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52)  鸡蛋( 1)
|
我叫姜铭涛,59岁,现居美国威斯康星州马拉松郡。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从山东农村走出国门,到加拿大读医学博士。九十年代,我又到美国读了博士后,并被一所大学聘为助理教授,过上了儿女双全、有房有车的体面中产生活。
2 _# B% x' l; f9 M& e, U
- a" f6 d3 Z6 v. P2 g6 M4 S3 N) ^* ^
4 q+ L$ D H: G# ~: a- _对于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人来说,我好像是成功了,在象牙塔里爬了二十多年,终于变成家乡父老口中那个争气的孩子。但实验室长年枯燥的科研工作,越来越让我身心疲惫,甚至出现了季节性抑郁。' e7 i/ Q, _) Y. O! K
- a* ? k P2 u+ d: }5 s [. r( E. _, f' u( C, {- k
2009年,46岁的我选择结束科研工作,让下半生换一种活法。我办过球迷俱乐部,做过报社主编,还当过保险销售员,机缘巧合之下,我在美国买了片土地,最终成为一名农场主。9 k! B, [& [* M: }6 S5 ^) Q1 i
" A& A& N& ~- l) P9 a' n3 i我的农场主要种当地特产花旗参,手里拿的是成熟的五年参。
; l* c' c: Z# _3 z$ n
7 X9 S: `( t* E" `4 i7 ~ Y ~- }# ]$ R( S. o& N
这些年经常有人问我同一个问题:你一个学了20多年医的博士,不好好搞科研却跑去种地,到底咋想的?怎么说呢,用一句调侃的话就是“现在流的汗都是当初脑子进的水”。% t& ]% {& @. Y7 e1 ~+ Q: [4 X
8 y# D8 v% _1 I* q' ?9 P
( X3 c+ K. u; @* L5 a# T4 N) x当年我16岁上大学,选择学医本来就不是我的初衷,更多是为了出路而非基于兴趣。事实也证明,比起整天在实验室里摆弄一堆药品、试剂和瓶瓶罐罐,我更喜欢开着拖拉机在农场里劳动。
$ S# y' e. @$ u9 N: o" ~* r+ [& v% Q# `0 X6 a, ]
) _6 Q- G. ~3 r3 ]3 j/ W' S/ a2 Z' y+ [! ]' j* ]
我祖籍山东,1963年在威海乳山银滩乡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出生。我的父亲因为口才好,能写得一手好字,被选去支援建设大三线,从农民变成了国家干部身份。我的母亲是一个只上过几天识字班的农村妇女,种地的同时还要拉扯养活我们兄弟姊妹四个。粮食紧张的时候,她就想办法用地瓜叶、榆钱、槐花填饱我们姐弟几个的肚子。
9 V! `* b9 M& C: Z
; Q: X7 ~* Y4 W+ A0 G0 m, |2 l2 O j) c' {# m0 ?+ @; \( B$ v
我这人不算勤快,小时候尤其贪玩,但由于父亲常年不在家,我只能像个小大人一样跟着母亲去生产队干农活。冬天到大田里翻地、整平;春天到山坡上挖坑、种树;夏秋农忙季节帮着收庄稼、打场,上学路上我都背着个筐,沿路捡粪作肥料。
' w* U8 A; D4 i5 k9 L, n5 ]& U, L, H9 ?
& ~" s& B1 A1 y1 E2 A; r
记得小学四年级参加麦收,我因为干活积极被生产队记了4工分,那会儿一个成年男劳力也才8工分。因为农活干得好经常别夸,我在种地这件事上找到了一种特别的价值感。
2 c- _( ^& B/ ~3 ?. H# @+ ^; _* h* h& W
6 [% B' `' {1 w2 I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农村还在搞人民公社,学大寨,整天热热闹闹,乱乱哄哄的。学校对学习也不是特别重视,三天两头组织我们去参加劳动。有次劳动回来,班主任看着我满头大汗,就夸我“姜铭涛,你真是生产队长的好料子啊!”# S/ \' H, o* V
2 F# C" m! H: `' @' F
. e- T2 f- I) f7 q* d2 M4 g' j+ k' g, m0 J
后来我在美国农场里开着拖拉机干活的时候,一想到这儿就乐。我这不就是如老师当年所愿,当上生产队长了么?
