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楼市调控再出“重拳” 《新闻联播》用感叹号表决心 综合新闻
# |0 j' y$ Y! k- {1 n* }7 C, v9 ~+ R# @
' C$ f) n. r/ J5 L) n+ X6 b
新一轮楼市调控启动 提高首付暂停三套房贷
# W0 d& e+ T5 \& {3 G I0 Z
/ T; i3 y5 d2 u z( h: b中新网 - l" B! M5 F8 {8 K; o
" V" R4 f( x8 J8 }/ f6 j3 o 国家多个部委再次对楼市调控发力。昨日,更为严厉的调控政策出台:贷款购买商品住房的首付比例调至30%及以上。而在此之前,首次购买90平米以下普通住宅的贷款最低首付为20%。 C9 ]7 [( i" A+ q7 W( t
8 i! T$ Y: r. Y \6 x! w3 y 全国告别三套房贷$ X# k$ o1 ?& t# E; v/ _
( H/ ?, ?; }2 J+ ^ 与“国十条”相比,多项调控政策扩至全国范畴。 n6 j$ G0 Q0 d; p% @# b8 G
) ?. I" X8 S& Q+ l
文件称,各商业银行暂停发放居民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一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房贷款。而在“国十条”中,上述政策则限定于“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 n$ I6 v5 K9 U ?; N5 t
8 w5 Q2 Y% m4 l2 O 同时,对贷款购买商品住房,首付款比例调整到30%及以上;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文件要求严格执行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1.1倍的规定。另外,各商业银行要加强对消费性贷款的管理,禁止用于购买住房。: d" y: s6 b, x/ r1 W {3 `
: i# p/ J( i% ~8 A! ?6 i
之前有报道称,在有些高房价地区,商业银行打出“擦边球”,部分银行利用消费贷款曲线进入楼市。分析认为,昨日发布的新政将有力地堵住消费贷款买房的“灰色通道”。
" Y2 I! c/ |* o3 T& @' b3 d N( s2 | J7 ~, W7 Z& M, Z) e3 G
加快推进试点
1 A v- Q, I2 p1 D3 x& Q) r; P4 {/ H. U4 l
文件规定,调整住房交易环节的契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加快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并扩大到全国。6 N) i( M: h1 t6 N# L! X: z3 X
! v7 m2 U) n2 `! I" n 昨晚财政部称,10月1日起,对个人购买普通住房,且该住房属于家庭唯一住房的减半征收契税。对个人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且该住房属于家庭唯一住房的,减按1%税率征收契税。另外,对出售自有住房并在1年内重新购房的纳税人不再减免个人所得税。* Y& F) k% |; j0 Y- Q
3 t8 w3 R* d( n3 k
新政公布之前,曾有部委人士表示,此次政策或将涉及房产税新政。但记者发现,此次并未明确房产税试点情况。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认为,房产税政策可能会由试点城市公布自己的具体政策,而不是由部委文件统一公布。9 O/ s+ `" w) I8 T
% r6 Q' j/ d7 ] ■ 新政要点
! ^& A$ j3 w s7 |) ^0 ^: }: D0 L2 S& q6 A( R( y
第1招 各地要加大楼市宏观调控的力度。立即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国十条”文件的实施细则。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城市,要在一定时间内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严格实行问责制。3 |! f# _* A# Z0 e j3 t
2 D/ v+ }- i$ S; a2 {
第2招 完善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各商业银行暂停发放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房贷款。对贷款购买商品住房,首付款比例调整到30%及以上;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严格执行首付比例不低于5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1.1倍的规定。各商业银行要加强对消费性贷款管理,禁止用于购买住房。! G; _+ t I! G( t: ]7 h
! C& c: N9 d- T/ \
第3招 调整住房交易环节的契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加快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到全国。6 V0 p4 M% Y( d3 d2 j7 {, y* a; b U
4 t; ?3 |5 z! U# N
第4招 切实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增加居住用地的供应总量。认真落实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抓紧制定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中长期贷款政策。% @9 n! F6 P! s6 \3 T) Q. m# r
