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年轻的心

Edmonton的中英双语学校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16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细雨和victorw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中英双语学校和周末学校有什么不同,您们所提的中文一贯制,有高中吗?那个中文学校的学分与你们有什么不同?谢谢您们!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16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現正在讀其他一般英文初中的孩子也可以申請你們的荣誉班嗎? 如被接受,他們可轉校去你們的荣誉班嗎?

# j; x3 |9 N5 G; Z" ~3 p/ M3 c! c0 ], z1 @7 m3 J
你可以直接和校长Mrs. Klaray 联系. 电话是:466-7331.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16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们所提的中文一贯制,有高中吗?
4 J* {! {) ^) s/ Y$ h! O
4 y; g% N1 Y3 D# \8 q# o
南边有麦拿立高中,北边有MELezert高中,西边有荣胜高中.都有IB program.
3 s7 p: v! f8 Z; B5 |6 K
: r3 v2 o; c9 p& w1 H! f- E, f至于周末学校和公立学校的不同,我引一下前文:
2 Z- c" L+ s2 V* }$ F% k. {9 W3 ^7 {. f
由于有了正式的认同和位置,也就使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充分的保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思想,教育政策,教学管理,教育改革,文化承袭,教育经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大纲制定,教材编写,学术研究,师资培训,图书资料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面,不仅调动了华人社区积极的社区因素,更调动了重视中文教育的社会因素。营造出有坚实社会基础的中文及中华文化教育体系。      
+ ], u$ q, U2 z7 w6 Q( `  o                整个体系由亚省教育部所属爱城教育局领导管理。各个环节,包括校址选定,教师聘请,辅助教材编写,都有教育局专人负责。教纲和教育政策,须由教育局教育委员会通过方能生效。各校校长直接由教育局领导,每星期向教育局汇报总结教学情况。中文教师必须符合亚省教师资格的一切规定,除此之外,新教师聘用时要通过教育局主办的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生学习中文可以拿到亚省颁发的正式学分,和学习法文拿到的学分同等。中英双语的学生中文教育,中国文化教育因此被列入国家,政府的教育计划和经费之中。对中文IB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程度的学生(中英双语学制的大部分学生),教育局除按普通学生拨款外,另加IB拨款。
: W: H/ R( c4 U/ i( Z               相比之下, 以往北美的中文教育,包括有百年历史的由当地华人倡导兴办的中文学校以及大多数近年来新办的周末或课外中文学校,在推动海外中文教育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这些学校基本上属于游离于国家主体教育体系之外的教育,并未进入正式的主流教育系统,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相当的困难:包括办学经费,质量把握,教研开展等。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包括教师选定,学分认可,健全制度, 特别是学生对中文学习的认同等等。
4 Z% D1 ^: x  T1 Q  V( A5 E% ^2 i: v, \+ X5 N
[ Last edited by 细雨 on 2005-1-16 at 11:51 PM ]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17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对于孩子在加拿大学中文,做父母的要清醒地认识到: 中文对他们来说是第二语言,不是第一语言。以我们儿时的经历来教育他们是行不通的。不少有孩子的大陆同胞移民时都准备了国内的小学教材,雄心勃勃地想让自己的孩子移民后继续学国内的小学课本。国内语文课本有着很强的政治, 文化和历史的背景,你解释,这里的孩子根本不感兴趣;而数学课本里,也因有太多的中文字不认识,难懂的概念,而让孩子望而却步。 在加拿大学中文,好的老师教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老师会激发孩子们学中文的兴趣, 会根据中文是第二语言这个特点去挑选教学内容, 从而让适应了西方教学方法的孩子们更容易接受。
4 |" O5 L0 H: [3 i6 x8 @% @* n; C/ w
[ Last edited by 大学生 on 2005-1-17 at 04:04 PM ]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17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在读你们的讨论,很好! 继续贴!!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17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大陆来的移民把孩子送入你们的中英双语学校吗?
大型搬家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17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Originally posted by yuckman at 2005-1-17 18:23:$ \: g# P- n- k# W) |
有大陆来的移民把孩子送入你们的中英双语学校吗?
; ]" b: P% l$ T3 ]3 P5 {/ V
+ ~  H, x# _0 |; H# g' t
有, 我的班上就有三個大陸新移民的孩子。9 B7 F. l4 E0 S4 F

( n& r9 u- c7 s  y$ |! U, mvw
+ a/ {/ m2 M+ j5 c8 ^% X0 N+ H( l# K4 w4 o; @
[ Last edited by victorw on 2005-1-17 at 08:50 PM ]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17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center]一个新移民家庭学中文的故事 辛迪' }- Z# }' \4 H
(爱城光华报2004年12月9日)  [/center]
( E5 W0 b7 ?, g; K! F( M" z0 |% Q7 L7 @
        2000年,我带着7岁的女儿来到加拿大爱城。她在国内读了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学过的课文可以倒背如流,汉语拼音更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还会背诵很多的诗歌和成语。
/ @6 j+ E7 O5 o
8 C* _! y( q2 O$ s        刚刚到加拿大的时候,我女儿一点英语也不会。她的学校里没有一个老师也没有一个同学说中文。几个月后,孩子顺利地通过了语言关,我也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7 ]4 G% Q/ J6 o7 U# c% `3 o7 v- n1 L1 N/ s- w, K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跟女儿交流发生了问题。我们说话的时候,她经常加杂着英文。我问他什么意思,她却说不出来。我开始感到孩子中文有问题了。
1 Z; J1 _6 n8 h) z- M        今年我把女儿送到了奥华中学。在那里,可以系统地学习中文,做到中英文兼备。
4 X* n: G1 N; K: W/ W0 l4 ?. x9 c+ S2 L4 B* l
        刚来加拿大的移民担心孩子的英文,这是普遍现象。他们以为孩子的中文基础好,没有问题,可他们忽略了一点:对孩子来说,语言是可以丢失的。若不加以维护和发展,有限的中文会慢慢消失殆尽的。- p6 N/ }$ O# L  Z9 m( }
5 {1 j9 S. _4 c8 h# |8 l8 z
        我有一个大陆朋友,他们比我们晚两年来加拿大,当时他的孩子九岁,在国内学习成绩很好。到加拿大后,朋友拼命督促孩子学习英文。我对他:“你担忧的不应该是英文,而是孩子的中文。”一年以后,再次见到他的时候,他告诉我:“孩子在家里不愿说中文,全是英文。中文全忘了。现在我没有办法,要强行在家说中文。”4 H% e  T9 c7 E! t! c0 `1 P  z
7 c+ F% Z! ^' l2 A
        有些朋友会说,既然来到加拿大,入乡随俗,说好英文就可以了。会不会中文没有多大关系。可是我们应该记住,我们的黑头发,黄皮肤不会因为我们所处的位置不同而改变。我有一个台湾朋友,她的孩子说:“我是加拿大人,不是中国人。我不要学中文。”朋友说:“好,你站在街上,问每一个过路的行人,你是哪儿的人?”结果孩子真的问了很多人,答案是一致的---中国人。最后孩子去学中文了。: L6 A2 G0 b# [) l+ Z1 V
7 m$ v3 C' o& f" Y% h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应该忘记我们的根。应该教育孩子以作为中国人为荣。0 J% o2 P0 P% Z( Y, s3 @
% n  D9 z8 ^+ a3 s3 L9 N, m
        中国的经济正在迅猛地发展。中国已走入世界强国之列。中文以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语言之一。现在许多洋人孩子都在学习中文,我们怎么能让自己的孩子丢失我们的语言,文化!& N1 X8 c( F$ _- V( \# V$ G% T

; l' {3 h# ]/ X7 ]0 h4 ]6 u* z        让我们大家都来关心孩子的中文教育,使他们成为中英兼通的世界型顶尖人才。让我们的中华文化时代相传---无论我们身在何方。! _* E1 O: B4 @: n$ P% O2 s
/ M, }5 Q: ?& l) I% r
[ Last edited by 细雨 on 2005-1-17 at 10:17 PM ]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17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寒月秋千 at 2005-1-15 00:10:  }8 E0 S6 M- }  w3 {' w% b
是不是应该组织起来去几个中英文双语学校实地考察一下?看看他们怎么上课的?孩子们的程度怎样?
4 K1 L2 z; L8 D3 i

4 f$ W1 ~% v& b& c" U0 q5 j欢迎来我校(Meyonohk School)参观!!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17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Originally posted by 大学生 at 2005-1-17 14:36:
( X+ _3 ?2 ~/ z+ H  t; o0 T对于孩子在加拿大学中文,做父母的要清醒地认识到: 中文对他们来说是第二语言,不是第一语言。以我们儿时的经历来教育他们是行不通的。不少有孩子的大陆同胞移民时都准备了国内的小学教材,雄心勃勃地想让自己的 ...
4 [8 Z2 {8 r/ R( N& z

" C, D" v% @- Z- o- @很有道理!!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18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教中文不能仅仅是学语言,也应该学历史和文化。中文教学仅仅以教授语言为目的而忽视了文化、历史、传统等内容就像是包饺子只用皮而不放馅,必然是乏味的。哪一个孩子会爱吃没有馅的饺子呢?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18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Well said!!!!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18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转贴)我们让孩子学中文的动机
- U! i; A. E& y6 N+ j( }* Y2 \7 Y: D
& a6 y" _  v0 Z8 s6 k# w" Y( i
有一部分是出于本能: 父母都希望把自己知道最好的东西教给孩子. 东西方文化都有很优秀的部分. 美国的成功在于给愿努力的人以机会而集世界的优秀于一体. 我自信我今天在美国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中国文化对我在思想和做人方面的熏陶. 一方面中文是我们的母语. 用中文和孩子交流我们能表达更好, 更深层次的內涵. 放弃用中文和孩子交流就等于你放弃对孩子思想层次的有效教育. 另一方面我真心希望孩子能用中文做为一种工具读到英文读不到的东西. 来美国才知道这里的媒体也是受政治控制的." D# @' m' R( m! L8 @7 p" x
  W4 D' ^% Q* P! t0 S4 a
中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掘起是有目共睹的. 中文是我们这代移民在此得天独厚的資产. Why not pass on to our children? 我有一些 ABC 同事现在非常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中文, 而是在中文学校睡觉. 孩子能学会中文是他们的财富. ; `0 M* I/ w: d% V& R* j

