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84|回复: 5

宝宝坏习惯全攻略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8-7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看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为人父母当然满心欢喜,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宝宝越来越多的坏习惯——8 \( u8 K1 Y0 k
1 捡脏东西吃。
& d$ w- w5 n& [: s& T& Q/ H几乎所有的宝宝都曾经有过捡东西吃的行为,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因此形成了坏的习惯。6 N8 L: C* V  p
在宝宝还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应当在日常生活中给他灌输东西掉在地上就脏了,不能再捡起来吃的正确观念。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食物掉到地上的情况,这时家长应该对孩子说:哟,东西脏了,我们需要洗一下。并立即去清洗;或者告诉孩子食物已经脏了,不能要了,并立即将地上的脏东西打扫到垃圾桶里。而千万不要因为害怕浪费食物而将其拣起直接放入自己嘴中。有统计显示,有捡脏东西吃坏毛病的宝宝,其家长大多有那些食物掉在地上觉得扔了可惜,捡起来塞自己嘴里的做法。记住:当你告诉宝宝掉地上太脏了,妈妈吃了,给你新的。的时候,宝宝根本理解不了这么多,他只明白的是,既然妈妈可以捡起东西吃,那么我也可以……另外,因为小宝宝辨别事物和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差,所以在他看来,东西掉在床上、桌上和掉地上是一样的。因此爸爸妈妈对于掉到床上、桌上的东西也要遵照上面的原则处理,不要以为干净就捡起来吃掉,这样会在无形中误导了您们的小宝宝。
+ i% t$ w5 n4 s当然,这里说的不仅是要在家中这样,在户外更是应当如此。因此爸爸妈妈要注意:
7 `0 ^4 x* N" M5 @7 O1 C 细菌在潮湿的地方繁殖得比较快,因此要避免宝宝在这样的地方捡拾东西吃。
0 J6 l2 V* y2 G* G2 G4 l' ]+ b 在户外,任何东西掉到地上都不要捡起来吃,因为此处有可能曾留有猫、狗等动物的粪便。
7 p: j: U4 W5 Z 餐桌有小东西,一定要立即拿走,以免宝宝当成食物误食造成严重后果。( k7 V& D/ M1 r. I/ u# r
当孩子在地上捡东西吃时,家长一定不要怒斥孩子,也不要用手打掉他手里的东西,这样会惊吓到年幼的孩子。5 z1 V+ j: f5 S
2 扔东西7 }1 \  s: w! K3 U1 e7 v! V
孩子一般到了68个月,就开始有扔东西的行为了。
+ M- @6 L$ O" P5 l2 V: x  r, y当孩子在无意中扔起东西的时候,他会异常兴奋,会认为自己又多了一项大本领,因此会非常高兴地进行多次重复,同时也希望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能够给予他赞扬。在重复的同时,宝宝实际上也是在学习。比如:他会观察物体的坠落轨道、方式,并注意不同物体落地时的声音;他会逐渐发觉扔东西和发出声音之间是存在着必然关系的,从而学习了逻辑知识;从扔出东西到等待声音,从而学会心理期待等等。所以,扔东西对宝宝而言,是必经的一个成长阶段,对于宝宝的智力和心理成长都有很大好处。但是,家长在这件事情上的不同态度会导致孩子往不同的方向发展。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宝宝开始掌握这项技能的时候,提供给孩子一些适当的玩具(比如线球、皮球等等),并创造一个安全、宽敞的环境,让宝宝扔个够。在宝宝刚开始扔东西的时候,家长应当给予大量的表扬,这样可以增强小宝宝的自信心和快乐情绪,让他能快乐愉快地玩、轻松地接受知识。但当他慢慢长大后,应注意逐渐淡化他的扔东西行为,以免养成不良的习惯。$ T5 f- t) F* x1 Y9 A! |' T' x3 p
需要注意的是,宝宝因为年纪小,手、脑综合协调能力不够完善,所以在扔东西的时候,可能会不慎损坏物品(比如落下的球砸倒了桌上的花瓶),对此家长一定不要大呼小叫,也不要过于批评孩子,因为家长的反应会让孩子感觉很特别、很夸张,这将无形中强化了他用扔东西的方式引起家长注意的意识,以后一旦他想引起别人注意或想表现自己,都会想到用扔东西的方式来实现,这样最终会让他形成扔东西的坏习惯。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扔东西的坏习惯,那么妈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J6 S  Z! l' p9 q
设计各种扔东西的游戏,让他扔个够,把坏习惯变成一种技能。如扔球、掷沙包等,并可教给他各种投掷技能。
! Z3 v# {9 V" G1 z 宝宝两岁以后已经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了,爸爸妈妈要耐心地告诉他什么东西可以扔,什么东西不能扔。
  T: g; O  I, y* Z

