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47)  鸡蛋( 1)
|
从中国第一个、也是亚洲第一个女子花剑世界冠军,到以50岁的运动高龄成功取得代表加拿大出征北京奥运会的资格,栾菊杰诚可谓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名人。但在她生活了20年的加西城市艾德蒙顿,记者发现,当地人并没有觉察到栾菊杰作为名人的光环,相反大家都知道她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教练,一个爱家顾家的女人,一个踏踏实实生活的普通人。
2 c: X3 q# R' E! z6 V7 Z
7 S' M$ O$ A3 W# s0 T% ~% ] 20年教练不谈条件
# \3 k6 h' `" |
) F4 ^# _" }2 I6 \% T4 b! T+ @ 据加拿大《星星生活》报导,1988年兵败汉城奥运会后,满身伤病、30岁的栾菊杰选择了退役留学。设在艾德蒙顿的阿尔比省大学给了她最高奖学金。她当时的梦想是学成争取去国际剑联,改变当时中国和亚洲击剑手受不公平待遇的状况。栾菊杰来埃城留学不久,先生顾大进前来陪读,两人也结束了一个北京一个南京的两地分居生活。
6 y8 m; y, G( ]! S: M
: l$ s+ \! W' K' {* k/ `3 o% E% o3 q. p 但很快栾菊杰发现,留学比想像得难,语言是最大障碍。用她自己的话说,“除了Hi(你好)、Bye(再见),还有从1数到6,其他英语什么都不会,根本没法学”。最后她找到校长说,奖学金我不要了,让我去击剑俱乐部教剑去吧。毕竟是世界冠军,栾菊杰到俱乐部一年后,就被聘为主教练。从此,栾菊杰就扎在了这个按小时拿工资的岗位上,直到现在。 ' Z- _. O: S2 y+ m9 G0 a' J
| 栾菊杰 |
! j% I3 R! s% {- p 为提高俱乐部击剑水准,栾菊杰根据自己的经验,制定了严格的素质和技巧训练计画,一开始很多学员和家长还不接受,但看到效果后,均再无异议。在栾菊杰的努力下,艾德蒙顿击剑俱乐部从最初的58个会员,已发展到如今的近300名会员,成为加拿大最大的击剑俱乐部。而且,加拿大全国击剑前8名中,大部分都是栾菊杰的弟子。
: `; y2 L$ I$ v/ Y! i, W; T8 y7 s+ l; K- S2 H- j9 ^
选择移民为女儿 + w: q' v1 P7 F R
! z8 ?/ a5 P/ Y. D5 ] 1991年大女儿的出生,促使栾菊杰做出了移民的决定。
# e3 \, T1 E% G
6 A# R6 W9 Z8 y) b 当时已是大龄产妇的栾菊杰憧憬过很多做母亲的快乐。但女儿出生后,即被送进了特护病房。医生告诉她,孩子心脏不好,可能将来智力也有问题,无法像正常孩子说话。如遭雷击的栾菊杰心如刀绞。但当医生建议说你们可以选择不要这个孩子,可以送给相关机构抚养时,栾菊杰坚定地回答:能生就能养,再怎么也是自己的骨肉。 ! x' f7 V+ Q+ A3 {9 ?7 M, J2 c$ g
( F: i& r! a! Q/ w" u! _4 A
加拿大政府对残疾儿童的抚养有特别完善的资助政策:孩子18岁以前无论亲生父母抚养,还是请人抚养,政府按月都有补助。18岁以后,则完全由政府负责其生活起居。这种情况下,栾菊杰选择了入加拿大籍。大女儿长得很漂亮,两岁之前没什么异样,但到了5岁就接受了两次手术,至今体外都挂着心脏起搏器。 % D a* l5 l0 t! Q+ Q/ M/ T
' }6 @+ I( N; y. n$ j
后来,栾菊杰又生了二女儿、小儿子,但她最多的爱都还在大女儿身上。在参加奥运预选赛期间,因为医生说女儿的心脏起搏器随时将要更换,她几度想放弃比赛。记者在俱乐部采访时,三个孩子都在。小儿子戴副眼镜,还是个稚气未脱的调皮少年,身材颀长的二女儿跟栾菊杰十分相像,击剑也学得有板有眼。大女儿白白净净,脸上挂着甜甜的笑,正在场下做着特别为她设计的运动操。“尽管没有给她一个健全的身体,但要给她一个健全的人格。”栾菊杰说。“我在去北京参加比赛前,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陪她把更换心脏起搏器的手术做了。” 0 U5 n7 o, U A a6 P) r- R
, k7 b# `0 m; Z( E4 E
她还说,教孩子运动,是想让他们知道,体育是好胜的,需要艰苦的付出,坚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坚持。“我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参加奥运会,毕竟那是个世界一流好手的最高竞技舞台。但他们是否要以此为事业,我看并不重要。他们应该有自己喜欢的生活。”
% \" U9 ^- m0 m- y. x夫妻情深
$ _ i A- s& c# C/ g
