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1 F' w: N ^ X, n美国《时代周刊》说,中国08年发生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日本政府迅速派出的救援队伍成为最先抵达的外国救援团体;日本本次发生百年不遇的强震灾难之后,中国政府也立即向日本表示慰问和关切,并且承诺和兑现人力及物资援助;总之,两国在面对天灾时都表现出“摒弃前嫌、搁置争议”的友好姿态,“至少在尘埃落定之前如此”。+ l/ M9 A2 u% O+ P
+ e" o* X3 X B' `# ?中国官方的新华社在12日的一篇英文评论中说,“随时准备互相帮助的意愿是这两个亚洲文明邻国久经考验友谊的自然反应。以德报德的美德流淌在两个民族的血液中。” 8 _) r4 K! O- u$ }( @6 u- M' o4 I% w; D: L% ~
俄罗斯《消息报》说,有专家指出,日本遭受的不幸可能会成为调整近期明显冷却的中日关系的 桥梁。北京愿意表现出团结一致的态度,这将有利于拉近两国关系。在这方面中国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6 @( @ ?; Q- G/ @# L# m7 ^! H# a3 g
不过,香港《南华早报》说,中国做出了“温暖人心”的举动,但是如果从更高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援助行为只不过代表了一种外交常识和单纯的睦邻关系,是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对外援助国之一面对灾难时的一种反应。' v) c/ {1 R% L" w4 x8 j# z0 }: f
' G/ k$ J. X: i% m3 M! K
北京大学中日问题专家初晓波对《环球邮报》说,象征性的行为可以帮助整体改善双边关系。他说,汶川地震中,中国老百姓为日本的行为所感动;日本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也获得极大的提升。& U$ @3 G+ { I; R( E( q7 y& F
X- f8 P" y$ I& [9 K
他说:“这样的行动会对两国关系产生正面的影响。人类已经变得越来越相互依赖,双边关系不仅仅是政治和经济层面的,而是某些更深层次的联系。” 4 a9 k! T% H7 H7 i8 f" I ! J, ]& P6 X' L6 [, u" k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杨中美对美国之音表示,四川大地震也恰逢日中关系不愉快之时,但是日本救援队在中国的抢救表现和他们对死者表现的尊重态度都赢得中国民众的一致好评;中国民众因此也赞赏日本民族和日本文化,客观上起到调和中日关系的作用。6 L7 f( d" `6 l1 t2 k8 ]
! w; _6 L# Z O* d3 C
杨中美表示,本次角色发生转换,但是情况基本类似。 他说:“这次中国也是很快反应,马上派出救援队,而且表示还要输送救援物资。在日本的电视台也较快、较客观和重点地报导了这一情况。这对灾区人民和日本整个媒体来讲影响较大,感觉也较好,对改善中日关系有正面作用。 ”. ?( C, z3 ?! b ^& u
" D& d' q! o; f6 Y4 ~ P
杨中美说,不过,紧急时期的友好姿态和关系缓和仅仅是短期行为;要解决领土冲突和从根本上改善国民之间的感情还有待进一步从政治层面和国民心理等方面进行长期的努力。 9 f% I& M; v3 g/ ~
* K0 M. H# D# D- r7 p& d
日本地震发生后,中国总理温家宝立即表示同情和慰问,并提出向日本提供援助。一支15人的中国搜救队13日抵达日本。这支搜救队人数不多,却是中国首次向日本派遣救援队。 - O! S3 k8 O% w- J2 F u5 M( B3 y0 C$ m
新华社说,在前期援助450万美元人民币人道主义救灾物资、派遣救援队赴日开展抢险救援的基础上,根据日本政府的请求,中国政府决定将向日本政府提供1万吨汽油、1万吨柴油的紧急无偿援助;而且中国“将视日本政府的需要,进一步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