2 v2 _; Y& G4 |( C& QNo offense, 多数不讲一句中文也耻于认同中国文化的孩子, 其父母在做人和事业上多不够自信. 盲目崇拜美国文化是难以有所超越的. 无论你在技能, 技术上多优秀不认同自己的根基就已经自己把自己摆在劣势和他人之下了. 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是我们的下一代在海外成功和幸福的基础. 学中文是 part of it.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18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转贴) 如何让孩子不为是一个中国人自卑
+ D" Q( c. m/ P  `* l" l: v1 U  @5 V) \
我永远记得我女儿ESL老师的话:“在家永远说你们自己国家的语言,母语是继承自己国家文化的最好载体。”我们家是纯粹的中文环境,晚饭是最好的家教时间,边吃饭边聊天,不会为了照顾女儿而使用简单语言,成语,典故,诗词,歇后语,该怎么用就怎么用,估计她不明白,就解释给她听。历史的东西太深奥,咱给她看蔡自忠的漫画,反正灌一点是一点,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久了就看出效果。举几个例子:
/ U2 a3 l5 L* t; M
- x! W* D" X3 S2 ^3 ?1。哈利伯特大流行的时候,女儿看过后跟我说,哈里坡特大不如西游记精彩。中国人那么老早写的西游记耶,想象力多丰富,而且,西游记写的比哈里坡特“文化”。- y8 q  y: L- g0 U5 T

) I: ?+ g; r4 r1 s* y9 q9 I6 M( J2。课堂作文考试,题目是“我的信仰”。女儿考回来跟我说时,我心想,这回非不及格不可了,可是女儿却信心满满的说,未见得呵。卷子发下后一看,得了全班最高分 A+。再看她写的内容,真是肚子笑疼了。她写道,我的信仰是儒教,然后什么“中庸之道”“三纲五常”等等,样样洒洒写了好几大篇。其英文的表达完全是按她自己的理解“翻译”的,比如,中庸之道 = middle way;“五常”= five relationships 之类。我说,孔老夫子在天之灵,看你这么“歪批三国”,不知作何感想呵。可是女儿挺得意,因为老师说她写的好,同学羡慕她有这么多灿烂的祖国文化供她发挥。$ o2 J  H' I# W5 J: e, O' S4 f6 \

3 ?( x8 F& ?- N1 a4 u* |% Z3。有中国文物来美展出,我们和她一起去看。看了中国部分之后,又看了其他国家的展出。她比较说,在同一时期,中国的工艺技术文化比那些国家发达很多。她为中国感到骄傲。7 x  \! r+ S: l5 G, D+ t" H

& L1 h# A: ~, b* x. c4 V我们很少对女儿说教,但是一点也不担心她会“忘本”。顺便说一句,女儿很孝顺,这也是拜中国文化所赐。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18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孩子越大, 越难保持用中文表达; m+ N4 {7 ^# ~; J: J/ u
8 }# t# |( T  e- ?" E  C% s% \
我们一直在家和孩子用中文交流. 儿子找不到中文词儿时就耐心教他. 不过最近发现儿子的中文表达能力明显跟不上思维的发展. 一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 After school 和 summer camp 都是在用英文学习和交流. 再加上看一些英文电視, 我们能和孩子用中文交流并教他的时间显然站劣势. 我们觉得孩子越大, 越难保持用中文表达。 我们也听到过其他家长"越大越难"的抱怨.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18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9 C9 A! b# Q2 Z' T' {. r  d不会中文,将来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心理?4 H3 ~& h- f  O+ Q/ c0 P
/ r5 z' G; R7 v9 |: X- V1 u. c
其实我也知道顺其自然,而且在国外学习中文确实困难重重。我只是想尽我所能帮助孩子,尽量做到将来不后悔。只不过,我有些拿不准对于这些生活在国外的中国孩子,不学中文是不是对他将来有不好的影响。或者学了中文是不是会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我是说,比如更容易认同中国的文化,也就更容易坦然地接纳自己无法改变的东方面孔(毕竟生活的国外的我们是外族,对于成长发育的孩子来讲会面临不可避免的困惑〕+ w7 R  C5 O8 H& @2 J$ m
请问长时间生活在国外的父母,或者在国外长大的孩子,在国外的生活环境里,到底有没有必要学习中文。
( A- j7 ]9 p" M  e
* w4 O, u+ y, {* v; M2 Z% m- [* J- V我让孩子学中文的原因
; c/ |2 W9 J; N3 [+ j" w2 }2 P9 w& ^5 R6 H, y/ M* T/ Y0 ?8 q
1,自己作为妈妈,不愿意和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外语交谈。越大,谈的问题越多越广,这个问题越突出。
+ P  y% [/ J5 u% V2,多一种语言对于未来的生活乃至生存,只有好处没有坏处8 Y' M6 O- X# Z$ p
3,小时学简单,学得快,虽然有时被迫。大了自觉学习后,语言能力倒差了。
- `9 O: G& m; [( ^9 w( f: Q4,多一门技能,对孩子的自信心有好处,小朋友很羡慕他。$ @% o1 K/ m- N: ]! Q( L
5,每个孩子都会或早或晚的面对认同的问题,identity,语言文化是很重要的帮助。
  ~" P5 J/ h$ P. S# c, U' H6,反面教材,我的表弟,6岁来到美国。他到美国后就以英文为主。上大学后独自回中国去旅行,不但中文说不好,连别人叫他的中文名字他都会不舒服。因为她母亲讲不好英文,就瞧不起她。我可不愿有这样的儿子( R+ ~4 @- a. \
/ b( u- @; o9 I
[ Last edited by yuckman on 2005-1-18 at 07:22 PM ]
大型搬家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18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转贴)/ \# C0 b( t/ |! W/ p" C
不要指望孩子把中文当作母语
. a8 E1 A4 S( p3 t; H# P, @
' S2 x6 n4 C9 w  K8 G5 k除非孩子初中甚至高中毕业以后再来北美,否则孩子的中文迟早要荒废的。只有在唐人街那样特殊的环境中,才能让孩子一直到成年还说中文(可惜是粤语)。
1 L/ Z8 R: I# _0 L! |& q+ s0 P! E" R: ?
除非您的孩子特别喜欢中文,有兴趣有毅力坚持学。不过实际情况是,孩子在英文过关以后,99%都不会再愿意说中文,更不愿意写中文。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19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Numerous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bilingual children demonstrate a greater awareness of linguistic meanings and seem to be more flexible in  their thinking than monolingual children (Cummins, 2000)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19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不但用于表达, 语言也是思维的载体。 如果一个人能熟练地使用两种语言来表达和载体思维,他的思维一定会比一般人更复杂。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20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语言不仅是一系列符号系统,语言更是社会,思想,文化,资源的载体。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20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细雨 at 2005-1-20 17:08:* a$ y+ }! N  O, e( W
语言不仅是一系列符号系统,语言更是社会,思想,文化,资源的载体。

; L  \( r4 P8 w. c4 v# {
, k& Q& C% V7 x+ m( i+ L: B7 `0 ~掌握了一门新的语言, 也就是掌握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式!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20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英国研究人员打算证实讲普通话的人运用了大脑的更多部分。. ^- u8 N' t0 {
3 Z/ N  R: J* Y9 y
[ Last edited by victorw on 2005-1-20 at 09:47 PM ]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20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转贴)2 \# e7 z0 g* w' Q; r, D$ Q

# W# Q* G7 [$ H+ H+ [, M汉语的崛起- @2 ~7 k7 N  N& k) @  v3 t. D: u$ D; H
6 t3 y6 k' q3 M0 s" d
  英国语言专家大卫葛拉多尔(David Graddol)不久前发表文章说,未来世界的人将能说超过一种的语言,英语将不再是独一的世界语言。他预测,到2050年,最普遍的语言前三名将分别是中文、印度─乌尔度语(Hindi-Urdu)和阿拉伯语,全世界; }9 ^" D! H2 f' ]4 N( k0 ~
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将从20世纪中叶的9%降到5%。葛拉多尔说,亚洲许多雇主的著眼点已经越过英语,未来10年,新的“必学”语言可能是中文。中文正逐渐跃升为全球仅次于英文的新强势语言。另有网络专家预测,目前70至80%互联网使用英文,约10%使用华文。到2050年,在互联网上使用的语文将有30至40%是华文。
# q1 E7 l: I1 m1 ]2 [* u: ~- k 
4 Q) }$ c# m& Z3 G4 D 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汉语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作为一种重要的商业用语,汉语的实用价值在不断提升。& i: e" ?3 Q; j& N4 o
  
. x* P- ]8 n9 i) X: a已实现的和可以预见的价值,汉语正与这个时代潮流共同前进的其它技能一起,被越来越多的人看作一种必须获得的占有物。不完全统计,全球共有85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校开设汉语课程,而正在学习中文的外国人数量更达3000万人之巨。人们在互联网上用中文注册域名,视良好的中文水平为生存竞争新优势,为能够讲汉语而感到自豪。虽然这类现象的程度及其意义常常被传媒善意地夸张,重要的是,汉语地位在许多国家已得到官方肯定,并在毫无敏感因素的氛围中广泛使用。语言专家称,中文正逐渐跃升为全球仅次于英文的新强势语言──美丽的汉字不仅仅是T恤衫上的图案、灯罩上的点缀,它正在成为全球越来越多青少年埋头苦读的对象。而政治家则尽量运用所获得的对于世界进步的预见,使得这一态势得以强化。这是一些富于启发性的事实:
' q: n. D& ~& D" x. P- X7 T. g  
7 j) X& j, r6 E8 Y法国总统希拉克鼓励法国青年学习中文:“这是对未来的一个极佳选择”; ( D( y" E5 |" [  N! w/ I5 a& @
  + t6 |  G2 |0 e; v
英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拨款100万英镑在英国公民中普及中文学习;
+ J* p1 A7 ~  l0 S& Y. l  
% z/ t7 s2 s: R4 D" P4 k菲律宾总统阿罗约表示她想学中文,而且要“寻觅一位好的老师”;而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则语重心长地向国民呼吁:新加坡绝不能将掌握华文的优势拱手让人3 P6 f. H1 i& l* {
 
