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10|回复: 0

[中国新闻] 关于中国崛起的观点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1-4-4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与大家共享$ M9 ?" j: Y6 g
‘又是一篇长篇大论,会不会老调重弹。’这是我刚收到这篇长文时的第一想法,所以就只用了一分钟划拉一遍题目,‘都是些老调!’就放下了。过了2天,又翻到它,大致翻翻,看有没有一些新鲜话语。一看还挺新鲜,不是大话说教,就看了下去。越看越新鲜,放不下了。后来用了2个半天,仔细阅读,感到心悦诚服了,以前看到过对这些问题的各种论调,对中国的现状和未来曾经困惑过、傍徨过、郁闷过、担忧过。读了这篇文章却使我信服,解惑,增加了信心。觉得值得推荐大家读一读。至少懂得要从不同角度来分析现状。特别结合这些再来看‘十二五规划’,更有新体会了。不知你们读后有什么想法。徐
; h9 T" O! C) M/ e' z! Y6 }! u. m3 q* }5 x
3 a8 u* p1 Y8 a
1 n5 c4 l' `1 K5 e
                             中国触动全球    & }4 j$ \, |1 M2 x7 T/ y

1 q- t+ H0 |1 P3 K! F张维为
' }' ?8 W( r; O. c& V   
# K4 m0 }6 c$ Y# c! x% N: {【张维为简历】* `+ O. E! c) |6 t5 V# `  K
学历:
& I! l& d( f9 S6 d/ P9 F1978-1981:复旦大学外文系文学学士4 i* x/ W$ q0 O
1981-1983: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国译员培训部、联合国翻译专业研究生毕业文凭5 Q" c" w# r- ^7 ?4 D
1988-1994:日内瓦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院国际关系硕士(1990)、国际关系博士(1994)
' q2 C# z2 w0 Y! C8 `主要经历:
* P4 P2 F: d7 M2 C7 R* U! T1975-1977:上海艺术品雕刻二厂工人
& g5 o' V# J5 u1 u" y- ?0 r: c1978-1983: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
# @3 P+ d4 W% z. `' N8 Q9 A1983-1988: 中国外交部翻译室主要英文译员 (曾为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李鹏,李先念,乔石,钱其琛等中国领导人担任主要译员并随同国家领导人出访过数十个国家,参与接待了许多外国来访政要。)7 X6 H" H$ u$ ?- C
1988-1994:瑞士日内瓦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院学习
6 _6 b" v  ]$ B2 G! g7 l1990–1994:瑞士日内瓦亚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 S) m( b. @8 Z4 L% H1991: 英国牛津大学国际发展中心访问学者9 w+ S- b( `+ L; A
1995–1998: 瑞士日内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
# v8 E" z7 f. e* d/ n2000年:意大利Boconni University访问教授: c) Z' }1 f3 [  M/ H# E6 k7 n6 Y
1998至今:瑞士日内瓦亚洲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
1 c& H0 e( B5 K" @" w9 H* I2004至今:瑞士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 {' a% G# F: T% ~7 {/ z+ @参加过在世界各地举行的大量的学术会议并做主旨发言,走访过106个国家和地区
4 g9 M: S1 o* D2 X, \目前职务:% l" w6 k: R2 v, t! E
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日内瓦亚洲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兼任教授,清华大学特邀研究员,暨南大学客座研究员,日内瓦韦伯斯特大学兼任教授,比利时欧洲亚洲研究所理事会理事,欧盟Europe-China Academic Network (ECAN)特邀专家,欧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主席。
2 _) k6 o9 v, z; `; _8 U        
& X- L+ }( V- P* ~7 P3 ?目录: P; R6 O0 `5 X3 f) h! I  B
第一章 中国,赫然崛起
% T  ~5 F6 `- t+ z" R. Y+ z( y一、第一次出国的震惊$ b5 Q  h/ T% q3 }9 B  U5 m: x
二、在海外感受中国崛起(1)0 ?; b/ k  \# n% I
二、在海外感受中国崛起(2)1 f$ r2 I& B; H$ k# Y( y# B6 c
三、中国崛起:不同凡响的意义(1)
4 u3 p4 ~7 o, [2 }# e4 \三、中国崛起:不同凡响的意义(2)
; G" q$ O$ U" q四、中国的另外四种选择(1)2 b1 w& v, B, Q
四、中国的另外四种选择(2)
  ^: k9 P- ?  o2 w/ J四、中国的另外四种选择(3)
+ @, P$ @6 {1 C( }* n; B2 i四、中国的另外四种选择(4)
* M/ N- @0 U5 V- Z第二章 最不坏的模式?, t! n: V0 q) z, a( }6 k
一、最不坏的发展模式?* D! v- {$ G* d, Q5 l* ^3 X+ L
二、东亚模式之争(1)& r, t# K' _" U* f2 |: K5 s* Q
二、东亚模式之争(2)! u+ j. H# Z1 ^# x& E
三、中国模式:你的独特之处(1)8 [7 H( F+ _, ]# |: r
三、中国模式:你的独特之处(2)
4 A2 s0 |) a3 d. G$ R四、中国:政治软实力的崛起(1)# B* ?) Q4 X& q8 c2 r
四、中国:政治软实力的崛起(2)
- `- J/ j5 _/ E4 J9 F第三章 西方“民主”遇上中国“实事求是”; x, c0 t3 I' m/ W/ C5 Z
一、慕尼黑的一场辩论(1): }9 p% ]6 k7 g/ ~/ m
一、慕尼黑的一场辩论(2)5 |+ v* U; e$ u
二、从贝•布托遇刺到肯尼亚骚乱(1)
2 P; @6 g5 l+ z- U% D2 ^- h二、从贝•布托遇刺到肯尼亚骚乱(2)9 E$ y, F2 X  z( i+ y
三、好民主才是好东西(1)7 B& q8 K" f# [
