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  鸡蛋( 0)
|
治理長老的資格,要與所擔當的職份責任相稱,這是理所當然的。如果長老的職份、責任是重大的,那麼他的資格也就要更加嚴格,現在我們就提長老的資格。) G4 i6 h7 p# g$ D5 E
1 y3 _* W! N" B
7 E6 v9 m+ O1 z' N6 @: e$ K. G! X' v T$ G7 H! a' E
教會中有一大錯處,就是一個人若在事業上成功,或是他有錢,就很容易被選為長老,卻很少有窮人擔當這個職份。
& }' z! M* F. ]% _$ g3 D, U0 j- d+ v7 J
' D- H2 h% g" O3 F' W& o
( Z' Q/ w7 r+ }: ]% E. _- L
長老職份的首要條件是敬虔,這美德常被人忽略,一般只看他的名望,卻不管他敬虔與否。保羅在寫給提摩太與提多的信中,曾提到長老的資格,綜觀這些資格,多半與敬虔有關,他說:「作監督的,必須無可指責,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有節制、自守、端正、樂意接待遠人、善於教導;不因酒滋事、不打人、只要溫和,不爭競,不貪財……。」(提前三2~3)$ ^ j( `2 z! n+ o- |2 V7 H1 R6 A
2 v( _4 {" ? s" I+ Z
- w$ a, M8 v8 c6 v+ q% J0 D8 y
; _+ d$ D3 b/ @( U a e 其中「不打人」這句話,是指著脾氣暴躁、稍有意見出入就發火的人說的。關於「只做一個婦人的丈夫」一詞的意義,也有許多不同的說法。似乎使徒教會容忍了一些晚近從異教信仰中悔改加入教會之人的多妻事例,但教會卻向來未許可此制度存在,因此保羅說這樣的人絕不可在教會中當長老。& b# U r t! G
. d& z' y! O2 B& f* `& Z( Q2 T5 s
1 j% l! @ S3 d# p; s& {/ v" Q) q7 Q+ H* ^
聖經特別提出謙卑為作長老的資格,因為這個職份是高尚、光榮的,只有謙卑的人方能稱職;為此,保羅勸提摩太,初入教者不可作長老,「恐怕他自高自大,就落在魔鬼所受的刑罰裏。」(提前三6) [3 Y1 Z0 H% o; r8 X! Q5 k
' q' s' j5 A3 C; e
# a. E( ~: _! `/ {5 [( f5 z
) W, J$ P g k/ W5 A1 E
彼得在他頭一封書信中,勸勉長老,他們的工作不是管轄所託付他們的(彼前五3)。有句古話說,教會中有兩種長老,治理的長老與被治理的長老(教會中的牧師),雖然這只是一句笑談,但在某些時候卻是一個事實。在許多教會當中,治理長老都非常跋扈,常管轄牧師,所以往往成為牧師的攔阻與教會的損害。7 h8 F; e) S; w. g
# @4 M! z w& i& w* k' ` ; v% f2 w8 k0 `& f: J
. [0 v9 r, E4 ] 每一位教導的長老,必定是位神學家,而每位治理的長老也應當是位神學家。如果每位治理的長老不能精通神學,他們何能夠鑒察牧師的講道純正與否?如果他不熟悉聖經,又如何能將純正的教訓教化人?又怎能將反對者駁倒呢?所以每位治理的長老應當勤讀聖經,並熟悉本教會的教義準則,常常閱讀有關基督的各種書籍。問題是符合這樣條件的人到底有多少呢?
; ~" C, ~8 H% t9 g7 J3 L
' d( p, t5 F! x& D) l1 J' k5 f+ i - }6 J1 f" G$ t) U" Z( z* s
8 D7 w1 x8 U8 C+ @! v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上帝,主就必賜給他。」(雅一5)
5 Z1 B' C- _# }6 A/ |& l
2 `2 `! h) T2 [8 z- v( G- M - t7 [* i% v! t# u! c) X
+ n' h, ?. G& S* [9 e5 c
因為很多人都缺乏智慧,所以治理的長老要更加倍重視智慧。智慧是以知識為前題,可是比知識更重要,適當的運用知識與為達目的而運用最佳的方法,都是一種幹才,這是從上帝來的恩賜,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因為智慧是從經驗中累積而得的,所以老年人往往比青年人更有智慧,這也是教會舉薦年長者治理教會的原因。比方在待人方面,老年人就有較青年人更適當的判斷。所以一個治理長老「要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並且「也必須在教外有好的名聲」(提前三4,7)。
+ {( _( M2 u: ?2 p# X4 T0 n3 z- c; ]$ {2 f/ D% ^8 @
. m7 u8 Y% S& V) {5 G$ R
6 u( ^4 Q: C6 n; }/ l$ O) y 但不僅止於此,有時教會信徒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在教外也沒有什麼好名聲,基本原因乃在於缺乏敬虔的態度,「敬民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箴九10)。敬虔乃是智慧的本質,治理長老務必具有高度的智慧。
, `0 Q. Z" p. s0 v F+ H
2 h4 S7 T# H& [2 \+ _ " S2 b0 [7 G u# {$ u& d
4 g# ?1 | @0 ~% Q/ t0 b
$ u- @7 O$ ~% o$ i4 q9 j2 |
7 b. R+ }3 S& K% V o # d+ \" N7 `: {
* E* D# X) a8 F/ }" c
** 相關閱讀 : 教會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