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46|回复: 5

【轉載】达摩难陀法师《法句经》-- 世上最炽热的火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7-31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Lust is a fire / [4 k: [5 U" P$ H; A8 G' c# T# \
There is no fire like lust, no crime like hate. There is no ill like the body, no bliss higher than Peace (Nibbàna)
& G7 y. B+ V! y& I
9 k- I9 `* ?& X8 fVen. Nàrada, Dhammapada1 h' B6 M9 o& g# P7 M

. W5 Q" _! ?" H+ t. w) UVen. Kakkapalliye Anuruddha Thera 解释了以上的偈诵。
" h/ K: N3 J* V
# q2 c' `8 Q" g& `0 O( W执着和贪欲是世上最炽热的火。没有任何东西比嗔怒那样不幸。没有苦能与五蕴相比。没有乐比得上寂静 (涅盘) 。
. \2 w! S% o4 a2 O; O9 C. i  K9 r0 N4 c" ~
燃烧是火的本质,当心中生起贪欲时,心就像被燃烧一般。愤怒能摧毁一切的东西,造成极大的破坏和灾难。五蕴是生命的生起,苦亦随之开始,也无法避免。寂静是指心的寂静,是最高的快乐。
鲜花(68) 鸡蛋(0)
发表于 2010-7-31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莲的露珠儿 于 2010-7-31 19:28 编辑
- B5 x8 \$ f4 Y9 h9 N) h& e
4 `9 V: g* P" b2 g2 K闻思修的过程中要懂得领悟,更要学以致用。/ l# x* D  Q% O. C7 H
理解戒定慧的真意,才能因缘获得顿悟或渐悟。2 s& ]8 y; t1 V' E& \; D& |/ B
! f1 a- \: ?+ W6 ^$ {
火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意义。要善用有度。7 e( e! u' S! X* x
7 [- d% B) ^$ w1 ?$ B
火用在了不正当的地方就可能会--造业尽烧功德林。( z; p4 b7 [  _- @0 p
火用在了有需要的地方就可以用来取暖照明和祛邪。
4 g$ Z  }1 k& Z
' T  F# x4 v. Q8 G' U( S1 T我辈个人浅见,仅为交流,不求苟同。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7-31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2 -- 莲的露珠儿
4 F7 ~0 J, t: O& S1 L5 }火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意义。要善用有度。1 L$ a) K; q$ ?1 |' B& G  ^* d
火用在了不正当的地方就可能会--造业尽烧功德林。
8 x, r# v1 X+ C; q火用在了有需要的地方就可以用来取暖照明和祛邪。
1 \. v7 @1 j4 a% N7 _7 G莲的露珠儿 发表于 2010-7-31 18:27

) W/ T9 k2 w2 K/ l3 d
& Y0 E. P  M) b# U/ A( s  P其实这一类的问题应该不回应,因为是佛说的,领悟与否是个人修佛层次的问题。凭着个人的修为,学佛者是应该看到什麽就是什麽,别人说什麽也枉然,要到了成佛之後,才知道为何佛要这样说。
+ u& C# A: g* l2 j. J% }
3 ^" W% ^9 w+ [6 h6 C, A: N4 ?0 Z8 k请恕直言,以我的推想,阁下可能对《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亦会产生迷茫,因为此经隐喻十分多。只可奉劝一句,「依义不依字」,重点不在火,或火的大小;重点是佛陀讲解「四圣谛」的「苦」谛,是介绍「苦」的招感性,和「灭」谛的清凉性。「五蕴」是自己的身体,其实佛陀是指出「五蕴」就是「苦」,劝导弟子透过修行,把烦恼去除而得解脱。
鲜花(68) 鸡蛋(0)
发表于 2010-7-31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本帖最后由 莲的露珠儿 于 2010-8-1 00:50 编辑 ' T$ L% Z( E. ^. X( h; |
其实这一类的问题应该不回应,因为是佛说的,领悟与否是个人修佛层次的问题。; b7 ~- f; ]2 B" s
purifiedmind 发表于 2010-7-31 21:46
( l8 @$ e; Y' N8 H1 G
2 m2 [7 A$ E# L; {7 Y  r7 F& J
知道不应该,不回就对了。现在你回了,也不是不对。
  c" t8 b( t/ j  v! X参禅悟道--
# U; @( J# Z3 f, f, W, U如果一定要说,就爽快地说个明了,否则就做到忘言,一切尽在不言中。
2 ^( m) f4 p2 C" W/ [% Y
) p+ X  d# {$ |  S( V% X' U
请恕直言,以我的推想,阁下可能对《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亦会产生迷茫,因为此经隐喻十分多。0 l6 \! t+ [" M, [# y$ K1 J; D
只可奉劝一句,「依义不依字」,重点不在火,或火的大小;