& e* \: n0 r$ V) z/ L4 o% v
, n/ O. l2 z- i" J* ^ B- b- X+ }5 v6 x" u
过去没机会开这玩意儿,如今开起来非常开心。+ Y3 X" A z* Z! S4 Z/ w
d6 u! x e/ z! D; j0 n! ^/ f# w
5 r6 N1 X1 u: x$ k( Y
- U3 Q4 }/ K' i% ^. W' o6 b7 r1977年,国家开始恢复高考,有一天我正在生产队的地里劳动,忽然听到村里的大喇叭在播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节目,恍惚记得说是“符合招生条件的工、农、兵等都可以自愿报名,择优录取”什么的。同年冬天,乳山县要组建一个冲刺高考的重点班,我因为成绩好被选上了。6 G. S( p: ?; ~7 B3 _9 D
; p o3 U0 m. p8 J5 z- c- p: P" B
: n% e4 J+ G/ G: }班里都是全县各个中学选拔上来的尖子生,第一次上英语课,有个县城的女同学上来就用英语来了个自我介绍,说“My name is XXX, I love 北京TAM!”什么的,说实话我根本不懂,但听着朗朗上口,羡慕得不得了。那时候我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乡下孩子就是想学也没那条件。" o0 W8 E, ]' J0 ]/ F( Y/ I. R- ?
0 {+ P4 r( X# ^' @; a9 n0 J/ M( t+ F8 p6 K3 W; j& x" \+ D
6 `, E" D+ o$ i4 G, \由于基础相对较差,我开始拼命追赶。慢慢地,各科成绩越来越好,特别是语文和物理,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几次预考都是全班第一或第二。轮到高考的时候,我却出了个岔子。上考场前一天晚上,班主任老师看我没蚊帐就让我去他家睡,一换环境我更睡不着了,快天亮才眯着一会儿。上午第一门考数学,我脑袋昏沉沉的,试卷都没答完,最后只考了65分。
6 ~' i" F1 r3 V" ^$ w R; y( X
5 Z3 |0 j1 m( q9 U
. f6 ?1 F+ i: B* w, t5 b6 U$ F) _' o* x
当年总分320分以上可以读全国重点本科,280分以上能选择省级本科。我总分306分,没落榜,却失去很多学校的选择机会。填志愿的时候,班主任跟我说,“铭涛你去学医吧”。我很无知地问,“大学里面还有医学院?”老师说:“嗯,有,你记性好适合学医,这个成绩就报咱省医学院吧。”
! u. N3 C( D6 _/ X# ~1 d* |4 ]+ ~, C y; ~3 N+ q
5 K; E8 e8 o0 @" r9 m* [, o5 w; T8 ^
' A4 }7 z; @6 L/ I. [
" z4 H5 d" P- b) K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了。高考前,我一直想着自己物理好,也喜欢工科,本打算学个工程专业,以后当个无线电工程师什么的,学医绝对是我从来没想到过的一个选项。我父亲觉得医生这个行业旱涝保收,稳当,也同意报这个。
, ~$ [9 T8 r5 W q" F+ V y7 D- g& J" O7 u1 ?$ D# L( G
* E4 M4 J) j4 ?
