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5)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rockylily 于 2014-9-25 10:26 编辑 * P% k2 z; G9 h( O! R# u0 V6 T0 z
% h1 t: O5 c$ u# @8 f3 s
原帖及照片见:' E0 D' K' S0 {6 L, h2 T
http://bbs.foz.cn/thread-82141-1-1.html
, \4 i: q z# D6 U3 i/ U/ T) R$ \8 f# N$ Q7 l9 y
8 u) |; R9 G n2 a
/ P$ Q; d# H1 p9 f
" Z$ s9 s4 _3 t% H+ b* \2 ]7 R3 P人生無常,淨空老法師經常提醒我們,要把每一天當作生命裡的最後一天,好好把握。7 X4 t, R+ j9 z2 {5 c
& x! d4 ~ a6 A# u5 V
* C% R! v, g7 c4 D 我們確實不知自己終究還有多少時日可以學佛,如果道業未成,卻一口氣不來而仍在六道輪迴、流轉,實在可怕… 而且,如果累世習氣無法革除,修學也難以成就。曾師姐與末學也有同樣的感受,所以幾經思量之後,我們彼此鼓勵,決定以嚴謹的菩薩戒條來鞭策自己斷惡修善,建立正知見,所以於2013年11月10日同往正覺精舍受菩薩戒。" P" C: _1 N" B+ E) k
/ Z6 u3 n* l3 R& F4 D
9 Q* D5 ^3 K) F 正覺精舍傳授菩薩戒只要一天的時間,這給不能住道場多天的同修們帶來莫大的方便。我們在受戒前,依正覺精舍的要求,在家先行預習了梵網菩薩戒。末學因還需看淨空老法師講經,只將李圓淨居士的《菩薩戒彙解》看了一遍。曾師姐則一心一意的看了多本相關的講記,比末學更為精進。" p) F' i( A! c9 Z
$ q+ K# z. |1 n8 s" F% p8 J
3 G. L9 `6 N3 S. ]. I, P# | 這天一早,末學與曾師姐、免師姐又來到正覺精舍,在入口處的公告欄上,我們各自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編號,末學在西單,兩位師姐在東單。今日受菩薩戒,必須搭縵衣,有同修發心免費提供縵衣與大家結緣,末學請了一件,然後進入戒場。正覺精舍場地不大,在廣場架設的棚子下就是菩薩戒場,地面先鋪上了建築所用的模板,再鋪上大片塑膠墊,因此大家可以脫鞋進去。正覺精舍樸實無華,可貴的道風勝過一切。
$ K- D- {" l H3 E$ l# B' H# `) S& J' b
& I- ^* Y: g7 W8 D- V) k
6 c$ u# |1 }3 A 7 E6 s( Y0 \. T# K% b: R" \
縵衣其實就是一塊有掛鉤、釦環各一的方布,如果沒有學習,真的不知如何穿到身上。有師父慈悲示範,也有同修熱心教導,新受戒佛子紛紛學習。受菩薩戒一定要搭縵衣,所以無論是否已學會,此時一定要把縵衣搭到已穿了海青的身上。為了受此千佛大戒,大家穿海青、搭縵衣,歡歡喜喜。
( b R5 b" n! z% g k3 T- B! a4 p1 W
$ {% a5 u. K. Z
, m; N, T( C" I1 H% m! Z0 h. B R6 k* b) g ]; s( N
/ ~* _3 O( X. G) v0 l8 `) V0 J4 O" o! B
e% K0 Q/ B4 g$ D. {
4 M. U" S( ?5 U+ A5 c. y
_6 ]) o2 Z8 Q+ A( \
% ^ M) ]) H6 X' d' R9 ~8 `8 i6 G, ~9 q3 {! V
戒場內的同修不少,聽說今年的戒子比往年還多。維那師父幫大家再整隊,各就各位,井然有序。尊敬的上果下清和尚先為大家開示,和尚威儀清淨,目光炯炯,精神矍鑠,威儀中並顯慈藹親切。和尚以《六十華嚴經˙卷四十三》的一首偈語,對戒子們開示並表期許之意﹕! P& s$ V1 ?3 p5 I; ^4 ^$ O; M
$ k6 N: e& @, ?# o( _+ C r
8 e. d( h( Y* d: m
( u; ^2 L, S, C) W# K& R菩薩心如地 饒益一切眾 柔軟慈心根 無上大悲莖1 D% F4 q/ z. g% R7 ]7 e