三、好民主才是好东西(2)1 C( ]' K8 t. f! y# n; i
四、政治改革:走自己的路(1)1 w$ ^( F7 m& P8 J# o
四、政治改革:走自己的路(2)
" d5 h3 D9 O! b/ T四、政治改革:走自己的路(3)
! s2 u/ n" N) H% d+ {: x3 v四、政治改革:走自己的路(4): U5 o; C& t) X0 M, N
四、政治改革:走自己的路(5)
' c  `0 g: }! L1 y. S5 R第四章 应该失语的不是我们' k/ g$ E/ t- U( f
一、谁创造了人类普世价值?(1)7 n2 }% W0 w9 H1 L( n! `7 c/ s
一、谁创造了人类普世价值?(2)
" @) b% [3 f! y! ?6 ]7 F, `二、应该失语的不是我们(1)
- m5 k! v* }; k( B. I- m3 X二、应该失语的不是我们(2)1 a/ y+ A5 R* I
三、也谈人权(1)
3 h/ D( v# K( ^! B+ \7 v. H! P三、也谈人权(2)* S% b7 u% m& b" z# X# W1 A  O
三、也谈人权(3)
5 E/ B/ G/ |2 l4 M: I3 M7 P6 N5 f* B0 x三、也谈人权(4)
0 T; u- o" h5 b' O四、公民社会之我见(1)6 P9 m& y5 ~6 O* z* C, x
四、公民社会之我见(2)
% D, y5 t0 a$ K4 n0 ?四、公民社会之我见(3)
& v. n- B% n% l% B+ k五、让理性的声音占上风
. o5 [2 @* g1 [) n( {  l第五章 中国:不要自己打败自己: W# C6 m3 D5 ^+ z1 Q; ]& {, _
一、贫富差距:一些国际比较(1)
* A6 ~+ C# t: m- k一、贫富差距:一些国际比较(2)
4 }9 K, N+ @4 {6 c- E' D一、贫富差距:一些国际比较(3)& [, M/ M6 ]6 q
二、缩小贫富差距的难与易(1)
$ u7 T1 U' E) t7 P0 W二、缩小贫富差距的难与易(2)( q% K/ l# ~0 r* A! F5 o* @. J6 P
二、缩小贫富差距的难与易(3)
; A- j/ F* j7 o# M5 A' p二、缩小贫富差距的难与易(4)
' a% B1 P% ]0 G% P三、建立良性循环机制2 t# \+ x0 K4 ~& Z' k
四、腐败问题:国际视角的观察/ G3 r' `% n/ P8 K3 E5 d
五、经济发展、民主制度与反腐败(1)! v; A! b0 @" Y) S
五、经济发展、民主制度与反腐败(2)
7 i6 G3 f4 S5 [: r( V五、经济发展、民主制度与反腐败(3)1 l) e2 R( a. V) Q
六、生态文明:中国的机遇(1)+ j6 q) W/ k# k
六、生态文明:中国的机遇(2)' e! s; V0 x6 H
六、生态文明:中国的机遇(3)7 Z4 @1 d9 x* r/ `: k
第六章 环球同此凉热(略)2 N+ Z% s) v! c; r& [% @3 K2 x
第七章 软实力,更触动世界(略)
% d# F! D$ g7 l, u. o: w2 M' l* k: ^- o; q- U
尊敬的网友们,本书已选择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简单阅读,同样精彩!
% M5 g* G1 a; p# I& j
+ L8 R/ a- a9 ~+ Y7 V第一章 中国,赫然崛起
9 t  `( S% r/ E( F' b) p2 V1 W' R* E) e6 ^; f* q' {$ e+ i; S6 C
一、        第一次出国的震惊
0 o  C) w8 J0 X& W. J2 C  {; Y1 E& q8 A! ]+ ~. F
今天访问泰国曼谷归来的很多国人,谈起曼谷都不屑一顾,无非是一个热热闹闹而又乱糟糟的城市。但我从1983年4月15日抵达曼谷国际机场的那一刹那起,就不时感到“震惊”:我第一次看到了现代化的繁忙机场,来自世界各地的波音客机不停地降落起飞,而地面调度又显得那么井然有序,候机大厅明亮宽敞,机场商店货品琳琅满目,比当时北京最漂亮的王府井工艺美术品商店还要富丽堂皇。当时的北京首都机场比曼谷国际机场可差了一大截。在这个地方,我第一次看到了汽车飞驶的高速公路。第一次看到了晚上九点还在营业的超级商场,各种商品应有尽有,主要街道到了晚上十点钟还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我第一次感到了什么叫服务:商店的服务员是那么友善、那么客气,哪怕你只是在门口路过张望一下,服务员都会迎上前来,带着微笑问你是否需要帮助。在当时的北京,这种服务态度我从未见过。泰国不仅服务好,而且效率高:你今天定做一套西装,明天就做好,送到你的饭店,价钱也不贵。曼谷的繁华使我这个来自大上海的青年学子深感不安。毕竟上个世纪30年代当上海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的时候,曼谷恐怕比中国的一个县城好不了多少。后来我还访问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日本,一个更比一个现代化,泰国还是其中最落后的。一想到邓小平在1978年10至11月的两个月内,也先后密集地访问了这四个国家,我可以想象他老人家当时所受到的震动。当年去法国勤工俭学,邓曾路过新加坡,现在亲眼看到新加坡的巨变,怎能不感慨万千?他后来多次说过中国要向新加坡学习,要比新加坡做得更好。他在日本参观了日产汽车公司后说:“我明白了什么叫现代化” 。从这些国家访问归来的邓小平,在1978年12月启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从泰国回来不久,我就到外交部翻译室报到。我参加的第一场重要外事活动是接待菲律宾马科斯总统的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马科斯夫人先派了一个先遣组来北京为她的访问做准备。因为马夫人是世界闻名的采购高手,所以她的先遣组成员个个都是采购高手。他们干脆开玩笑,称自己是advanced shopping group(先遣采购组)。他们老是打听北京哪里购物最好,礼宾司总是推荐北京友谊商店,这是当时北京为数不多的涉外商店,所以菲律宾先遣队很快有了个口头禅,“Friendship Store again?(怎么又是友谊商店?)”“北京除了友谊商店还有其它商店吗?”他们好几次问我。+ H+ [( ?8 B' D1 P