9 w" v: ?8 h. k- J, h! |1 J# W在那个时候,能上大学的喜悦很快就冲淡了我无法选择工科的失落。再说,对一个16岁的农村孩子来说,比起出路,兴趣又算得了什么呢?就这样,在阴差阳错之下,我报了山东医学院(现在的山东大学医学院),从此走上学医之路。
: J# R" V& K! z3 J7 W; ]
, T. x2 w7 W0 @2 F
; Z, s( `2 `: I7 J2 U1979年,我来到了省会济南读大学。医学院本科阶段原本是五年制,我入学那年刚好赶上学校响应国家号召,要成立一个六年制的英语医学班。这次又把我选进去了,我很惊讶地问老师:我就考了35分,咋还选中我了呢?老师笑了一下,看着我说:不错啦,很多人才考了十几分。6 O9 }7 I9 {" D- W6 G
0 w. y& }+ e9 t$ U' t: Y4 P
0 G l N4 q+ c) h0 T
/ u9 J& Q+ u2 t, |0 _7 }
看来不是我优秀,是其他人更差啊。后来进了英语医学班,我开始专攻英语及基础科目。在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下,英语基础打得很扎实。我两次参加学校竞赛都名列前茅,还作为主持人组织了几期竞赛,语感越来越好。, V2 Y- y9 x. G6 T
- C: d6 n# B1 _7 f0 P
# `: ~2 b9 C1 V: ]: u! f) A2 n( w- y9 K2 C0 o, X/ A0 K
2 J; h& h6 |7 @" B9 t
相比英语,主攻的医学专业倒让我觉得少了很多乐趣。学医是个慢功夫活儿,本科阶段的医学知识重在打基础,有点偏文科性质,主要是记忆和理解。正如我高中班主任所说,我记忆力比较好,因此少了一些其他同学挑灯夜战的辛苦,也没有挂过科,但并不是真的喜欢这门学科。当时班里有位同学晕血,学校不得已同意他换了专业,这件事都让我羡慕了好久。
$ G& D7 X. [! {! |& f5 ]
- \# N/ m# l5 J# n1 Z# c _7 c% N2 X. o4 q5 N) G
: v9 n, z# i+ r3 A1 h+ U" J8 f# A在英语医学班学了六年后,转眼要毕业了,我想着学好临床能进医院当医生,就报考了本校的临床研究生,开始专攻小儿科心脏病医学研究。8 B& z3 f. T& z3 Z' } e/ L1 [
* [& @: F8 Y8 ^% o5 \9 a5 `4 g6 f! H% T w Y7 d1 j
% k) l5 `1 z: W% `# d8 ^- ~那时国内开始流行出国潮,我导师是从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回来的,在他的鼓励下,我于1987年参加了托福考试,打算为出国留学做准备。成绩出来我自己都吓坏了,满分670分,我考了650分,这个成绩在全国名列前茅,我自己都有点不敢相信。
# f- N5 a9 r/ C3 F, p+ r9 b
/ m5 A* s% O. K: w
4 _0 ?5 x8 a% C8 N
1 o6 k: t, Q u1988年,我独自来到加拿大安大略大学,开始攻读心脏生理学博士。初到异国他乡的新鲜感并没有持续太久,几个月后的第一个冬天我就觉得情绪低落,时不时有些压抑。一方面是异国他乡文化的冲击,另一方面是被当地的气候条件困扰。) l3 L4 O( r0 U3 K
2 J/ U, {( W# V J* i3 @" r+ P7 P J. t/ C$ f+ j* @( F
2 r; _+ F& a$ ~7 j2 z出国之前,我一直生活在山东,习惯了四季分明的季节,而安大略省在北纬43度,地理位置相当于东北,冬天非常漫长,甚至到了四月底还看不到春暖花开的迹象。6 [+ ^9 m0 I z+ e3 W1 Y
( d2 K( y/ R% t! c+ @4 X
2 x: Y3 k' A1 p4 V1 \) z
( a# p3 y" g& Y# w2 d! m1990年左右的照片,我在加拿大的户外穿着羽绒服。
, ~: l( H5 _ |. e2 x6 B8 Q" | a. l5 F) l8 z6 b
# h) p5 O3 F2 `4 n" b. O8 z: N0 I: T4 A
- h1 V+ g% A# \# z" z& J! A幸好太太在一年后也来了加拿大,她是我的大学同班同学,研究生毕业前我们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她博士学校原本在美国,后来为了和我团聚转学到加拿大。1995年,我们一起完成了博士学业。毕业后我先在多伦多大学工作了一段时间,太太则考下实习医师资格。
& ?2 D6 _ b2 j9 n# p1 @9 _+ X