6 \* u- v9 Q& P" F, q
: ~6 p0 R/ ]" C) X* S( j/ ~ 中文渗透力不断提升& K- V# p6 y' X, B  L1 F$ ~
 . o2 B& y, G9 p! H7 R
 美国马里兰州的一家中国餐馆里,三年级的美国女孩凯瑟琳用中文跟侍者交流,这让母语为中文的侍者大吃一惊。凯瑟琳说:“侍者非常高兴,他多给了我几块幸运饼干。”
& B2 g5 t5 o5 P- f- q$ f/ W, I  
6 M* Q" F; p! w0 {- O' i* \  [/ R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上个世纪80年代初,当社区语言教学项目在公立学校中启动时,为此而设置的全部30个教学位置仅有1个中文教师的全职位置;而今天,在240多个教学职位中,中文教师所占位置近1/4,在所有非英语语言中名列第一。全州选修中文的学生人数也由最初的几百名猛增1.7万多名" c: A* _/ R/ p4 k
  5 e' r8 g; S3 u: c$ Q
柬埔寨首都金边,身披袈裟的僧侣也认为,学会汉语能使自己的眼界更加开阔,现代佛门弟子也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去中国学习深造,进行佛学方面的交流0 x" E2 O4 {3 _- c) F6 L0 O* }1 R0 v
  
; `0 e) ^1 C  U6 q# H语言是促进人类交往、密切各国关系最基本、最有力的工具。作为世界上最优美、最古老、也是最难学的语言之一,汉语正随著中国的崛起而走向世界。中国迅速增长的经济、巨大的市场与国际影响力,正引发全球新一轮“汉语热”。
1 l* `1 `; H, c1 \( t' O  
7 s1 s0 Q) ?0 W! j8 d( D# {& A& ]美丽的汉字不仅仅是T恤衫上的图案、灯罩上的点缀,它正在成为全球越来越多青少年埋头苦读的对象──十年前,汉语在法国还只被当作一种具有异国情调的语言,而今汉语已是学生人数增加幅度最大的语种。2004年2月初巴黎举办的语言博览6 A: P0 ~7 ~7 J: J4 Z& M3 P7 }$ M" |
会上,中文成为光顾者最受青睐的语言之一。
1 s+ E: c3 K, {) ]; c  
6 ~, v. Q8 v2 b8 h0 V9 O2 {, _据法国中文教学督学白乐桑介绍,中文已成为法国中学教育中发展最快的外语。近十年,汉语作为第一外语在法国中学的增长率超过75%,作为第二外语则增加了170%。目前,巴黎有140多所中学开设汉语课,2004年新学年选修中文的学生达7600人。几乎所有高等专业学院和许多综合性大学都把中文列为高等教育课程之一。在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2004年注册学习中文的学生近1900人,比上一年增加20%以上。白乐桑认为,中文教学发展迅速与在法国生活讲汉语的居民并无直接关系。从选修中文的学生看,90%的人母语为法语。“汉语热”在法国比起在欧洲其它国家,更多地被视为普遍趋势的代表。) H, J/ c% `% u& F* l
  
6 }+ W$ _, h% w. s9 v0 M秉有同样精神的德国,到2004年,全国已有50家中学提供汉语的初级课程、选修课程。1998年,德国各州文化部长会议曾经达成共识,在中学会考中为汉语考试制定一部标准规定。虽然这项规定不具法律效应,是否将之纳入州内法典由各州自: q3 L% v) b- w- L
行决定,但在德国中学推广汉语教学却起了重要作用。少数重点中学更走出大胆的第一步,以汉语作为第三外语,即高中毕业考试的三门主课之一,学生可以用汉语代替德文,将汉语作为文科考试专业。这些中学的教师认为,中学开设中文课,主9 u7 z- p8 Z8 a7 a, g0 o$ T
要是为日后大学里的现代汉语学科打下基础,也为未来培养经济人才──这些苦读中文的学生中,也许要诞生明日德中经济界的栋梁之材。
/ X3 n/ e6 l; S% H( a& ]  , ?1 D! @7 m# p" x5 e9 Y" W
在英国,公立学校学生从中学起开始学外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和日语都早有教科书,每年还有中等和高级教育程度的评核考试,就是中文课一直未被列入其中。设在英国各地规模不等的40多家中文学校,学生主要是当地华侨华人的子女,) U* R, `4 `3 ]
还有一些热爱中国文化或从事与中国有关业务的英国及其它国家人员。经过中英两国政府共同合作,2004年中文已被列入英国中学外语教学课程,并且已经在一批中学进行试点。英国政府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拨款100万英镑在英国公民中普及中文的
4 A/ S( g: ^- |! ?* z! k学习。同时,通过英国文化协会的文化交流项目,获得了汇丰银行教育基金的赞助,英国政府向地方教育部门推广中文教育。虽然碍于条件许多学校目前还只能开办课余中文班,但只要具备师资,地方教育部门都会支持学校开设中文课。
1 \8 v: K' s. K5 e6 i+ j  
0 U, Y% b$ c" ?' a$ Q对于古老的欧洲来说,中文不再只为少数人的消遣,正迅速成为各国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甚至是今后获得全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工具。不少欧洲国家已基本形成了“分布较为合理、形式较为多样”的汉语教学格局,一些知名大学在汉语人才培养中除重视基础语言教学外,还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文化系统知识的传授。过去的世纪,多数欧洲人是为中国独特的文化所吸引而学习汉语;今天,一个占全球人口1/6的大国的崛起、日益频繁的国际经贸交流,让越来越多的欧洲人认识学习汉语的重要性。! t$ r9 [: v9 Q# _/ ?7 L( `' p
  # T8 t6 t7 k: U+ K0 h0 V
在东南亚,中文教育有著悠久的历史。上个世纪60年代世界进入冷战期后,东南亚地区的华语教育遭到压制,许多国家华语教育不能以“正规”语言教学的方式出现,华文教育因而断层数十载。中国的崛起直接带来了东南亚国家对中文教学的
# a1 E0 N* M" A( X/ Z大量需求,华文教育在东南亚各国因当地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等状况不同而有了不同层次的发展,在有些国家则受到周密政策的系统扶植,政府不仅采取保护、鼓励手段,而且直接诱导甚至使用强制方法,推动华文教育。中文教育体系最完整" L# |1 g" w& x5 `
的马来西亚,有华文小学1200多所,2004年华文小学的学生总数为66万多人。2003年马来西亚开始在国立小学落实额外语文班,当年就有100多所国立小学开办华文班,反应十分热烈。据马来西亚教育部提供的数字,马来西亚自2000年开始在各州委设华文科助理总监后,报读和报考华文的中学生人数显著增加,全国报读和报考华文人数从16万多人激增至2003年的23万多人。此外,报考大马教育文凭华文科和大马高级学校文凭华文科的考生人数也增加了45%。泰国早在上个世纪末就已实施通过卫星教授中文的计划,迄今全国有3000个卫星语文课程收视点;在菲律宾,军方拟将中文加入军官的进修课程项目,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也向华人机构表示想学中文,并要寻觅一位好的老师* i. P! J% m7 M, e8 p3 [
  
0 Z* n. T2 W, l# `很长的时间里,东南亚地区传统的华文教育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宗旨,课文内容很少顾及当地国情,难免引起排斥心理,结果造成华文教育在该区域发展的阻力。华文教育在东南亚国家获得官方肯定后,华文教学也从原本只向华裔子弟传承中华- b2 E1 I) e$ Z+ E% Z
文化,进而吸引当地居民学习汉语,开始融入了主流社会。学华语的宗旨由“中国人必学中文”转变为“人人学华语”。不仅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想学汉语,许多政府官员也送孩子到华文学校学习。据悉,东南亚一些国家在网页上汉字的应用率高
" t+ x& B' N: i5 C仅次于英语,会讲流利的中文已经成为一种优势。到2004年4月,上百个国家约2300所高校开办了中文课程。保守估计,中国以外学习汉语的人达3000万。中文在世界范围内的渗透力仍在不断提升。4 u; g) w/ l7 x- Z  C) U
  8 W" }) w4 p, ~) a, y( o
英国语言专家大卫葛拉多尔(David Graddol)不久前发表文章说,未来世界的人将能说超过一种的语言,英语将不再是独一的世界语言。他预测,到2050年,最普遍的语言前三名将分别是中文、印度─乌尔度语(Hindi-Urdu)和阿拉伯语,全世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将从20世纪中叶的9%降到5%。葛拉多尔说,亚洲许多雇主的著眼点已经越过英语,未来10年,新的“必学”语言可能是中文。中文正逐渐跃升为全球仅次于英文的新强势语言。另有网络专家预测,目前70至80%互联网使用英文,约10%使用华文。到2050年,在互联网上使用的语文将有30至40%是华文。( H0 B. N% [# l; D/ q" U9 N
 0 C: P8 l3 d7 Q
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 f  T- e3 i. {( y* z  
  t! ^" k  j, V( {3 B对于美国人来说,中文同阿拉伯语一样,也是一种非常关键的语言。如果没有新一代精通中文的人才,美国在情报收集、贸易关系和文化理解方面都将面临日益困难的处境。0 t5 y6 O7 c  ]
 * O2 M, T' y, l) Z6 F4 ?7 J
 目前,全美近3000所公私立高校中有约1/3设有中文科目,300多所中小学开设了中文课程。加州高中生毕业考SAT2几年前就首创应考中文科作为外语能力。西部的犹他州更是颁布法令,要求全州的公立中学把中文作为必修课。7 P: ]! a/ Q/ U: Q0 j
  