5 P2 |# @) C$ p+ H: c 如果孩子扔东西影响了其他人休息、工作等,要对孩子提出正面批评,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 s$ i2 }( P! o/ y$ P 如果孩子是因为生气、发泄而扔东西,那么爸爸妈妈应先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对孩子生气的原因。如果理由是正当的,要对宝宝加以同情,并给予他安慰;如果是因为无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则可以采取转移目标的方法进行处理。5 A! o0 A% o/ F$ M; k* N3 |
有时宝宝扔东西只是为了引起爸爸妈妈等成人的注意,所以只要稍微加强对宝宝的关注程度,让宝宝感觉到家长在注意他,就可以避免孩子乱扔东西的坏习惯。2 y* k$ K( z0 N# @
告诉孩子扔出的东西要自己捡回来,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孩子乱扔东西的毛病。2 Q2 s7 _& e! w. y+ J8 c  `
3 破坏性行为
& x1 h5 I1 B$ }7 a孩子随着能力的提高,将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一些破坏性的行为。它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p: V; y! g  S& m4 I
一种情况是:宝宝长到快2岁的时候,好奇心开始逐渐增强,对所有的物品都很感兴趣,喜欢东摸摸、西看看。但是由于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都还比较差,对各种物品的性能也不是很了解,所以难免会破坏一些东西(有时甚至可能是家长十分喜欢的东西),这应该得到家长的谅解。& p7 V/ Z" d3 E" N$ Z1 y9 }0 J& F
另一种情况是:当孩子手中的工作远远超过了他的实际能力,多次尝试失败后的挫折感往往会激怒年幼的孩子,为了发泄自身的沮丧感,孩子就会做出一些破坏性的行为。如果属于这种情况,家长千万不要训斥孩子,因为这样会使孩子感到很委屈和被误解,感觉自己很孤立,从而产生愤怒的情绪,甚至有意采取更大的破坏行动来表现出他的愤慨,或者故意继续破坏来挑逗家长,看家长生气的样子,从中获得满足抵消失败的感觉。& b9 z* A0 T3 I9 M; u# O% C2 [
对于孩子的破坏性行为,家长要注意采用以下几种策略来帮助他改正:
* R$ r( @+ R  K0 z, Q- F9 O 对于他所破坏的东西,凡是能恢复原状的,家长要求孩子和自己一起将它加以恢复和修补。
$ V( y5 Q3 h# _* K) ?: |; i, \  @: ^- v 告诉孩子不管是因为什么,破坏东西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应尽量避免和改正。
) K, E! y  L# a, N& U 搞清孩子破坏的原因,不要过分批评,应采取措施安抚他的异常情绪。8 }  U, Q$ y0 X; ?  J* i- a
多陪宝宝做游戏,提高他的动手技能,帮助他取得小小的成功,培养他的成功感。$ @1 o' v! x7 p' V9 {' T. y4 A
对于孩子的各种情绪,成人要多用心加以体会,并适时地替孩子表达出来。当孩子明白爸爸妈妈理解他的意思后,他的愤怒就会大大地降低,从而放弃过激的破坏性行为。同时,这对亲子关系也大有好处。$ U& _/ U5 d0 a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首先自己要平静,要冷静地处理各种问题,给孩子做出好的表率。
- W, S- N0 w# b+ B4 r5 \  U8 W4 K6 Z 要积极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并尽可能地提供给孩子一些可以满足好奇心的玩具,如拼拆玩具。
$ v' [  X6 _5 }6 o- q9 F7 d 成人要仔细观察是否有其他人恶意或无意地怂恿、纵容孩子的破坏性行为,如果有,一定要立刻加以制止。( ]" f, Y7 U& o7 h: z4 g. J' Y* g
4 任性与发脾气5 k0 |0 W4 s! X8 M( N/ }5 I8 D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成长,大多数的孩子会出现一些任性的行为,尤其是在24岁最为常见。
8 a. ]. w1 Z4 t) f一些爸爸妈妈对孩子过于溺爱、娇惯,凡事都顺着孩子的心意。一旦某件事不能按照孩子的想法去做,孩子就会任性地大哭、大闹。如果爸爸妈妈为此而心疼做了第一次让步,这就让孩子意识到了他的这种做法十分有效,以后就会不断使用这种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滋养了孩子任性妄为的坏毛病。
( b; J; j/ M! }3 |1 R此外,孩子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在多次尝试、努力做某件事情后仍旧失败,这种挫折感也会让孩子大发脾气。
2 [7 x' j. Y3 z1 a对于这些情况,爸爸妈妈可以参考以下的一些方法:
% E* G0 i, k6 K 平日不要过于娇惯孩子,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让他知道爸爸妈妈不是万能的,不是他的每一个要求都能够实现。% G  b" F% `; W) l9 u& ]9 {
