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89|回复: 3

“甲流”会成为季节性流感吗?(zt)

[复制链接]
鲜花(1015) 鸡蛋(1)
发表于 2009-11-8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甘肃日报社  记者 郑灵巧
/ s$ L( q: Y, ^4 v
$ E# U! v* h, Z/ z$ f0 r2 w  继奥巴马宣布美国进入“甲流”紧急状态之后,近日韩国政府也宣布将“甲流”警戒级别提至最高。与此同时,我国各地流感样病例持续迅猛攀升。临床流感样病例病原检测结果发现,季节性流感病毒株所占比例很小,“新甲1”(今年新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已成为绝对优势株。今冬“甲流”大闹全球已成定局。接下来,它会变成季节性流感吗?日前,本报记者走访了中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中国CDC疾病控制与应急处理办公室。( M+ r, r; `. y- H' ~6 @3 ]
( S* q+ x4 c" ]" [
  “新甲1”正在取代“老甲1”
  x! O. ~1 {9 t8 P2 J* l; E6 v5 Z
  记者从国家流感中心了解到,根据流感病毒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抗原特性及其基因特性不同,流感病毒被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以其表面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结构及其基因特性,又被分为若干亚型。至今已发现甲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有16个亚型(H1-16),神经氨酸酶有9个亚型(N1-9)。流感病毒尤其是人甲型流感病毒,极易发生抗原性漂移(俗称变异)。每次抗原性漂移,均带来不同程度的流感流行。% O; n# y' q8 c% g

% o& \; x* w: t/ R. r, Q  国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跃龙研究员介绍,1918年,俗称“西班牙流感”的H1N1病毒引发全球流感大流行,造成2000万人死亡。其后,这一与猪流感病毒类似的H1N1病毒在全球长久流行。直至1957年,俗称“亚洲流感”的H2N2流感大流行发生时,H1N1病毒才消失。1968年,俗称“香港流感”的H3N2病毒引发一次新的流感大流行,结果H2N2病毒消失。H2N2和H3N2流感病毒均是当时人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与禽流感病毒重配产生新的流感病毒所导致,如H2N2流感病毒就是当时人群中流行的H1N1流感病毒的5个基因片段与禽流感病毒的HA、NA和PB1基因重配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病毒;H3N2则是禽流感病毒的HA和PB1基因与H2N2病毒重配所导致。这3次流感大流行均表明,一种新的病毒出现后,旧的病毒就会从人群中消失。 1977年,旧的H1N1病毒突然重新出现,这就是俗称的“俄罗斯流感”。由于这次出现的病毒与1957年前流行的H1N1高度同源,有些专家推测可能是实验室泄漏所导致。这场疫情流行结果,导致了H1N1病毒与H3N2病毒(俗称甲1、甲3)在人群XX同流行,且与乙型流感病毒一同在全球流行,并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由此,世界卫生组织每年推荐的季节性流感疫苗株组分都包括甲1、甲3、乙型3种病毒。0 B% B" D, D0 G, a: N. v* B. f
4 f1 N. a# r7 H* y1 h
  舒跃龙说,连月来的全球流感监测显示,“新甲1”逐渐走强。目前在美国等一些国家,医疗机构流感样病例中所检测到的病原体,“新甲1”病毒已达99%。在我国,“新甲1”病毒所占比例也已超过了80%,甲3和乙型流感病毒加起来占百分之十几,而“老甲1”已踪迹难觅。1 `9 D8 J+ d$ n+ Z( F5 V
1 U" z$ T6 H) p, l: O
  据悉,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对南半球推荐的季节性流感疫苗株组分,已将“新甲1”替代了“老甲1”。
: `8 q+ z1 v$ I- `' d
, }& b( w: F8 P; k& l/ f& ?* i5 |  “新甲1”与“老甲1”很不相同" D" {& U9 x+ C! y# m1 S1 J+ f