  h/ P2 G' b7 }美国一般大学的中文科目均设在外语系,少数研究性高校如哈佛大学、柏克莱加州大学等拥有独立的东亚系。2002年全美首个中文学士课程在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始招生,从而打破了中文一贯作为外语公共课程教育的体制。在南加州大* _: q4 {' F4 g: \, u$ _/ t; @# t
学,与五年前相比,中文科目的学生增长了两倍,其中非华裔学生占六成左右,非亚裔学生则占四成左右,中文已成为南加大仅次于西班牙语和法语的第三大外语。而在西部大学中文则是仅次于西班牙语的外语。今天美国蒸蒸日上的中文教育,是
- I( E/ f; i" M9 l4 a; T: q经历了艰难的起步和漫长的跋涉。据柏克莱加州大学教授王灵智介绍,20世纪60年代,美国公立学校不准学生讲英语之外的语言,违者会被课以象征性的罚款,此举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自信以及对母国文化和语言的感情。1970年王灵智发动一" n8 g+ \& [% P( o- ]
批新移民家长,代表3000名家长,向联邦法院控告旧金山教育局“语言歧视”。四年后,经联邦最高法院以9票对0票的表决结果,裁定教育局不为新移民学生提供双语教育为歧视行为。该案件的胜诉为旧金山中英双语教育开启了大门,中文教育的
. P6 h; T. k, t9 ^8 R  Y9 z地位获得改善,不仅旧金山学区得以推广双语教育,全美各学区也群起仿效。如今,旧金山学区有中英双语小学两所、初中中英双语学校两所、高中中英双语学校一所。大量非华裔家长将孩子送到中英双语教学的国际学校,中文课也成为大学最热门的选修课之一。) E2 _/ K9 j5 _. B
  0 R+ W6 Y5 @; P, \
全美双语教育协会于1972年成立,2004年2月上旬在新墨西哥州举行的第33届全美双语教育协会年会上,该协会将最高荣誉的“年会荣誉奖”颁赠给王灵智,以表彰与感谢他30年来对推动美国公立学校双语教育的努力和贡献。' G- i0 y! _) W1 S
  - V$ f8 m+ l  n; v& [/ c; {
新近的事例是,美国教育部公布了2004年新设的“职业发展补助金”。这项超过300万美元的教育补助金专门为新移民学生的教育而筹设,主要用于培养双语教学的师资,涉及的范围包括改善课堂教学、校长和教职员培训等,补助金也适合用于
/ `6 h/ D/ h5 d5 N3 d1 [; n辅导学生的家长或办公室职员。" k( l  P" f4 E" K  l4 q! H! X
  * g( Q  D4 Q2 n- L0 j) L
在美国,许多中文学校一般都因为教学资源不足等原因难以为老师提供适当的训练和交流机会,影响了老师在教学方面的发展和进步。美国的一些双语学校创办之初只有少数非华裔学生,随后,越来越多其他族裔开始学习中文,人数逐渐增加。
& T9 K0 h4 Z2 h8 s, [, f2 O6 x6 w2 Z: z+ c3 K1 t7 V
1983年美国道奇基金会创会执行长麦维发起“中文启蒙教学方案”,致力于“让学童们尽早学中文”,通过道奇基金会赞助全美60所高中成立中文课程,并促成该基金会后来对新泽西州11所试办中文课程教育的小学提供赞助,带动全美越来越多公立学校认知中文作为第二外国语的重要性。
6 O8 j# h% H5 G5 d  
  N; [) R6 r; j" [20年后,美国的大学委员会于2003年底作出一项决定:启动汉语和中国文化进阶先修课程和考试(简称中文AP课程),将中文与法文、德文、西班牙文同列为可供高中生选修的外语课程设置计划清单,从而使汉语正式进入美国国民教育体系。定
& i5 f6 H8 v! t6 t9 x+ q# z2 p于2006年秋天正式开设的AP中文项目,是由中国政府与美国大学委员会合作创设,中国政府已承诺负担整个计划所需费用的一半。虽然选修AP课程和选修了什么课程属于个人选择,但却是美国名牌大学在录取新生时的重要参考之一,启动中文AP课
2 o/ A( H: t% T6 Q3 s程因而被视作美国中文教育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不仅学中文的人数将大大增加,而且也将改变中文教育现状。为了让AP中文课程计划内容设立更顺利,美国大学委员会从全美各地区不同的学校与重要机构寻求合适的人选,尤其邀请那些在中文语言
# ~) |- T1 X7 [, I% z5 E: T文化领域的优秀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教育者担任小组成员,包括全美中文学校联合会。目前,全美有96所中校隶属于该联合会。小组由较为了解中学中文课程与学生需要的中等学校教育者与高等教育机构教授组成。小组成员与AP计划课程与评估部4 `! z& y% i8 p5 M+ r# k
门专家共同合作,拟定AP中文语言文化课程大纲,尤其是为高中学生设立大学层级的AP中文课程,并为AP中文测验起草初稿,建立提供给全美学习中文语言文化学生最广泛、丰富的中文教育内容。
: Z- f5 \- M4 H1 N7 C  
2 u& q2 {: Y1 W! H中文教育也不断获得美国民间机构的扶掖。全面进军中国的跨国媒体大亨、新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默多克3月初宣布,该集团将重金投资于美国的中文和中国文化教育。首个中选的学校是位于纽约华埠、办学绩效卓著的中、英文
: Q% ~7 M+ u, A1 R1 H# Y. L“双语学校”,该校获得为期三年的资助,以解决学校聘用教师和购买教材的资金来源。默多克强调,投资双语学校只是一个好的开端,教育当局应该广设中英双语学校。他呼吁,全美国的高中都应该开展中文教育,各阶段的教育也应该包含中国
, P; \7 S7 ], D的知识和文化。新闻集团投资最大的意义是以默多克的影响力带动美国的亚洲双语教育形成一种运动。据默多克介绍,全美国有100万高中生学法文,而法国人口只有8000万;美国只有4000名高中生学中文,中国人口却有13亿。全美国将升大学的高中生中,有80%不知道毛泽东是谁,有25%不知道中国和美国之间隔的是什么海洋。这种无知,将严重影响中美两国的相互认识。随著中国的崛起,教育美国公民有关中国大陆的知识,以及教育从中国大陆来的新移民有关美国的社会历史文化,已是当务之急。与默多克持同样想法的还有美国的弗里曼基金会,该基金会设立了专门的项目基金,用于资助美国学生利用假期到中国接受语言文化强化培训,以加深美国大学生对中文等东亚语言文化的了解。
" m8 W6 ^- W6 W* C. V. A  ) Q( W# k  U7 ]- P* [) K0 ~
“中文托福”:含金量逐年升高
7 X, z$ e$ Z. E+ x3 |- i0 V2 W  
" s- g- |8 g& Q5 g  @* I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成千上万的中国学子忙于参加雅思、GRE、托福考试时,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也在吸引著越来越多的外国考生。
3 W9 i% W% \# `6 l  
2 S9 n4 I( b/ i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最初只是为到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设立的,后来逐步推广到海外,迄今已在世界各地举办的汉语水平考试考点已遍布34个国家的82个城市,每年参加海外考试的人; ?7 a: Y7 J" i( Z
数已达5万多,被称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汉语托福”考试。8 A5 O9 m  v/ \+ x. `8 H" }
0 Y! @7 {3 }1 |( a& X8 z$ X
  汉语水平测试由中国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统一命题和安排考试,考试分基础、初中等和高等十几个级别。达到规定标准者,将获得相应等级的“汉语水平证书”,作为入读中国高等学府的汉语水平证明,并可免修相应级别汉语课程,且长) _" w* P: }) S  ?  r
期有效。成绩优秀者还将得到中国政府颁发的奖学金。中国政府奖学金主要是为汉语水平测试优胜者到中国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所设(包括部分学士学位)。中国国内每年大型的HSK考试有两次,而小型考试则达40多次。到2004年,这项日益受到: z/ n* U7 r2 B7 f
跨国企业、大专院校重视的权威性考试已连续举行了11年。刚设立时每年只有200多位考生,之后考生人数每年以40%─50%的速度增长,其增长速度与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设立的托福考试的最初十年相当。
2 i- n+ ^. i% G2 M4 h" ?3 a, y
/ s, H; p  H3 q- U3 ]  HSK考生参加考试的目的也更趋多元化。一些人仅仅是为了了解一下自己的汉语水平,另一些人希望以这项鉴定考试去代替学校的部分中文课程,还有一些人则是求职时需要中文能力的证明。不少人甚至表现出明显的就业和到中国留学的目的。
) {, }/ k( F: h  C7 d$ W' }) s$ E/ H除了在校学生报名考试外,来自社会各阶层的考生明显增加,不仅反映出不同国家的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不断升温,也表明“汉语托福”考试正在以其客观性和权威性赢得更多人的认同。据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的调查,设立汉语水平考试初期,参加考试者大都是为了到中国读大学。目前为读书而参加考试的考生比例仅15%左右,而以工作为目的的考生比例不断提高,估计在35%-40%。- [7 f1 M9 M4 A: f. c: v
  O) X: p6 R, M3 Z. V: j
  参加HSK的考生人数最多的国家为韩国和日本,美国位居第三。据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提供的材料,1993年韩国第一次开考HSK时,只有400多人参加。随著韩中两国各领域交流的不断发展,“汉语热”在韩国逐年升温。到2001年,韩国就有7000申7 x7 i2 i. `+ E% o
请汉语水平考试的学生;到2003年,韩国全国参加HSK考试的人数已达2万,连续三年居世界第一。按规定,HSK考试一次只能考700人,于是参加“汉考”的人排起了长队。从2004年起,韩国每年将举办4次HSK考试以满足考生不断增长的需要。HSK考
+ ~5 O) s2 l; Y3 N( W$ `, x8 C0 X试在韩国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最主要的原因在于HSK考试成绩不仅成为到中国留学或考入韩国大学或大学院的入学依据,而且已被三星、LG、现代等韩国大型企业作为人员招聘、晋级、考核、培训等的重要参考依据。尤其是要进设在中国的韩国公司谋职,必须通过一定级别的汉语水平考试。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韩国政府已把通过HSK、托福或雅思考试中的一种列为做公务员的必要条件,汉语被列为国家机关和地方政府进行公务员培训的重要项目,掌握汉语的重要性随之凸显。
$ G  b9 ?: k( j2 C% G: @6 h
1 C2 _/ x2 p2 |  F0 g在许许多多韩国年轻人眼中,HSK证书和英语水平证书已是同等重要。1 S) j- c5 V3 [

