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5)  鸡蛋( 0)
|
呵呵,有点跑题了。
r9 F4 ]) o: P7 w! L) z$ c与“诺亚方舟”对应,中国人有“女娲补天”的传说。
: v6 n0 ]6 @$ T( v2 |! @+ |6 l8 B下面我们比较一下异同:& i( G. P, T9 S( w' c0 H$ e% `
共同点:6 l+ w( y. w8 q" B0 a4 z' o# x& c
1 名字相同:按原始的希伯来语圣经,“诺亚”更准确地音译应该是“女娲”。所以,现在中文译本中,“诺亚”本来就应该改成“女娲”。
4 I( U& v6 K/ F5 m2 背景相同:发生了非常大的洪水,雨下个不停。% o8 K$ }! X: d# a' u/ q2 u
3 角色相同:大洪水时期的首领,大洪水后幸存的全人类共同唯一始祖。
$ F/ J' |8 `2 n3 \6 [) h! ^' N* u
不同点:. { a) |, a8 ` y e& C% @
- D' w9 V2 j( E2 U1 逃生手段:& |) e: P8 U# n
" o0 _0 O' `% _$ X+ A圣经:造了一个大船% x3 d4 E( ~" w1 f8 Y
女娲:把芦苇烧成灰堆积起来,挡住了洪水。
3 [/ ?* |& h5 c0 S) r
8 |, D" b8 Z+ v5 |3 x( z2 雨停的原因:! O, Q# V/ o' P# B8 s
+ F& {# h [2 e/ y1 M/ H' O
圣经:神让雨停了! |9 Z3 R( d2 T# z0 @
女娲:用“五色石”,把天的漏洞补好了。- u, m, n7 f2 l# q0 Q
. ~9 H m; w6 i2 ?显然,共同点是基本的主体,大事件的事实部分,而不同点是枝节。不同理念的民族,说上万年以前的事,细节有些差异是可以理解的。
6 k1 B. L4 y5 }' B P5 L! C$ U) L" n+ k2 j& ? Z
说人类是诺亚(女娲)的后代,更具体说,是诺亚的三个儿子和儿媳妇的后代。诺亚有三个儿子,闪、雅弗、含。
% d7 _% K" a; ?' s: V圣经主要记载的是闪这一支,因为这一支出了亚博拉汉。
' Q5 \8 U3 X, B3 Y' U1 e
5 Y( v- q! f0 X9 A在国内的时候,有个比我小几岁的老太太在新开河边上讲圣经,说:“大家都是亚博拉汉的子孙”。我说,亚博拉汉,严格考究起来,是中国大禹时代的同期人物,应该比黄帝小几百岁,不可能是中国人的祖先。& w N) S1 m7 Z9 {
亚博拉汉,是犹太人的祖先。从闪到亚博拉汉,过了上万年,闪不可能就这一个后人。可以认为,犹太人、和当时人数更多影响更大的活跃在中东和远东的苏美尔人、古埃及人、古印度人、中国华人、波斯人、巴比伦人、亚述人,都是闪的后代。特点是肤色中性,不黑不白。1 f0 [: h5 H8 N, K- U7 c
6 l, ^# S7 g) J- F0 r2 {$ Y含,圣经上说肤色“较暗”,当是非洲人的祖先。' d+ `% L& i& ?1 }( e- b2 @, g
; G. Q+ M3 \$ M( W0 b5 w9 X3 I
雅弗,应该是后来兴起于罗马和欧洲其它地区的白人的祖先。
* |' P9 i9 ^, O, ]! ]7 m6 E4 y+ x) X: I
[ 本帖最后由 扁舟 于 2006-11-26 14:4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