时间飞逝。2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可以说,在现代化的进程上,中国已经大步地走在泰国、菲律宾这样的国家之前了。我后来访问泰国不下十次,泰国和中国的差距逐步显现,曼谷和上海、北京的差距也明显拉大。2006年泰国的军事政变又给该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不确定因素。但泰国还是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例如,泰国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全世界有口皆碑。2005年我还访问了菲律宾,我看到马尼拉的棚户区居然延绵不断,如果光从外表看,马尼拉的城市面貌,与今天北京的差距至少20年。过去这20多年里,菲律宾不停地搞政治,所谓的“人民力量”一波又一波,换了四位总统,经历了不可悉数的各种兵变,而整个菲律宾的经济过去20年增长有限,人民生活鲜有改善。当然北京的发展也有些太快了。这个中国传统的经典城市失去了太多原本不该失去的特色。这种损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人们文化水准的不断提高,越发让人感到遗憾。这似乎也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我们过去30年发展模式的成就及其问题。但是,持平地说,无论我们的发展模式有多少不足和问题,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致力于改革开放,致力于现代化建设,整个中国的面貌已经发生了令人叹止的变化。比方说,消除贫困在国际上历来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但中国仅用了短短20多年的时间,使得近4 亿人脱贫,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提前实现联合国贫困人口减半的“千年目标”的发展中国家,而且整整提前了12年。虽然还是比较低水平的脱贫,但你只要去任何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看一看,大部分国家在过去30年里,政治动荡,经济和社会发展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水平没有下降就不错了。
# {' ^/ U7 Z0 C- q- h5 X1 k3 R# b" Y  x- K0 ~$ }1 o
  二、在海外感受中国崛起(1)! q9 ]+ K2 T) N6 c3 c
+ v: \+ `7 D! j* C7 L0 n+ v: B
实际上,不管你是否使用“中国崛起”这四个字,国际社会似乎已普遍接受了这个概念,而且从我的观察来看,大部分使用这个概念的人对中国并无恶意。至于印度是否真正崛起,国际上还有争论。但对中国的崛起,世界似乎已形成了共识。置身国外时,对此感受尤深。中国的崛起似乎是一个无处不在的事实。我1983年访问泰国的时候,泰国还鲜有来自中国的客人。我下榻的饭店经理用怀疑的眼光打量着我:“你真的来自‘红色中国’?”我离开之时,他说,“请向邓小平总统问好。”而今天,中国游客已成为泰国最大的客源。10年前我到台湾访问,在台南市中心一家餐馆吃小火锅,老板娘听说我来自中国大陆,惊讶的盘子几乎掉在地上:“你跟我们长得一样啊?”而今天,台湾很多计程车司机都会说:“听说大陆进步很快呀。”实际上,整个中国周边的地区,从朝鲜,到韩国,到泰国,到越南、老挝、柬埔寨,甚至到澳大利亚,几乎一夜之间,中国游客就成了他们最大的客源,随之而来的就是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人民币几乎都可以兑换了。在欧洲,“中国热”也一直持续着。除了商店里都有很多中国制造的产品外,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东西,从中式老家具到老子的《道德经》都很受欢迎。(我从此进一步知道西方重视老子的《道德经》—达)瑞士的名牌表店,家家配上了华人职员。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现在每周有54个航班直飞北京、上海、广州、香港,上座率近百分之百。从布鲁塞尔到巴塞罗那,从慕尼黑到阿姆斯特丹,从巴黎到伦敦,与中国崛起有关的讨论会一场接一场,让人应接不暇。2007年深秋,参加了在里斯本举行的中欧论坛会议,葡萄牙总统致词强调:“欧中关系的前景无比开阔。”拉美情况也类似。我到巴拿马参观闻名世界的巴拿马运河,巴拿马和中国还没有外交关系,但运河管理局的经理一听我来自中国,便为我一人单独介绍了半天这条运河的历史和今天,最后说:“我们早该和中国建交了。”我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计程车司机问我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我说“中国人”。他以拉美人特有的夸张口气说:“中国人来了,我们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了。”在巴西,一位多次访问过中国的学者对我说:“20年前,上海比不上圣保罗,现在圣保罗比上海落后了一大截。”我在发展中国家讲学,一当提起中国经济30年内增加了10倍以上,并且提前12年实现了联合国2015年极端贫困人口减半的“千年目标”,听众甚至会自发鼓起掌来。正因为这样,今天的非洲也特别关注中国。莫桑比克工商部官员对我说:“我们欢迎中国的投资,越多越好。”我到坦桑尼亚的第二大城市阿鲁沙,旅店经理与我开玩笑:“只要中国人每人捐给我们一分钱,我们国家就现代化了。”在约翰内斯堡,一个黑人教授对我坦言:“非洲很难重复中国奇迹,因为上层没有邓小平这样的领导人,下层缺少中国人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一次在内罗毕谈中国发展模式,一位听众问:“中国出口到非洲的产品质量不怎么好,这是什么原因?”没等我回答,会议主持人、肯尼亚塔大学的校长就说:“过去日本产品的质量也很差,中国很快就会赶上来的。”讲座结束,我坐上计程车回旅馆,司机听说我来自中国,对我说,“中国货质量还不错,但中国人建的路更好,车开上去真舒服。”对于中国的崛起,除了赞誉之外,也有不少担心、疑虑甚至反感。我去意大利米兰做访问教授,一位当地学者私下对我说:“很多意大利人害怕中国人:中国人来了,把经营不下去的杂货店和餐馆都买下,然后开意大利餐馆,卖比萨饼和面点,比我们意大利人做得还好,还便宜,再加上偷税漏税,我们怎么竞争?”意大利和西班牙后来都出现过针对华人的骚乱。有一次我去巴塞罗那开一个讨论中欧关系的学术会议,见到法国前总理法比尤斯,他对我说:“我们欧洲人心里真是有点害怕中国,不是担心你们要打仗,而是担心这么一个问题:除了需要人与人直接接触的服务外,在几乎所有其它的领域,中国最终都可能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我最近去非洲也有这样的感觉:随着中国在非洲影响的迅速扩大,不少当地人开始抱怨中国产品损害了非洲的民族工业,抱怨中国人不与当地居民接触。2 e' ?4 \+ N1 B
  + t) M  H; Q$ @* Z$ m* L
二、在海外感受中国崛起(2); v7 `) `$ j2 z