) _3 o7 N' f. Z6 |& }  据韩国媒体报道,在每两人中就有一人能上大学的韩国,2003年韩国外国语大学中文系的录取比例达到46:1,其竞争的激烈程度为所有专业之首。据韩国教育开发院不完全统计,到2004年春季,韩国已有120所四年制大学、40多所专科大学和270多所高中开设中文课,一些小学还开设了“中文特别班”,在各类学校学汉语的韩国人超过15万人。还有遍布全国的上百所补习班性质的“中国语学院”,每年培训人数在20万人次以上。不少大中型企业都开设中文学习班,为职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中文提供条件;各大专院校、教育机构、社会团体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中文竞赛,使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加深对中国的了解,激发起学习汉语的热情。在韩国,至少有100万人在学习中文。许多书店,汉语教材受欢迎的程度仅次于英语。在汉城能较方便地看到中文电视,包括中国中央台、凤凰卫视以及台湾地区的电视节目。韩国本土已建立第一家中文电视台,名叫“好TV”。韩国本土媒体也大大加强了有关中国的报道,韩国重要的经济报纸《先声经济报》2003年开始推出中国版后,大受读者欢迎,尤其为一些大企业的读者所必读,因而纷纷为其它报纸所仿效。掌握汉语已被看作掌握一张潜在的经济和职业王牌。2 _) A- L* s9 b8 r/ W, ~

. m( n: u5 i! f8 Q1 G% O1 {+ i  上个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外国人学汉语的目的主要是争取参加中国大学的入学汉语水平测试。随著HSK证书“含金量”的逐年提升,学习汉语的实用价值为越来越多人所认识。近几年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考生更多带有比较明确的就业目. l  J: X' ]0 f3 n
的。由中国国家汉办颁发的相应等级的HSK证书,不仅可以作为进入中国高等院校学习的汉语水平证明,而且还被国际机构和跨国公司用作衡量员工汉语水平的标准,有的还与工资水平挂钩,因而使得不少外国公司员工对“汉语托福”趋之若鹜。拥. e- k' ]0 \0 Q0 T# O# @
有HSK证书既可以在本国、也可以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事实是,一些国家尽管失业率非常高,但会说汉语的人总能很容易找到工作。有“汉语托福”之称的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热衷。据中国对外汉语教育部门提供的数字,目前,全球有5万人(母语非汉语者)参加汉语水平考试,而面对全球数量达3000万之巨的汉语学习者,未来几年参加HSK考试人数肯定还将大量增加。
+ n( \5 v  T1 d7 Z& N" V* p  
/ n3 B/ A* {) q' `" X负责汉语水平考试的中国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官员表示,条件成熟时还将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少儿、文秘、商务、旅游等专项汉语水平考试,满足不同人士的需求,以改变目前仅有一种汉语水平考试的局面,加快推动汉语走向世界。据披露,2004年将开始进行商务汉语水平专项考试(HSK商务)和旅游汉语水平专项考试(HSK旅游)。2 T+ }4 Z2 d3 a9 m: ^9 ?5 g. Y  X  H/ e
  5 k8 O. k8 [3 B# h# A& K( F
留学中国渐成潮流6 d- }3 J  O( E  \
  
2 X# A4 c% V% [7 q1 s- a& q0 c6 P3 N随著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舞台地位日升,中国与各国的经济合作不断加深,留学中国为许多有意到国外深造的年轻人的重要选择之一。
1 \1 E+ l6 b/ ~% Z9 ^$ q3 w! D6 b  " ~, \8 k! s: \( \6 J5 _
到2004年初,中国大陆有近400所高校招收外国留学生,外国留学生的总人数达8.5万多人。中国内地所有省市自治区的高校都有了外国留学生,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数量占中国高校总数的1/3左右。接收外国留学生最多的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 [: J+ l9 o3 f' W( o1 O3 f; h
和天津,其中北京共有外国学生3万多名,占全国留学生总数的40%左右。对外汉语教育重要基地之一的北京语言大学在校生达7000多人,其中外国留学生4000多人。
' S5 I# i: b: A( g
3 M5 P4 s2 `0 V据中国教育部官员估计,已建成的八大留学生基地及其它对外汉语教学中心,迄今已接收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累计近40万人。
, Z) b) p. Y% n2 ]% k& ~- P  
  v) U. g' b. W, H% P据了解,2001年底,外国来华留学生总数首次与中国出国留学生人数持平。近几年,来华外国留学生在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较为明显的是留学生层次结构的提高和变化,接收学历教育人数连年递增,比例已超
& B, M1 v& f2 S; B! A2 w过30%,总数达2.5万多人,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人数明显增加。进修生中,长期生数量增加,短期生数量减少;自费留学生的数量超过90%。例如在北京大学的4000多名外国留学生中,1400多为长期留学生,其中不少人是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华留学生所学涉及近千个专业,如北京大学为外国留学生开设的专业就达200多个,包括汉语言文学、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哲学、逻辑学和宗教学等等,但以往外国留学生的目光所向,主要集中在汉语言、中医、中国戏曲等传统领域。近几年出现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留学生所钟情的专业正从汉语、中医、中国戏曲等传统学科向科技、经济、管理、法律等应用学科扩展,主修商科的人数增长迅速。大多数人既学会了汉语,也掌握了一门专业,从而形成了“汉语+专业”的留学生教育模式。在已确定的中国八大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学生有来自外国语言专业,也有来自工程专业或商业专业,他们希望通过学习中文了解丰富的中华文化,也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7 E% b3 h* U, B/ f- j1 s
  + R8 K+ I4 D) g; g- s# I. [
据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曲德林教授介绍,过去外国学生来中国留学主要为了解中国文化,毕业后回国当汉学家。现在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开始学习经济、金融、法律等人文学科及其它应用学科,一半以上留学生准备毕业后在中国发展。汉语热持续升温推动汉语教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也使得中文教师也成为了最有前景的热门职业之一。专家估计,仅北京一地,留学生教育加上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每年对经济的贡献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为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2004年来北京的外国留学生计划将增加1万人。北京市教委官员称,在3─5年内,在京高校吸纳留学生的规模将达到5万人,培训性质的短期留学人数将翻番,达到年均5万人次。% E! I0 W0 u7 h% C$ u
- p2 f" Z. p  ^6 \
中国政府已确定的发展目标是,2007年来华留学生达到12万人次,目前正在制订相关的实施计划,包括增加来华留学奖学金名额、以及完善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待遇货币化改革措施。5 C) f2 `' G) }+ `; w# h0 ?' n
2 j; S( `! s) y" S
  经贸利益强力驱动
% d' Z: N% B1 W  n
( o8 D7 ?& N3 B, i" P# Q  从政府的角度看,许多国家培养中文人才的目的,主要是鼓励企业到中国投资,促进与对华贸易,或接待数量庞大、消费能力强的中国游客。而从个人的角度看,多数非华裔学生学习中文的动力,源于增加就业、从商机遇的考虑;在华裔人口众' V* l) [2 R* a# W
多的世界城市,中文的实用性更是随处可见。
8 s/ F9 u) [0 h8 V' `) k  
/ S- \8 A2 W0 K+ r6 X从中国教育部提供的资料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来华留学毕业生所从事的是同中国经贸、科技交流与合作相关的工作,其中有数百人担任经贸、科技部门的经理或贸易代表,还有不少人中国的“三资企业”任职。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掌握汉语
6 e1 C- D' T  w; O* `2 [% J和亚太地区其他语言成为许多青年寻找待遇优厚职业的法宝。在海参崴远东国立大学,汉语成为继英语之后的第二大外语。该校汉语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由于离中国近,学好中文就能找到工作,考取汉语学位就等于拥有美好前景,就有条件在商
) v# s' i4 y. ?# v9 ^8 G% Z6 m1 X; K界或旅游业工作。在已毕业的学生中,除极少数人研究语言外,其余都经商或从政,有的已是莫斯科的千万富商和高级官员。在另外一些国家,虽然当地学生很难找到满意的、运用自己第一专业汉语的工作,但这并不影响这些学校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汉语。有关专家对上海地区外国留学生留学动机的调查,除与长三角区域外资活跃有直接关系外,也凸显了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对华政策的方向。
2 M6 d& ?. i$ P% [' @  2 o5 O9 q) g& S
目前留学上海的约1.5万名外国学生中,人数最多的是韩国,其次是日本和美国。韩国政府计划在未来十年里培养2.5万名中国问题专家,这是韩国来华留学生大增、并超越日本和美国留学生人数的主要原因。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与中国经济往来日益密切。中国成为韩国诸多产业发展的主要市场之一。2003年,韩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达到44亿美元,超过了在中国投资42亿美元的美国公司;而中国则取代美国成为韩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贸易额突破700亿美元。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与中国的贸易额增长了50%,韩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有预测,两年内有中韩贸易额将突破千亿美元。
9 x6 G! b2 R: C* U9 o  
, _/ Z3 B5 J1 r5 D0 p, p. O4 Y目前,大约2.5万家韩国公司(其中许多是小型或中型公司)在中国从事制造业。韩国企业较集中的青岛,有4000家韩国公司和7万名韩国人,每天有3架航班往返青岛与汉城之间。韩国大企业更是看好中国,三星等著名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
9 N4 f" T' Z6 T4 q6 [韩资企业的合作兴趣正从环渤海地区向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内陆地区延伸。
! e# G: I8 G% u0 l; N* q2 I, a- ?1 A
几十年来,韩国经济依赖低成本的制造业。如今,纺织和制鞋工厂基本上都转移到了中国。石化、钢铁、档次较低的造船业、大型家电、甚至电子工业,除为数不多的尖端产品外,五年内可能要走同样的路。为此,汉城大宇证券公司要求手下的所有分析人员在每份报告中都要谈到“中国效应”。
, K+ J- ]; p" c6 D; R& E1 k* J
3 {) R+ h3 S* b$ M  在韩国,20世纪70年代是留美热,80年代是留日热,到了90年代以后,留学中国在韩国青年学生中渐成热潮。据韩国教育部门介绍,目前韩国留学生中留学中国4万多人,超过留学日本人数,位居第二;5万多人留学美国,位居第一。留学美国有许多机会获得奖学金,而留学中国则基本上是自费。近十年累,竟有1000万韩国人次到过中国,平均每四个韩国人中,就有一个到过中国。然而,许多与中国做生意的韩国企业苦于缺少熟练掌握中文的员工,而无法扩大同中国开展商业和贸易往来。鉴于此,包括韩国全国经济人联合会和韩国国际贸易协会在内的韩国五大经济组织从2003年起在招聘过程中加入中文测试。由于可预见的效果,这些机构一方面鼓励各自的会员采取同样的作法;另一方面,这些机构以韩国、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经济合作不断增加为例,严厉抨击韩国教育体系对中文这一重要技能的重视程度不够。韩国经济界甚至有人坚信,只要改善国人使用中文的状况,就能够增强国际竞争力。为此,他们还启动一项公众行动,在名片上用中文印上自己的名字。
* i7 }3 p+ \6 t" h7 ?0 r5 g1 o; C0 n5 q' A) L( v7 G. p! T1 G3 A. C
  事实上,韩国政府早就采取措施改进教育体系,让学生能够更快掌握中文。在中国入世后,韩国学中文的人已超过学日文的人,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从小掌握流利的中文,设法送年幼的子女到中国读书。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韩国高校中) l8 Q: I  P$ I7 v
文系成为最热门专业。2003年,韩国著名大学汉城大学的中文系报考率首次超过传统强项英文系,成为学生们最向往、最热门的专业。对此,韩国政府官员给予一个实事求是的解释:因为韩国政治、经济等领域对中文人才的需求大增。
1 d0 W1 U; A+ C+ i2 t  4 y6 t% m& p2 I, R0 B7 _: n, x
与韩国一样,日本的“汉语热”的持续升温也主要基于经济利益。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驻北京代表处提供的数字,中国已成为日本最大的进口国,中国商品占日本所有进口商品价值总额的18.3%,仅次于中国的美国所占比率为17.1%。同时,中, K$ {( ~4 f0 k6 C
国大陆成为日本第二大出口地,加上日本向香港、澳门、台湾三地的出口,中国实际上也已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地。中日贸易额连续五年增长,2003年达1330多亿美元,其中,对华出口按美元计算增长了44%,比进口增长幅度(22%)高了一倍。预计2004年中日贸易额可达1500亿美元。到2003年底,日本在华投资企业共计1.1万多家,意向投资近80亿美元,实际投资50.5亿美元,均创历史最高纪录。松下、丰田、本田、日产、索尼、东芝、佳能等大企业以及日本各大商社纷纷扩大在中国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同时,中国的大企业集团如海尔、TCL、华为、格兰仕、海信等等,也相继同日本企业建立或扩大合作关系。据日本驻华使馆经商处官员提供的信息,大批日本公司已经和准备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加大与中国科研机构合作力度,以利用中国的科研力量和人才开发新技术。有经济观察家指出,在“中国制造”的新产品中,包含著很多“日本制造”的因素,由此导致中日贸易与直接投资之间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几年前日本不少人担心“中国的经济威胁”,而今这些人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中国成了拉动日本经济回升的火车头。
" I' _) Y& i) p( }' e  y  
$ b/ ^- m, ?" j+ h据分析,推动今天日本“汉语热”的除了青年学生外,更多的是日本的企业员工,他们为了能找到更为理想的工作或到中国工作,而汇入学习中文的潮流。据称,东京及其周边已有十几所为专门面向日本各大中小企业的中文学校,其中,大学书) U8 ~; y7 Y2 H# \
林、JALAcademy、海外放送Center、ARUKU(ALC)、TCLC(东京外国语Center)等五所较大的中文学校已被各企业认可。这些学校面向日本企业的中文培训早在十年前就已开始,最初只是以驻中国的日本商社职员为服务对象。随著中国加入WTO后到中国# C. g7 T' U! J5 \5 [
投资的日本企业急增,需要培训中文的企业员工猛增,这些学校的服务对象也随之越来越广阔。尤其是日本各大企业,以前只是对特定员工进行培训,现在就是普通员工也成了参加中文培训的对象。以海外放送Center为例,2000年还只有300人左右9 c# S% Z( Y, [+ `
的中文班,到2003年已增至1000多人,目前有150多家日本著名企业的员工在此受训。# b: B/ }+ F4 @3 f+ h* e

