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川一3 v7 B" I7 q$ o7 e4 l1 v/ m- `" m
+ |' O; i/ E5 K; F3 f( ]
很想聊聊自己这几年在加国接触到身边的华人移民找工或者保持工作的情形。
1 g; M U; @3 A7 j8 f- }" P* [0 v$ j
1 ^8 Q# \9 V1 C, v0 L! u. ~大家都说工作就是饭碗,活人就得食人间烟火。几年过去,自己在加拿大从一个旁观者转化成一个新移民(我当初的感觉来这边的移民就如同大陆的农民工进城,当然主要是指技术移民类,而且只是说我这类的,以及主要是文化适应层次方面),感受有一些。分不同时间段讲述,从近到远吧。 $ B3 _1 w8 {/ D( J4 t/ e
8 T8 L x1 A; [7 ]: ~: g4 T首先是新移民,也就到达这里一两年的华人。 ; {" e. }+ l( Y7 H& U5 s
; V0 t5 y5 u( Y- U2 {" a' b! E身边有一对比较亲密的朋友,他们找工作的经历也算是有趣。
/ X4 O+ ]" W2 e8 B! s) t7 j) O9 w" ]6 B
太太是半自由职业者,多年漂流在世界各地,先生是大陆稳定的大学教授,有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两人之前没有加拿大工作经验,他们办理技术移民时完全是随大流,之后便放在一边,太太相对比较关注此事,去年有了结果,太太决定过来,先生妇唱夫随,全家登陆,太太之前来过加拿大,在距离多伦多不远的一个宁静的城市里呆着,说那边有大家喜欢的乡村气息,人烟不密集。
! i% w" f' \4 J9 e8 |& `7 R7 |8 C2 g) e0 q
去年三人短期登陆那个城市后,夫妇二人倒也无所谓,孩子很是喜欢这个小城市,于是决定呆下去。之后全家回国做长登的准备,这和一般人的选择方式不一样,一些人选择地方是因为那里有熟人或者有相对确定的工作机会,这一对夫妻来这边基本是因为喜欢这里的环境,熟人朋友也基本没有(当然只要到了那里,自然那里就会有熟人了,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啦),工作也没有着落。
& X S! k0 Q4 u. I
% \- E5 `0 n* I$ @: ~2 L6 Y两人商议,出来以后,无所谓专业,只要找到维持基本生活的事情做就行,于是商议先是先生找工作,如果收入基本够,太太便相夫教子,继续自由职业,他们的储蓄也就够半年基本生活费用,想这就是一个旅程,大不了再回去,给孩子说好了,看看这边,不要抓住不放哦,并且一切有命运看顾的,人生不也如此吗?谁看见有人按照自己安排的方式死去? 2 q. r1 S) F# t" @* S0 U! D7 f# k
) P9 E' l( G9 R6 F3 D0 i4 o
太太到达以后,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发呆,运动,写作,做做慈善事业,不紧不急,倒是把周围的一些朋友有些急,这怎么办呢?首先要生活呀。太太依然巍然不动,期间两人只是准备了简历。 8 \5 [3 P# ]/ C* u
. T5 ~3 t1 H. N) U5 d# R去年年底,得到了这边一个与先生专业相关的大公司的招工信息,先生还在国内,电话面试,面试也就面试了,尽最大努力就行,太太相信先生的工作能力,建议他一切照实告诉对方公司就行。 4 v9 [$ g4 i1 W8 Q
2 f" m9 n9 E5 t' s# _+ W/ b) a) J
后来,一切顺利,上个月,先生和孩子按计划再次来到这边,到中旬,得到了最后的offer,月底开始上班,而且,似乎给的薪水比起他们预想的要高,于是,他们按计划进行,太太继续她的半自由飘荡,先生继续一份本专业的相对稳定工作,孩子欢天喜地的上学,注明一点,这一个家庭是有信仰的,这算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案例吧。
2 s: \7 m6 J! i, s; R) G% o/ u! O4 T5 C5 C3 t1 o. G3 s
第二类,过来5-10年的移民。个人接触比较多一些,第一种,世俗眼光衡量算比较幸运的吧,一对在国内学习核工业的年轻人,现在已经七年左右,来这边之前因为国内公司的原因就找到了工作,过来以后短期失业两个月,之后重新上岗。