( g' Q; q$ @8 F
' S* l* ]# G9 y2 w你都想不清楚自己的心里有何茫然,又如何来推想我的心。
# m7 U4 ?" D& ~* _0 j; x  H
5 U; h. f9 L, o6 ^7 a我对《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没有丝毫的迷茫,因为我无心。
$ b1 B5 [, S; d) D懂得凭人的心与智慧去推想佛菩萨的智慧,本来就是枉然。" B( ~1 Y: e  W$ @$ H7 v  ^
我从不去推想,只愿能用一颗透明的心去感受圆融,这也是我最好的方便和修行。
& d" D& S4 ]" G* c- }8 M6 {: u) k. |
我生来就笨,所以就是学不会--读死经,死读经,更不会迷在经书的字里行间漫游太空。* Y' C. F8 d" D5 W6 h
真的感谢你的提醒,晚辈很受益,感恩。继续为你加油,祝福你。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8-1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4 -- 莲的露珠儿" N& `# l( L& {+ Q; x# m: V  x
知道不应该,不回就对了。现在你回了,也不是不对。 7 o! e' Y& Z" B- G7 k8 ?6 p
参禅悟道--
5 d0 C. ]' @- L# P, g# q如果一定要说,就爽快地说个明了,否则就做到忘言,一切尽在不言中。, @5 Q5 _# N% f5 a3 d1 m
你都想不清楚自己的心里有何茫然,又如何来推想我的心。 ...
/ p3 P% V: v3 [% D& z+ q莲的露珠儿 发表于 2010-7-31 23:46

3 w- k0 G8 d: X% l; n, T7 J* D* q% @
! O% W, z, W8 d3 z& K9 ?哈哈!答得妙!- _. u* c; U4 g+ s
  ?$ N6 ^. l( q: U5 m: p; B0 L8 v- u3 `
如果無心,何來大量文字?禪宗不立文字,但卻是文字最多的宗派,這千古奇案要參透了。4 x* Z2 i& ]) J% M" e7 o
8 m8 ]$ v5 O' o! u& u2 p: H$ t
只看他人而不看自心是無益,未寫帖子之前,早已知犯戒。多謝你!提醒我要更加老實修行。
鲜花(68) 鸡蛋(0)
发表于 2010-8-1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莲的露珠儿 于 2010-8-1 19:48 编辑 : i, m$ p. E) O8 x' I
; R' m5 }9 N8 H; ~4 j4 \& a! ]
5# purifiedmind ; k1 C0 V* S1 H  |
如果無心,何來大量文字?禪宗不立文字,但卻是文字最多的宗派,這千古奇案要參透了。
- J1 W0 @; j  U7 c: X: I只看他人而不看自心是無益,未寫帖子之前,早已知犯戒。多謝你!提醒我要更加老實修行。
8 D% U- P6 p2 ]# W2 w- w
谢谢您的回复,露珠儿非常开心。
" s" E0 z( A) S8 n& q* M& ]禅宗讲不立文字,是因为要避免--写字的人会有不慎,误字误传,害人害己。
" ]7 e3 }- A. w但是要阐明道理,不讲清写明也是很难教化世人的。所以就产生了这种矛盾。
5 W" H: U/ x4 d  N& Q我辈受益禅宗之妙--直指人心。感受菩提达摩之教诲,心田如遇雨露。8 {$ i, j! _; U2 I& U" g) R
5 O5 z8 J) B3 d9 e$ |
愿意与您一同分享" ]' {- K8 L8 B- z: ?
了本是心,自观自心。
, k  |; ]  c8 Z3 v心即是佛,不向外寻。

, T- g" Z; p  s3 V' M愿意继续向您学习,真的很喜欢看您写的帖子和转发的文章,很受益。, C3 o2 l- E- |  a6 |. U( d4 `. y4 w) V
我辈无礼之处,诚望宽爱海涵。感恩。 为您加油,祝福深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8-21 15:03 , Processed in 0.13973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