  Z8 ~2 v& l1 C7 [; \$ V( E以往日本企业的中文教育只重视口语,属“初级阶段”;现在各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都提高了层次,中文语法及作文大受重视。据称,在日本有近200万人学中文,500余所大学几乎全部开设了中文课,其中85所大学设置了中文专业。汉语在日本已成为英语之后的第二外语。2003年,中国共接收留学生7.8万人次,其中日本学生为1.3万人,占第二位。随著日本与中国经济贸易联系日益加深,想学中文的日本人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仅日本主要五大中文学校2004年的入校生已突破5000人,比四年前增加了五倍。各地中文教室迅速增加,仅东京周边城市就有40多所。据估计,每天有上千人次在这种带有补习班性质的中文教室学中文。同时,书店里的中文教科书销量渐增,尤其是日汉电子辞书和有关中文教学软件一经面世就畅销不衰。
9 k! f- m# p/ d; g9 Z- H2 U0 k( R8 w; _
  据日本汉语考级协会统计,目前日本全国累计参加汉语水平测试者已超30万人。“汉语热”在日本的急剧升温,中文学校和中文教室的不断增加,使得汉语教师甚至有过中文教学经验的华人,都变得十分抢手,报纸上招聘中文教师的广告明显增
" }1 t4 g/ Z5 N9 I多。据日本媒体报道,目前在东京地区汉语教师相对比较好找,而在爱知、岐阜、三重等东部沿海三县的汉语教师则是奇货可居。京都一带虽有不少名牌大学,但中文教师却是供不应求。新加坡自独立以来,英语在官方支持下成为强势语言,包括中文在内的各族群母语地位江河日下。直到近些年,新加坡政府才公开肯定中文教育的经济价值,到中国留学的新加坡人数量呈迅速增加之势。据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的统计,前往中国求学的新加坡人虽然还不算多(2003年留英新加坡学生有约4000人,而留学中国仅530多人),但增幅排亚洲国家之首,2003年比2002年增加了50%以上。
: V5 M' z) r( J0 V( L$ l. |4 Z* a" e6 h, f+ j$ S
新加坡将鼓励更多优秀学生到中国的大学深造,鼓励政府奖学金得主到中国的公司和新加坡政府在中国的机构实习。除经贸利益外,汉语作为母语的文化意义也是推动“汉语热”的重要因素。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不久前语重心长地呼吁,中国的崛起将为新加坡人带来无限的机会,新加坡绝不能在这个时候将掌握华文的优势拱手让人,因为那将是不明智的、愚蠢的做法。吴作栋认为,母语将协助我们保留民族的根、文化和认同感这些至关紧要的东西。失去这些东西,容易在环球化的趋
3 S. G7 m  }- i势中失去文化的根,使自己失去面对世界的自信心。而加强对母语的掌握可以平衡这个趋势。他乐意见到更多学生和公务员到中国学习,使新加坡拥有一群精通双语、对中国有深刻认识的中坚分子。
! l4 \1 L. m2 b& [+ _  
; k! D) V; {4 y华裔力量不可或缺
5 W" [/ E: T4 \* h( `% R  南洋华人华侨一代又一代都有兴教办学的传统,使得东南亚一些国家拥有最完整的中文教育体系和中华文化环境。许多华商实践“以社会之财、还诸予社会”的理念,不但善于聚财,也善于散财,为华人社会的教育带来巨大的贡献,这就是为
5 n, P: j+ p( J  B' V3 C4 O何华文教育的生存与发展曾面对不同历史阶段的种种困难与挫折,仍保持著较坚实基础的最重要的原因。同时,中文教育与提高华侨华人的生存发展竞争力紧密相关。5 l* h" W7 f9 v; I- x

. |1 n, X6 p8 _. v4 K"汉语热”的形成,华人华侨起著推波助澜的作用。尤其在促进各国中文教育地位的确立,华人华侨是不可或缺的力量。目前全球华侨华人约5000多万,其中超过1000万为近20多年移居海外的。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早些时候发布的统计报告,由于移民的快速增长,目前有1/5的美国人在家里会使用英语之外的第二语言,比起十年前增加了50%。其中,全美华裔人口接近290万,据称80%以上在家讲中文,人数超过法语、德语和意大利语居民,从而使中文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语言,仅次于英语
! L2 M- _( ^/ F. `/ l和西班牙语。在加拿大,工作场所讲中文的人口已超过20万人,仅次于讲英语、法语者的人数。而在多伦多,有8万多人在工作场所讲中文,中文成为工作场所使用的第二大语言。据加拿大官方统计,加拿大全国有100万华侨华人,特别是近十年来自中国内地的新移民大增,中文学校也随之增多,仅温哥华和多伦多就有近400所中文学校。
! T/ P1 w  Z% u- D0 Q4 A! @  - j) y+ G9 W% ~2 z; {
许多华裔子女出生后就是外国公民,虽然父母努力创造条件,让孩子在两种语言环境中长大,但中文毕竟已不再是这些孩子的母语,多数孩子不能阅读和书写中文。从事中文教育的教师认为,如果孩子不掌握中文,时间一长父母就可能失去自
0 O; ^/ _- r+ a3 B1 y6 ^己的孩子。结果在这些家庭,一方面父母的外语不好,另一方面孩子只会说外语,父母与子女交流产生困难。父母可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经验丰富的老师也都异口同声地强调华裔学童应该选择学习中文。多数华人无论在国外居住多少年,总
; U* v- Q( i0 P# I, \) d" v: }是希望把中国文化的“根”留住,希望子女既懂所在国语言又懂母语,了解中国文化。为了让孩子学好中文,这些华人父母都成了现代孟母,当其它家庭利用假日一家老小出游或享受天伦之乐时,许多人却要牺牲难得的假日,陪同孩子到中文补习! I' }: Y% a' e) T
班去上课。有些国家对中文教育尚无周全考虑,类似的中文补习班一直依靠对教育热诚的华人自行设立和推动。! ^! l/ b% t2 _# m* L, S
  