3 s/ u8 ^- T# f- {6 U2007年10月在日内瓦一次讨论亚欧经济制度比较的研讨会上,一位丹麦学者甚至提醒“欧洲经济要当心‘中国化’”。他说,“你看,欧洲现在90%以上的企业都是小公司,现在很多小公司的经营方式越来越不规范:不开发票、非法雇用东欧工人、节假日也干活。”另一位学者则持异议:“这是欧盟扩大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使然。中国的企业倒是在从不规范走向规范,否则中国不可能吸引到这么多的外国直接投资,而欧洲企业则需尽快摆脱许多不合时宜的规范,否则欧洲将失去国际竞争力。”美国人对中国崛起的心情更是复杂。我前年到纽约出差,住在曼哈顿尚东区的一所公寓里。临走时,我的美国房东老太太以略微犹豫的口气问我:“现在我们是朋友了,你能不能坦率地告诉我:中国和美国之间以后会不会打仗?”老太太在朝鲜战争时期是美军护士,毕竟是过来人,知道中美交恶对双方带来的代价。美国近期的民意测验表明近三分之二的美国公众认为美国应该和中国发展互利合作的关系。但一位资深的美国中国问题专家私下对我说,美国一方面感受到了中国的崛起已势不可当。但另一方面,又总觉得很难接受一个不信上帝的民族,一个“XX党国家”竟然会成功,竟然要与美国平起平坐。与欧洲相比,美国的宗教势力影响更大,意识形态色彩更浓,这也影响了很多美国人对中国事务的判断。美国研究中国问题的人众多,但对中国前景误判的人也最多,不少所谓的中国问题专家先是预测邓小平百年之后中国要大乱,后又预测中国会像苏联一样解体。有一个叫章家墩的美籍华人2000年出版了一本名叫《中国即将崩溃》的书,还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他认为中国政治经济体制将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冲击下迅速走向崩溃,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七年之后,中国非但没有崩溃,而是通过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经济总量又翻了一倍,经济规模世界第三,中国还成了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和带动整个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火车头。现在回头一看,不是中国崩溃了,而是这些唱衰中国的观点崩溃了。去年五月,在巴黎一个中国问题研讨会上,一位学者不经意地提到了章家墩的名字,会场发出一阵笑声,一切尽在不言之中,他成了国际学术界的笑柄。当然,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仍有不少人死抱住僵化的意识形态不放,天天盼望着中国的崩溃,那也没有办法了,就让他们去吧。很久以来,中国总是对发达国家说:我们人均收入比你们低很多,赶上你们还早着呢。但西方很多人,特别是工商界人士往往不这么看。他们说:你们人民币的汇率是扭曲的,不能反映中国人的实际生活水平。你们沿海发达地区在硬件的很多方面已接近、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你们内地的发展速度也不慢,和沿海正在形成一种良性互动。你们的沿海地区就有3亿多人口,如果你们沿海地区2020年达到今天葡萄牙的水平,这不是不可能的。那光是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规模就会大致等于今天的欧盟。西方持续不退的“中国热”很大程度上与这种分析有关。令人欣慰的是中国人自己十分清醒。中国知道自己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遏制和消除腐败、缩小贫富差距、建立社保体系、推动生态文明、推进法制建设和政治改革、确保中国的长治久安等等。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还需要全体国人今后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们不会为国际社会的种种赞扬而忘乎所以,也不会为任何暂时的挫折而垂头丧气。中国迄今所取得的成绩还只是初步的,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笑在最后才笑得最好。这种清醒姿态的背后是一种新的民族自信心:通过过去几十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基本上摸索出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路径。不管我们今天面临多少挑战,我们还是处在1949年以来最好的时候,处在近300年来最好的时候,而且处理各种问题的资源和回旋余地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可以冷静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继续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推进这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现代化事业。( F" ^& [/ z: O* {) ~+ U! ~3 [8 n1 I7 g

0 r$ P* E( w  Y! E2 |  三、中国崛起:不同凡响的意义(1)
( r- O" Q5 N4 R1 c5 s4 H. {; Z
& Y# E$ [9 `; s) J7 S中国崛起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它首先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深层结构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质的变化,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势头已经不可阻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很长时间内,中国社会的主要变迁大都局限在上层结构。占中国社会人口大部分的农村还是处于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甚至到了1978年,我们的社会在相当程度上还是一种自然经济。农民日耕夜做,勉强糊口。工业基础已经形成,但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没有活力。1949年以前还存在的一些微薄的商品经济也给取消了,计划和票证控制了社会每一个细胞,社会流动性极低,也没有外贸和国际市场的概念。除了连绵不断的政治运动外,社会节奏发展相当缓慢。中国过去的仁人志士都致力于改变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但现在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已经彻底打破了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格局,整个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也因此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才是中国真正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已基本上完成了从一个封闭的中世纪式的农业社会转向一个开放的工业和商业社会的过程,并几乎和西方同步地转向信息社会。工业社会、商业社会、信息社会已经成了中国今天社会的主要特征。这种新的结构性的变革已经产生了对法治社会和市民文化的真正内需、产生了对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真正内需(说得很对,我在等着十八大的结果呢?