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9-4-5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從物欲中有力自制
三、從物欲中有力自制 , k' J' R# [+ X+ {
! v* S4 l; H8 Q, Z9 q, v% c$ w; U& F對於世間的物欲誘惑,要有力量約束自己,克制自己。一個人的偉大與否,不是看他的錢財多少、地位大小,而是看他有沒有自制的力量。君子與小人的分別是:君子能自制,小人不能自制;快樂與煩惱的分別在於:快樂幸福的人生是由於能自制,煩惱痛苦的人生則由於不能自制。1 r2 j/ L% Y9 N7 a- R( K
6 l6 F" z9 M4 }2 m) {
佛教為什麼講布施?是要我們對於金錢物品不要貪著;為什麼講持戒?也是要我們在生活中有自制的力量;為什麼要忍辱?就是在人事上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現在的青年血氣方剛,行動往往憑著一時的血氣衝動,這樣的人並非勇者。真正有力量的人,是一個能自制、能自我要求的人。$ C2 x2 q: N: C
6 w" O- K, O3 L5 K唐朝玄奘大師「言無名利,行絕虛浮」,意即玄奘大師所說的話,沒有一句為名或為利,行為也絕無一點輕浮暴躁。過去我曾認識一位法師,一見到人就說:「那位張先生很有錢。」「好久不見了,在哪裡發財?」「那個人很有地位呀!」始終把金錢名利看得很重,所說的話,句句不離金錢名利,實在令人不敢苟同。不能視名利如浮雲的人,是沒有資格做出家人的。
6 P: D; W' B {' U. w9 \7 |8 v; A
玄奘大師,他有自我克制的力量,在名位之前,更加的虛心,更加的謹慎。但他並不因此而沒有「名」,相反地,唐太宗每次要視察各地,第一個邀請的就是玄奘大師,他的生活所需都由國家供養,朝中文武大臣誰不恭敬他。玄奘大師對於名利,並不是絕對的拒絕,有名利沒有關係,但是在名利叢中,他懂得自我約束。$ u- p) M9 B' g9 q. _
' G0 `2 z! |7 b: m0 x( \, i2 P要培養自制的力量,生活才能快樂;生活有自制,面臨任何誘惑,才有力量對付。關於「自制」,我為它下了三個定義:
0 l5 z. u) `! y- ~. y% A3 D2 l& ]% }
(一)自制是人類的本能
' N1 I. q2 Y g2 i) ^% c. p7 a2 t! w2 Q7 b) \+ p, Z
雖然追求欲望是人類的本能,但是節制欲望也是我們的本能。有人說:「社會講究縱欲,佛教提倡節欲,難免貽曲高和寡之譏」。其實佛教所提倡的節欲,不是絕對的禁欲;因為欲望是本能的,而人類另外有一種本能的節制力量,來對治欲望,使其平衡。如果節制的力量小,物欲的力量強,無法自我克制,那麼就成為人間道德的失敗者。如果要在道德人格中完成自己,就必須把自制的本能發揮出來。
, o* n$ L6 d) u: i
5 n2 u; a9 o5 h' B* u- s& l(二)自制是君子的要務6 z/ M; m+ U5 g {
! E, e! J+ r; Z! j6 H
自古的聖賢君子,沒有一個不克己利人,佛教之所以有那麼多戒律,也是要我們知道自制的方法,並具有自制的力量。自制,才能完成個人,成就大眾。
* r& B+ j- w: y) O, _3 e- @
" `- e; M C. @* n$ ?. {; k* u(三)自制是修行的條件
% m$ A6 X- [, D5 U2 V$ ^" Q B
- o1 x5 E# c. }% V" {) _! {! l* v佛陀在即將成道前,曾經遭受惡魔波旬及數以萬計的天魔擾亂,但是佛陀完全不為所動,終於證得無上菩提。佛陀能不受天魔所擾的主要原因,便是他具有強大的定力與自制力。因此,修行學道的人,必須學習佛陀,培養一種自我克制的力量。能夠自制的人,修行才可能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