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三生
5 Z- b2 |# X) P, W: q6 i
& F/ ?6 P8 c1 ` 论坛上常见到关于印度人的激烈讨伐,部分国人喜欢冠之以“阿叉”, “阿三”或其他类似的称谓,不屑之意,不单溢于言表,而且义愤填膺。确实,他们不但长得黑不溜秋,经常抹着让人不得不屏住呼吸的劣质香水,还常常是一拎一串地占用了过多的社会资源,更可气的是他们操着比我等华夏子孙更重口音的英语,居然就占据了多数的经理职位——这里说的是IT 行业的中低管理职位。是可忍,孰不可忍?
( R' E* s, y. ^2 w
, W6 g5 ^) o- z$ M7 H$ m0 n* R" W9 f# k& r" v7 r# |
: X' m8 g& E' d6 F& X, s9 E
0 i9 J- A" P6 T Q! V3 `9 X7 z+ k确实,这种讨伐是否偏见姑且不论,需要直面的是,中国人和印度人(甚至整个南亚人)在加拿大职场的竞争是明摆地存在着。在白人眼里(毫无疑问,他们占据着职场的高层),我们同属亚洲人,技术民工,但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是中国人,而他们是南亚人,是印度人;反过来可能他们也知道这种区别。
9 N/ p1 S$ u: \$ `, j, E4 {2 a: p) W& Z9 c" G
在加拿大的技术职场,我们和他们的竞争兵不血刃,中国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强—感谢祖国的填鸭式教育,技术上不成问题,甚至成为大拿,而印度人口舌生花,嘴皮子功夫远在我们之上,于是我们辛辛苦苦蹶着屁股干出来的成果还得让印度人站到台上去白话,遇上提升晋级,他们居然还就优先——想想就觉得郁闷。而且在不远的将来, 从数量上说南亚人口一定会超过中国人,怎么跟南亚人主要是印度人和平相处,公平竞争,真是个让人大伤脑筋的问题。 % T, ^) w& ^# W4 B3 W$ M- `
o" Y. G% a, a笔者在加拿大的第一份非体力工作是在Bell做软件测试员,面试我的人是一个30来岁的 印裔青年 ——说他是青年,一方面是他确实年轻英俊,另一方面是笔者太老了,快40了转行做这个,个中辛苦,你也许懂。后来入了职,才知道他居然是Director,大公司高管!一年后跳槽到目前供职的公司,经理又是个30来岁的印度小伙。老实说,本人愿意秉承加拿大族裔平等的政策,自己不是当头的料儿,跟谁卖命不是卖?只要他出价合适。但不可否认的是,印度人确实占据了较国人多得多的管理职位。除了他们说着我们听不懂而本地人听得懂的英语,他们还有什么秘诀令他们如此幸运?
) I1 @; P; D+ }
+ [6 r* P/ k$ ]5 L9 @1 ?' G/ q) x7 }; a% j4 `' |$ B \+ \) Y
% g2 u4 Y; s0 u. l8 k' F+ B( S# @今年的天气有点怪,5月的多伦多已在流火,赶在长周末去店里买双凉鞋。店里商品丰富,顾客不多。看了几款凉鞋,质地式样还不错,唯一不太喜欢的是他们的促销方式,买一送一,这就意味着我要有两双一样的凉鞋——老实说,这不是我想要的。正踌躇着,边上一个人过来搭茬:“试一试,很好的凉鞋,试一试!” 是一个印度人,个不高,约莫30来岁。第一个念头他是店里的促销员,但一转眼就否定了—他并没有穿商店的工作服。
3 ]' J9 ]% ?4 u7 M* r; q
4 K" D5 v2 L) ]; N: v( E, g我试了试鞋,还挺合适,也算舒服。要不给老婆打个电话,我买一双,送的一双给老婆?可这多是男式的。见我掏出手机,又很犹豫,印度人说:“你不喜欢两双一样的,我也不喜欢。这鞋看起来很结实,穿两年肯定没问题,我没必要买两双。要不…咱俩人一起买两双,每人只付一半的价钱,你认为怎么样?”原来这家伙在这儿等着我呢,可我没有理由拒绝他的提议。而且他说他明天就要回印度,无需退换,不要收据。
- b' O- \; w& a# r
6 i; u4 `& X: ~0 N. \) t* C接下来的事情就非常简单,我挑了双10号的,他挑了双8号的,他付了现金给我,我去柜台缴款拿收据走人。临走,他谢谢我,我也谢谢他,确实是大家都合适的事儿。往高度上拔一拔吗?印度人找到了大家共同的利益点,并费了点心思和口舌促成了这件事。很遗憾,我当时只想到了我老婆,但即使我想到了别人,我能主动往前走一步促成这件事吗?实际上,很多时候,是的,很多时候,我们只需向前再迈一步,甚至只是一小步。亲爱的国人朋友,你呢?你能再向前迈一步吗?
$ e/ w1 t, q* N. Y; }
4 _4 R0 ?% M) Z8 {& B5月的多伦多已在流火,可以想象南亚次大陆得有多么炎热,我们这位聪明的印度兄弟可能正在享受他半价买来的凉鞋吧。
$ R& S3 \1 x- j; T& J& v9 Y' ^" i- ^+ p% n! O7 v! Y&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