8 v3 `$ s7 D' f* z/ S+ a; p d9 a9 |/ }3 y) Z9 }
也可能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心理作怪,我内心有一种不到美国留学就没到顶的感觉。不久后,我争取到了去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做博士后的机会,觉得那边发展前景和待遇可能会更好一些。太太如果去美国做医生,机会也会更多一些。权衡之后,我们全家人告别加拿大,于1996年来到了美国中西部的威斯康星州。2 U# D# j! S9 I' z/ ?' i
4 o$ j- P! s! ]3 A* m, ?2 l
7 k% L9 t% {9 R
在威斯康星州大学做博士后期间,我成功拿到了美国心脏病基金会的基金,转到威斯康星州立大学麦迪逊分校当上助理教授,从事心脏保护研究。美国心血管研究领域的旗舰杂志叫《循环研究》,那十年时间,我先后在这本杂志上发表过三篇文章。据说2005年的时候,浙江大学的老师如果能在这个杂志上发文章,一篇就能拿20万人民币的奖励。$ E5 O* b4 F, X( B1 _! r
T7 ^% W7 }6 H5 ^! p, b
' |( d+ N, y# N7 H
5 n# U K9 K8 d5 _1 @后来我有一项研究成果被美国生理学会杂志采用, 并发社论称其为“里程碑发现”,认为我从理论上指出了线粒体离子通道对心肌保护理论的谬误。这项成果让我打破了对学术权威的迷信,却也因此感到一种失落。: j1 Y x; I8 Q6 h. u5 E0 n& u) }9 C6 ~
, H0 V% Z' h& F
6 x/ A z2 W0 N- a; w+ I( _4 z( w, V" Z0 U
每一项科研成果,背后都是多少个日夜的煎熬。可能只有热情,才能忽略掉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投入和不对等收益之间的落差,才能克服科研中的那些沮丧时刻。对我而言,从选择专业的时候就忽略掉了“兴趣”这个关键因素,可以说一直是在忍耐中前行。
! W/ G5 H% A& a% U' F1 P- h7 b- A/ p
; G- H2 ~+ k! X0 m9 P; T( }3 U5 H2 R4 W
: d( \' n$ m( P" A6 h' h
美国助理教授的合同一般是一年一签,入职第二年开始,我的基础工资就按百分比减少,收入主要靠科研经费。这意味着我每年都必须做出点成绩来,压力就像山一样压在心里。除此以外,我还要经常参加校务会议、教务会议,每年给研究生讲几次课,哪一件事我都不敢懈怠。即使下班回家,我大部分时间也是坐在电脑前忙碌,总感觉每天都在高负荷地运转。
( u# S6 V; E( v. G- m8 v7 f9 O% `! |" Q. Z1 ]4 n
( b9 x4 I- i' i% g) @/ D' C. }1 ~每年到了一二月份,我都会出现季节性抑郁,坚持了几年,情绪越来越差,身体也开始出现问题。后来检查发现是内分泌失调导致患上继发性低血糖,吃饭越吃越饿,情绪躁动不安,医生都建议我调养一段时间。5 @" N! t% t1 p& S( l
; }) d- G1 E. O3 ~5 n1 `
- J0 {2 D- {: N: ^( K3 H) P那阵子,我就在想要不要换个活法,真的不想生命再这么浪费了。太太看我这么痛苦,对我说,“既然做得那么不开心,那就不要做了嘛。”于是,我在2007年正式辞去大学教职,开始走出实验室尝试不同的工作,还经常组织华人社区的一些公益活动。" W4 ], z1 s8 M0 Y. l4 b
8 p8 H9 @: Z& i* H, n; {) _
1 ?' X! I8 }5 T: e( d! [; X; R! \ V- T& L4 a6 ^- |
那年7月我看到中国球员易建联被雄鹿队选中,就在华人社区成立了“易建联球迷俱乐部”,因此认识了“姚明球迷俱乐部”的主席谢忠先生,后来他支持我做了华人报纸《密城时报》的主编。与此同时,我还做过一段时间保险投资,学会了与不同行业的人打交道,终于蜕掉了那层书生皮。' w7 z ]& e0 U* ]
6 x9 }: u; F) W" c/ T; T% V0 ~# ^+ x* I8 x) R
2009年,太太受聘到马拉松郡沃索市(Wausau)一家医院任主治医师,我们全家就一起搬过来了。沃索市(Wausau)是马拉松郡的县驻地,Wausau是印第安语,意思是“Far Away Place”(即遥远的地方)。最初是因为威斯康星河流经这里,吸引了早期移民来到这儿生活定居。这段一百多年的历史让我很受触动。美国这么肥沃的土地,汇集了世界各地的移民来开拓,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不能做呢?
