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0)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Crisis 于 2010-6-12 12:54 编辑
0 [. A: k5 m. _* X' f9 A7 t+ c5 F, K/ d3 y* `* _, q% U
27# pchell3 y% q+ b2 T8 }
+ i6 R3 P1 ]* g' w
/ L6 E) I% v" e2 V' }5 E+ A; {' _
“我更关心民主和运动本身,你更关心TG,并不矛盾。在讨论的过程中,你不能强求每次其他人都跟你喊几句口号。”
4 @# ~3 ~" W+ f3 x& _, w$ _# L) H, P. R4 L
这里不是强调别人跟咱喊口号的问题,这里是一个主次的问题:在那次运动中,民主运动与共党之间是主要矛盾,而民主领导人在细节处理上的对错是次要矛盾。试问,谁是完人?况且在中国成长深受土共独裁思想影响的同胞?找出民主领导人的缺点,然后聚而攻之,正是土共的策略。所以这不是喊口号的问题,而是是否集中火力解决主要矛盾的问题。
! ]# A' f2 ~6 y3 W
; D- U7 q. s/ G) S+ ], U“柴玲个人是否是否逃跑,无法改变学生运动的性质。但是如果所有的学生领袖都逃跑了,那么这次的学生运动的性质,就不会是民主运动,而是前半程民主运动、后半程投机运动了。” D/ I- I3 S2 [5 j% g$ {
7 c- d& W- E4 C
你也承认柴玲个人是否逃跑,无法改变学生运动的性质,perfect!我们有共同的立场了。需要指出的是,你后半句话的假设,是基本不存在的,因为事实证明,不是所有的学生领袖到逃跑了。姑且不论柴玲,坚持到最后的学生领导人还是大有人在的,逃亡几年的,坐了几年牢的,也是存在的。退一万步说,即使逃跑了,又如何?想想吧,在当时的情况下,谁能想到土共真的敢对学生下手?而在已经下手的情况下,在那种红色恐怖之下,在刺刀坦克与枪弹面前,选择逃跑不是人之常情么?试问,有几个人能够做到视死如归?何况那些毫无斗争经验的学生!共党当年在国民党对其展开屠杀之时,领导人不也逃跑了么?共党的万里长征不也是逃跑么?国父中山先生在革命过程中不也多次“逃跑”日本么?学生领导人在学生运动中起了领袖作用,自然会成为红色恐怖的当然目标,为什么不可以找到适当的机会逃亡呢?为什么人们可以允许“在大火面前让领导人先走”,却不可以容忍面临枪弹的学生领袖“逃亡”呢?
0 C, {) ?6 p4 _$ P$ x" m* X* @- Y, ^) o! X* l6 A5 r
“在64凌晨清场的那一刻,正是有了柴玲、李录、封从德及其他领导者坚持在指挥部,加上四君子的斡旋,才有了后来,指挥部带着几千名学生撤离,仅从这一点,就足以弥补柴玲能力上的不足和其讲话的多处漏洞了”
8 F, G2 \! o n! L% A$ H7 n
4 ?; m, P) _+ n1 y0 c0 s1 i- h0 C这个严重同意。你看,小P,咱们还是有很多共同立场呢。不同的只是细枝末节的问题。/ i' p8 `3 N. Y! d5 A( l
! g) s7 i' ]7 Z* `. d$ j9 u6 I) b3 H最后,还想指出一点。有些人人云亦云跟着共党贬低学生运动的领导人,其实只是嫉妒心在作怪而已----为什么他她们可以在美国佬的保护下,去美国赚大钱读好书呢?对这类人,咱想说的是,如果要问为什么,就问问自己在当时为什么没有成为学生领袖吧!这正如有人说老杨开这个网站赚钱,但老杨也为这个网站付出了很多,赚点小钱,正是他应得的报酬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