) v3 Z8 j2 `9 ] 第5招 加大住房交易市场检查力度,依法查处经纪机构炒买炒卖、哄抬房价、怂恿客户签订“阴阳合同”等行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闲置、改变土地用途和性质、拖延开竣工、捂盘惜售等违法违规行为,要暂停其发行、公司债券和新购置土地。
q/ n9 b* U0 s% R& o3 C
; P$ ?( c! r& r ■ 背景
; R' _6 z1 u9 r& ?2 i0 u) N$ X+ n; F" U: z
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显现
( m* Y9 D, _& k. w
; w' _ \! [% }! z9 b% h 昨晚,央视新闻联播播报了国家有关部委近日出台房产新政的报道。记者注意到,这是近几日来又一次针对楼市出台的调控政策。$ P- [1 p$ d. b: n( N
1 v" G" F3 }! a, ]9 C 9月26日,国土部联合住建部连夜发出通知,规定因企业自身原因而造成土地闲置一年以上的公司,禁止竞买人及其控股股东参加土地竞买活动。更早之前,9月中旬开始,住建部、银监会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北京等主要一线城市二套房贷款政策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 v3 M1 ~) w# k4 I% @; ~" z- ]# G/ ~% W5 u% }
今年4月17日“国十条”发布,但是近来楼市显现回暖迹象,根据人民网的调查,超八成网友认为调控政策落实不力。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发博称,此次新政虽然名义上还是在落实“国十条”,但实际上在很多领域已超出“国十条”范畴,所以可以认定这是继去年12月第一波、今年4月第二波之后,第三波的紧缩型调控。新京报(记者吴鹏), y, \" H4 j. Q. K* S; |1 R# N
F5 d- K; ]: L3 s" i2 S
8 S- L) T3 e/ `/ S* r8 n
) o* _7 M4 u2 f5 c/ m( _严格问责制 房地产调控不得力将被追究责任# u! ~, q! A; a; K3 h
1 g5 S$ s! m! ~* ]: h2 E 中新网9月29日电 国家有关部委近日分别出台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措施中要求,要严格实行问责制,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要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 r+ B- M e5 U& `1 F3 V! M
& R5 M( j; w. i 根据要求,各地要加大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力度。要立即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国发[2010]10号文件的实施细则。已印发实施细则的地区,要根据最近国家有关部委出台的政策措施进行调整和完善。9 F# @# L# y6 K1 G) V1 Q# J
' q ^8 j$ j2 |% }5 n( f 措施中要求,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城市,要在一定时间内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同时,严格实行问责制,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要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 T4 w3 x$ j4 l1 L1 c
4 r& x0 \% D& T* x6 s, L
9.29新闻联播响起了有力的声音
2 W6 A9 h& p8 a+ h% d7 x& g7 O: f8 `! e/ m7 e* [: T5 X
巩固调控成果!
* S4 j$ ?5 F9 E! N% n1 D2 R8 z. [! E( j
主要的手段如下:. W* }/ d$ A4 }6 l/ r# d) @% x
, r4 H* b2 K2 |/ d/ v$ r0 P' d1.增加首付比例首套30%、二套50%、三套暂停。
2 N" W, O% i! @4 F' M
2 H& R, @' ~# y7 i% b2.房产税加快推出。
5 R& M# G) Y) C' ~+ c% D% v# i1 y! R3 `! k7 V4 u* |
3.打击囤地 捂售,有不良记录的开发商严惩。
; {" d2 E. h, H. q: [0 ~* g+ Q! f# X3 l
6 H3 F a5 O# {9 c. k2 X$ W: a
( ]/ p8 |5 s9 _0 l. `* ^严厉调控再深一步 楼市将跌入冰点
5 Z; a% x' D" J m7 |) d2 `% r- F p( K. U |) m3 X
时间:2010-09-30 来源:天涯社区 q2 X( b' _0 [3 c- D: e
6 V3 d; R/ C @* p, r
整个市场都在倾听一个声音。
+ _) [2 _9 s" S1 J) W- J) Z
2 s7 l4 D( x/ E: }3 P7 W6 r9月29日晚,据新华社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消息,楼市调控再施重拳,北京市实施国务院10号文件的细则,被推向全国。传说已久的房产税利剑终于祭出。5 c) m0 ^7 a: p! p
