 n. x) E  {0 u笔尖压住纸面,全神贯注,如对至尊,1 O, a& p' Z0 [- z
那种周身的放松、平和与通透,
( A! b1 ]% s; E9 J1 V从脚根到身体,从身体到胳膊、腕,! u. N# Y4 U/ u0 j. Q: D+ w5 V
再通过手指传达到笔尖,
' M' M9 h& m4 l; D写起来真正有太极练功的感觉。
1 J6 d/ G& `* F- v& ]2 ]+ t排除了杂念,8 Y% V4 _( X1 L/ P6 D+ d  ^
这样的书写能直指灵府,
: G8 B0 d: y" N8 b  |# f+ w9 ?内心的微妙变化也能自然地反映到书写中去,
- ]+ h3 @* o. U4 X0 |; B; a是一个炼神炼心的过程。
1 E& ]/ n( D6 ?: X) |6 C; N1 i* Q
7 F7 L' K& P/ ?" Q$ s书法理论
" L. i# s& M3 T7 r“半部《老子》治天下”,
7 A5 h. c; @2 L) \  u% Y, ]古代书论是历代书法思想的精华,不可不读,
8 ]4 |. z' ~& S- V$ W6 Y而且里边的文字多是“理” 多于“论”,
  _! P/ q* O$ L% {1 K体悟多于说教,更见珍贵,
8 m, S3 u% K: S8 d) }0 U宜常读常新,自证其正误。
+ m+ z1 L5 i$ g, U# O. i, |5 k/ G' q4 Y1 C, G/ l& c3 ^
被欣赏
. u4 L4 p3 g6 ^( |5 Z2 g+ q( A艺术首先是要愉悦自己、打动自己、服务自己的,
+ C+ j% b. w5 l* x然后再谈服务社会。
" z! s: z5 m1 f. U0 x6 Q  n如果受外界干扰太多还想着取悦于人,
4 N7 @% U7 H5 s9 y肯定不是纯粹的艺术,也找不到纯粹的自己。4 P  U9 W% q. V% A7 b2 S- B  N
与过去文人士大夫的精英书法不同,$ u& l  k6 B. A- l3 m6 k- F+ s
我们现在书法的门槛很低,' Z6 i( ~3 n8 o6 D9 @; h
你的字写完之后给谁欣赏、怎么欣赏,你要判断;
* y- C( X* \! T4 ]艺术是“寂寞之道”,
9 N5 F: T: V6 h如果你的艺术受到没有经过审美教育3 F1 z3 D+ w( Q
和实践的人的称许,你要警觉。* Q  j# s) [) D, @
在欣赏者面前," ~# Y8 O' ~) w. S$ L; x1 k9 n+ w
你可以架设一座桥梁,# N, W5 _1 m9 k' I. A) \- u1 M/ x* C
找到欣赏与被欣赏的互动,但未必要认同。
: c2 J7 g! @' d2 ~1 k* Q; s1 W8 {& Q2 m6 X
教与悟
: F' T! V* q4 A6 u# ]) ]法可教,书法不可教。
* Z6 G% ^: G3 y. i) e要从精神的层面理解书法,, s. i/ t$ v) C% {1 ]3 l  d# s
要思考、琢磨,要悟,悟是最重要的。
4 O1 j! {* r, Z
9 {$ d1 N' |9 u5 H9 |! K赵之谦很早就说过了,写字写得好的有两种人:1 v# I# |2 }, p5 e/ a2 o
“三岁稚子”与“积学大儒”,* y6 h0 _( K" }$ D* ]" o
前者在于心性的本真,后者在于内涵的厚重。  K, G, p5 ~5 f9 ~! P% [) T6 W
所以,书法家是教不出来的,可以自学,
0 A$ b, y' {% L& }3 N教和不教,交流很重要;' i/ o1 p0 x+ r# a( @
古人讲“屋漏痕”、“船荡桨 ”,/ |& G  [$ u+ X& s+ ^6 J
大自然和生活也可以教你,
# ]9 T) K2 B1 I8 |外在的一切都可以教你,/ J. }/ h6 v" r/ Z9 {
关键在于你的心能不能敏悟。
9 g: D( H+ v- K( _- U1 M. @; t3 Q: q, Q# B! J  s
篆刻& f" a& O, O4 C" y6 O/ ]) k! }
篆刻有无限开拓的可能,
3 W2 [2 \$ C; B4 B* \4 {  V% u" ^试想,) F/ e4 ^( T1 r/ Q1 F2 T
如果历代书法大家都从事篆刻会有多少种面貌,
$ [* ?0 K6 z9 W1 Q9 b# e所以,跟书法一样, ' G( }  V5 q0 F8 a4 v+ m
篆刻与心性相通,人的可能性就是篆刻的可能性。. K1 k) [: f; P( h: ]4 X2 O
4 c2 ]$ b" s& S( F+ C
篆刻是一种修养,跟写字有很大的互通性,
  ^/ w' K6 W" F# v  D& _" @都讲格局气度,
2 L& y  s2 k" y- k讲造型设计、讲线条带来的审美意蕴,讲生命力。# x# F0 [8 o% `- a$ Q( c, s
近代巨擘齐白石、吴昌硕、黄宾虹……
* T# M0 }5 |) D7 o他们金石篆刻的修养都很深厚。
$ W2 |* \6 i; ]' h7 n4 _) `- v; F) ^% t
篆刻主要是强调作品的完整性,
/ }8 q' S1 s) E最关键的一点,不管几个字,
% _# k0 V8 G  ]8 M& v; H/ p4 [都当成一个字来刻,2 S/ a( D& f' q* Y  }
要关注印面上这种对“白的控制”与“红的控制”,* J& }! |) g5 q- D) l
字有“字眼”、印有“印眼”,道理是通的。
9 b/ f0 o2 h8 v4 x! s7 w! `把空白的地方作为品读的对象,: d4 w; j1 t9 s/ _, J' ~
你会读到很多,明白很多。
" q: ]. {% p" I5 u  g  V  `6 E& H7 Z( T; n
) a4 {+ Z7 B: q: R8 O% I" d" o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kFdaUpW1BgKZE6GSwCK5Q' I2 R5 s5 }2 l6 M

" g2 ?, ~  C7 K' M/ O
2 ]! ]; y0 E3 V* N# p6 a+ T
IMG_7555.JPG
IMG_7556.JPG
IMG_7557.JPG
IMG_7558.JPG
IMG_7559.JPG
IMG_7560.JPG
IMG_7561.JPG
IMG_7562.JPG
鲜花(646) 鸡蛋(0)
发表于 2018-12-11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67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 k, {1 a9 m: i8 e/ P- K4 ~# _* D
谢谢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8-15 00:14 , Processed in 0.217377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