看究竟斗出了个啥名堂--达)。我走过的大部分国家是发展中国家。他们的情况往往和我们相反:社会底层还是一个中世纪的经济和社会结构,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非常低下,传统部落和宗法社会主导着大部分人的生活,实际上这些国家的内部并没有产生对西方式民主政治的真正内需,但是在西方国家的压力下,这些社会的上层结构却形成了一种后现代的西方民主政治结构,其结果就是整个国家上下结构完全脱节。社会上犯罪率不断飙升,白天上街都危险,晚上没人敢上街,但议会里却在讨论向“文明国家”学习废除死刑。老百姓为每日的柴米油盐而挣扎,艾滋病吞噬着大量的生命,政府连把药品发到基层的能力都没有,但各种政党却忙于争权夺利,永远以民主的名义,行使部落主义、宗派主义或民粹主义之实,结果往往是国家持续动荡、政府无力整合社会、经济与民生凋敝、甚至导致内战和国家分裂。这个问题在非洲特别突出。中国结构性的变化也体现在国家财力的增强,这为我们今天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和回旋余地。你去发展中国家访问,如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老挝、缅甸、尼日利亚、肯尼亚,你会发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典型现象:城市街道的人行道少,马路上的路灯少,有路灯也不一定亮,不少地方的垃圾堆成山,阴沟污水四溅、但几乎没人管这些事。这实际上反映了政府治理能力疲软和财力不足。要么是经济落后,没有多少税可以收;要么是政府能力弱,税收不上来;要么是贪官污吏截流了财税收入。不少发展中国家的财政干脆主要依赖有限的外援,国库空空又导致了官员和军队的极端腐败、基础设施缺乏、公共服务非常有限,甚至连邮局、医院都处在半倒闭状态。与此相反,发达国家虽然讲民主,但中央和各级政府的税收从不马虎。以法国为例,付税日超过一天,就多收你10%,一点通融的余地都没有。历史学家黄仁宇说过,中国历史上,好像皇权无限,但实际上天高皇帝远,经济基础是无数自耕农,农业税收不到多少,政府的财政收入往往并不高。但过去这30年,中国的经济基础已经出现了质的飞跃。2006年,仅上海地区为本地和中央创造的财政收入就达到了4800亿元。邓小平1984年曾说,到了2000年,我们的国民收入到了1万亿美金,我们可以做这个做那个,而现在我们光是外汇储备就是1万7000多亿美金。邓小平生前反复强调综合国力,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就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中国比较充裕的财力使我们能够比较从容地处理各种棘手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好像谁也没有否认改革开放以后所取得的成就。谁也没有否定邓小平在这个问题上的丰功伟绩,尽管他也有错误。我根本没想到我自己还能够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养老。更不可能想到自己有可能乘着孩子们的私驾车旅游了。我把前三十年形容为地下,后三十年为天上,称之为“天壤之别”,不能不说是对他的高度评价。但我曾坚决否定毛左们所说的,把改革开放以后所取得的成就的功劳记在毛泽东的头上。—达)。* i' G# G: u) ^  J

; p8 H2 I" K# W+ j* B3 o# j2 ~$ p$ z  三、中国崛起:不同凡响的意义(2)
% l3 {, s1 J; Z1 ?! z  i) u, G+ n9 L; e, J4 c1 s" y" H
我们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过去10年突飞猛进,就和国家财力有关,整个世界为之惊叹,我们的高速公路,10年前在世界上前30名都排不进去,但现在中国高速公路的总里程数已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中国,随着经济和社会结构变化,人们的心理变化也是另外一个重要特征。中国近代史上的变革往往局限在社会的精英阶层,大众心理则变化不大。但现在不一样,普通老百姓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了,要发展、要挣钱、要自我实现,整个社会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机会。当然,当一个社会处在这种快速变革的时候,也会凸显各种不安和矛盾,很像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少年,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同时,又带有青春期的风险。但是从历史发展的长期合理性角度来看,这是任何一个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我自己出去访问,很注意观察街上无所事事的人是多还是少,并以此作为判断一个国家发展的潜力和势头的重要指标。你去约翰内斯堡、去开罗、去阿尔及尔、去金边,你可以看到游手好闲的人很多,说明这些国家失业问题严重。去孟买这个被称为“印度的上海”的大城市,你会感到无所事事的人比上海要多好几倍。仅此一点,你就可以得出结论:孟买赶上上海,谈何容易。我20年前第一次访问瑞士,感觉到瑞士生活的快节奏,匆匆上班的人群和他们急促的脚步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当时国内还比较悠哉悠哉(好一个悠哉游哉!好像没这么轻松,一天开会,批斗,务虚务实,鬼哭狼嚎,红旗招展,再不就是呜呼哀哉,直到人吃人的地步。最起码我和我们家没有时间和心情悠哉游哉,一个昆虫学专家,和昆虫学界的前辈,无端判死缓劳改22年,每天十小时的烧砖,运砖,每次担砖是一百多斤的担子,吃不饱,高血压昏倒数次仍然要劳动,牛马不如,连个牙刷都不给,回家时一颗牙都没有了,还患了偏瘫失语,回家两年多也就去世了。尼克松访华时把这些人当成棋子做交易释放,还一路上穿着背上印有一个大“囚”字的破衣服,只给了一条新的小线毯,这是他劳改22年劳改得到唯一的报酬,爸爸还要把它送给我,以后每次想起这件事都要流泪。2005年我从攸县公安局发布在网上的德政,才知道在爸爸释放时发给他2700元,押送的狱卒一字未提,无疑被这些押送的所谓狱警私分了。连这种钱他们也敢要,不怕天打五雷衝。妈妈是个家庭妇女。爸爸被捕后,每天以泪洗面半个多月。她跟着我时每天帮我带带孩子,1966年被赶回老家7年,住在阴冷潮湿的房子里,常常挨斗。三九天挨斗用冷水从头浇到脚,大病一场,九死一生。我弟弟因父被捕,生活条件恶劣,患了髋关节结核而终身残废,每天压水给医院供水,后来有了抽水机,就买个海鸥牌照相机下乡给农民照相,挣点钱补贴家用。后来给他上了个中专到农村卫生所做了个调剂,一个解放时才8岁的孩子,在文革中也被隔离审查。至于我嘛,每2-3天就一个24小的班,第二天只能休息半天,每天开会开到10点、11点、12点,叫做天天学、雷打不动,有一次一直开到半夜两点,还要吸熏得我眼泪直流的二手烟也不敢退席。还有数不尽歧视和迫害。甚至萌生过轻生的念头。