" e L/ C% ^. I2 y1 B5 o2 u 栾菊杰和顾大进1981年经顾的一位元老领导介绍认识的。顾大进幽默地说,他是在过了栾本人、家庭和组织三关后,才于1984年正式成为这位侠女的先生的。
4 ]; x5 Y% [9 A2 T9 k' p3 p0 s2 L3 o" {6 C$ |( f
“第一次约会时,我就迟到了20分钟,没想到她竟然会等我。”顾大进回忆起当年恋爱时的场景仍然是满脸柔情。也真的是缘分,两人初次见面就谈得很投机,以至于栾菊杰差点没有赶上回家的公车。有趣的是,栾菊杰回家后,父母问她小伙子长什么样时,她竟然回答:“不记得了,就是个子不高。”父亲倒为顾大进拉了一票:“不高有什么问题?要高的,去找穆铁柱。”
: V% S1 G8 \8 s- F1 o
% k8 T2 W3 e, Q+ D& B8 c+ D 次日上午,顾大进在接受了栾菊杰领队的“召见”时,也第一次领略了她在赛场上的另一面。“我赶到(江苏)省体院时,她正在训练,戴着头盔,刺中一剑就大喊一声,跟我昨天看到的那个安静的女子判若两人。”领队跟他谈话后表示认可,并特地准栾菊杰假,让二人一同去见她父母,也是顺利过关。
" l: g: i# u' ]: O, l8 P- _8 @5 E& V7 t3 Z( T* a1 [) j: j
因为栾菊杰老去比赛,结婚后又两地分居,两人只能通过飞鸿传情,直到到了艾德蒙顿团聚。“很可惜地是,这些书信都烧了,当时想都只是两个人的事,怕别人看到。”顾大进有些惋惜地说。 0 s; d3 h* o4 ?- {) k3 R
1 ]* H: @) r9 a4 n0 R: n 为了全力支持栾菊杰的击剑事业,顾大进在二女儿出生后,即在家做起了“全职爸爸”。对此,栾菊杰深为感激和爱恋。“做名女人不易,做名女人的丈夫更难。”她说。“我很幸运,无论如何,他都是我永远的和最后的支持者。”
* y: H8 J* Z: W/ C# z3 ^' t% Q# o( K! O4 P1 L4 y$ y: I4 q- M' b$ a
栾菊杰还透露,最初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想法,就是顾大进提出的建议。“北京申奥成功时,他说,你作为中国的第一个击剑冠军,要能参加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那应该多有意义啊。”她说,“要没他的鼓励和支持,我真走不到今天。” " n, M$ I# {0 R! W
! j3 C& \2 q n" l+ l
栾菊杰和顾大进的“爱巢”距离艾德蒙顿市中心不远,那是一座很漂亮的二层小楼。一进门,一种温馨雅致的气氛扑面而来。墙上挂的字画,桌上摆的小装饰,都跟剑有关。顾大进透露,栾菊杰的一大爱好就是收拾房子,比赛回来再困再累,也得把房子里里外外整个明白才行,“她还有个不为人知的优点,就是做得一手好菜。” r G9 H! U' G# f
! j% b7 w) m7 v8 `4 M; c: X
入选体育名人堂
% v) J- E2 o& C' u `# q9 H, t, }7 V9 W
尽管劳苦功高,栾菊杰从未提过任何有关报酬的要求。她的工资从每小时14加元,到每小时18加元,再到每小时25加元,都是俱乐部给定的。期间,美国几家俱乐部曾以数倍高薪“挖”她,都被她婉拒了。“毕竟是俱乐部给了我最初的立足之地,我在教学中保持了竞技水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英语。”
( t' m# \ `6 v' {, R9 A* f+ I! `. f6 _$ f, @, Y, W
栾菊杰无私的付出赢得了俱乐部领导层和广大学员及家长的赞许和承认。2003年,俱乐部为纪念栾菊杰执教15周年,特设立“栾菊杰杯”击剑比赛,每年举行一次,迄今已举行了4届。在当代加拿大,以一个运动员的名字命名一项赛事,还是很罕见的。“宣布这一决定时,与会人员三次起立鼓掌。我平时是很少哭的,但我当时激动地落了泪。”今年6月11日,栾菊杰经公众票选入选艾德蒙顿市体育名人堂,可以说是对她19年来热心推广体育事业最好的一种承认。 # G9 j/ p! ]6 J3 h
+ d( U! q% B6 d* _. X, h
去艾德蒙顿采访栾菊杰的时候,恰逢加拿大德华集团老总刘乃顺专程从温哥华赶来拜访她。刘先生说他是读着栾菊杰《扬眉剑出鞘》的故事长大的,虽然从未见过栾本人,但她那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一直鼓舞着他纵横商场。这次知道她以50岁之运动高龄取得代表加拿大出战北京奥运的消息,更是佩服之至,所以决定亲自前来祝贺。在拜访结束时,刘先生感叹地说,由普通人成为名人不易,由名人再做回普通人则大不易,作为名人的栾菊杰,让人仰慕;作为普通人的栾菊杰,更让人肃然起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