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4348)  鸡蛋( 18)
|

楼主 |
发表于 2009-7-7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生物学历史上最大的骗局! w2 N+ {6 P% Q3 n8 I, Y
, }3 R8 h8 r B
每一个人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都有一个鱼的时期,外形跟鱼的胚胎相似到离奇的程度呢? ; b* z* h" E E8 y, _
. R% x; a- y* N7 X0 |
生物学在自然科学中,是最复杂又是最年轻的一门学科。百多年来不断地成长,到如今可以说达到突飞猛进的地步。每天在新闻报导中都可以听到有新的生物学发现。不少人都认为廿一世纪肯定是生物学的世纪。在这成长的过程中,随著观察和实验的增加,当然会修正过去的一些错误。
2 ]% H8 ?& a: K3 K( Y8 A0 h2 @; R" i9 c, w$ B
但是在1997年,生物学上有一个重大的发现,这个发现不是“修正”过往的错误,而是揭开了生物学历史上最大的丑闻(注1),也可以说是最大的骗局--科学家兼名教授海克尔伪造图片、蓄意欺骗。
# A2 Y3 T" o# J7 G; \: |! F' W9 @; S* _4 T# W# o; v8 M2 Q# K. W
但是据我所知,在美国除了两家科普性的杂志(注2)(注3)对此做了简单报导之外,各大城市的报章杂志都丝毫没有反应。偌大的事,就这样石沈大海吗?幸好有基督徒的努力,在 1999年,才出现较详细和公允的报导(注4)(注5)。 ) J8 h, x: J6 f6 y4 [+ u: ?! }5 M
4 c4 u0 D: u: N/ B% D) T
旧金山日报的错误 , B" {' A! B G
/ m! X% @: a+ c3 G6 d
打开美国旧金山唯一的日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s,1999年2月7日版,其第6页(注6)几乎用全版,报导加州大学使用斑马鱼(Zebrafish, 也常作玩赏用)及其透明的卵和胚胎作实验的优点。作者是相当有声望的“常驻记者”,他乘著机会图文并茂,用半篇文章给读者彻底洗一次脑。
0 u U" ?0 a9 h4 b o" k( D) c
# V0 z. E3 v; _/ Y8 a/ S/ N 他用现今流行的进化论,也就是新达尔文主义(Neo-Darwinism)来解释:斑马鱼在分类学上属於脊椎动物,在4.2亿年前从与人类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笔者注:这是假设,不是已证的事实),所以鱼类与人非常相似。尤其是在胚胎时期,因为人类进化必经过鱼类的阶段,所以每一个人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都有一个鱼的时期,外形跟鱼的胚胎相似到离奇的程度(uncanny resemblance)。因此,研究鱼的胚胎可以帮助了解人的胚胎及其发展过程(注一)。 ! A5 h4 k' c! h6 m; L6 [" ~
+ M) ^. i0 e+ f$ Q9 B) a/ S- ^7 q 提起人类胚胎与鱼的比较,多数读者或多或少尚能记忆:过去念生物学时,好像读过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rnst Haeckel)在百多年前为了支持达尔文进化论而提出的胚胎重演律(Ontogeny recapitulates phylogeny)。该重演律说:人的个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重覆种系进化的过程。因为人类最初从鱼类进化而来,所以人的胚胎有一时期极像鱼(图一)。 0 U1 T- t& ~& P; }) m* \2 X
7 k2 I5 k) F% r0 w, H 我不知道你是否相信这种说法,但如果你打开儿女如今的中学或大学生物学课本,无论是中文或英文的,无论是国内或海外出版的,你几乎都可以找到海克尔的图片。该日的《旧金山日报》即在报纸的中心地位,以大版面刊登了彩色的海克尔胚胎比较图,“证明”人类、兔子、鸡、乌龟都是从鱼进化而来。 & F. J- q: [' a
4 n% [' l: t, c1 S 很多不知内情的读者,连科学工作者,甚至生物学家,也可能认为,这篇报导不但言之有理,尚有图片“为证”,所以深信不疑。从那图画看来,人的胚胎在第一期“鱼”的阶段真好像有鳃,并且还有长长的尾巴呢!(注二) : O- a2 L& L0 g; l+ L
, w9 u' G& t: G2 L) [6 R
但当我看了这篇文章,马上想写一封读者来信给该报编辑,揭露这生物史上最大的骗局。在美国旧金山这高度文明的地方,一份有名望的报刊怎麽可以犯这麽大的错?虽然我洞悉作者暗地里的动机是给读者洗脑,想灌输进化论,我也理解每人写文章都有他的立场及目的。但这篇文章所用的手段实在太卑劣了!海克尔的胚胎图最近才重新被证实是一个骗局,作者怎麽这般斗胆,还用它来骗人(读者大概都知道美国传媒都以扞卫达尔文主义为荣)? & U/ O9 f' z7 g7 f4 F! d