可悲有是,我们这个家庭所遭受的还算不得最悲惨的。最后给你一张纸说你不是反革命了,你不是地主婆了,完事大吉。不道歉,不补发被迫害期间的工资,更不赔偿。在60周年大庆庆祝会上连个口道歉都没有,没事人一样。还搞了一个毛泽东思想方阵。八年抗战,日本人才杀了三千五百万,而所谓三年自然灾害就饿死四千万,超过中国自有史记载以来所死人的总数。毛泽东、XX党还把人当人看吗?在这次两会上吴邦国还说“中国在中国XX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只能用“无耻之尤”来形容他了。然而这位老兄竟然只用悠哉游哉一笔带过。我看只能代表他自己了…达)。现在相反了,中国现在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忙碌的国家,特别在沿海城市,生活节奏比世界任何地方都快。当然物极必反,国内现在也开始讨论放慢生活节奏的问题。这是一个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中国人最终也一定会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但是从一个社会实现现代化的进程来看,生活节奏加快,确实是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必经阶段。这一点也反映在中国手机的迅速普及上。我感觉没有一个国家使用手机的人比中国多。当然这不一定是好事。欧洲很多人说,手机是一种新的公害,也不是没有道理。但从一个历史发展的大角度来看,这个事实反映了中国人的横向联系前所未有的增加。法国社会学创始人之一杜尔凯姆认为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最大差别就是传统社会是纵向联系为主,现代社会是横向联系为主,因为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社会生活日益丰富, 一个社会就这样由传统的纵向的“机械凝聚”转为现代的横向的“有机凝聚”。一旦“有机凝聚”基本形成,现代化进程便势不可挡。这种横向联系也把中国和世界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今天的中国经济已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中国离不开这个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回想起来,当人们还普遍认为中国的开放只是对发达国家开放的时候,邓小平就反复强调:中国的开放是对全世界的,即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这是极富战略眼光的大思路,为中国和整个世界都创造了大量的发展机会,我2006年夏天去贫穷的科索沃访问,在一个人口只有两百来人的小镇,看到两三个商人满头大汗地从卡车上卸下中国生产的鞋子和百货产品。科索沃国家电视台的负责人对我说:没有中国产品,我们无法想象科索沃人今天将怎样生活。英国一位学者曾这样对我概括中国因素给世界带来的变化:凡是中国能大量生产的,你就要尽快回避,否则你自掘坟墓。凡是中国不能大量生产的,你就要拼命生产,那才无往不胜。这种颇为夸张的说法倒是勾画出了中国崛起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大量机会和挑战。当然最好再补充一句:中国崛起给世界带来的机会多于挑战。在2007年中欧论坛会议上,一位欧洲学者曾问我怎么看待美国推动的世界民主国家联盟,我坦率地说:关键是没有中国的合作,这个联盟什么国际问题也解决不了。中国的崛起意味着,在今天,从反恐斗争到全球环境治理,从化解朝核危机到处理伊朗核问题,从多哈一轮贸易谈判到世界金融秩序的稳定,都需要中国的合作。把中国看作敌人,只会损害美国自己的利益。我还补充了一句:“中国崛起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拒绝意识形态挂帅,把所有国家都看成是自己的朋友,或者是潜在的朋友。美国难道就不能从这种智慧中得到一点启发吗?”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就极为赞赏这一点,他最近说:“如果世界所有国家、所有势力集团都能像中国这样小心谨慎,那世界就会太平一些。”这是智者之言。中国神话般的崛起,背后确实有很多智慧。中国的崛起不只是经济总量、外贸总量、外汇储备总量、国民生产总值、高速公路总里程等,而且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及其背后的指导思想。这个模式并非十全十美,恰恰相反,它还衍生出不少问题,我们自己在国内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其实别国老百姓抱怨不比我们少),就说明这个问题,但是与西方主导的发展模式相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非洲推行的“结构调整方案”和美国在俄罗斯推行的“休克疗法”),中国模式的效果要好得多。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崛起实际上也是中国软实力的崛起。西方的软实力迄今为止并没有能够解决当今世界的一系列严峻问题,如消除极端贫困、防止不同文明冲突、消除恐怖主义威胁等。中国模式的相对成功,不仅使中国自己发展起来了,而且带动了整个世界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话语权,展现了中国增长中的软实力,这一切对发展中国家会有启迪,对重新思考如何共同对付人类面临的诸多挑战也会有帮助。: B* ]4 s3 }' ?, Q/ e
  8 S; p: X/ M: o# ^& y3 g6 Z
四、中国的另外四种选择(1)1 X7 f6 q4 f" F8 G: O8 x- Y4 F

3 [& W7 B$ P$ \2 W$ w/ P; @$ `一个国家的发展,就像人的一生,主要就是关键的几步。这几步走对了,一切都会比较顺利,前景会比较光明。这几步走错了,就会伤筋动骨,甚至全盘皆输。回头看一下中国走过的30年,不能说没有犯错误,有些错误也不能说不严重,但是在最关键的几步上,我们走对了。改革开放从1978年底开始,回头看来,如果不是邓小平这位强势领导人的主张和坚持,中国本来也可能选择不同的路径。我想到了以下四种可能的选择:4 U$ i3 F) f# `" K4 I6 e6 k
第一种就是“极左模式”:不改革开放,全面肯定和延续过去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挂帅”,“抓革命、促生产”的思想。改革初期提出“两个凡是”的人基本上是这种思路。如果当时中国走这条路的话,中国的结局恐怕不会比我国北方的那个邻国好。该国今天的情况,众所周知,这里就不赘述了。(最重要的是感谢老美那颗燃烧弹,不然当今中国也就现在的朝鲜了。—达)