/ t- ?# J% [! J7 d5 f/ k: Y4 s. j, g/ F+ x+ f- A, `
/ [! ?; @! O" ~: U' e
3 c; F# y: w( H% Y/ j我经常和华人朋友开玩笑,你说咱们中国从800年前的明朝开始,郑和就已经七次下西洋,如果当时再大胆一些,说不定现在美国都说的是汉语,谁是“外乡人”还不一定呢!我想起老辈山东人“闯关东”谋生活的历史, 当时的想法是:既然我已经“下西洋”了,何不也在这边开疆拓土?
& _% v) c! L. g: p: N1 F8 K: Y" g6 w; a' M1 T
1 Y$ @2 S( R! T- K& u
那段时间最应该感谢的人是我太太,她做主治医师后,在经济上给了我选择的机会,让我辞职后无需忧虑眼前的面包和牛奶,可以放开手脚去寻找心中的诗和远方。刚到马拉松郡的时候,我经常到周边田间、山头去转转,闻着土地、森林和花草的芳香,越来越迷恋那种亲近大自然的感觉。5 N, _/ [, V* ]; n$ K. D/ [/ U, k! O) s
2 G: Z9 ]9 ^. d6 ?
: A+ ~) G: h9 [8 J2 r: h& [, j5 s3 T* T U
恰好那阵子在网上了解到蔬菜大棚,我就萌生了做日光大棚的想法,想学习中国东北的种菜经验,种点黄瓜、西红柿什么的。国内国外有些朋友知道我们搬到了马拉松郡,经常托我帮他们去买当地特产花旗参。我想它应该是个全球产业,反正都是种地,那不如直接种花旗参好了。
6 O$ t; a% g* [* f* g+ d! J; \2 z' a+ t) Z2 K
5 u8 @3 X1 x2 i" O! X# Q. ]! N# i3 o
( ]; N5 n; E! J7 ]6 C0 T3 u马拉松郡的花旗参产业很发达,这里每年都会召开参农现场交流会。
7 S1 j7 o% G* p& e' B3 i
% i( i5 o6 [7 f2 K: |8 d# A+ k4 w* ] e) G3 L. F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这个道理我深有体会。在马拉松郡,花旗参大多都是家族性产业,种参的经验也是代代相传,一般不传给外人。何况我一个“外乡人”,想在白人农民为主的人参种植行业争一口饭吃,很难。$ b& Y0 d9 j1 |
) k+ L0 h4 p2 p) P! B
! V6 P$ L7 ]1 w5 t5 n& F( Z% V" D
刚开始,我只做和花旗参有关的营销工作。即便如此,有这么一张华人面孔突然出现在当地的参农群体里,我经常能感受到一些好奇,甚至是异样的眼光。( Q6 u7 N' w6 T/ C5 O/ H
6 G2 [1 r) L* h- A% `+ j/ Z1 i- T0 N
有次我到参农合作社去拿货,走的时候把支票放在了经理办公桌上,可能他没有看到支票。本来这是个打电话问一下就能解决的小问题,他却直接发了一封措辞强烈的短信,说要通过律师诉讼我,让我感觉到了明显的敌意。- l8 q1 z7 ~7 w/ b( i+ D
( o" O' e9 n& Q6 ^
6 Y) t5 {, {& i3 `
尽管初期经历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我后来还是幸运地遇到了贵人,其中一位名叫大卫,他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是一位曾三次远赴中东前线的退役上校。大卫是猛客家族参场(Monk Garden)的第三代传人,他的家族来自英格兰,在马拉松郡种参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正是大卫的出现,才给我深入花旗参行业打开了一扇门。
+ r" }5 ^! g2 k/ x, q
- v1 k& K* v" j5 p& q& n$ @% m% b7 a
