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来源:明报6 i8 B$ k8 B. p; T1 U0 t. t
2 M$ X5 Z; t7 z( i& h+ S+ G
32年前的士嘉堡,拥有的中产(middle income)家庭的比例为96%,远超过合并前的多伦多市和905地区。现今该地区中产者比例剧降至14%,低收入者指数激增,成为三者中最贫穷的地区。有学者认为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该区工作机会的流失,尤其是有保障的工种一去不复返。 . {6 G! n! R$ x% z
1 R0 W Y2 m, B
昨日,由多伦多社会计划(Social Planning Toronto)、士嘉堡反贫联盟(Scarborough Anti Poverty Coalition)和士嘉堡公民行动(Scarborough Civic Action Network)等机构联合举办的一场社区研讨会上,服务士嘉堡社区超过35年的公民事务积极分子鲁克(Paul Rook)指出,30多年前,士嘉堡拥有众多制造业工厂,这些工厂为工人提供有工会保障的合理工薪,令该地区遍布中产者。
9 w5 i9 b5 a8 O: \7 f x* ]3 H! k) }
) e5 X* K: {) k. M8 ^8 k5 D, c: d
+ s+ s6 [' w0 g R3 z8 T“现在的士嘉堡已经看不见这样的制造业了,有工会保障的稳定工种,被侍应生和售货员等服务行业工作所代替,而且这些工作大多没有工会保障。”鲁克说∶“这就是为什么中产者剧降、低收入者剧增的原因。”
2 R# F& ]2 H7 z7 s% @+ @4 }# Y# R) v/ I2 D1 Z
) L! ~1 \8 Y2 t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调查数据,1970年士嘉堡中产者比例为96%,较高和较低收入者比例分别为2%。2010年,该区中产者比例为13.6%,较低收入占56.8%,低收入则为26.3%,较高收入和高收入者分别为2.5%和0.8%。
& E3 \' E5 b# v/ h2 u0 S; h2 g6 x0 M& F9 o4 E2 k: f9 _
1 a4 X, J; q, y! |0 N0 ~# w' O& M+ t* D) {% b
鲁克强调说,士嘉堡现在的处境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那些企业的雇主来说,他们总是首选为多伦多市中心或者其他城市提供工作机会。 . _* z6 `. C1 b* D5 P
* a( {; D* o+ @! n+ l, u3 L0 J$ C2 o- x# W
他说∶“我们现在要应对的最重要的一场‘战斗’,就是要外面的人了解士嘉堡的现状,从而为本地增加好的就业机会。” : }5 `& r, n5 R& i9 u3 V
/ h5 x' x3 ^* m3 g( ?" m8 T* |& z
另一名拥有28年政府社会救济工作经验的学者斯特普尔顿(John Stapleton)则指出,近年来随着有保障的稳定工种逐渐减少,一个新名词“在职贫穷”(working poor)随之而诞生。 , u5 n0 c3 n: M. L- P
- K" ], c* N$ r2 _ k4 A( E3 c
2 s; r7 L$ V# |1 N
斯特普尔顿解释说,“在职贫穷”的定义为税后年薪高于3万元,又低于中低收入者平均水平,年龄在18至64之间,能够独立生活的非学生者。 0 e" A7 S) o1 p; x
* E& C$ @5 B6 r' ^7 M; T0 Q/ L! ]( v
根据他提供的研究数据,多伦多2005年的“在职贫穷”数量达11.3万人,该数据从2000年至2005年间剧增42%,而其中移民“在职贫穷”的比例最高,达到73%。
5 i: K- W9 I% B5 ~1 }+ t2 B# c
9 j9 b( g8 N6 y% L: O; v) H s( s他补充说∶“我这里所说的移民不仅指新移民,是所有从加拿大以外来到多伦多生活的移民,不管在本地生活了多久,他们多为‘在职贫穷’的代表。”
- F9 V& p- }# W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