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想过要写写我成长中的音乐人物,经过长时间和不连续的腹稿。现在终于动笔了。希望大家有耐心和我一起回顾。 5 g3 {7 Q& s' {$ ^
先说谁呢?幼时的许多记忆都有些模糊了,试着一点点回忆吧。幼儿园时的儿歌大多不能想起了,现在还能唱的有《生产队里养了一群小鸭子》、《我是一个粉刷匠》等不多的几首。都是明朗快乐、简单上口好儿歌。现在不时我还在心里哼唱,仍然可以感受到快乐。小学是不缺音乐的,我的儿童时代国家正在开始开放,于是周围的歌声种类不断的多了起来。记忆中有李谷一的《妹妹找哥泪花流》等电影歌曲、张帝的机智答问歌曲、高凌峰的《姑娘的酒窝》等港台歌曲、《铁臂阿童木》等电视歌曲、《命运交响曲》等国外音乐等等、反正是随着年轻长辈们的喇叭裤不断闪现。大的趋势是外国名曲和港台音乐初入,内地音乐恢复活力。顺便说一句,那时候,时髦青年的标准形象是蛤蟆镜、紧身衬衣、喇叭裤,手里面提着个又大又黑的卡式录放机(用四节以上的电池,而且以双卡和四喇叭以上为佳),大声放着“黄色歌曲”,在街上招摇过市。以及周围铁定有一班哥们,洋洋自得。解释一下上句中的“黄色歌曲”,那时候,凡是主流的中国革命歌曲以及少数同样是革命的外国歌曲以外的和儿女私情有关的歌曲被官方统称为“黄色歌曲”。虽然开始改革开放了,政府的态度是不禁止,不鼓励,但是在社会大众的主流意识中,这样的歌曲仍然的不登大雅之堂的。现在想来,不管他们自己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时候的时髦青年会选择音乐作为自己社会标志,看来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是最直接能打动人心灵的,也是最最直接能反应自身气质的。话说回来,那时作为儿童的我是懵懂无知的。不过谢谢老天让我生逢其时,让我的耳朵和心灵从开始就处于一个多彩的,而不是单一的世界中。从以后的经历可以看出,可以遵从心灵的指引,作出自己的选择,真是美好啊。 5 b N6 l X$ |0 n
0 q2 j& q% g9 J6 B
& W: E: n+ H/ N6 k
到了初中,世界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精彩了。那时候的好的歌手真多啊!国外的麦克杰克逊,卡本特,波顿。港台的齐秦、童安格、张雨生、陈百强、费翔、王杰、文章等等等等,不要说还有双天皇巨星谭咏麟和张国荣!呵呵,怎么都是男歌手啊?也许没有留意过,也许那时的女歌手确实比较弱一点。不过,有一位女歌手,她的歌声深深触动我青春萌动的心。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成熟的情感。一个成熟的,历尽沧桑的女人向世界述说她的现实或者虚拟的故事,并启迪了一个少年的情感,用歌声。她,叫苏芮。她的歌声极具穿透力,高亢,饱满,略带沙哑。歌唱时总是饱含深情,不做作,不虚张声势,非常有女人味,仿佛淡看人生,爱深怜切,百折不悔。她是经历了很多才成功的,也有过歌厅生涯。《砂之船》《圣诞礼物》《十年前的爱》《冬天的故事》《是否》《忧柔的执著》都是情歌的精品,这些都是当年我在寝室里带着借来的随身听反复听到电池不足,声音变慢失真的歌啊。真是美好的回忆。还有流传极广的《跟着感觉走》《再回首》《酒干倘卖无》和后来的《牵手》。不能说每一首都好听,但是其中大部分我都喜欢,而且陪我青春成长,一直到现在都是作为经典收藏的。整个初中,我几乎都在苏芮的歌声中度过的,当然别人的歌也照听不误。其中就包括崔建。 ! u# L, k& H( Y( U% B)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