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77)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齐山 于 2016-9-21 20:26 编辑
8 e- {% j5 G3 I* n! w b
: v0 N8 g3 s- m$ c6 F0 D 汉字书写基本笔法!
; `( D+ }& I& E t0 A4 C: K) Q+ {: q! E% F! o, W7 S
提笔! t5 o0 ?. x! Z W7 n
笔锋在书写点画时不可能一样粗细,当点画要求变细时毛笔就要提起。因此,提与顿是相对而言的,互为依存的。提笔大多用于横画的中间及字的转折连接处、露锋出锋时。即前人所说:"密处险处用提"。注意提不要过虚、过细。' w. s7 V5 D: I" Z5 `0 W! L; p
; l: v! f. x' O% T' {; F7 n
顿笔
0 n; `+ C7 L5 P% B4 `# B1 s线条点画要求变粗变特出时,用力下按,所谓"力透纸背者为顿"。字的收笔处或转折处常用顿笔,其顿的力度大于"蹲笔"与"驻笔"。在书写过程中提与顿时常交错使用,有时提在前、顿在后,有时是先顿后提,所以要注意协调性,提按顿笔在行草中交互使用更是密切,正是由于提与顿的交互使用才形成了点画线条的轻重粗细变化。而在楷书中,提顿表现是很明显的,如一横与一竖就是两头都用提顿法。顿笔用的好,可使点画坚实有力,笔力充盈,但不要顿的太重,形成墨团。
4 {3 d# T- `% g/ c. i; H* J, k& L7 @$ \8 i$ K* Q! [9 g4 R- N
蹲笔& ]' t% v6 J/ o4 }
运笔方法象顿笔,但按下力度可轻些。在点画的轻重粗细之间有一个过渡性的动作,即是用蹲笔法,所以唐·张怀灌在用笔中说蹲笔是:"缓毫蹲节,轻重有准是也。"蹲笔和顿笔常用于笔画的转换过渡处。因此,起着调节换笔的作用。1 h. a* a0 W0 h* b4 P
0 p7 F" K) m0 L
驻笔$ s2 V f0 y$ O/ s$ p
用笔力量小于"顿"与"蹲"。是用于上一个运笔动作结束,下一个运笔动作开始,为时很短的转换间隙,即"稍停",力到纸面即可。这样驻笔一下,是为了准备下个笔势的开展。如横划的起笔、收笔之前都要顿,在顿之前先要稍停驻一下笔,然后再铺毫按顿。其它如转折处顿笔前,捺笔顿笔出捺前都要驻笔,以蓄势为顿笔作先导。清·蒋和曾说:"驻,不可顿,不可蹲,而行笔又疾不得,住不得,迟涩审顾则为驻"。
R g0 ~( M6 T0 t G* z
7 M* H% v" a) |, T$ N衄笔) ]7 Y4 ^$ i9 U4 Q3 u
即是运笔时既下行又往上,在写钩和点时,原来顿笔后挫锋下行的笔,突然地又逆转而上,即为衄笔。由于衄笔取逆势,增加了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充实加强了笔力,使点画线条更加苍劲。如颜真卿的楷书多"鹅头钩",就是把钩衄回到一个鹅头形的势态后,再出钩。
; [6 a" V; _' F; g& O) `- j! _. S
) V! p; @; @3 v6 y* o6 H挫笔
1 t+ W3 j( W) e1 K" Q, _. O就是运笔时突然停住,以改变方向的笔势,大都是在转角处,先顿笔,然后把笔略提起,使笔锋转动,从而变换方向。可见挫笔就是顿笔后又有一个微小位置移动,使笔法表现的更加完美,以弥补顿按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写钩或转折处,顿按完笔后还不足完成笔姿,这时把笔锋微微提起挫动一下,既可作调整,又可作转换笔势以利于行笔。注意挫锋要有分寸,过分则做作,太微小又不便表现笔姿和转换运笔。' m1 l0 q$ ?2 c( M9 F
5 V* N6 h" @- q1 ^0 Q3 N抢笔: r' k- U% C6 Y' z# y L) f
是指提笔入纸时,空中先落笔起势,或提笔离纸时在空中的回力动作。抢笔与折笔有相似之处,但折笔速度慢,而抢笔是快速的瞬间动作。如写横时,一般在起笔处先竖下再折笔向上,即横画直落笔,向右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内折线,而采用抢笔时,即可临空作成这一折笔动作,而后迅速落纸,即"虚抢"。写行草时,行笔较快,运转幅度增大,就可用抢笔起笔或收笔。6 c5 p. u# n' C% X8 A* }& A5 @: V
) c s1 S7 }% Y* h转笔
6 J: ]" I6 k9 Q3 y有二层含义,一是与"折笔"相对而言,圆笔多用之。即写字运笔时左右圆转运行,在点画中行动时,是一线连续又略带停顿,连断之间似可分又不可分。所以,汉蔡邕在《九势》中说:"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这样运笔写出的线条点画浑而厚实。二是指字中转角屈折之处,用圆转法写之成圆势。注意圆转的时候,运笔不要太慢,形成臃肿之病。
& Y8 c5 }- Q( G1 Q3 Q" X0 z% Y/ h1 U1 U4 ?3 X
折笔3 A5 J L/ \5 s7 r" c" p0 @
是对"转笔"而言,方笔多用此法。折笔时笔锋从阳面翻向阴面,即"方笔用翻",从而显出棱角方正,以折笔这一动作来带出方势。折笔的速度要比转笔快些,这样才形成方劲刚健,痛快遒劲之势。; V. }, ]! ~, x- r
. Q. I9 }" t( s5 E: |& A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foY9PRtPrv24hdIm#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