$ o8 z2 @& y  F) x; W) {: D  自今年4月“新甲1”疫情暴发,世界各地对其称谓不一。早期有“北美流感”、“加利福尼亚流感”、“猪流感病毒”、“猪源A型H1N1流感病毒”等称谓。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流感大流行H1N1 2009”,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
0 e$ Y3 O( c- i5 T; t/ j, D/ K+ w# z* V1 F5 K/ u0 v
  舒跃龙指出,同属甲型H1N1流感病毒家族,“新甲1”与季节性流感病毒“老甲1”却是两个很不相同的病毒。一个来源于古老的人类病毒;一个为新出现的变异病毒,由动物间流感病毒与人类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配而形成。
3 U5 h2 r6 {- U1 I  l7 O
$ F/ K' Y$ }8 V5 D/ Q# x" G1 G  据介绍,“老甲1”于1977年重现时,与20年前消失时的病毒特征高度相似。而1957年时的H1N1病毒与1918年时的相比,已经在人类中流行约40年,病毒特征发生了很大改变。1977年以来,该病毒在人类中又流行了30多年。因而,人群中有相当比例者对其有抗体。“新甲1”病原基因检测证实,该病毒是一种新型变异病毒,8个基因片段来自不同分支的流感病毒。其中,HA、NP和NS基因为古典型北美系猪流感病毒,NA和M基因来自欧亚系猪流感病毒,PB2和PA来自禽H1N1病毒,而PB1基因来自季节性H3N2病毒。对这一全新的病毒,人群普遍易感。
: V5 u& n  M8 _1 P  S' @, U: T* u$ }9 ?  [- l3 T
  舒跃龙说,“新甲1”与季节性流感病毒“老甲1”的相似处是,致病力都不高。这一点已被国外及我国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病原监测结果所证实。而且,目前流行的“新甲1”病毒与其流行初期时的病毒依然相同,未见较大变异。
& F  }8 K, E  _2 c- {1 N& b
9 L! @& ]8 f9 _  流感发病峰高已超过往年
7 m1 G3 A" o+ q$ F& R
, k& H8 c- @2 j1 l  |  B) P2 e( Z  中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与应急处理办公室主任冯子健介绍,长期以来,我国季节性流感流行高峰时段都在每年12月和次年1月,发病大幅度增加始于 12月,1月达到最高峰。受“新甲1”袭击,今年我国流感发病明显提早。进入9月,各地流感样病例即呈现大量激增,此情形在北方地区尤为明显。至11月初,全国流感样病例发病峰高已大大超过了往年的1月。目前,流感样病例发病没有减缓迹象,仍然呈持续快速上升的势头。
# ^( q$ ?' o3 S; O: U% C0 j, {* }$ I) o+ V
  观测流感样病例就诊数占门诊就诊人数的比例是监测流感流行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比往年疫情,冯子健说,往年9月,我国北方地区内科流感样病例数占医院门诊总就诊病例数的比例不超过2%,儿科流感样病例的比例在7%上下;而目前,我国哨点医院内科和儿科流感样病例就诊数的比例已分别达到了10% 和14%。
/ h8 o7 B" V$ k, }$ i( c! a* c* g& D- M$ r
  冯子健分析指出,尽管绝大多数“新甲1”病例临床表现温和,重症病例所占比例与季节性流感相似。但由于病例总数大,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数也会增多。
: k3 e' n6 ^* F1 E/ G" C8 b  N6 o4 [0 V/ \6 K" h6 m+ u: L
  今年我国流感发病何时达到峰顶而回落?冯子健说,以今年疫情提早两个多月推测,11月底、12月初预计可达到发病高峰。但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流行高峰会在不同地区交替出现,全国总体疫情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较高水平。流行规模和强度均会明显高于往年,流行高峰持续时间可能也将长于往年。
; t9 w' S# i$ l# P1 \7 y6 f( x/ l( H4 V( @$ S8 T3 T7 v( g3 r
  冯子健特别提示,目前所有单位和个人都要加入预防行动。他建议,各单位在流感流行季节采取一些有利于流感防控的政策,比如对罹患流感样疾病的员工予以带薪病休的照顾、鼓励患病员工自愿居家隔离等。这样做不但可以有效预防单位内流感的传播和暴发,也有利于流感社区传播的预防和控制。他还建议,所有人都要强化预防流感意识,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同时,所有流感样疾病患者都要注意避免将疾病传染他人。人人行动起来,最大限度地防范病毒传播。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1-9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no doubt.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1-9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这次甲流不可怕,最多烧几天,再咳嗽两下,就没事了,没必要那么恐慌。
鲜花(1015)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所以这次甲流不可怕,最多烧几天,再咳嗽两下,就没事了,没必要那么恐慌。" _% Z3 k2 A- W/ h, V+ p+ G0 p
凤仙子 发表于 2009-11-9 21:23
4 ]0 p, h- @* a
大部分人能抗过去没问题,但极少数人状态恶化比较迅速,要留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0-24 15:19 , Processed in 0.089456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