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8)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16-2-21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 ?; w: ^2 D: N7 Q5 k( g4 @' P( U
看到下面的报道,你认为应该支持红派还是白派?
9 |0 ?4 J- ]/ Y! x; n9 X( ^& X7 a( m, e8 K9 y h9 D i- M
变味的声援 洛杉矶华人集会出现分裂$ } ~7 c! w4 T
$ c j+ O' C3 J2 E. Z: Q1 P4 A为声援梁彼得,美国多个城市的华人于2月20日举行集会,要求他得到法律公正的对待。但在集会的现场,因为就抗议的行为方式和口号出现重大分歧,洛杉矶的华人集会出现了分裂。
/ m" a- r5 F5 n. x0 H
( c- i: ?- R" V5 u5 o7 g# ^0 ^* Z凤凰网的一篇文章谈到,在集会现场,实际参与抗议的群体,对梁彼得案的了解也非常有限。而一种虚构的白人警察杀黑人“特权”,华裔成为替罪羊的说法,成为点燃抗议者热情的助推剂。但这种助推剂的创造者,并没能为他自己的言论提供足够的事实证据。# ?3 g" l* _+ l: r Y+ t
0 U4 u# H7 W4 D8 ~1 U+ } \2 m# m6 y洛杉矶市政厅高高的台阶上,“华裔平等权益协会”的江先生,向现场执勤的2名华裔警察出示了游行示威许可,开始带领大家排成数列,喊出第一声口号:“JUSTICE FOR ALL”。他们穿着白色的协会的体恤,低调地拒绝了社交网站上呼吁的红色。
; P2 j: `9 Z2 X! a
) A$ W$ X' s8 D5 g距“华裔平等权益协会”抗议现场数百米之外的市政厅中心公园临W1ST街边,一个网名叫天天,自称民间个人组织的人,也开始带领自己的群体抗议,他们的广告牌上写着:”ACCIDENT NOT CRIME,而背面则是汉字“替罪羔羊”。核心的团队中的很多人穿着红色的外衣,站在马路边高喊口号。7 G7 l$ H# V8 W& |) O% y' {( e$ Z
1 o5 x, w3 U3 P网友“天天”组织的街边抗议团队没有申请示威许可,但执勤的警察似乎很宽容。只是多次提醒要求他们不要站上车来车往的马路。警察说,那非常危险。但警告似乎并不总是有效,警察也保持着克制。
: a% S# W1 ?& B% }# v# \% ?) {3 `) [$ r0 `! L- Q) d4 Z
现场演讲的人士称,全体华人必须团结起来,维护梁警官的权益,也就是维护自己的权益。但在海外华人社区,团结从来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严格地说,这是一场现场即呈现出分裂状态的同主题抗议。0 e3 X5 C/ A4 ]# v4 X, ~! n) p9 G
2 a. D* m9 z0 ^( u
跟随平权协会的华人,大多是已经安居美国多年的人。跟随“天天”的,则能看见众多留学生和新华人的身影。两方的组织者各自表达,拒绝合流。一些抗议者试图在现场进行说合,让两边的组织者合二为一,但没能成功。% @6 v' @3 y0 s- U5 ~9 K; A
' g6 E" Q7 b" X. K3 k# f“我们不想任何没有法定手续的集会,同时也我不想任何一个团体组织,影响到我们华裔的形象。我们只2天就拿到了所有关于游行的许可。我们发出的声音是公平和平等,所以号召华人联合起来,发出自己的声音。”平权协会的组织者江先生说。& {6 g* |$ ~% y
/ U3 F: Q; H5 B2 C9 D他表达了自己和天天的分歧的主要原因,首先,他反对另一个组织者“天天”要求的大家穿红色的衣服。江先生认为,红色衣服代表鲜血,在这个悲剧中,有一个人死去了,你穿红色的衣服,会让受害者家庭二度受伤。我们爱祖国,但是,我们不希望被某一个团体或者个人把大家都绑在这个红色的衣服上去。所以,这个东西,我们一定要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入乡随俗,才能图存。你穿红色,造成别人反感,造成种族对立,就不好了。
9 R9 x$ d* Z+ P, w" F8 A ]! p
0 e0 D# f6 }; E9 ~但另一边的抗议组织者天天认为,尽管没有统一进行,但他们没有分歧。根据公开的信息显示,这个叫“天天”的人,也是多起涉华事件抗议活动的组织者。在去年的中国国庆节,他曾被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邀请去吃饺子。但天天否认了自己组织这次活动有别的背景。他称自己只是个人组织,也不是什么侨领。他认为,梁彼得就是遭遇了不公,比如,白人误杀了黑人就无罪,而梁彼得就有罪。/ Z2 w8 v% R+ u2 y8 [4 J
