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59)  鸡蛋( 0)
|
要说2023年大家最关心什么,新冠甚至都算不进前三,全球通胀严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局部战争冲突不断,各国忙着撤侨、各种枪杀案件层出不穷,人们出国旅行安全堪忧…3 V: P& \, @- B6 W1 A' k# |6 \
+ l# E) B/ j; q( A# R; W& H4 h开国界、解封锁、摘口罩,人们认定我们已经迈过了“新冠浩劫”,那些出门小心翼翼的日子,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z) Q/ l" {$ i. t& e7 S5 ~0 Y6 _9 E2 z0 f
4 {9 t* ^( C* J0 y" Q2 c谁也没有想到,一度被认为“无害温和”的新型变种,正悄然要了人的性命!4月22日,新变种大角星(Arcturus)XBB.1.16出现全球首例死亡病例,敲响了警钟!: S# | W5 {5 g1 D1 y- U8 w( `# ]) _
0 z. U: |; a3 S+ x) p
最近这一段时间,温哥华本地华人不断有人“再中招”,纷纷二次、甚至三次感染新冠;; p2 a ]& F4 a B
' |, M2 M. j/ k" X( d不仅如此,国内也悄悄掀起一股“二阳潮”,网友晒出阳性抗原检测结果,有人“全家二阳”!) ?7 r2 Y D9 `# e ]3 ?
" I3 a/ c. j. g% o3 P: {! c
消失在热搜榜许久的“新冠”二字,一下子重回热搜第一,让不少人也开始担心。
; \ H' |4 x0 k @8 i+ Z0 }( V+ p
5 l3 U7 W/ ~- J& M" u D一来大家担心再次感染,影响正常工作上学,还不知道这一次能不能撑过新症状,二来疫情三年好不容易解封,许多华人都赶着回家探亲,怕回国政策航班又生变。6 y% d- k5 f& g2 w8 |5 D
* Y8 I5 s3 M' J* P( yXBB.1.16首例死亡患者出现在泰国,目前已经发现27例确诊,住院人数一周之内增加近2.5倍!有专家表示,这个毒株接下来很可能成为本国的主流毒株。
/ v, q" Q1 U2 U3 ?0 g2 H7 S X$ z" q* W/ B: E; Y
针对这个最新变种,泰国政府发出警告:所有民众小心防范,采取适当措施,避免感染!" W, ]4 Z: J3 @" c; y T2 ]5 Y1 t
j6 X" A+ a6 d# [- J
从印度到新加坡,再到美国、英国、泰国、日本、澳大利亚、中国等,全球已经有33个国家检测到了XBB.1.16出现,且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 g! r J7 ?6 d7 [6 t9 i- Y5 U8 U
& @ O; o D# n- c& u" ?' l这个XBB.1.16在今年1月份首次被发现,当时专家们还认为其属于Omicron分支,杀伤力不大,比较“无害”。
- s% J$ K4 x5 \6 h& Y
9 ]& E3 p! |& h) N- I# C. ?' n, a结果没想到这个毒株比被WHO称为“免疫逃逸能力最强亚变种”的XBB还要狠,日本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它的传播效率直接高出1.17至1.27倍!/ g' D* D+ d' K7 q) ?2 k
# P: m7 |6 b0 L
2月下旬,XBB.1.16在全球占比新增感染0.21%,短短一个月,就上升至3.96%!截至4月15日当周,美国新增病例中XBB.1.16比例就从3.9%增至7.2%!$ {" K4 }& H. p- M+ w
# @- ?, @( H7 X0 H1 x8 Z2 `
世卫组织表示,XBB.1.16与XBB.1.15变体相似,但在“在刺突蛋白中增加了一个突变,增加了传染性及潜在增强致病性。”# _* P3 Y( ?7 m* t/ |) X
' r& c6 z' h4 ^/ O0 E" E# ^6 h( G由于目前XBB.1.16的重症率和致死率较低,人们更加关注在它的新症状——6 e8 w/ G/ W, l* U0 Q! }: r
) s O. H( |2 }
除了普遍的发烧、头疼、咽喉痛、流鼻涕、疲劳、咳嗽等症状外,许多患者还出现了眼睛发痒、结膜炎、无脓红眼病等症状,这在前几波疫情中是从未出现过的。% t5 N$ P& u" d5 J8 i, k" m
" {- N8 F9 R4 |5 p. e
此前澳大利亚一名患者更是出现眼睛发炎刺痛,几乎看不见东西,还流鼻血的症状,直呼新变种实在是太吓人了。
6 o# c7 z- b: J: J- G& U' s7 ] O+ b+ ]' X8 N3 }
马上就是国内五一假期了,预计国内又是人山人海。1 m- o% g% y1 G2 U( z# j
! _# [! w* e1 u6 U- w# h
就在这个时候,不少网友在小红书上表示自己“二阳”,身边还有人全家感染的,有人又开始准备囤药了,只不过这次还有结膜炎的眼药。
2 b: e6 K7 V( V& E; c d
5 m5 ^6 I1 T8 U2 i1 {对此,防疫专家表示,感染XBB.1.16可能引起患者眼睛发炎,出现“粘眼”症状,结膜炎一般不需要用药,1-3周可以好转,不需用药,症状较为严重的可以就医,按照医嘱用药。
, J% v' B' p; ^0 L" o
) H% r' V d% B. D8 v+ l# `$ a疫情反弹较为严重的印度,部分地区已经重新开始实施“口罩强制令”,卫生部长要求各州增加基因组监测,做好迎接新一轮疫情的准备。4 b" z; V0 b/ ^' y9 r
9 ~5 O- V9 H2 @* } R" J
4月21日,BC疾控中心公布近期最后一次新冠数据报告:截至4月20日,全省新冠住院人数增至316人,其中20人在ICU,新增感染人数519人!; w, S1 F' X- ]7 `
' ~# S9 e% z+ P& m' w$ n+ G4 o感染住院指标都呈缓慢上升趋势:3 N- e* P3 q. o j4 t
* }# O5 D9 N* ]
4月8日至15日当周,全省新增19人死于新冠,疾控中心表示这个指标最近相对稳定,平均每天3-5人死亡。
% Z ?/ T: o$ U0 Y' C3 |* t
5 A0 E9 A( q6 P9 s( l3 b下一次疾控中心公布新冠数据,将会是2周后,也就是5月4日,随后改成每月一次的数据公布。
5 z1 Y# R. t7 s6 ^' I7 H; |# Q
对于最近的这个“二次感染潮”,有传染病专家表示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之前的抗体逐渐失效了,二是这一波感染的是上次没中招的人。 m$ u- y, [- `- G+ J) N% D0 v
5 N& |# B7 ~, d! I2 c4 G- C' G
新冠病毒如果不断变异,成为新的主流毒株,6个月后会慢慢出现二次感染,一般规模不大,但病毒突破了前一波的“免疫屏障”,就会形成感染高峰,较为缓慢,希望大家还是多加注意。
# O+ [0 u5 K* f0 |$ _/ B) u6 l3 s9 @. |8 J# b
丹麦一项研究对二次感染进行了分析,发现Omicron非常容易导致二次感染。' O5 E, D: s# v+ H! O) a5 x
; _% X, ?- y" ?. `( a
新冠疫情过没过去,人类或许可以刻意回避,相信“这场浩劫已经结束”,但真正说了算的,可能还是病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