8 f% H/ ]1 y* x: y' r4 ?0 g* n* i+ R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土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再次出台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以全面抑制已露出苗头的投资性需求,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4 L% h& L$ ^, C/ Q1 Z$ V( F
7 M- y3 v4 D# @国土部、住建部发出针对土地市场调控的联合通知时,SOHO 中国(00410.HK)董事长潘石屹于9月27日下午表示,未来政府或从调节贷款成数及利率,以及实行房产税方面,来调节楼市。所以,对9月29日的政策,声称未感意外的潘石屹,还是有一点预测准确的自得。0 D! q/ {1 ~9 M( D3 m. d
! f+ q) W1 R" E7 V( W, g* \# K
经济学家赵晓认为,政策必须在此时出台,否则国庆之后形成房价报复性反弹,政府更加难以抑制。
# W; y( L- e o5 y5 j
: B& X& W1 f. d3 A3 B; L/ J& a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此次再调控的通知下达之后,楼市成交量将迅速跌入冰点,数月内市场都将笼罩一片浓郁的观望情绪。& j: m5 Z0 E1 @7 @; v# W9 _
$ T+ M7 k3 e k7 p; V5 {9 H% p如果说国土部、住建部的联合通知下发后,开发商还抱有侥幸心理,以为不过如此的话,那么,现在他们就只有等待迎接冰凉的房地产冬天了。; \# m, f1 P! J
( H0 j k8 }5 j2 T' A调控仍有余音。有消息称,9月27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再次有决策层参加的内部会议,委员建议为了收紧流动性和保持正利率,应该采取上调准备金和加息的货币政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决定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但是是否加息尚在讨论当中。”
, I8 d7 k) c2 ~: m7 G
; Y; C; [+ \+ t/ [- k告别回暖迎来冰点% R% Y0 ?8 s8 s/ O
# l4 [$ k* Z9 H8 J) p Z根据赵晓的理解,新的政策在此时出台,是因为管理层担心国庆之后形成房价的报复性反弹,到时候再出政策会更加被动。客观地说,国务院10号文件实施5个多月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对预期的管理。由于市场对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仍存在一定的预期,开发商在前段时间楼盘畅销的时候,没有敢疯狂涨价,投资者也没有大举入市。但是,调控进入9月以后,这种对预期的管理渐渐失效,一些投资性需求大量入市,部分城市也重现火爆状态。现在出台政策,也是给这种“火爆”浇一盆凉水。不过,赵晓认为,房产税政策不会很快推向全国,而是在试点的基础上给各地一些因地制宜的空间。
! Q! N. ~& A) u0 n/ f& D( [
) o$ I1 M1 D# _' w/ N( [$ s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表示,国务院10号文件4月份颁布以后,市场已经出现4个多月的僵持,成交量8月开始逐步回升,但随着金九银十的到来,调控的药效在逐渐减弱。新的调控政策选择在国庆前发出,对渐趋火热的房地产市场将产生明显的降温作用。他认为,尽管新的政策与国务院10号文件内容大部分一致,但力度要强得多,且更加强化执行力度。% d, T; B6 X% Z' ?+ s+ J
6 |7 V$ Y" r" T# K7 U2 n( E
尹中立认为,通知下发后,楼市将会出现明显的量价齐跌,并迫使大开发商把目光越来越多地转向保障房建设,以此求得市场存活,而万科在此方面早已开始行动。1 H; z/ `. b% U; x8 g* p' q
- c& h6 R! n+ S8 f% Q/ J( K' ]21世纪不动产集团市场总监林蕾预计,未来的楼市观望时间可能长达半年。但她同时提醒,消费者不要期望房价会立即大幅度下跌,因为开发商对政策也需要消化一段时期,而8月以来回笼的资金也够开发商再支撑一段时间。但大势不可违,量跌之后必将是价格的下跌。
' O4 U! B. p, G6 W X/ b! j$ @. S& g' U' Q% a" T4 n6 n
开发商的反应
/ q0 l) F, C- D4 s4 j8 v' M+ n1 B+ f
新的调控政策出台后,记者听到了消费者的一片叫好之声,但作为政策调控对象之一的开发商,则对未来楼市普遍悲观。; V, E: S% ~, ^- K) ?" A
" s0 F" C, J4 I3 W' ^' _" @* B
路劲地产北京公司副总经理温立伟认为,这属于政府部门的周期性调整,主要是政府对此前市场的日光盘、投资需求反弹等不满意。而此政策的目的主要是稳定房价上涨预期,令房价在半年至一年内保持平稳。他表示,这对开发商影响最大的是拿地的信心以及拿地的资金。而对于那些存在土地款到期、发债到期的开发商,尤其是业务类型单一住宅的开发商,其现金流将会受到严重冲击,可能会迫使此类开发商在一段时间内率先降价。不过,他认为,从另外一方面讲,按照政策预期市场发展,国企以及大的上市房企尤其是资金充裕的开发商将会走向繁荣,房企会面临新一轮洗牌。
' v% ~4 D. ?3 j! E5 u& M8 U8 q0 l r- }3 |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著名企业高层对本报记者表示,新政策的出台在意料中,今年4月以来,调控政策的负面因素已基本上被市场消化。他认为,新政策将对投资性需求造成很大打击,但目前改善性需求还占市场主流,他所在公司并不过分担心。因为存在着对更严厉政策的预期,公司已经从下半年开始,缩小开工面积,提前为调控做好准备,抵御风险。