7 W0 n2 U" g- g第二种选择是“极右模式”,走一条全盘西化,用一个亲西方的政府取而代之的西化模式。我记得80年代,主张“全盘西化”的学者在大学里演讲,总能赢得一片喝彩。“中国最需要的是进口一个总理”,下面一片掌声。(现在温总理多次强调中国要推行民主化改革,好像也没起到什么作用。--达)连“最好让西方把中国殖民一段时间”的观点,支持者也不少。关于西方模式在发展中国家的实效如何,我可以简单谈一谈菲律宾的情况。因为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西化比它更彻底了:菲律宾先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人们的宗教信仰都改成了天主教,后来又是美国的殖民地,很长时间内被视为亚洲的“民主橱窗”,其政治体系和制度几乎完全照搬美国,三权分立、政教分离,至今民主和宪政确立了一百来年了,虽然其间有日本占领时期和10来年的马科斯独裁政权统治,但1986年一场“人民力量”推翻了独裁政权。2001年又是“人民力量”赶走了埃斯特拉达总统。可是这个国家却长期陷于政治动荡,一个曾经在东亚仅次于日本的强国,一个美国树立起来的“民主橱窗”,却由盛转衰,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四小龙,又很快地被中国超过。(说明中国在前三十年的多快好省,连个菲律宾都不如。--达)我是2005年夏天访问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首先入目的就是大量的贫民窟。菲律宾全国3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平均每日的收入不到一个美元。现在每十个菲律宾人中就有一个背井离乡,在海外打工。总计约800万人,使菲佣成为菲律宾整个国家的名片,菲佣的汇款也成了菲律宾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菲律宾的机场都设有为劳务输出人员开辟的专门通道。因为我1983年底曾在北京接待过马科斯夫人一行,我便问马尼拉大学的一位教授,现在的菲律宾和马科斯的时候比怎么样?她坦率地说,“现在更糟。什么人民力量,都改变不了菲律宾少数声名显赫的家族控制整个菲律宾政治的现实,他们是既得利益者,通过自己的财力和人脉,影响菲律宾的各级政府。”她还谈了这么一个观点:“过去是马科斯家族和他的亲信腐败,他们贪够了之后,倒也为老百姓做点事情。现在是换一个政府,就是新一轮贪污的开始。你怎么办?老百姓怎么能富裕起来?”菲律宾人现在说,菲律宾民主最后归结为3g,也就是枪(gun)、钱 (gold)、 暴徒(goons)。(中国改革开放前只有二g。英语中没有“goons”这个字。英文中的暴徒是:ruffian和thug。“goons”可能是菲国的英语?—达)我的导游对我说:“过去马科斯政权的时候,只有马科斯和他的亲信可以这样,现在恢复民主了,谁都可以做这些事情,情况比马科斯的时候还要糟。马科斯一倒台,表面上看是民主胜利了,实际上,这三个g开始普及了。”我问他为什么菲律宾政治中有这么多谋杀,从1986年至今,已发生了近千起政治谋杀。他说,“政治职位是政界人物的财源所在,所以许多政客不惜铤而走险,雇用杀手,谋害政治人物和敢于揭露真相的新闻记者。政府连枪支都管不住,现在有40多万枪支散落在民间。”他让我出门也要当心。最后与我分手时,他说:“这个国家就像一艘快下沉的客轮,船上的人都想离开。”马尼拉虽然破破烂烂,但也充满活力,汽车大都抹得花花绿绿。2004年这个国家曾创造过5327对情侣同时在首都马尼拉接吻的吉尼斯纪录。只有这样一个热情洋溢的民族才会把一个电影明星埃斯特拉达选上来当总统,然后又把他投入监狱,判终身监禁,最后阿罗约总统又把他特赦。(看来民主很可怕。菲律宾既然是抢、暴 、钱当道,那它还是个民主国家吗??—达); F, q% Z6 o9 t3 N2 C2 d, n
    2 g7 z, g& x: f
四、中国的另外四种选择(2)
( S# R5 I2 v% B* h: b! k, M
+ o7 t' E3 `( f5 ^9 c; k7 G' {类似菲律宾这样“全盘西化”的国家,在第三世界比比皆是。经济和社会结构是中世纪的,上层建筑是后现代化的,结果就是政府和人民的需求严重脱节,人民迟迟摆脱不了贫困,国家长期处于动荡之中。老百姓在为基本生存而奋斗,社会失业率和犯罪率节节升高,国会里面在不着边际地讨论向“文明国家”学习,一会儿“修宪”,一会儿“废除死刑”,菲律宾在2006年也废除了死刑。
0 B5 W0 X2 M% @- E! `) X* T6 ?7 y在排除了上述两种“极左”和“极右”的非改革模式之后,剩下的还有两种改革的模式:一是古巴的“保守改革模式”,二是前苏联的“激进改革模式”。8 C" H/ S/ I# m6 C0 X7 H# j" D
古巴的改革模式可以称之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尽量坚持原来的体制,在局部地方作一些小打小闹的改革。古巴坚持计划经济,但也增加了有限的市场调节,和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很有影响的“鸟笼经济”思路颇有共通之处。2005年8月,我到古巴访问了10天,住在一个朋友家中,所见所闻,感触颇多。对于古巴,我是心怀某种敬意的,因为这么一个才1100万人口的小国,竟然有勇气向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叫板,而且一叫就是40多年。还有传奇般的人物卡斯特罗,我在欧洲近距离见过他两次,确实充满了个人魅力。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认:古巴给人印象是失望的。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古巴的经济太困难了,人民的生活太艰苦了。我对自己说,如果中国当时没有能够勇敢地走向市场经济,接受全球化的挑战,中国今天的状况可能不会比古巴好多少。那次,我是乘古巴航空公司的飞机从巴哈马首都拿骚起飞去哈瓦那的,这也是我百国之行所乘过的最旧的飞机,前苏联制造的安波洛夫42型螺旋桨飞机,看上去至少有30多年的历史。舱内40多度的高温,但所有的空调都失效,一个小时的飞行如同洗桑拿,汗雨如注。机上的乘务人员也是毫无笑容。飞机一起飞,座椅上方的手提行李舱门全被震开,其中一个手提包还掉了下来,幸好没有砸着人,但大家都有些紧张。只有一个美国小伙子,一手搂着自己的古巴女友,一边放声大笑。我看到一些古巴老年乘客对此有一种愤怒的表情,大概感到古巴的尊严受到了侮辱,但也只能无奈。哈瓦那主要商业街上的商店大都空空如也,服装店的橱窗就是几件白衬衫,药房出售的,包括红药水、紫药水在内,大概只有二三十种药。市场供应给人的感觉比上海在“文革”期间还要萧条很多。(文革期间北京、上海、广州有着虚假的繁荣,全国要想买点好东西的人都往上海涌,南京路,准海路,这人都快把商店的门挤破,潮水一样拥进拥出,货架上不空。北京是吃的好,西红柿五分钱一大称盘,而在内蒙到地里去买西红柿得要队书记批条,还有限制。离京的火车箱里带的尽是米、面、油、肉、香油等等,行李架上都是。文革期间我去过上海北京。是亲眼所见,与全国各地反差太大。--达)我的房东告诉我,主要生活用品都实行配给供应。面粉、猪肉、鸡蛋、甚至食糖,都凭证供应。牛肉是国家专营,私人买不到,只供应给涉外的饭店和餐馆。街上的车大都是50年代的污染耗油的旧车,所以满城都飘散着汽车尾气的味道。车太旧了,所以抛锚的很多,路边开着车盖修车也成了哈瓦那的一景,还有用卡车车头拖着公共汽车车身行驶的车辆。据说中国制造的大型客车很快就要抵达,我可以想象那将会是哈瓦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政府对社会的控制非常之严。