# C. i& U6 \' q ], h( H* ^ 手头报纸还没有放下,心中却另生一个意念:我为甚麽不用我的时间精力,给中文读者写篇报导,以免我们同胞受骗或犯同样的错呢?
, _- W& G9 L m4 r; }! u0 `
% E/ w) Q% z; }1 U0 z. k: r 揭露真相的人
' ^4 w; l6 l4 M" T) e: I. F# [9 G% p
英国伦敦有一位医生李察逊(Richardson),他也是胚胎学家,花了一生的时间研究人的胚胎,但他从来没有见过人胚胎有“鱼”的阶段!所以他立意要更正百多年来的错误。但是他很聪明,知道从海克尔传下来的这种“伪科学”,不是他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推翻的。 ) h2 s7 i' N$ l, w2 Y- D
* G: {# F7 }5 B, N" l; [& d6 v
所以,他组织了十七个单位的科学家,研究了50种不同脊椎动物的胚胎及其生长过程,并且仔细观察、记录。除了海克尔用的鱼、蝾螈、龟、鸡、人、及三种哺乳动物,共四个纲的动物之外,他们还研究了圆口纲的七鳃鳗、软骨鱼中的电鳐、两栖纲的树蛙、爬行纲的鳖,哺乳动物中又加了澳大利亚的有袋类和胎盘类猫科的代表等等。 - f2 s, ?0 ~) L6 i
3 g! w9 a9 W5 w5 b' D* {7 K8 ~ 李察逊等人终於联名在1997年8月的Anatomy & Embryology学报上发表了他们惊人的结果(同注1)。以下做简单的综述:
* H" L3 X* a' a9 {- h' d* e. y5 V9 t! S$ W/ \6 r9 _: R, D
) Q2 n% |: c. b/ r6 ~一、海克尔声称的“第一期”胚胎,其实并非真正的最早期胚胎。因为各纲动物从受精卵开始分裂的过程和原肠胚的形成完全不同,原肠胚以後外形上才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到後期又大不相同。所以,他说动物发育越是早期越相似,乃不尽不实之言。 4 }+ y% g& f- V, w) A/ }
二、各类动物在海克尔的第一期、也就是所谓“鱼”的时期,还是各不相同。图二是李察逊等重新绘制的八类代表的胚胎。这些最新的资料显示出,这些动物的胚胎有相当的差异。为甚麽海克尔的原图中的八类胚胎如此相似呢?当然是动了手脚。
|( f( l4 e( d3 q
1 e2 L8 C [, j( z三、海克尔有意选择了较相近的胚胎。他选水生的蝾螈而不用青蛙代表两栖纲,是因为蝾螈本身就更像鱼。相比之下,青蛙不甚像鱼,圆口纲及软骨鱼的代表与海克尔的期望相差更远。所以不选用。 + _$ Y. T. g& X( i) E
6 M: q" m1 g8 O1 w四、那麽,海克尔到底动了什麽样的手脚,以便将人的胚胎画得像鱼一样呢?原来他将人胚胎的鼻子、心脏、肝脏等大部份的内脏,及手、脚的胚芽都挖掉,再加长脊椎成尾巴!经过如此删改,想要它像甚麽都可以了(图三)。 ) G) x6 c" `8 T+ J! X
( T. u7 j: f' v8 M6 p五、根据李察逊等研究的结果,海克尔删改的不只这些,他还随意加添。例如鸡的胚胎,在这时期的眼与其他动物不同。它是没有色素的,而海克尔则将它涂黑,使它与其他动物看齐。还有,海克尔在大小比例上也随意更改,他的伸缩性可达十倍,以增加不同胚胎的相似性。
* n# h( L% u: \- q6 i6 n1 h" O$ e' M, Z- h' X
六、李察逊等人的文章还指出,海克尔刻意选用不同动物作为代表,却隐瞒这些代表的种名,使人以为同纲的动物一定都是一样的。其实不然,即使是很接近的种,它的胚胎也很可能有很大的差异。例如,不同种的鱼,它们胚胎的形态和发育的途径都可以各异。李察逊就此得出惊人结论,即“海克尔的胚胎”是生物学上最“著名”的骗局。 2 K8 t2 R2 X# t4 u
1 U& c& t2 L4 t0 X& @" t( {; z
2 i4 G: w- P' M$ y% z, u3 @ 是再度发现的骗局
- Z* ]5 k8 O- I# U6 j3 [ 《科学》周刊的标题更指出,这个大骗局并不是首次发现,而是“再度发现”(rediscovered)。原来当年海克尔还在德国Jena大学任教期间,他伪造的这些假图就已经被人揭发。
5 K W: s. }8 L% P$ s: X4 R' |