% ^3 }% }2 M8 r; p
独立记者Joan认为,无论是什么样的组织和势力介入表达,都不需要惊讶甚至不安。这是一个可以听到任何声音的社会。这里不但有《纽约时报》和Google,也能看到来自中国的《人民日报》,这就是美国。前提是他们没有触碰法律的底线。: M( @# E1 d y5 w& u$ _! ]
$ s& _1 Q) J; M T在华文论坛上,华人声援梁彼得似乎是一个大新闻,但这和本次的洛杉矶市中心抗议的现场似乎有着很大的距离。在这个随时都可以用抗议的方式表达诉求的城市,300来人的示威,即便是对一街之隔的遛狗者,也掀不起一丝涟漪。即便是距华人区只有20公里,即便是这场被组织者已经在各大社交网站呼吁了多日。尽管在大洛杉矶地区居住着超过50万的华人。2 A8 n3 X/ q0 n
0 u5 q$ a+ ~" C3 q Q; @) |; T; w
即便是在抗议现场,要弄清楚抗议者的真实诉求,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有人现场询问多位抗议者,梁彼得案究竟发生了什么?而我们得到的答复基本只是“他意外造成了人死亡而被判刑15年”。让一些抗议者说明白究竟是否是真的已经被判刑,也非事易。但抗议者口中的事实,和实际的情况也有着相当的距离。迄今为止,梁彼得只是被大陪审团决定起诉,他是否被判刑15年,还需要漫长的审理和同样为亚裔的法官的裁决。
# g' }* d8 P+ p% `' `/ _/ ~/ S B3 p) m
“究竟在2014年11月20日发生了什么,在信息公开的美国司法领域,这并不是一个过于复杂的问题”,美国的法律界人士如是说。但作为专业人士,不会轻易将此事与种族歧视相提并论。因为大陪审团做出起诉他的决定,必须是基于基本的事实。+ x ^( `0 E4 I
+ _; c7 X$ M9 x9 g
( e6 B$ i8 P1 v根据线索显示,检控方认为,梁的开枪并非出于枪支走火,而陪审团成员验证扣动扳机的力度,证实需要高达数磅的力道。过失杀人的罪名,难以推翻。此后,梁警官与其搭档Shaun Landau发现误伤受害者后,没有及时打电话寻找救助,梁在第一时间给工会发送短信,询问如何处理,于是检方认为梁警官没有以“救人”为先,而是先考虑不要丢了自己的饭碗。
5 g( X9 E4 _9 w* @3 }* U0 [6 \1 @: N0 d- k! E) S. n! j5 F- K
而大陪审团决定起诉梁彼得之后,政界人士大多对决定持支持态度。其中就包括纽约第一选区的华裔市议员Margaret Chin。她赞扬布碌崙地区检察长Ken Thompson在这件事处理方面的表现,并表示,大陪审团作出了正确的决定。她认为,警局和房屋管理委员会在这起事件上都有责任,但面对一条无辜的生命,梁彼得也必须为他在那天夜里的行为负责。- F `, M: o/ b! V6 y
" a7 m6 j5 K" V' ]
纽约市长白思豪的声明称:“不论具体的罪名是甚么,这件事件对他的家人来说都是无法言表的悲剧。我们希望在法庭程序进行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能给予克制和尊重。”
) p1 M1 E0 x* C6 C" K! R' p7 ]8 p( Q
在大多数表态中,政界人士都回避了对案件细节本身的评判。洛杉矶律界人士介绍,这是出于慎重的态度,如果非当事的律师和实际调查机构、旁观者对事实的掌握都有很大的误差。
. t7 J7 u5 d! t; y. V# d/ b6 ^8 y
$ W+ B+ E( p: X1 s曾经担任洛杉矶小留学生凌虐案法庭翻译、有多年律师从业经历的华强女士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她不是专业的刑案律师,并且她只拥有加州的律师牌照,根本没能力就发生在纽约的案子发表法律意见。因为在美国,每一个州的法律,可能都有差别。但在一个法制的社会,用非专业的方式,或者是试图以法律之外的压力左右司法,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她认为,要面临刑罚的是一个亚裔,引起亚裔的重视,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和子孙被欺负。她说:“大家对任何可能是种族歧视的事情,都很敏感。但就这个事情本身,是不是有歧视,不能轻易下结论。美国是一个法制的社会,在这里,每个人必须是依法的。不是说每个人都会这么做,但总的法制环境是好的,在美国,我深有感触。这个事情,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不随意给人戴帽子是种族歧视。”" N5 X- G5 i, M/ g: }