年幼的孩子在情绪上比较多变,因此爸爸妈妈在处理事情时要思想先行,在考虑好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处理的办法之后再行动,以免到时不能应付孩子的任性撒娇。' V# |" M& i# j$ D+ y) ~
对待孩子任性和发脾气,虽然心里很着急,但脸上不要过于表露,可以采取不理睬的方式淡化法处理,孩子在自觉没趣后会自己停止。
: i) O8 [, K$ B3 b+ b5 {- M) P 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将精力投入新的事物中。孩子是健忘的,自然就会忽略刚才发生的事情。1 d; H9 J0 ?% g6 `' K% p0 _8 ]
尽量不要让孩子第一次发脾气就得逞,胜利感会激励他以后次次都使用这种方法。; d, K6 Y  x6 t
当着孩子的面多夸奖别的听话的孩子,让他多接受正面暗示,意识到任性的孩子爸爸妈妈不喜欢。为了博得爸爸妈妈的表扬,他也会学得很乖。
/ m  C) x5 K3 z8 m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表现出自己没办法,也不要说诸如再不听话我揍你等话语。( d0 q$ l1 Z6 W  ?) `! H
不要轻易对孩子许诺,特别是做不到的事情,而答应了的一定要做到,这样你说的每一句话,孩子才可能信任、明白它的分量。, \3 X* z9 p& E% F  {% U+ A
适当惩罚,告诉孩子因为他发脾气而错过了他盼望已久的活动,这足以令他在下次发脾气前慎重考虑。% `9 ^8 f* ]' o% Q/ I4 ^/ y8 n. Z
家人态度要一致,不能一人一个态度,让发脾气的孩子钻空子。
, W; Y) b0 r9 g 让孩子在多种选择中自己做出决定,因为是他自己的选择,他不太好意思发脾气。
# @! J, R2 J  P: J6 G 要坚定,不要因为孩子的大哭而改变主意。) q$ ?7 j8 ~/ s. K4 X: j0 x
5 攻击性行为:4 Q2 e5 c+ _% K' F6 k
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经历咬人、打人的阶段,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成长阶段。一般情况下采用淡化的方法很快就会过渡过去。但是也有不少宝宝会进而养成具有攻击性行为的习惯,需要大人加以纠正。* B% q6 `! \$ K* y& v, j
造成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很多。打人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可能是他发泄不快的一种方法;也可能是模仿别的小朋友、家长或电视的行为等等。咬人可能是1岁半前口唇期宝宝的探索性行为;可能是模仿小动物的动作;也可能是亲吻的表现,不过是力度掌握的不准而已。
$ a8 @+ t+ X" z对于这些攻击性行为,家长要注意:# `) j' [: t& W4 G0 U% O! `
家长要以身作则,平日不要有打孩子等攻击性行为。
1 L" ]% l  B  Y; {/ ]; K2 O 不要让孩子看暴力电视。
6 l0 f' K7 \/ W 平时要教育宝宝讲文明,在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要友好,不要打人骂人,如果欺负了别的小朋友要道歉。
) ?# h6 V# t* \" A 要培养孩子的各种技能,特别是社交能力和语言能力。
6 V! f- ~) m4 x4 E 教孩子讲出愤怒的情绪,家长加以适当的疏导。  |3 h" o! L% ]8 H: y8 z
如果自己的孩子被打了,家长要勇于批评别人的孩子。否则,我们的宝宝会失去安全感,觉得只有打别人才能保护自己。
7 g+ A. L) Z0 n  s7 B 不能双重标准,自己孩子被攻击就没完没了地大吵大闹;自己孩子攻击了别人就无所谓,甚至洋洋得意,这只能给孩子非常坏的影响。% k' f$ v& {) `) |) [! S' U
以上列举了一些宝宝的不良习惯,希望对各位妈妈爸爸有所提醒,您们的正确指导将影响孩子今后的行为规范。为了孩子,您该做些什么了……0 g5 }7 k" K6 B5 v
文章来源:http://www.edmchinese.com/Html/znpy/taijiaozaojiao/1786420080805084732.html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8-7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8-7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8-8-7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我把第4点发给我老公学习去了,我跟他总是为这个吵架。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8-8-8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8-9 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8-3 19:03 , Processed in 0.12801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