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9-9-1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住在山里的小和尚,我又来给施主们说我的故事了》 第69节
0 j+ B# H' |1 y9 r- Q作者: 释戒嗔
; z3 U7 P' ]2 U1 N " Y9 [$ F- _9 h) a1 g% Y
" J f! J( ?. h7 s b0 I/ _ }$ ]7 }% p. J( `日期:2008-11-5 8:30:482 |/ T) u7 q; a+ H% j1 H: x8 O) ?
岩石上的小水洼) Q" A/ L% E4 B; r( Y$ K- k, G
戒嗔居住的茅山地貌是挺特别的,这里的土壤与岩石有很多种类,有深色肥沃适合种花草的土壤,有施主们用来捏制工艺品的红土,还有一些样貌奇特的岩石。
: n/ x9 C, H& M8 R* m5 }( I; S 戒尘师弟有个比喻还算贴切,他说,茅山就像戒痴的衣服,东一块,西一块的都是各种颜色的补丁。
, r# i4 |6 z6 \ U- N6 a& K 从天明寺去山下淼镇的路程并不算远,但在这条不算长的石板路旁,却集合了山里大部分地貌特征,花花绿绿的土壤和奇异的山石在附近都可以见到。; J6 a, j! Q+ X1 g2 j! n4 _8 n
这样的地貌是怎么形成的,戒嗔也不清楚,听过戒傲解释过几次,但是过不了多久便忘记了。
" q5 R2 I5 D7 r) r7 [ 顺着山路向上走,在靠近天明寺的地方,有一处岩石很特别,很大体积的灰色石头,石头并不高,可算平整,而石面上的大部分地方都是很光滑的,但岩石中间却有一个接一个的洞,洞口都不大,差不多在尺许的宽度,但是深度差别就大了,有的洞只是浅浅的一层,而有的洞若不小心踏了进去,整只脚都可能陷进去。
4 M5 D. |+ M- [0 T 岩石层恰好是挡在山路中间的,可能是从石头上并不好修路,所以,当年修山路的施主特意把山路从旁边绕了一下,增加了一些路程,但是也回避了从岩石层上经过。' q$ U$ ` {: w$ `2 G9 m1 O
这片岩石并不算陡峭,对山路比较熟悉的施主,总会想绕个近道,便直接从石头上走过,选择绕路的通常只有年长点的施主或者是陪同师父们一起需要表现的稳重一点的戒嗔戒傲。* d2 z4 H& D1 i2 E6 @' [8 {
那几天,一连几天下雨,戒嗔躲在寺里不出门,那几天,来寺里的施主也很少,直到雨停后,才开始陆续有施主进寺里。: ^4 F O0 }7 ]" M/ g- Y, R
到了下午,看到一个熟悉的施主从寺外进来,走路一拐一拐的,半条裤腿已经全湿了,关切的跑过去问,施主坐在屋子里,一边扭着潮湿的裤腿,他告诉我们,刚才在上山的路上,本想抄个近道,从岩石上跑过时候,不小心把脚踩进了积满水的洞里了。( J% E) |+ u4 X' T9 R
施主笑着说,其实踩进去之前,是先看到洞的,只是那个洞已经雨水填满了,从外表看过去,只是一个浅浅的小水洼。
2 r, n1 w @+ a( J 戒嗔想,若当时施主从洞边经过的时候,并没有踩进去,那么在施主的想象中,那个洞永远只是一个浅浅的小水洼,只有在施主踩进去,那个浅浅的小水洼才真实的变成了一个满是水的洞。8 r# ~0 d/ ~6 F) G1 m! k
在我们心目中,一件事物的深与浅,绝对不是它的真实深度,而是你思维中的深度。; d9 `1 x7 h7 d- a# T% e
用浅的思想看待深刻的事物,那么再深的也变成了浅的,而同样道理,用深的思想去看待浅薄的东西,一样会看出很多无中生有的东西。
: a! ^: H8 B \9 H1 h/ j0 c0 | 我们找不到正解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运用正确的思维去找寻。" f5 c( \0 V# f2 d3 r1 |
& ~2 m7 d% h% }% T/ C
日期:2008-11-17 8:32:36' E7 c) m! t1 ?4 B
戒嗔来了 d1 T+ o/ ^. B# f3 O
戒傲的礼物
* f& H1 [$ g; n4 J( a/ E) e 在淼镇中,戒嗔有不少在家的朋友,其中有一位姓汤的施主最为特别,特别的不是他的姓,而是他挂在嘴边的口头禅,那就是“我想出家”。. Q: K/ Y8 G9 l! f
汤施主与戒嗔和戒傲是同龄人,我们认识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那时候大家都是小孩子,汤施主很羡慕戒嗔和戒傲光头,他觉得反正现在和尚也不需要烫香疤,不用忍受痛苦,不如出家,便可以天天名正言顺的剃成这样光溜溜的,一定很凉快。: i. V1 v4 l; }! q& T8 }5 M5 `; E9 b