. y" D: N9 X7 C4 B. a& h$ ]/ v2 ]截至2003年,在日本不满15岁的华人后代至少已有7万多人,其中随华人父母定居日本的儿童为3.3万人,中日婚姻家庭子女为3.9万人。据有关学者提供的研究,目前在日的华文学校仅区区五六所,而0到19岁的在日中国人少年儿童人数已高达五万多人,华人学校根本无法满足在日华人子女学习母语的需求。几年前,在日华人电视台推出了“新世纪中文电视学校”,日本全国各地的华人子女都被这一突破国界与地域界限的学习方式所吸引,更多华人子女因而有了学习母语的机会。近年来,招收华人子女的中文私塾广告在日本报纸上有增无减。日本的中文私塾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华人华侨相对集中的城市出现,每年9月初日本各中小学新学期开始,与此同时各家中文私塾也开始秋季招生。如今,持续升温的“汉语热”使得不少地区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中文教师呈供不应求之势。从2004年春季起,在日本的中文学校的高中学历首次获得日本文部科学省的承认,这意味著这些学校的毕业生不用通过大学入学资格检定,就可直接参加日本大学入学考试。
% d: D! K" q7 k% D" o2 ~3 e8 n: y( f) G  m- a8 k6 q' u! N
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正式发表的修改大学入学资格的方针,承认外国学校的高中学历分为三种情况:多国籍欧美系的外国学校全体毕业生的资格,由英美两国的3家民间教育评估机构批准;包括中文学校在内的亚洲系的外国学校毕业生的资格,则由日本的教育评估机构批准。此外,由于日本的教育评估机构批准朝鲜学校全体毕业生的资格有困难,因此这些毕业生的学历由各大学自行判断。到2004年初,全日本有高中课程的外国学校共有41所,被英美两国的教育评估机构批准的有12所,被日本的教育评估机构批准的亚洲系的外国学校有8所,其中两所为中文学校,即东京中华学校和横滨中华学校。文科省承认中文学校学历将鼓励更多的中文学校出现,将有更多的华侨华人甚至日本人,把子女送到中文学校。
, S5 k( s4 [. Y  w4 s) E  0 K; s% j7 t+ I  j. J; Q1 a
近年来,海外华人送子女留学中国也渐成风潮。上个世纪,有钱的华人父母都是将子女送到英国和美国读书;如今,不仅有钱的华人,许多家境并不十分富裕的华人,也千方百计让子女回中国的学校学习和进修。这些家长都是实事求是的,他8 ~6 K: P0 ]2 ?7 f" G
们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崛起,似乎也看到了孩子学习华文的重要性。2003年,留学中国的日本学生为1.3万人,其中华人占10%。对于众多留学生来说,学好汉语是首先要过的第一道难关。很多华人后裔有中文基础,语言能力强,成为留学中国的优势所在,有的人在华只学习一年汉语就通过了六级水平考试。不过,语言优势并不是华裔学生留学中国的唯一原因。有些人是因为中国学校教育基础扎实,很多名校世界闻名,教育质量和学风都非常优异;有的是代父辈实现在祖国上名牌大学的梦想而留学中国;还有则是因为留学中国费用较低。中国高校专门为留学生建立了具有社会保险性质的医疗保险制度等,也对华人后裔留学中国增加了吸引力。学习中文已不再是华侨华人后代的“专利”。走进一所所中文学校,看到的已不再是清一色的华侨后代。据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提供数字,非华裔学生进入华小就读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占华文小学总人数的10%以上,目前约6.5万名非华裔入读华文小学,证明华小受到各族重视。
6 s5 h* i  O8 R& ^3 C" E( _0 |5 X) p$ s# k
  另据新加坡媒体报道,第三语文政策从2004年起扩大,只要非华族学生的小六会考成绩佳,英文和母语表现优异,就有机会选修华文特别课程。2003年有270多名学生选修华文第三语文,他们大多是马来族和其他族裔。据称,这是新加坡第一批
4 e- N0 a* d% L! ]% V4 l( v# N选修华文的非华族中学生。尽管仍有不少人因汉语难学而放弃,但更多的人迎难而上,不惧“汉字难”。根据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报集团不久前进行的调查,7/10的受调查的中学生表示,不会放弃这门语言,并且为自己能够讲汉语而感到自豪。, L+ e. A$ v& e9 O" u- Q4 N- P

# G" _- K% t, S  z4 P" d: l
, D& ^3 B1 z4 y( C2 n
) `1 M- O; ]  ^1 D* m(记者易杳)
8 @. N+ P) V+ `& y/ L& [7 E消息来源: 了望新闻周刊社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20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倍受鼓舞!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20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请到下列网页读一篇关于学汉语的文章
- T3 q1 _4 g( g6 i: s
7 q0 c( j5 B% v5 q( `http://www.guardian.co.uk/china/story/0,7369,1353606,00.html+ y8 w1 \) G9 I) B' [
" r* X+ k& g$ e
Mandarin Chinese speaks volumes in giving the young an ear for music# F5 E2 h! _4 G/ S. _, d

. R+ A4 Z, C0 P) AScientists have discovered an unusual tip for parents who want their little darlings to grow up to be musical geniuses - teach them Mandarin Chinese.
鲜花(29) 鸡蛋(0)
发表于 2005-1-20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good work !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21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21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细雨的文章): r+ ^4 [5 Y) r' o
8 P+ ~1 V& ~: J. d1 [
人的行为基本上与避免痛苦,获取幸福紧紧联在一起。当他们的基本需求被满足了的时候,人们就感到幸福,否则就会感到痛苦。
8 J1 K0 q1 B6 ]9 R4 h6 _) K) R# N& Q, \  k$ W- K6 T
        人在一般的情况下基本要求有五个:
) B8 s! l0 i' y7 k
7 ?" x+ f/ L: b        1)对生存的需求 (The need for survival)
; H* [. b, t" |0 {  z+ t7 F3 t        2)对归属和爱的需求 (The need for love and belonging)' K  @- J% G- C  u8 J8 n% S( A$ o" g
        3)对权力的需求 (The need for power)7 n3 V3 ^% B9 |0 b- d8 ~9 z
        4)对自由的需求(The need for freedom)2 N+ J* J- ~8 l: E- |: h  I2 j
        5)对娱乐的需求(The need for fun)+ L5 z! p6 w0 L
5 z4 P4 P5 y, N2 {6 T# T5 u( E0 W7 r
        对移民家庭学龄的儿童来讲,对生存的需求,温饱的需求应该没有问题,至少是大人们的事。对娱乐的需求也应该没有问题。这里学校活动多,教师课堂运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显然比中国课堂上的fun多很多。$ d; Y3 G. a6 T8 S" U
! A2 A. Y& m1 z1 A% y* W
        值得我们(包括家长和老师)注意的是孩子们对“归属和爱”的需求,对“权力”的需求和对“自由”的需求。因为这三个需求对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对“归属”的需求,有时会大于任何其它的需求。, \  u- r1 r. v. F- O% U, m. ^3 T
        - o, n3 O2 \5 _# V$ q* a0 n6 z
        先说对“归属和爱”的需求。由于某种差异,或语言,或举止,或习惯,或价值观,或带的午餐和别人的不一样,或爸爸妈妈不能像别人的爸爸妈妈那样在家长会上发言,或由于文化不同所带来的差异,使他们感觉到“不合群”,感觉不被周围环境接受,感觉没有被他人喜欢,尤其是在失掉了以往的朋友,又没有结交新朋友的时候,对于性格内向,或心理比较脆弱,比较敏感的孩子,问题就比较严重,就会出现或表现出各类不同的行为问题。尽管心理很健康的孩子表面上不在乎,会自己承受这一切,不会表现出来,不会告诉爸爸妈妈,他们内心深处仍会有孤独感,仍会感到痛苦。只是程度不同,时间长短不同而已。这种hurting是每个移民家长都应该重视的现象。这种心态有的会转换成一种强烈的“改变”意识,努力使自己尽早归属大环境, 尽早脱离out of place的境地。有的会重新定位自己的identity,有的会一撅不振,有的会反叛,有的会患忧郁症或出现更严重的悲剧 (最近出现的大陆移民高中学生自杀一案就很说明问题)。等等。7 C6 a. o5 [* b" Q9 t

  ^; X7 T2 K' s% {" m5 y        再谈对权力的需求。这里说的不是驾驭他人的能力。而是个人驾驭自己的能力,是以个人的成就为基础的自我价值观。孩子在国内时,可能成绩很好,有很多朋友,驾驭自己的能力很强,独立性很强。而来到这里,由于语言,文化,习惯的不同,暂时失掉了驾驭自己的能力,许多事情突然要依赖他人,这时,原来建立的自我价值观就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老师上课时讲了个笑话,同学们大笑。可他/她却didn't get it。 就连这简单的被动接受“听懂”都不能驾驭自己,更何况课堂上的productive活动,或课下对付调皮学生的“欺生”,对付各样的歧视,对付老师不公平的打分,对付学校中严重存在的coercive power that limits chidren's access to a quality education,等等。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社会中所有的弊病,都会在这里表现出来。有时会更直接,更毫无掩盖,更hurting。而作为小社会中的一份子,以往保护自己的能力和驾驭自己的能力不见了,对不公平的待遇或别人的不理解只有表现出束手无策。这会使我们的孩子感到痛苦,感到困惑。
2 O; h7 L; i- g* [* h1 ]0 W0 l, b8 o. `1 ~- U4 e4 M( S
        说到对“自由”的需求,包括选择环境的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选择朋友的自由,运用语言的自由等,更是由于“新移民”的处境暂时失掉了。孩子们不像大人,他们没有“慢慢”进入社会的权力和机会,他们不像父母们可以选择去找工作呢,还是暂时先上一年或两年的“语言班”,在那里大人们可以每天和其它的新移民用中文“唠唠磕儿”,而且负责主管新移民的加拿大工作人员,ESL老师又是那么专业的“耐思”,在那里每天的活动都会减轻舒缓一下文化冲击和语言冲击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有个进入社会的准备和过渡阶段。(有人会误认为这儿就是加拿大。) 尽管这样,读一下老杨“2004四个字”所得到的回贴也能看到多数“大人们”表现的心态和情绪。有这样的心态和情绪,决不是因为“家教”不好,也不是因为你的祖国不够强大。而是失去了某些作为“人”的最基本需求时所表现出的很自然的心态。不论你来自何方。而我们的孩子们,一到这里,有的时差还没倒过来,就马上被丢进Swim or Sink 这个“学校”的真正的社会大环境里。那里大多数的老师没有L2教育心理学的培训,没有第一代移民亲身经历的背景,没有英文以外的任何语言背景,他们以他们自己所受的教育,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为标准,教育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学生,可想而知,结果是什么。
  [0 F$ A5 ~' N5 L" p8 J6 K2 E& s& @) i/ B4 L
           记得某位教育专家说得好:“我们(teachers in North America)每天都在 hurting our students nicely!"  西方,特别是北美的教育界强烈认识到,如何做合格的多元背景的学生们的老师,是如今摆在师范教育中最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而作为移民儿童父母的我们,却觉得没有必要思考这个问题。人的五大基本需求,我们的孩子失掉了三个,而且是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三个,我们还在问“为啥? 不懂!”.5 l) G. v1 }. N: e4 w4 h: S
- X* \: ]2 y6 I9 E9 j$ F+ o
        我想在这里问大家:作为父母,我们认真考虑过我们的孩子承受的心理压力和处境吗?(again,尽管有的孩子会自己承受这一切,不会告诉爸爸妈妈,不会表现出来,因为他们知道父母已经不容易,就像我的女儿那样) 。作为父母,我们考虑过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了吗?& _/ Y- o+ [' O$ u2 S$ O( s" ^- O