我们认识之后越聊越投机,很快就开始谈合作。我利用国内同学、朋友大量的人脉资源,帮他们家参场打开了中国的销售市场,并且与国内一家著名的中医药馆达成合作意向,取得了商标授权。
s' t6 P; J: j3 Q3 k/ ]+ L4 F$ n& j& C4 |
: K% p: K5 X2 U' j3 s
$ N4 }8 I2 O9 G/ @那几年正赶上国内经济高速发展,花旗参市场也很火热。2009年在本地遇到一位国内商家的采购员,他说现在市场这么好,我们一起种植花旗参吧, 将来我买你的产品。就这样,我“以无知者无畏”的心态开始了创业之路。
5 s# L7 T2 \6 h& v( j% u, `& z1 j" Q, C7 {
; g5 S; F% p$ u
从购买农场到学习开拖拉机、种植花旗参、管理农场,我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憧憬着从一介书生脱胎换骨为美国版的生产队长。对于我的选择,当时在朋友圈子里引起了一片哗然,有人为我点赞,也有人表示不解。但这些都不重要,因为我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 h, R! |# S
2 J) `, m4 n, k) h2 M0 |
0 N, |( ?) h& Z$ T8 [( ?. k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实验室坐了几十年,突然到田间地头忙活,对我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从整地、打桩、播种、拉遮阳棚到修理农具、拖拉机都得从头学起, 除了流汗,有时候还会流血。
8 b( P5 H- b! z& T* a$ C6 ]
5 ]; q. N7 `1 I0 z. V# I9 I- l6 i( i6 h3 U
每开辟一个新的基地,我都难免受点伤,半路出家的水平还赶不上美国农民的童子功。说实话我真不服,想当年十几岁的年纪就能顶半个男劳力,现在有什么不行的?
; \* U2 l, B `& H5 [8 h0 K# A6 B" s/ [, y; ~" t6 z* ]
2 c- m% N! y: b/ _' P! E- q- D# K
要说种参最辛苦的力气活,应该算是每年播种后搭遮阳棚的工作,每英亩地要打上168根15厘米粗的木桩,再用300多米长、总重达1吨的钢丝绳搭成架子,用来固定透光透雨的遮阳篷。一根木头50多斤重,都是我自己一趟一趟去扛。忙一天下来身体会很累,不过心情是非常舒畅的。
- i! p/ R. P/ M! L' i3 I7 h
( H# i& N8 N" H- x# L% h- c* r" E y+ r& Y$ O6 a, i3 Z! t
搞农业很多时候要靠天吃饭,种参也一样。记得有一年秋天,我在朋友推荐下租了一片处女地,美国农业部的网站上显示这里的土壤性质是沙壤土,特别适合种花旗参,我就赶紧种上了。没想到第二年春天发芽时,很多参苗根部都出现了黄色锈斑,说明这里的土壤条件很差。
; K1 E/ Y) z5 _# Q5 D. w
( t- x% R" L$ w; @, z* V0 }3 T0 M3 v6 |& [& o" C
按理说应该止损放弃,无奈第一年投入太大,我于心不忍就留下了参苗。第三年雪上加霜,遇到倒春寒天气,又冻死30%的参苗;第四年已经无法改变局面,只能想办法弥补损失,收获一部分有机参叶做茶,代价是收获的时候产量只有平常的1/3,可谓损失惨重。
" m x% Y) G4 Q: G
+ R/ ?4 U6 p, C5 Q# Q* n" W0 O7 v1 U' B8 p% v
那几年我经历了惨痛的教训,天天泡在地里风吹日晒,人也晒黑了不少,但我的心情和身体是越来越好。每天在农场里呼吸着土地的芬香,接触着本分的农民,在田野、山间和各地的花旗参商业圈出入,让我觉得生活中充满了色彩,抑郁情绪一去不返。