手机受到严格管制,鲜有人使用。上网也很不方便。除了在市中心有一个我等了半小时还没有轮到我的网吧外,几乎只有涉外饭店才能上网,每20分钟收3个新比索,约等于30块人民币。价贵还不说,上网速度非常之慢,打开电子邮件,十几分钟就过去了。只有四个电视频道:一个新闻台,播送的大都是枯燥无比的会议;一个文艺台,播送一些不错的欧美经典故事片;两个教育台,传授数理化、医学和文化方面的知识,优点是没有商业广告的打扰。报纸杂志很少,Gamme 是党报,8个版面的小开本,都是口号和会议新闻,书店图书的种类和数量也很有限。人们往往把古巴的问题归结为美国的封锁和制裁。但我和一些古巴朋友私下聊天,他们认为,人为的因素至少占一半。比方说,榨糖,为什么要凭证供应,因为糖价太低,糖农没有积极性。中国饭店的一位老板说得更痛快,什么禁运,主要还是自己禁运自己。企业一点进出口权都没有。看到有人赚了一点钱,政府就开始紧张,要征你税,最后搞得大家普遍贫困。(我们在临河开了一个小诊所,看见病人很多就惹翻了所有的政府机构,一起动员起来甚至动员到法院公安。给我们制造的麻烦就多了。卫生局可以下红头文件给税务局,要税务部门多收我们的税,要医药公司拒绝给我们进货.如此等等。这还是我们在那里工作了四十多年,把我们最好的青春时光都奉献给了巴盟。感谢小平的南巡,才使我们挣了点钱买了一套房子养老。但终究还是过早地关闭了那个诊所。—达)古巴在80年代初曾尝试开放农民自由市场、物价改革、工资改革和外贸改革,但由于很快出现了投机倒把、贫富不均等问题,古巴政府就从1986年到1989年进行了“纠偏运动”,强调加强党的思想工作和精神鼓励,反对权力下放,使得经济又回到了原来计划经济为主。我曾好奇地在路边一个只有两个理发师的一个小店理了个发,但一打听,这小店也是国营的,离下班时间还有一刻钟,两人拍拍屁股走人了,外边等着的人就对不起了。
0 t" S. c% s( a  h  
! r+ s  b% U# B- p( r四、中国的另外四种选择(3)
8 Z+ c* A+ h/ r1 ]
6 Y6 k$ W. x% [7 _8 d与古巴朋友私下聊天,可以感觉到卡斯特罗仍然深孚众望,但同时人心思变,他们大多数在探讨的不是卡斯特罗之后古巴会倒向美国,而是对中国模式和越南模式怀有浓厚的兴趣。卡斯特罗的弟弟劳尔,卡斯特罗,最近也多次表示要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并在一些方面已经开始了行动,如通过了更加开放的农业政策,允许古巴市民购买手机、电脑等,这是好事情。回想起来,如果中国当初没有走出计划经济的老路,没有大刀阔斧地进行市场导向的改革,而只对旧的体制修修补补的话,中国恐怕也很难告别古巴今天这种短缺经济的状况。但古巴并不全是弱点,经济尽管如此困难,但还是实现了全民医疗低保。古巴的婴儿死亡率据说低于美国。计划配给供应,显然保证了人民的最低消费和营养,所以看上去没有发展中国家那种很多人营养不良的状况。古巴现在还为一些中南美洲国家的穷人提供医疗帮助,使很多中南美洲的穷人也到古巴来看病。比较起来,我想中国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国力大增,一年已有5万亿的财税收入,我们在社保方面一定可以比古巴做得更好。(看来当局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有改进的可能。--达)讲到古巴,还有两件使我深有感触的见闻:一是在哈瓦那城东一街口矗立着一座为古巴独立而牺牲的华人烈士纪念碑,上面刻着古巴独立战争英雄蒂格沙达将军盛赞古巴华人的两句话:“没有一个华人是逃兵、没有一个华人是叛徒。”对一个民族的赞扬,这大概是最高级了。在19世纪下半叶的时候,华人人口曾一度占到古巴人口的十分之一。在19世纪古巴独立战争中,数千华人投入独立运动,有数支全由华人组成的部队,英勇善战,不屈不挠,扬名古巴,这个纪念碑今天仍使游客停步注目,令华人深感自豪,当年为古巴独立而长眠在异国他乡的同胞们值得我们后人追念。古巴这个民族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民族,一个知道感恩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在哈瓦那唐人街,我还看到正对着唐人街口的一栋大楼,上面刻着“太平洋酒店”的繁体字,但早已人去楼空。华人协会70多岁的陶先生告诉我,这些都是我们同胞的财产呀。这些华人业主当时都属于古巴的富裕阶层,古巴革命之后,逃避他乡,这些财产也就给政府充公了。他说:现在华人门可罗雀,大概只有200来人了,都老了。(立个碑去自豪去吧。现在还把卡斯特罗当成亲密兄弟。不知道图个啥?--达)他还说,哈瓦那曾经是美洲最繁华的城市,“那个时候还没有拉斯维加斯,美国人周末都到这里来吃喝嫖赌。许多富人都在这儿买了房子,吃喝玩乐。” 看着哈瓦那海边大片的现已年久失修的豪华别墅,你就可以想象当年那些富人的奢侈生活,但是巨大的贫富差距导致了1959年的古巴革命。猖狂出逃的富人中不少是华人,当然也带走了他们的资金、技术和人脉。这个世界上,缺少基本的社会公正和贫富差距过大总会导致动乱和革命,但革命是英勇的、浪漫的,痛快的,而革命之后的建设则是艰巨的、复杂的、耗费时日的。古巴人民在发展的道路上至今还没有探索出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成功道路。* J% `. n, d+ t
至于前苏联在戈尔巴乔夫领导下,走的是激进改革的道路,其结果大家都知道。但我们不能忘记在80年代,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和政治改革压倒一切,引来我们国内很多人的羡慕和赞扬。经历过1949年以来毛泽东时代无休止的政治运动,中国民间,特别是知识界,真诚渴望大规模的政治改革,因为我们政治制度中的问题确实不少。比较一下中苏两国在改革战略上的差别,中国在邓小平的强势领导下,走了一条“稳健的改革道路”。如果从政治与经济互动的角度来看,中国的这个道路也许可以概括为:较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与较小规模的政治体制改革,而政治改革重点是为经济改革铺平道路,这也可以称为“经济改革优先的模式”。这个模式产生的利弊大家有目共睹,但总体上利大于弊,中国避免了大的动乱,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十倍于1978年,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戈尔巴乔夫是政治改革为主轴,用经济改革来辅助政治改革,结果成了首先要保证政治进程不可逆转,为此什么都可以做,违背了经济规律,结果是灾难性的:苏联迅速解体,经济全面崩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人民多年的储蓄随着发疯似的通货膨胀化为乌有,人均寿命降到了60岁以下。
& z) [% n9 f" z* i  s  , J- T$ ^! Q" Q7 ]4 q
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5-21 09:39 , Processed in 0.12228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