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87)  鸡蛋( 1)
|
本帖最后由 精打细算 于 2011-12-28 18:35 编辑 . q' d: t. p2 z2 f1 I* d0 u
7 p- Z. v3 A( l3 S; D: S作为上中英双语学校孩子的家长, LZ所说的压力,我们也确实感受到。* A) ]& i' q3 g/ h2 B
3 a7 I+ C; G( _% x, x5 K0 H3 m
说实话, 新移民参加教育活动推广汉语的, 实在太少了。可能自己生活忙,也希望孩子尽快融入就没把孩子送入中英双语, 关键是如果自己也不热衷把孩子送入学校, 何来影响学校决策呢?( `# U' q: `; T+ l
G4 q3 d, H( \我2000在学校当义务当凑款理事会帮学校申请经费,爱城中英双语教育协会。 其中好多香港家长参加。 在孩子就读的学校,理事会里只有我一个黄皮肤,其余都是白人女性。 那个尴尬嘛,不在话下。2 I @2 ?! _% W
" B' e, m, j8 m8 ? ]4 A% p! {, F
其实汉语拼音与注音相差不远。 我们用 bpmf, dtnl, gkh, 而他们用 ”波破膜佛,的特呢了, 各科和“ 如果研究注音后,返回来比较,都一样。 都是汉语发音。 至于简体,个人不反对识繁用简。 只要都看得懂, who cares ? 语言本身就是用来沟通的,能达到效果就行了。 多认识一个字,与多一种语言都一样,对自己好。 何必斤斤计较繁简的差别呢? 书写时,用简体看上比较整洁,写也容易。 但官方书写时,用繁体也何尝加重负担? 书写数目时,官方用 “十”与“拾”差别是不轻易让别人更改。 就如清代小说什么让位“十四阿哥”被改为“于四阿哥”, 一样可笑。 可能么? 皇帝就这么智商低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