, J6 v) n" j! l7 v* ?! J1 ~ g, f
她认为,在这个案子中,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大家凑款。既然说华人力量大,那就看能不能凑到这个款,请到好的律师,按照法律的程序走下去。: W; ~) N! r) U; l6 ]$ b3 s+ \
4 P& v" v# F* ~; W: V; j, | @
华强女士称,从目前的信息看,梁彼得被派去这个地方巡查,其个人在紧张和恐惧的情绪下,开了这一枪,造成一个只是在走路的无辜者死亡。因为这件事情,是不是应该在族裔之间去扩大分歧,这值得警惕。, G: c" O [' G& W4 r. o$ N7 I) L
$ a+ X# t% F# _3 @) K: z
“在一个司法独立的社会,游行是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游行本身并不能改变案件的结果。事实上,这也是传媒和法律界极为警惕的事情。没人能干预司法,包括奥巴马。”具有法学教育背景的美国第二代华人Robert.Chun说,“另一个问题是,在警察的执法权不可侵犯和包括嫌犯在内的生命权至上之间的平衡点,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很困难很困难。”. C4 ] T1 h2 G4 J. p
7 \% |( P3 a& I
他认为,警察在执行任务时开枪打死人,死者是否有违法行为以及当时的反应,是决定罪与非罪的基础,梁警官案中一个核心的事实是,他没有执法权遭威胁的危险,但却造成了一个毫无过错的人的死亡,大陪审团做出起诉的裁决毫无异议。此外,进入后期的审理的实际判决,还需要观察。但这是审理梁彼得案的亚裔法官将要面对的专业性问题。* J5 \+ q! Z, O# x2 l( i
; J" h. f9 D& [1 F
在朋友圈和华人论坛了,最新的鼓动华人持续宣传中,出现关于华裔施加压力已经影响了梁彼得案走向的说法。华强女士认为,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用中国式的思维看美国的司法,会出现极大的误区。
A# T& y8 J5 T. S5 t. m
% i& X3 r9 ^/ Q4 F& [1 F j同时她也表示,游行抗议本身,是否会加大美国亚裔和非裔之间的矛盾,也是一个考验游行组织者水平的问题。正视出现的社会问题,同时能消弭族裔之间的分歧,才是应该追求的目的。; o$ q ^7 S( }
3 |0 ^; P- j0 D% {
梁彼得事件之后,华裔是否真正遭到了歧视,目前也存在巨大的争议。此前也爆发限制亚裔入学比例的加州SCA5提案风波。在那次风波中,拉丁裔民主党籍州参议员贺南德兹认为,加州大学系统的亚裔学生太多了,要求限制亚裔入学,并按照人口比例提高拉丁裔和非裔在加大系统中的入学比率。
; ]% c+ |" C) c- I- r
, d* W! c( p0 J8 s3 x此事的另一个背景是,在各种考试中所向披靡的亚裔学生在大学的比例,已经高到让人侧目的地步。但无可否认的是,这种考试的高分,和创造力的高低并无直接的关系。但一个社会,并不只需要会考试的人。
- t/ S. u% ?) i7 q8 L" t# p) X( z) ] D9 c1 ]/ O p- S
但在海外华社中,华人面对的最大困扰,并非来自其它族群,而是华人内部的倾轧和纷争。根据公开的报道显示,这种纷争涵盖了所有政治光谱的华人群体。
# T7 E* C2 U8 n2 T0 w; K( F& A8 G& k8 `
“任何社会,都会有多多少少的问题,歧视从来伴随着人类。但对于一个在美国社会越来越有钱,大学入学比例居高不下的群体,说自己饱受歧视,这本身也不符合逻辑”,Eric.Lee说。
$ W3 j" I6 Y# t* `3 ~" G
- V/ g+ V2 Z$ C8 a2 p8 ~6 G* W而西班牙裔律师Susanna的说法是:“一个司法的独立性远超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地方,总统的行政权力也无法影响法官的地方,去臆想一群人会有杀害另一群人的特权,这可说法本身很可疑。”
, K6 _4 x. ^& X! b
" c9 i: e1 E, X* F5 Y&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