a! }. K- F3 ]1 t; t, p4 b6 `3 U# _3 n% U
5 t- N x+ x: Y- R3 [4 `
' M: j6 N' g2 z/ Q$ Q来自陌生人的帮助,也让我的心态变好了很多。和周围一些老参农交流的时候,他们告诉我,原本大家怎么都不相信一个医学博士跑来种地当农民,肯定有什么企图吧?接触久了,他们发现我挺实在的,其实也是个像他们一样的大老粗,所以慢慢地都愿意帮我。这种感觉,就像我们国内说的“有人情味儿”。
; \0 K% z$ ?8 q8 p) F7 n
, K k3 ]+ A# E4 q2 D5 r S
8 L1 A1 q% O1 t9 x6 \8 R有一次我批发了8万美元的花旗参发到加州去,本来答应是一个月之后回款,后来对方没有及时回款,到交货款的时间我手头只有4万美元。仓库的老板就帮我垫了剩下的4万,避免了我发生违约,那会儿我才认识仓库老板三个多月,说明我们此前的合作经历让他对我很放心。) h2 ^- V& o, D0 [# Z2 ~
$ g) t, |% N9 E1 |- q, ]+ O
# ?, P+ g/ u, {8 [) ~5 o: i这些朋友和我之前在学术圈接触到的高知群体有所不同,不会张口就是学术,一聊就是理想。他们更加务实,更容易满足,所以快乐来很简单,相处起来完全不会有心理负担。/ F( ?" U9 U5 I% C9 G4 g/ O
) K. l" q* m7 |8 A4 `; ]4 a
) Y" }. S0 ]/ D' V" B( h8 D) T/ E在我交往的本地朋友里,有一个叫Bob的“奇人”,他文化程度不高,主要从事养殖及狩猎、采参。刚认识的时候,他主动提出来要给我办公室装饰一个稀有的孔雀模型,令我很感动。后来我才知道是因为他养的孔雀被冻死了,不得已才做成模型找我这种人买单。后来我们成了密友,我经常拿这事调侃Bob,而他每年都给我带来熊肉还有貂皮、熊皮这些好货。
6 L- L0 u! j$ W
, M% X. ~+ Z; t4 X+ j. D- c6 ~# m; b1 g$ C$ k
' ~0 _* y/ Q7 Y8 c/ v7 j4 O从Bob身上,我见识了美国农民的精明能干,也学到了很多生活知识。有次Bob看见我那辆车刹车有偏差,二话不说直接爬到车底,用一枚钉子就解决了一侧液压漏油的问题,看得我这书生目瞪口呆。这些实用的生活技能,都是我过去在实验室里不可能学到的。$ U1 i0 b4 H$ I8 K( O
( i2 T: ?; ]; j
+ b9 s5 B t% x/ R; a! ?/ L
7 t7 r4 F1 n2 z2 V# a平时除了待在农场,我还经常参加当地的各种野外活动,比如每年9月1日开始的野山参采集季,很多周边的农民都会进山采参,我也不例外。在美国,各州及联邦法律规定对进山采参都有着明确的规定,会规定多少大小的不准采集;所有采到的参都不能私人买卖,必须由经纪人收货并注册认证。
' c- h. u1 B# b( N; \. p( `& f& m
8 d# |( s0 o, g
$ g. f6 J$ g0 _' v o2 R0 d: [6 w. [7 y- G看似不起眼的采参活动,实则有可能丢了性命,因为美国法律规定,除了国家森林与公园之外的地方都不准采集,私人领地同样不许进入。曾经有两兄弟进山采参后失踪,我们猜测有很大可能是跑到他人领地偷参被打死了。/ u: p) ]# x3 I9 V h
! O% e6 c2 k9 B5 a
" m+ h1 v! s: v4 ~9 `. c ?+ [2 O J
为了安全起见,每次进山我都会雇一位印第安人“老把头”做向导带我去,我称呼他“肯老大”。肯老大除了做向导,还是一位艺术家,人活得非常洒脱,从不攒钱,导致经常入不敷出。离婚后他因为付不起孩子抚养费三次被投进监狱,每次这家伙都写信向我求助。今年7月,我又去监狱帮他付了967美元的费用,还帮他重新获得了工作机会。
, |1 H! N% `' ^; R8 F3 A$ \# v) F5 p8 E# h