) ~: @9 k$ x: S 李察逊为了证实这是遮掩了一百多年的骗局,亲自到Jena大学去查史料。不出所料,海克尔当年被同事指控,他不但承认伪造,并且被判有罪(同注3)。所以,至今在德国的课本中找不到海克尔的图画。 * p& s" J% S# l) `2 E9 B( q
- t, h* L/ f+ m4 v) B 但是为甚麽在英文和中文的课本中,这些伪作流传了126年,甚至直至今天呢?李察逊说: “这才是最大的谜。”(注三)
! l- n8 ^" S, q* A5 @
* _, b1 u8 n: w/ y) |* b本文作者现居旧金山,为著名美籍华裔生物学教授,曾任旧金山大学生物系主任多年,现为该系教授。
) R( }3 K& y& d2 i$ F; v% K& ?9 q* l8 Q6 u4 m! D" |$ Y) L
附注: , d0 {* N. A( m3 d/ W0 e6 E a
0 R0 x7 x3 Z8 k# c% I; Z) `' [% u
% k% Y& P) i% J8 j) d5 A, Y( k8 U: k2 ^- o$ c+ p4 M
注一:用动物模式做实验是进入临床试验前必须的步骤。各类动物之间有一定的异同,用比较方法研究更能深入了解生物之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并不需要推到4.2亿年前的假想祖先。
2 j! `1 `- S5 ], p相反地,笔者十年前凭著蚯蚓与人类都是由一位造物主所造的信心,首创用蚯蚓作重金属污染的实验。其结果与用老鼠作的实验可以比对,与在人体的观察也非常相似。现在蚯蚓的模式已渐渐受环保及毒理学人重视。所以,在科学探讨中,动物“同源的假设”(不是已证的事实),完全可用“同一设计”的理论模式代替。换句话说,进化与创造的模式在实验科学上同样可用,但进化论理论本身却是哲学上的推论。生物学不需进化论为主导。 0 J L9 \3 E/ {0 a6 Q; X
6 F2 }' @: m* Y1 l% v( z
注二:所有脊椎动物的胚胎不是都有鳃,而是都有咽囊(phyraygeal pouches)。鱼类的咽囊发育为鳃,但在其他动物中咽囊发育成与鳃无关的结构,如内耳,和副甲状腺等。人类有尾的传说,有一部份由海克尔伪造的图而来。从图三清楚可见海克尔将脚的胚芽画成尾芽,不少人就为自己想像出尾巴来。
% Z. {# ?7 U# A/ @" f* \! f$ ]4 D! h# ]/ P9 j, D# U$ e& L6 ?) E
注三:笔者1999年暑期在中国曾接受北京某出版社副编的专访,其中问及人和鱼的胚胎比较。我建议在中学课本中删除海克尔的图画。据说这项更正在两年内可能完成。若果真如此,中国在教材上的改进要跑在英、美的前面。 + ?7 r; I+ g* z2 [/ m5 ^
7 y: c- V# f/ }" H Z; M* Z) n. T
: R+ J" e& a; Q& p
引用文献:
- Y+ Z6 C2 @+ f- j3 }& p
3 z% c, j, U- f! D% I(注1)Richardson, M. K., Hanken, J., Gooneratne, M. L., Pieau, C., Raynaud, A., Selwood, L. & Wright, G. M., 1997 # C4 r# {; ~7 Y; Y" [2 h% C/ q
There is no highly conserved embryonic stage in the vertebrates: Implications for current theories of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 k; q( r+ _, u- i$ F, |
Anatomy & Embryology 196: 91-106. 1 q M0 K: w5 _/ }3 c
(注2)Elizabeth Pennise, Sept. 5, 1997 3 m% A! _7 S7 C1 s: O5 ^
"Haeckel's Embryos: Fraud rediscovered" : t( R; I/ W# I# i( o
Science 277(5331): 1435. " c8 m6 `! A$ S
& J- K9 D9 b# p( f' Y6 s
(注3)In Brief, Sept. 6, 1997 Embryonic Fraud Lives O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