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亮灯
s' \9 r; K4 U9 q; j: Q/ T9 w& {
加拿大是天堂吗?不是。LG刚登陆就被骗了,还是被同胞所骗。对移民后要经历的大苦小苦我们都有思想准备,就是没想到还会有打官司的经历。事情还得从LG刚登陆时说起。
3 H/ o7 ?' E9 i, y- G6 B4 Z. U5 T5 E- F- P. t# `, R- \ I/ ^$ z
骗人的“协会” & L) ~ n/ ^5 s) X2 @, p5 l
" }/ w- C2 e, a1 w& _2008年LG登陆不到半个月就找到一份不需拼体力、有点技术含量的工作。有了工作,生活稳定,心也安定下来。LG开始骑驴找马地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工作。这时,看到网上有一则中文招聘信息:某金融协会招聘项目管理经理。上面还写明:其项目管理团队的宗旨是“将加拿大有关金融、投资、管理、营销、项目开发合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整合起来,为加拿大、中国等有关项目提供一站式的项目管理服务”。 4 K a' c! ?* S3 ?- G
$ H* V* j6 a. {8 o" [5 C! i1 @. Z说是招聘,其实是没有工资的松散组合,且只占用业余时间。LG想去试试,在国内他曾多次为集团公司成功引进国外合资合作项目。可以说这是他熟悉的领域,如能以此为入口,促成加中合作项目,同时积累工作经验,还可为将来找到专业工作做些准备。经过面试,LG被录取了。同时录取的还有几个和LG差不多背景和打算的人。
! p. Y( @! m- g5 \: S5 T2009年3月,在该协会会长李友(化名)的主持下,隆重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中国驻温哥华领事馆的领事及温哥华众多华人媒体到场。会上宣布,由该协会和另一团体联合主办的招商会将于2009年8月在温哥华举行。在会上印发的“加中合作项目招商指南”上,所列出的投资项目洋洋洒洒有好几大篇,“有包括粮食产品加工,绿色大棚,农业、生物、奶牛饲养,酿酒,金矿铜矿开发等八百亿的项目待开发”。当时有《明报》记者就“八百亿的项目”提出疑问:“八百亿不是个小数目,你们怎么保证这么多资金项目的落实呢?”发言人回答说,有萨省及BC省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会后,温哥华的各大媒体都对这次新闻发布会作了报道。
, `4 N$ N& \& Z. R' i* E: u3 ~% P
" A/ r% e9 n8 e, G/ P
% Y6 I4 [3 d6 o) @- d) [& A就在新闻发布会当天,会长李友向每位工作人员收取了一千元借款,他说该协会是非盈利单位,没有资金,前期启动项目需要向大家借款。待项目开展起来后归还。当时参加会议的有七八个人,包括李友在内,有五个人交了款。(按李友的说法,没交款的人算自动退出。) . ^6 _7 D/ _# @; m# q
$ r& q% p r# h
) U, I W* ?, S, W说实话,在决定借款前,我们还真认真论证了一番,警惕这会不会是一个骗局?经分析认为,“协会”是政府审批合法注册的组织,会长李友与加国政府官员及领事馆人员很熟,在社会上是有影响力的人物,有这样的背景,即使想骗钱也不会只骗这区区几千块钱吧,由此而损失的信誉远比这几千块钱重要。李友要想在温哥华继续生活下去,就不会做这因小失大、自毁名誉的事。按我们当时的理解,要想把招商活动开展起来,需要每个人投入许多业余时间,会长向大家借钱的目的,是想以此拴住大家的心,让每个人认真投入精力去促成活动的开展。
2 |4 j8 w# A8 O" A/ `0 z3 ^0 c
! y2 R8 O+ V' ]5 W5 n大家本以为有现成的项目,围绕其开展工作,主要是去争取中国的投资合作方,但在讨论到具体项目时发现,对外宣传的八百亿项目只有写在纸上的列单,根本没有委托、授权和合作意向等具体文件。在大家的追问下,李友解释说,新闻发布会上说的开发区只是虚拟的区域,要求大家各自去找项目。当大家提出需要有一些资料和制度保障时,李友就说目前还不完善,让他们这几个项目经理着手编写。原来整个招商活动只是个宏伟的空框架而已。
, f9 `3 s4 K) \' h( z- R. x8 Y/ J' M6 p+ [, @& F
, ?, ?, X) a9 o1 Z9 ~$ h
刚开始,李友对来开会的几个人宣称,该协会与合作团体招商会有两班人员,大规模的项目和人员在另一班人员那边。大家提出,需要共同参与研究问题,于是“两班人员”才坐到一起,此时真相暴露,所谓“八个项目团队”都是子虚乌有的空谈,所有参与人员加在一起也不足八个人。这时大家才发现,李友有很多虚假的说法在欺骗大家。作为协会,很多行为都是不规范的。于是大家要求查看协会注册批覆文件等信息,李友则多次推脱回避,始终也没有人看到过上述内容。