0 h$ P9 J+ M7 R# A; m        我这样说是一个过来人的心里话。作为妈妈,我现在觉得自己当时有很多事没有尽到责任,做了很多对不住女儿的地方,我可以讲太多的故事(自己的和朋友们的经历)支持我的看法。因此,作为家长,拿出勇气面对现实,关心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积极寻找解决各类问题的方法,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处境,帮助我们的孩子,也包括我们自己,渡过“回贴情绪”的低谷阶段,努力争取早日做到即融入参与本地文化和主流社会,又代代保持传裔我们为之骄傲的中华文化,在新的土地上建立起真正的幸福。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21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Originally posted by yuckman at 2005-1-21 19:22:# d  w" V  c: M* [, q! o
(转贴细雨的文章); y8 }. J) _4 R+ k
4 V7 x. F& r% {% J$ c% z% G
人的行为基本上与避免痛苦,获取幸福紧紧联在一起。当他们的基本需求被满足了的时候,人们就感到幸福,否则就会感到痛苦。
" r5 h4 E1 w9 y
; U, a8 p$ N* H& U3 y        人在一般的情况下基本要求有五个:
0 g' D' }* S; k, _. c+ Z2 g3 V" Q0 \1 r0 f! B' m0 b0 y1 K
        1)对生 ...

9 @3 ?' J; X. Z' H1 C( |1 k/ M- M' j3 r+ m8 y' M
学习中国语言文化会帮助孩子认同中国的文化, 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容易坦然地接纳自己无法改变的我是谁identity.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21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BBC News5 Z6 R/ l0 A0 k0 T

* f1 e! B- k6 C1 d9 \说汉语者使用大脑更多部分
/ O$ P, e0 h2 E  P, |3 S! O
5 t# o3 Y5 h% G) x
5 G* b6 ?' A0 _# D说汉语普通话者讲话时同时使用大脑两边
# O) p1 r' t  k7 f) o9 m; Q! H2 Q' c; e& v4 \0 l1 C
% A1 T( i) [, d1 H* L
英国的研究人员发现,说汉语普通话的人可能比说英语的人用更多大脑。研究表明,说汉语普通话者讲话时同时使用大脑两边。
; ]" r- r3 I. {, Z9 T8 Q说英语者只使用大脑一边。研究人员说,这项研究能够促进了解大脑处理语言的过程。 9 u! O! c5 m8 r7 I# J
另外,这项研究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找到更好的办法,帮助人们在中风或者脑部受到类似损害后重新学习,掌握语言技能。
6 U( f& r2 l% u+ n9 a在这项研究中,操汉语普通话和操英语的两组人接受脑部扫描。研究人员发现,人们讲英语时,靠近左太阳穴的左颞叶开始活跃。 8 |' n3 A+ _* u; Y7 I
他们发现,大脑这个区域的功能是把发音联系起来,形成单个词汇。 " i$ c+ ?$ t; {! M5 H4 M
研究发现,人们说汉语时,左颞叶和右颞叶一起活跃。研究人员说,说不同语言时,人的大脑在以不同方式破译语言。这就推翻了长期以来的看法。
, v! L$ T$ [- r  T汉语普通话十分难学。不同于操英语者,说汉语者使用音调区分不同词的不同意思。比如"马"音,用不同音调发音,可以是马,妈等不同的意思。
! |3 D1 m' H9 {- R" M/ O7 |
$ S* ?9 r( O. I: k
# i% M. U( K, O2 ~2 x% Z) RChinese 'takes more brainpower'
* L. y! U5 r6 x# m) O
6 Y0 h5 I& ?- I  H: pSpeaking Chinese may take more brainpower than speaking English, a study suggests. 7 b* z9 x" F4 _& Z( [
Researchers in Britain have found that people who speak Mandarin Chinese use both sides of their brain to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3 A6 i; j! {! b: g6 [
! L2 h4 B3 ^4 j2 N# RThis compares to English-language speakers who only need to use one side of their brain.
( U  N# ^! a/ w% r3 R8 e1 D0 v- p; c& x. S) Z/ X+ n
The researchers said the findings could boost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brain processes languages.
# M( D8 x+ u" ]  ?/ y
" @  B  B' m9 Y& N- R2 cThis, in turn, could one day help scientists to develop better ways of helping people to re-learn languages after a stroke or similar damage to the brain. 9 m% [. q# n1 z. ^' {- `

. y- C. f. L6 s# [Brain scans 4 {% x- ?- o' ~1 t6 M( Y7 f1 b

5 n% q' t; z" s1 N$ e; a! V0 ZDr Sophie Scott and colleagues at the Wellcome Trust carried out brain scans on a group of Mandarin and English speakers. - I8 w. o& O/ \4 j% ]5 f! C
; L& w- z, d  g5 u6 h
They found that the left temporal lobe, which is located by the left temple, becomes active when English speakers hear English. ( a2 t) r0 @6 u7 ^( s) `, o

" G! h/ W# S+ \: i) j3 D' U! b$ E: w3 @7 s: c7 S) u# F, @4 M
The researchers believe that this area of the brain links speech sounds together to form individual words.
+ v$ G0 W6 z$ J8 `; w1 _! H5 S$ K3 Z1 `: z& @" r" \- n
They expected similar findings when they carried out scans on Mandarin speakers.
" u9 x9 V; i* O, e: _7 h! Y& l2 n0 I. ~* V4 Q/ s$ L0 x* f. t
However, they found that both their left and right temporal lobes become active when they hear Mandarin.
3 o8 S  H0 r0 L9 }* ~/ S0 N9 s, n  U" Q6 N
"People who speak different sorts of languages use their brains to decode speech in different ways," said Dr Scott.
( o, \$ `5 f0 @8 u" z- Y& s) c- f. O0 a$ R
"It overturned some long-held theories."
" a5 K$ O# B- C. z0 i: c. U  ?. ?. k- x( {
Mandarin is a notoriously difficult language to learn. Unlike English, speakers use intonation to distinguish between completely different meanings of particular words. + \' j: ~) }+ g! G8 `& _

' d2 X% r( i, f+ DFor instance, the word "ma" can mean mother, scold, horse or hemp depending on how it is said. ) ^; z, m; ?' J: m$ V3 j

4 T  A% d0 A9 Y7 z8 DThe researchers believe that this need to interpret intonation is why Mandarin speakers need to use both sides of their brain. 0 n( r5 C, N8 z8 p) o7 U5 ~) C! h
. B' k0 n$ N9 c+ m
The right temporal lobe is normally associated with being able to process music or tones.
5 c7 `. s5 k0 |3 R0 n
; L$ r7 ^" z4 B/ _! l; J- S% Q"We think that Mandarin speakers interpret intonation and melody in the right temporal lobe to give the correct meaning to the spoken words," said Dr Scott. 1 z4 }5 s' H: L% g
" ]) X) ]" F( ?' {1 k8 }- w
"It seems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language you learn as a child affects how the structure of your brain develops to decode speech.
: h- T9 t/ n* [' J" Z( D2 V+ O
" p# g. _" J* E. ?5 I) J7 `' `3 h"Native English speakers, for example, find it extraordinarily difficult to learn Mandarin." 0 u' K, ^7 d7 s  q4 e
2 W) ]- e, g8 D* ]3 z
Learning languages
3 `& o: G* z' H+ B0 L& |( Q0 k$ \; |8 O8 i4 a. E
Dr Scott said the findings could help scientists to understand how the brain learns language.
4 d9 o( I+ ]& g/ H5 Q8 V8 G4 F0 W4 }" F* E5 }$ }3 L7 i( q
It could be particularly useful in trying to understand how it re-learns language after a stroke.
# Y- V8 h6 I) Y* r3 s: R1 S9 G3 S" O: S' _! i& N# a
She suggested it could also lead to new drugs to help people who have lost their language skills. 8 K$ I* v3 V5 D% x+ S* I8 E$ w: U/ k
4 x4 {0 a  W/ d  y4 f/ m
"There is evidence from other studies that certain drugs affect learning in the brain regions that support hearing and speech," she said.
$ V  N- l: {/ Q2 e7 u: S& r6 @. O' {6 K
"This is something we can improve on." ; N9 D$ ]8 P, X' m2 w

) D% G! D# `7 P  e+ r6 H; E2 nDr William Marslen-Wilson, of the MRC Cognition and Brain Sciences Unit at Cambridge University, welcomed the study. % l4 v. r) g2 v+ A: |7 S

7 I, Q; u" ~  }5 |9 q  u$ h: {"It is an interesting finding," he told BBC News Online. 1 \, b& X' E# T) X" O& Z
1 n+ Q/ ~: o! u) K
"Looking at languages that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helps us to understand how the brain processes language.
5 A7 p) t( r! m% q( t* y; D% I* |9 m& u
"It can also help us to understand language rehabilitation," he said.
" D. G5 [8 o) n
. O  }/ c6 l& ]5 s% V0 e"This field is really opening up but it is very early days."
" b' ]6 Y) v% K% w# x0 f
- p; S: x# H- }# P3 oThe findings will be included in the summer science exhibition at the Royal Society in London, which runs from 1 to 3 July. 4 }+ F7 \" W# T* f' v, M6 S0 M
1 y) y* G- i+ z  ^( t
Story from BBC NEWS:! n2 m) y- l6 B- N6 s! k( @

6 L% q# c: a; V/ |% x[ Last edited by victorw on 2005-1-23 at 10:43 PM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7-21 06:22 , Processed in 0.17972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