* a' R' J8 u9 F7 l& Z; Z$ d. f! q# g
功德葉智花 持戒為妙香 如來淨慧光 開敷菩薩華
5 D2 v3 y; ?% ^9 S* b+ U
( u0 n* q, c/ o ]' S6 D2 |5 t不著有為水 普令眾生善 真心為種子 慈悲為根芽) M' {# H$ y G6 b' @
6 ?& k% W$ d& ? C+ C, ^
智慧方便莖 五度為枝條 禪葉諸明華 一切智為果# F9 ]6 {: j2 b5 m6 ~+ }/ s* k
6 t% G2 h' M) |; G/ z
; E0 c/ X5 J8 e& @% H4 M c* @5 V2 S/ T
果清和尚的開示鏗鏘有力,鼓舞著大家,為大家充足了信心。天因法師、果良法師也慈悲開示,並發下觀想、納受戒體的說明資料,讓大家於受戒前再閱讀、練習(此說明資料另附於後)。! _0 J. K# U' b/ \" }' }) _% ]6 p- [
: n* ?! W7 t$ y( R
5 [7 v# A) }! e: P
之後,大家排隊進到壇場後面,由多位師父為我們一一燃臂香供佛。香觸燃皮膚雖然有點痛,但維那師父要我們大聲誦「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果真就不痛了,而且香也很快就熄滅了。師父說,回去不要擦藥,爛得越深越好。末學體會到的是,燃臂香處會形成戒疤,戒疤越明顯越好,越有提醒自己已受菩薩戒、應行菩薩道的作用。網路上有學佛人指稱燃臂香供佛像烙刑,事實沒這麼誇張。三個直徑約半公分的小圓錐形香炷,貼在手臂內側,燃燒的時間很短,而且熄滅之後,一點痛覺也沒有。只是要特別注意傷口癒合之前嚴禁碰水,洗澡時,先用防水的OK繃防護,洗澡後再拿掉OK繃,若一直封著防水的OK繃,傷口會化膿。所以必須讓傷口能透氣,這樣一段時日之後,就能順利痊癒,並形成戒疤。學佛人以苦為師,以戒為師,末學認為燃臂香供佛,正可練習放下身見,學習慈悲喜捨。
" G9 m+ S: {* W& a* o, P
+ K3 O3 c. g1 B# [* _ ; _6 C, E6 _) Y; p( D
午前,精舍特地「辦桌」(師父說通常由居士發心),以各色美味飲食宴請我們這些即將受菩薩戒的戒子們。慚愧,我們都還沒正式受戒呢,這是精舍法師們的慈悲愛護。恭敬的享用了這豐盛、別具意義的一餐,就該時時提醒自己不可再當糊塗凡夫了。; O0 X) j. V4 s# L |
2 i9 u9 j4 |7 F# z$ v
, e$ w$ Y: J% Z9 i 午後,受戒之前,維那師父仔細、鄭重的為大家講解行程中的重點,一再叮嚀如何進行、如何回應,教導大家如何前後傳遞儀軌(雙手恭受儀軌,順時鐘轉半圈交給後面同修,再順時鐘轉半圈回原來方向),如何捧儀軌問訊(雙手舉儀軌齊眉即可放下,無需點頭躬身或彎腰),並且先發下戒碟讓大家核對姓名、法名等等,希望保證受戒儀式的順利與圓滿。維那師父的一段話,令末學特別注意,師父說﹕「還沒受戒,戒碟一定要先收回來,因為能不能順利受戒,還不知道。」末學這才明白,原來受菩薩戒需要因緣具足,若因緣不具足,即便來到會場,也不一定能圓滿受戒。可見要受此千佛大戒是多麼不容易啊!' \# w/ u; ]6 G- h
6 W7 P4 B; r2 G5 a) N! D
; g- p" s* ]" _- e% v
4 j! I/ t& p y
( c$ T2 h+ f; L! [$ d+ W: H8 z; K' `2 _- ]' o, G2 S1 x% {& Y
下午隆重的受戒儀式開始,禮請戒壇三師﹕秉戒得戒本師和尚──上果下清律師,秉戒羯磨阿闍黎──上天下因律師,秉戒教授阿闍黎──上果下良律師,為大家傳授菩薩戒,依序帶領大家進行多項儀軌。菩薩戒儀軌要比五戒、八關齋戒來得更多細節,末學記憶不周,難以詳述。印象深刻的是,過程中常需長跪或禮拜。菩薩戒法需於十方諸佛菩薩前受,所以必須翹勤禮拜十方三寶,並且奉請三師──本師釋迦牟尼佛、文殊師利菩薩與補處大士彌勒菩薩降臨壇場。在此查得蕅益大師的《重定授菩薩戒法》http://www.ouyi.mymailer.com.tw/ouyihtm/012/012-3.htm,想受戒者,可恭閱參考。(內容約為請師、發菩提心、能否受三聚淨戒、悔過、發願、頂受無作戒體、三說菩薩戒、說十重戒相勸持、迴向等等)