; D3 E9 L$ e" M- m$ \! u/ X' }; j6 T; g% r, N; {) I- K9 r
" a D5 o" |$ e; m* F: }6 |# T0 M到了2009年8月,招商会根本没有如期进行,且“项目”没有继续进展的可能迹象。在之后的接触中,大家逐渐看清了李友的面目。他的办公室是临时借用的,没人知道他的确切联系地址。而且大家回忆借款当时,他甚至不给开借据收条,是在大家的坚持下才勉强写了收条。说明他当时就有赖账的想法。 }* z9 M2 `6 L% @/ e( H* w
! C! I" O! s, F) h( }" m
于是几人分别提出要退回借款。李友开始找出种种借口推脱抵赖,拒绝还款。一会儿说钱不在他手中,一会儿说钱已经花完,一会儿又说钱没有动用,最后干脆采取逃避的做法,不接电话,不回电邮,玩儿消失。6 s; G) A3 @& L5 W9 d: [# B8 q
' F+ W! d5 a( f% [
在加拿大,名誉比金钱更重要,而李友却敢拿自己的名誉换钱。他的伎俩就是周旋,拖延,直拖到对方放弃,他的钱就骗到手了。而这几个被李友招聘来的项目经理,原本在各自专业领域里都是佼佼者,猎头公司追逐的目标人才,在加国为找工作上当受骗,心有不甘,遂决定诉诸法律,在讨回公道的同时,将李友的骗人行径曝光,避免他人再上当。
: o" |3 A% W: a+ R
* k6 v8 p* {& c% R* n9 w; ]1 e# |. O6 P, |. E3 @1 E
与无赖打官司 $ u3 d5 ~$ j6 \) \% F# y
& c; P5 { Y2 w/ x. d
, y( g* c0 [/ ~$ h这个协会就是李友个人注册成立的,后来才知道,在加拿大成立个什么协会太容易了,谁都可以申请成立。李友就是披着“协会”这个合法外衣行骗的。按说应该告他诈骗,但因找不到其它证据,四名原告手中只有借条,所以只能告其借钱不还。
& w* u# V8 o: K4 M. R) X% `0 M; {- G$ k% z) A
2010年7月,小额法庭以民事借款纠纷立案,然后是两次庭外调解。上诉一年后,才进入法庭预审。
5 [. s- ^4 i$ T. x8 \6 S; M- j4 a$ U% s5 r* L* |8 A' G1 J. ` G/ D
2011年9月开庭预审时,仍属于庭外调节。预审在一个像似办公室的屋里进行。事先双方按要求递上了说明材料,期间又补充了几次,法官对整个案件已了如指掌。法官先问四名原告:你们都有工作,打官司会耽误许多时间,如果能协商解决,少还一点你们能接受吗?四人回答,愿意协商。轮到问李友时,法官直截了当地问:“你打算还钱吗?什么时候还?你要出个offer。”李友带来一个翻译,回答说:“我没钱”。等于承认自己借了钱,但不想还。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法官详细追问他:“这段时间你是怎么生活的?”你有房吗?有车吗?孩子上学吗?日常开销用款从哪里来?等等。李友始终不正面回答,左绕右绕想扯开话题。结果与前两次调解一样,都因李友没有诚意地耍花枪而没有实质进展。调解失败,只有等待正式开庭了。 51.CA 8 ^- \2 ^! u4 l9 S( q. Q
. y* t: V6 s: e* `8 Y+ C2012年2月9日是正式开庭日。民事法庭只是一间大点儿的屋子。原以为是有原告席、被告席、旁听席的正式法庭,就像电影中的场面,而实际只是一个稍大些的办公室,甚至还不如调解室的面积大。
6 k$ X) H3 {. H; o" ?/ i
4 f, [, X- Z1 T1 k. d
0 l& ^0 D0 [( t/ ]7 M* l% u前两次负责调解的法官都是香港人,正式开庭是白人法官主持。法官坐在前面的桌子后面,类似教室讲台的位置,对面摆一排桌子,原告被告各坐一边。书记员按程序点名,念委托书,要求每个人要诚实,对自己今天说的话负责等等。申明整个判案过程需一个小时。
/ t/ Q3 A0 W" `7 ~8 R. y2 ~9 G: h4 V
法官言简意赅地陈述了事实经过,然后向原告被告提问确认。从几次调解到开庭,李友每次都请翻译来,因为他英语很烂。LG等四名原告只在最后一次请了翻译,费用是每小时50刀,按2小时起价。 " ~0 b/ u1 W( ?" z D- R0 p
& f# \, Z, s/ v+ E在法庭上,李友仍在耍赖,说他还有证据,法官不客气地对他说,已经过了程序规定的期限,你现在没资格提供材料了,只需回答提问。 , T. b7 U& y/ p5 o0 s/ D8 @
3 R+ X& j4 i: T* h8 G7 S
9 o, [+ X4 A' ]/ Z7 G8 b: B* j然后问李友:“你收到借款了吗?”