# X2 o, Y) a: r& ], H( H" }2 h8 c& ?$ y4 R
之后就再也没有挪窝,住处离上班开车一刻钟,于是,换了房子几处,养了孩子两个,父母接来两对,看起来也是其乐融融。只是,先生却是一直想着回流,觉得这边生活虽是好山好水,但的确好无聊,但是,太太不想,孩子上学又咋办呢?于是,先生在一年一年的纠结,每年把回去作为节日,但同时又叹息回去时候自己也是一个客人了,乡音无改鬓毛衰,笑问客从何出来。 $ \( y/ H/ ?* N$ `4 q: s* `' w
/ c+ r1 J) e9 O j
最近又开始念叨回去,原因是公司要被兼并,可能会有变化。先生的心就在中国呀,家里的老人们基本一个英文不适,不知他们下一步何去何从。 ! S- y; z, d" H' k
& ?! Q( [) n" V. a; h$ I; l第二种,是来这边似乎有些较大变化的人,一个是在国内就有明确规划,开始过来也打算学习重找,但因为在国内从事类似工作,在这边半年类找到了同一工作,于是信心爆棚,继续开上国内的顶级轿车,买上大房,过上了花花生活,只是,只是,家庭发生问题,具体情形我不知道,只是知道两人离异,孩子随妻子回去了中国,这位先生把自己父母接了过来,继续过着拼命工作,然后养房养车,业余时间运动,找找女朋友,似乎还是信心满满,但在三年前的这边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他没有任何准备的被下了,这一个“打击”,让他收敛了很多,尽管半年之后,他又回到了原来的岗位,但此人低调了许多,车的档次降低了,人也内敛了许多,把人活着的三分之二时间都献给了工作,他是我见过的最爱工作的人,但愿他能走好。
( D5 z T! S0 P- H* T) v9 m- ?# O( @0 h
还有一位也是二千年左右来这边,做外贸的,他告诉我,到目前至少换了八份工作,基本都在华人的小公司里,每一次换工作的原因都是老板或者同事不好,我不清楚实情,但和对方一次共同办事的经历中,有些感触,因为事先说好了共同做一个项目,我个人风格,决定了就去做相应的工作,一般不会改变,但期间我有两天没有联系,此人疯狂的电话邮件我,要确定此事有无变化,当时,很有些压迫感。我不知道他工作的环境会不会感觉这种压力,后来他离开多伦多去了蒙特利尔,买了房子,因为说他的女儿在那边上学。嗯,这些年,太太一直在国内。不过,最近听说,他这份工作维持了至少半年以上,而且,女儿毕业也找到工作,太太决定过来一段时间,也许他的不安定感源于家庭和内心吧,但愿这些相信自己的人一路走好。
5 K5 v; `, }1 P; Y$ A& ^
5 V2 z0 F1 C- l% s最后一类,来这边超过二十年或以上的,他们已经经过风吹雨打算是落地生根了吧,我认识的几个朋友,已接近中国的退休年龄,有的已经在安排准备周游世界,有的准备落叶归根,认识的更多一些人把自己的精力和财力贡献给其它新人和需要帮助的外界环境,让生命从零开始,最后这一类是我喜欢的,也是自己现在追求的目标。
- M- p8 a$ u5 B
& k3 y8 b# o0 i g$ F( A ]6 I$ L M* C# ^9 Q3 j
: L- o6 G4 a D7 ?6 y1 @" a' Z( u- n$ K* c
我想,芸芸众生,无论哪类,来到一个新的地方,生存是第一要紧的,但心里的安定也是最要紧的,找工作时,先看清自己实力,再找准市场定位,适当的简历包装,应对时淡定从容,能尽快得到自己想要的更好,不能得到也不要着急,看看自己和能够提升的空间和愿望有多高,如果已经尽力了,那就交给上天吧,或许趁这个时间让自己放放假,把这段时间去游游世界,储蓄够多,就奢华一些,钱不太多,便风餐露宿,这样或许更好,旅程嘛,那样赶做什么呢?想起前几天经过华盛顿街头,奥巴马的车队威风凛凛驶过,路边一个“移动房子”里主人淡然快乐的望着,这个移动房子是一位流浪汉的全部家当,用塑料布包起来的一个街边长椅。 2 W4 e6 U' f: v4 h
* c @/ H/ j q5 h! v: u2 a5 H
人生苦短,把自己压得太紧,真是太累,压自己也会压别人,压这个地球。如可能不如给自己、家人、地球都减些压吧。 . q4 g$ E- O6 w4 b- ~) r% d
无忧资讯- f* w: w. w' [/ O8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