/ w! L& H1 ]$ A% {' h5 z5 H- Z% B* |! p7 W. ?# [0 r6 h2 s
此前一周,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还认为11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不会有新的楼市政策出台,但9月29日的通知明显超出了他的预期。# ]+ q$ O1 ~$ [% o' j- h
4 {; G- t( W. L' Q5 T
不过,任志强说,“政策关键是要管住地方政府,管不住地方政府的政策都是无效的。”9月29日的通知明确提出,要严格施行问责制,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要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很显然,这一点明确指向地方政府,并要求各地立即制定国务院10号文件实施细则。而此前除了北京、重庆、深圳、广州等少数城市外,包括上海等在内的大多数城市,并未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 x+ s. T( p& t1 [6 R7 M9 ^7 V' U) I/ a) _+ d/ O1 L: e/ n
国土部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也认为,落实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和供地计划,与处理闲置用地一样,应出台针对地方政府的具体政策,使之具有不可推诿的可操作性。; u% e8 p- U& N1 d" g
9 h) u, i2 C+ |. j8 R恐慌性成交招致重拳还击
0 Y9 E3 y6 F9 o
6 ]! x4 r6 _+ p: D" O' A此次调控政策为何出台如此之快?
7 P1 U o, a. @* y9 j. _8 v C5 g' {: ^
林蕾表示,中央政府部门一直在密切监测调控以后的楼市运行态势,前段时间住房和建设部派员前往热点城市进行了调研,当时很多城市还是认为是刚性需求拉动带来的成交增长,但9月以来,一股恐慌性、非理性的气氛开始蔓延,这令决策层非常不安。林蕾认为,与过往调控政策总是比市场慢一拍相比,9月29日的新政策,出台速度这么快,就是因为决策层和主管部门随时掌握着市场的最新动态。: P: Q+ M* K( @
0 J W' s! A/ w4 F3 R毋庸置疑,调控新政策是对市场的及时反应。自4月17日,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国十条”出台4个月后,一、二线城市的楼市再度火爆,不少在8月、9月创出成交量和价格的新高。& J! f4 L" ^ C7 z; |
: D$ E+ L- K& Z% f6 w
中秋假期里,深圳新房三天成交量达482套。近日开盘的广州亚运城项目,均价在1.2万至1.3万元,近800套房当日卖出逾七成。排队抢房现象在部分城市重现。“售楼处排长队的情景,传导出恐慌气氛,有些购房者以为调控失败了,房价又要上涨了。”21世纪不动产分析师齐凡指出。7 N) _. [/ T% [' [
$ ]; R! R2 a# D' }- w市场的火热甚至在某种程度超越调控前的状态。据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9月份的销售情况几乎已经超过调控前的3月份。截至9月25日,北京商品房成交量继续大幅增长,期房总成交达到9428套,其中住宅为7432套,同比8月同期上涨77.4%,日均276套,这一数据甚至超过3月份的日均273套的平均水平。而房地产调控新政出台后的首次大型房展会——北京秋季房屋展览会显示,房展会观众数量达到11万人次,比夏季展会翻了一番。
7 ] r, T* [8 v- |6 L
+ }. \8 E6 G# J) K统计数据显示,房价仍然在上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9.3%,涨幅比7月份缩小1个百分点,其中普通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2.5%,高档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5.1%。' H9 d& c, D, [7 U8 }
0 p/ ^$ e* v1 N* R- X, `4 |
随着成交量的上升,部分豪宅项目开始上调售价。亚豪机构统计数据显示,8月,24个豪宅项目的成交均价出现环比上涨,平均涨幅为9.7%。
( ~8 X3 ^2 X+ U- U2 _* P) x( ?1 l: W% e- F; U. j; F' V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北京某一热销楼盘,仅开发商内部员工以及其他开发商员工买家就占据很大一部分。而这些人士购房目的仍是投资。“投资需求太强烈,根本压抑不住。”这位业内人士调侃地说。
1 F' B# t# G7 {; n* W* v4 [6 d! J4 j
. a' P) |, i* x, ~3 K然而,任何公然挑战决策层决心的行为,必将招致更强烈的“还击”。突如其来的新调控,昭告了今年楼市的高潮已经过去,开发商必须研究如何应对成交急剧下滑的局面。, e' D g, U! R1 }' Q# M' X" @
b& v: b( b) N. n8 J5 V8 X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 ... gb2312-1176173.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