这可能是戒嗔听过的最奇怪的出家理由,师父们当然也不会同意。
* Y; v$ Z$ L6 h0 Z7 p9 F5 c- Q 汤施主来寺里很频繁,有时候坐在佛堂里听智缘师父讲故事,有时候坐在我们房间里闲聊。偶尔感慨之时,汤施主那句口头禅便脱口而出:“我想出家”。
- B2 T, Q/ M' B/ [" [7 V 前两年,汤施主工作了,就在淼镇的政府里,紧接着汤施主买了房,戒傲便拿他开玩笑说,汤施主,佛经规定,欠钱的人是不能出家的,所以在你还完房贷之前,是没有资格出家的。+ p4 D# i$ @+ {5 M! j
汤施主想到还有好几十年才能还完房贷,只得很无奈的点头。- v. |' k9 Q+ f, e0 {; s
戒傲又坏兮兮的提醒他,记得不要断供,否则就永远不能出家了。
: R& O# @) H& X 汤施主神情黯然。
$ w% S& @1 e3 |- s v, ^% D 直到去年,戒傲忽然对戒嗔说,汤施主这次是真出不了家了。* A7 [2 v& C8 g( c
戒嗔一愣,忙问戒傲为什么。
! @' r: s! \% M! | 戒傲说,因为汤施主结婚了。
q1 s7 v8 V9 v 戒嗔忍不住笑。
( M( K1 y/ x5 h+ Y 汤施主的妻子也是本地人,与我们也见过几面,汤施主结婚后的一小段时间,来寺里的频次确实少了,而且来了之后,那句“我想出家”的口头禅也不见了。) i6 w. ^9 P4 l3 x( _& Y; v
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差不多一年,那次汤施主在聊天中忽然又冒出了那句“我想出家”的口头禅。
! E1 E. c9 W" S/ S5 Q9 V 疑惑的望着汤施主,觉得他一定有心事,要不怎么平白冒出这句话。
" y- C/ C0 s, n9 J9 I 汤施主可能猜想出我们的疑惑,同时对戒嗔和戒傲也很信任,他说了一大堆他的家事。. i4 i/ n+ L: q, d4 L
原来汤施主和妻子因为一些小事吵架,两人冷战了好几个月,都不肯原谅对方,现在关系闹的很僵。* a H& d# Z8 Y0 Z1 @
很同情汤施主的遭遇,但是这种调解感情的事,戒嗔确实很不擅长,所以,只能傻呆呆的坐在旁边当一个倾听者。
- L3 Q* \# H+ O5 B, B7 j) z5 d: g 汤施主走后,戒傲和戒嗔聊起他们夫妻的事情,都感觉很棘手。' V8 ]: U+ b& I: R( v9 I
等下一次汤施主再来的时候,戒傲从床下拿出一个纸包,让汤施主拿回家,然后嘱咐汤施主一定要说这是汤施主自己送给妻子的。
$ `$ @& t: R8 J3 I8 X+ F 私下偷偷问戒傲,这纸包里是什么,戒傲有些不好意思的说,也不知道这事能不能成功,若能成功再告诉你好了。
6 i- U0 ~- ~6 b! Y# y* P/ J 到了第二天,汤施主跑上山来,对我们说,他妻子收到戒傲纸包中那条围巾,感动的很,一下子便原谅了汤施主,两人谈了很久,现在和好如初了。
2 y, O) M/ Y/ H: ^- O) f) h 问戒傲围巾哪里来的,戒傲说,前段时间用零用钱买了一些毛线,从网络上学习了打毛衣的方法,本想给戒言打一件毛衣的,但考虑到戒言平时喜欢在施主们身旁的地上蹭来蹭去,又考虑到戒言厚厚的脂肪层和长毛都有很好御寒效果,便放弃了想法。
' h* i0 M, n/ O( n/ q 这次看汤施主很为难,便替他织了一条围巾送给汤施主妻子,只是毛线不太够,最后还凑了不少杂色的线,也怕汤施主妻子不喜欢,所以一直没好意思说,没想到效果还不错。
- P& ], i: s: n9 T' u, H2 F' f 有点敬佩的看着戒傲,不是因为他几天时间便学会打毛线,比这更奇怪百倍的事情戒傲也经常做的。戒嗔只是觉得自己的这个师弟想出的方法很巧妙,若戒傲去居委会上班,一定可以匹敌一个很不错的居委会大妈。
5 q, V4 U. r! Y% G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微妙,我们常常抱怨,我们得不到真心与真情了,而事实上,想要从别人那里得到真心与真情,我们首先需要做的便是付出自己的真心与真情,这也许就是戒傲替汤施主送礼物最成功的地方。. _) c* u3 w2 p3 \
戒傲帮助汤施主的办法固然不错,但也留下了一点点缺憾。
) o; s; g' g& b8 a, v 过了些天,汤施主又跑来寺里,向戒傲咨询,那条织着烟火花纹的围巾到底是哪里买的,现在汤施主妻子单位的女施主们要组织团购,还要委托汤施主去买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