0 \' I% R# v! `( d: ^) \) M
1 f' |6 ^. M1 I2 ]7 [8 l* t
到了冬季,我所在的威斯康星州还会举行为期十天的猎枪狩鹿季节,这是当地持续了百年的一项传统,一般都是男女老少齐上阵,爷爷、爸爸负责给儿孙传授狩猎技巧。根据州自然资源厅发布的数据,威斯康星大约两三百万头鹿,预计每年有20万头左右的鹿允许被合法狩猎,以维持生态平衡。
2 Z) i# v6 y) n4 O: R) j$ d: g& m7 }0 G$ @6 B
: ^2 S, l) P, D
为了能近距离体验狩猎活动,我也申请过狩鹿执照,并且接受了几个小时的枪支使用和安全教程培训。那天不到凌晨6点就起床出发,还要按规定穿上醒目的荧光橙色外套,防止被其他猎手当成鹿误伤。
; s8 v& y! n2 v2 `- e* W6 }
; Z q- S( |/ [6 s ^$ l7 F
3 I" W( q! c0 c# X
/ C! O( R5 l- u9 c9 a鹿的嗅觉很灵敏,我头天晚上洗澡都特意没用沐浴露,就怕第二天被鹿闻到吓跑,可惜还是空手而归。之后几年我又试过很多次,经验多了,也会有一些不走运的鹿撞到我枪口下,那种“老猎手”的感觉还是不错的。& m7 M. r3 Z' k1 c2 `" z/ \% w
" `- e/ b6 A$ ~7 _% p
, D: H& k/ |1 s- E- h8 M0 o" }5 \4 f/ t# F x- L
除了参加这些户外活动,我还在坚持做公益。2017年,参场种植完还余了不少种子,我想不如把剩下的种子都送给大家吧。美国各地其实有很多贫困山民是买不起种子的,有的连银行户头都没有。那年我一共送出去价值近10万人民币的种子,帮助到几百户山民。
a2 {, E! H# q, j3 H& I6 Q! J J- E/ {4 \
1 G5 @6 c9 @9 u: B$ I; B' V
过去五年,我又免费向上千山民发放了1200万粒花旗参种子。按照十年之后10%的生存率粗略计算,将来至少可以带来大概500万美元的收益。$ t8 W" \# X/ ^
3 i# J% i% n4 |) U" j
3 h2 x6 s' `% W: O% X m+ [这些种子可以继续繁殖,不断繁殖,影响未来几代人。有个山民很认真地跟我说,“铭博(Dr. Ming)啊,将来我的孙子来找你的孙子卖野山参好不好啊?”,说完大家都开心大笑。别说,或许几十年后这个愿景还真能实现。
: X; c' q! e4 U# s8 @) c6 d, A# [5 Q9 w4 R# c) W
. J# F1 F. w- g4 o6 `- B+ G1 R
美国流行一个词儿叫“红脖子”,它是形容那些脖子被太阳晒得通红的白人农民,有种大老粗的意味在里面。现在我就是一个典型的“黄脖子”,生活简单,也算在喜欢的领域做出了一些成果。最早我只有两万美金起始资金和一把铁锨,如今发展出了5个种植基地、1个加工厂,还有自己的花旗参品牌。' ` z8 E# W1 K4 r. [
: I0 X. ^4 f3 [" d- M
# ?) k' N& H4 |3 T) Q! a
种参的人都知道,人参味苦,通常三年开花,五六年才能结果,开花容易结果难。人生亦如人参,或是厚积薄发或是劫后余生,总要深深地扎根下去,经历那些难熬的日子,才能真正体会到结果的快乐。$ h& e1 ], }; c. N
( G0 \# M- `3 `! _! y* `) e8 Y! e& B5 Q6 U4 a
有句话叫“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能做喜欢的事情,同时有余力可以回馈社会,这些都让我觉得非常满足。我很庆幸自己在13年前选择走出书斋,回归自然。这是一场寻根之旅,让我开垦出了一片天地,找到了自己的乐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