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音乐的解读大致也应是如此.但是,有些歌曲却是个例外.它们看起来旋律简单更易于记忆和吟唱.实则是在这简短的旋律里充满玄机!要想在听过百遍之后完整哼唱几乎是不可能.这是什么样的音乐会如此玄妙?它们中的代表:一首来自西班牙 The Cheetah Girls 的民谣美曲 A La Nanita Nana 就是如此.带着美感身批着神秘面纱的它此时已进入视线.这种神秘百次、千次.或许,还是充满奥妙、深邃的歌曲,就注定了它恒久不变的魅力?!
) }; E" c9 V: ~( f
6 [. P0 _4 D$ L* m2 P 是谁赋予其如此美仑美奂的魔力变幻与色彩配方?或许,答案只有一个:"天知道"!不过,即使是一头雾水,还是可以通过曲式分析,寻觅出曲作者在那一刻完美丰富的内心世界.异宫同主型大小调式转换是这首西班牙民谣蜚声世界的基本结构要素.其"内饰"更是精彩绝伦! A段为:C自然小调.它的第四乐句最后添加了一个临时性的调式变音#1 这是为后一乐段转调所提前释放的唯美信号!
$ s" d c+ r$ B$ r" S, G
6 p- _/ c, A" o2 u! I; j( b 这种调式变音带来的乐曲整体美感是无与伦比的.可看作是世界名曲的标志之一.B段:前两个乐句转调为A自然大调, 后两个乐句又回归到C自然小调.其调性关系为C小调转A大调(6-1)的小三度.这种调性的转换过渡相当精彩.它利用自然音阶中存在的半音特点顺利实现由C小调到A大调转换的无缝衔接.所以,在聆听效果上是锦上添花、妙不可言.可是,在哼唱上却是难度不小?
( X% k9 }8 Y8 i . N0 x E4 u4 Y# d) u
原因,就在于相对于主歌的A段部份,这巧妙的转调在副歌B段部份的互换再到回归,实际上是添加了临时性的离调色彩变化音#1,#4,#5.不过,对于是A自然大调来说,这三个调式变音却正好对应3,6,7 二者的调性关系为小三度.也就是说虽"增加"了三个新元素.但是,在A大调里却又是非常和谐的自然音阶的组成部份.因此,曲作者巧夺天工的心智不经意间就完美的呈现.其"好听难唱"的特点,也还延伸出了另外一个更大的范畴:关于心理学上的"意识流"借鉴、引入.
6 C, ~1 @" t( V! x4 B, f, T 3 {1 C k( G5 k3 R% V+ D, J+ `4 A! M
这是欧美流行乐常见的创作方式.它和华语歌曲的创作有些不同,不只是调式.究其原由.也许,是因为语言分两种:有声语言和无声的内心潜意识活动"语言".后者是最精彩也是极难把握和转化成有形、有声的文字及音乐语言的.作为音乐载体,如果是基于后者.那就是梦境等潜意识活动转化为音乐语言的再现.过程不必多说,自然是难上加难了.不过,还是相信:唯美于险远,精致靠探索.8 Z& F, K7 Z: L2 x. k8 g( t6 s
; ^. x) W2 z5 Z4 ^4 j3 `+ G
因为,上天的礼物存在于潜意识里.这是每一个人都有的特殊礼品.它包含了人们几乎所有的情感信息.而心理学家和音乐大师,可能就是在无意间破译了这些神秘的情感密码并将其完美呈现的思想灵魂构筑者.至此,寻踪觅迹也就理解了具代表性的西班牙民谣好听难唱的魅力话题.它象风一样的柔情吹拂、唤醒着人们内心那难掩的真情世界.
2 H8 ~9 r. `0 f3 _3 l% @
% G( q" }# Z8 r4 {7 f( i4 j 翻开了从第九到十四乐句以静态型和声中、低音声部伴唱并使织体异彩纷呈的唯美画面.它是和声更是合声.在冥冥中抒发着一幕幕动人的情怀;激荡、温暖着一颗颗懂得感恩的心;和风细雨般地与听者的内心世界交织融合.不需要去刻意那高难度的吟唱已是心旷神怡、情不自禁;登高远眺,举目万丈光芒.原来,它已悄然叩响、开启了人们内心那久违而又亲切、神秘的潜意识之门.一份特别爱的礼赞也就此畅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