4 K0 Y$ ]1 s1 G7 |& X2 \7 q# Y& S( o- @( Q" C: V( x! v' _
李友:“收到了”。 : {% N) |& o$ }6 h
8 E* b3 y/ y. ]: `3 Q
0 q5 `4 }6 Q$ U" I5 G0 T
/ ]0 b" N* Y* d. |8 }, E1 S法官:“还了吗?”
' E/ Q6 Z! k7 v+ u- ]! i# B7 z/ E
& {; T, J2 t1 M李友欲辩解,法官再次打断他,说已经给过你机会了,你没必要解释,只需回答“还钱了吗?” 0 T4 H5 }( y4 c4 p$ n" |
' v% b& K" `, T! x李友无奈承认:“没有还”。
* ?2 v$ W+ |9 P' F8 k$ s; \+ l/ E" U- X, A2 r2 e; b4 g8 v# l% V( [
一个小时时间到,法官宣布判决结果:被告李友是协会的头儿,以开会名义借款不还,自己私自花掉,事实清楚,证据充足。应还原告四人共4千元钱,外加从09年8月起到今天的利息,以及原告四人的诉讼费,申请费等费用。
) k' g: ?0 L/ M6 Z v4 L7 A0 t) O1 |, t% F' v- L
从提出上诉到审判结束,历时一年半。官司虽然打赢了,和骗子的周旋却并未结束。 . T* ^" i" B* |# M3 c# b
( w0 k# n2 K+ B/ _1 H
9 j' A6 p/ f8 x2 _
3 N9 I) Q2 m4 O) R, R法院判定李友应在指定的时间内还钱,但李友居然无视法律,像玩游戏一样给每个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虚拟还钱过程,然后就消失了。 6 V- {6 B, `8 d0 O% e) y( ^
$ G; ^2 _% J6 m8 [1 R+ q, M7 n) O8 Y: C& O" }
加拿大是法治国家不假,法律严明,但面对欠钱不还的无赖,还真没有更强硬的措施。让李友还钱的方法不是没有,一是一旦发现他的银行帐户里有钱,即可扣下还钱。可李友留给法院的帐号里从来没有进帐的钱。二是可以他的不动产顶帐,即把他的房产、汽车等作价拍卖还钱。可那还需要再付一大笔费用给法院。所以,赢了官司一年后的今天,LG他们仍然没拿回自己的钱。
& L' \. ~+ c0 P& J/ d/ n& F5 C* b8 M( p5 c: O: M
更让人不能容忍的是,这个惯骗、资深骗子李友,居然又在网上发招聘项目经理的广告,故伎重演,继续欺骗不明真相的人。很可能在骗LG他们之前,就已经骗过很多人了,只是每拨人都和他耗不起,只当是吃亏长见识了,只有LG他们继续追究对他进行了起诉,结果李友虽然输了官司,照样可以不还钱,他就有胆继续行骗。我把经过写出来,以LG花学费买到的教训来提醒后来人,加拿大不是天堂,移民中也有骗子,尤其要警惕打着协会、商会幌子行骗的人。3 v# p$ L7 x* r; [1 h: W) K3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