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9|回复: 0

达真堪布:一名大乘修行人必须要发这样的愿

[复制链接]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17-10-9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002bote1zy7eGudMG7O9c&690.jpg
: w- Z8 N, A7 y) Y1 {* i
       我初到汉地弘法时发愿:宁舍生命,不舍众生……很多人都觉得很震惊,很了不起,具足信心之人,会钦佩这位上师之伟大;不具信心之人,也许会觉得这人在说大话!其实作为一名大乘修行人,必须要这样发愿,并且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守护这些誓言。
. F8 [1 G9 V# q& L4 _( Y( t, F
- U( i6 v4 X! W* E: }) x3 Q       我们都是修持大乘佛法之人,如果连这个愿力都没有,那么所做的一切全都毫无价值。无论何时,都不能舍弃众生包括有形无形的众生。不舍是指我的缘份,人与人之间因缘不同,也许暂时无法利益、帮助他,但也不能舍弃。+ P% }+ G9 F* T6 _2 Y  n
5 a) |9 v# j; X+ T
       如何做到不舍弃呢?要发愿将来有能力利益他时,或成佛时,一定度化他,这样的发心也叫摄受众生。这样就不会有舍弃众生的过失。即使你暂时离开了他,甚至不辞而别,但以后有能力,有机会时,还要利益他,帮助他。有这样的发心就可以,这是大乘善知识的法相,要以这样的法相衡量是不是一位具德的善知识。
: c' v3 W& _" l% \+ [
6 `; [) n1 R; T# w4 M5 D  i2 T1 L       现在社会上也有这种现象,很多人依止善知识后,偶尔见一次面,做一下供养,就觉得OK了,其实不能这样。一旦得遇具足法相的善知识,就要长期依止。长期依止即是《前行备忘录》中所讲的,依止善知识时,并非简简单单的修行,而是要闻思,且要大量闻思,善知识也要给弟子们大量宣讲佛法。
. e( i7 e2 N4 b8 o! {3 | - a: y2 F, y" I1 b
       就像我们的上师如意宝,他穷尽自己的一生,为众弟子传讲佛法,后来生病住院还坚持通过网络给四众弟子传法,哪怕即将圆寂,依然持续给众弟子传法。这就是唯一利益众生,利益弟子的方法。
) ?+ ?7 y7 U$ m/ P9 M& M 7 M& |8 ~! W- h) M8 D
    “不讲法没关系,一灌顶就成就了,不用讲法,给大家传授一下窍诀就会见性……”没有这种事!佛祖释迦牟尼佛也是历劫苦修,成道传法,直至涅槃。他给四众弟子讲经说法四十多年,几乎日不缺讲,以这种方式利益众生,以这种方式摄受弟子。
- {* ^* s- f* C- {: S
* [( u* c2 X, S! L. O# B: s& T       然而,现在好多人的能力似乎已经超越了佛陀,信众很多,弟子很多,但不传法,也不讲经说法,按佛的教理来衡量,他无法利益弟子,也无法利益众生。% @4 o- Q& l5 b9 P
8 }7 z; Q! m% h- j- p' j
       希望在座的各位,在依止善知识时,要观察他有没有慈悲心,观察他是否用自己的生命来给众生讲经说法,如果有,就是具足法相的上师。否则,即使再有名气,再有威望,依止他也不一定能得到佛法真正的
功德和利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4-23 18:18 , Processed in 0.304892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