# `# {0 h- Z l9 j+ G: ?1 ]$ y; A! x. ~, `: ?
& p0 k0 Z i {; i8 G& @2 R) p 觀想、納受戒體是受菩薩戒最重要的項目之一。尊敬的三位戒師,為大家鄭重「作三番羯磨」,引導大家觀想、納受戒體。在此恭錄蕅益大師《重定授菩薩戒法》之文字說明過程﹕「佛子。既發弘誓願竟。我當為汝啟白三寶。證明受戒。汝應一心善聽。作意諦思。當知初番白竟。十方世界妙善戒法。由心業力。悉皆震動。二番白竟。十方世界妙善戒法。如雲如蓋。覆汝頂上。三番白竟。十方世界妙善戒法。從汝頂門。流入身心。充滿正報。盡未來際。永為佛種。此是無作戒體。無漏色法。由汝增上善心之所感得。是故汝應至誠頂受。」3 b: w' A1 v' A; n
$ U0 A+ Q4 l# {* r" S" L1 B
/ `0 G% C1 X2 |0 S3 K- S8 I; @; k 納受戒體之後,戒壇三師又輪番為大家三說梵網菩薩戒名(十重戒為﹕第一殺戒、第二盜戒、第三婬戒、第四妄語戒、第五酤酒戒、第六說四眾過戒、第七自讚譭他戒、第八慳惜加譭戒、第九瞋心不受悔戒、第十謗三寶戒。四十八輕戒請自參考梵網菩薩戒文),過程緊湊莊嚴。9 f5 m2 s- Y p) l+ m& G, Q
_$ p: J& ~& k, ]7 r! g4 C 5 j4 y& a. M+ n# u2 \
菩薩戒的內容包括了三聚淨戒﹕一攝律儀戒、二攝善法戒、三饒益有情戒,因此受戒佛子必須持律儀、修善法、度眾生。菩薩戒的受持盡未來際,蕅益大師《重定授菩薩戒法》云﹕「佛子。受十無盡戒已。其受者過度四魔。越三界苦。從生至生。不失此戒。常隨行人。乃至成佛。當知如是菩薩所受淨戒。於餘一切所受淨戒。最勝無上。無量無邊大功德藏之所隨逐。第一最上善心意樂之所發起。普能除滅於一切有情一切種惡行。一切別解脫律儀。於此菩薩律儀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數分。計分。算分。喻分。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攝受一切大功德故。」( h9 b% v/ I: H
' o8 p- ~4 G8 V6 V5 E
9 x4 Z) L( ~: q- b* A+ n1 g1 s 梵網經菩薩戒本最後一段偈文,亦如是說﹕- I1 P+ d1 f6 L5 N" r2 j
' p$ R2 K( G$ |$ u* d. x1 o; }: e明人忍慧強 能持如是法 未成佛道間 安獲五種利
4 Y3 P0 W* ~2 a 一者十方佛 憫念常守護 二者命終時 正見心歡喜) j# T1 U8 P$ Z( E
三者生生處 為諸菩薩友 四者功德聚 戒度悉成就6 }1 J0 A% S; m e8 Q
五者今後世 性戒福慧滿 此是諸佛子 智者善思量# R% `- X3 q0 E8 d/ k& n
計我著相者 不能生是法 滅壽取證者 亦非下種處
: w8 I: u+ r0 e, {* t 欲長菩提苗 光明照世間 應當靜觀察 諸法真實相
8 T: R m7 u! r 不生亦不滅 不常復不斷 不一亦不異 不來亦不去5 E ^. D" C! a H
如是一心中 方便勤莊嚴 菩薩所應作 應當次第學
6 k% n0 b) s* _8 E. ^! H 於學於無學 勿生分別想 是名第一道 亦名摩訶衍
' @: T# P7 f1 J 一切戲論惡 悉從是處滅 諸佛薩婆若 悉由是處出+ F4 u+ `) V7 C
是故諸佛子 宜發大勇猛 於諸佛淨戒 護持如明珠' ]8 z! R) |5 ~: C
過去諸菩薩 已於是中學 未來者當學 現在者今學
3 v/ O4 c5 P! I1 ?8 }& x 此是佛行處 聖主所稱歎 我已隨順說 福德無量聚
( E9 j( S! j" Y% L# A 迴以施眾生 共向一切智 願聞是法者 悉得成佛道4 p9 B. N. k/ n# ]1 `2 Z
9 ~) C1 j3 v' d' Z, B9 `
, N# S! Z- t. j$ u$ K& J7 D6 F
: c. D" X, Z8 N5 U" h3 v末學盡未來際當將此佛戒奉為圭臬,勤以自勉。
$ t' A8 t( C' i7 I: d* U( A6 o' c1 G
1 P6 t+ G" _0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