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0)
|
5 x* I$ z: [1 d3 R2 X8 r* h
* g* h: `% @6 s+ s8 o9 Z' b3 _
1 h2 S/ @" e- n: ]8 J e& K 佛陀证悟了人无我、法无我,觉性已经圆满了,以智慧转了三次XX,针对众生根基宣讲很多了义不了义的佛法。佛法有教法和证法,教法可以称为XX,证法更可以称为XX。
0 g9 L a. ]% f, i
: u8 v, H; @* _2 z
9 Z3 d' H M, c1 T5 D' c ) \ p' S1 b0 Q+ M y
' r/ f; w5 [6 @6 D ] k
* w: `- G& h; ~, i
教法是经律论三藏,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来传的,一个传一个,接连不断,传承也不间断。佛出现到现在至少有两千多年,在此期间都是这样传下来的。证法是戒定慧三学,这都是众生相续里的功德。但这些功德也是可以传的,当时佛也是这样给弟子们传的。现在也是,当弟子的相续成熟时,上师也会以持明表示的方式传达境界。
: i N( m. Z/ z4 U" H' ?* R3 h+ R4 Y ~2 n* [$ w
' i. J! I9 u) d
9 H- ~4 }' I* H5 G
2 ^" n" v9 D1 a% R( Y9 ]
0 ^3 t4 ]. k. h3 I& P# h 当弟子的相续成熟时,上师可以通过持明表示这种传承方式,传达给弟子,弟子的相续中也会产生跟上师戒定慧三学一样的功德。这也是法脉相传,以此传下来。所以教法和证法都可以称为XX。
. g- i; b; n4 \4 _0 C5 E( T
7 N7 q' [3 x2 \3 b) p* f; i
5 P e9 v! a2 k( v3 @+ M. V * q3 `' M; L. i
# x* n6 Y2 _, x1 Z' Z4 @# o# K9 x( d2 W {; |, _
现在已经到佛法即将隐没的时候了,所以现在要传承下去很难。闻法的人少,真正精通三藏的人很少。即使有人传也没有人听,有人讲也没有人学。这样传承就会间断,XX就转不起来,这样教法可能就要结束了。
0 D8 a' S K- l$ M: T- f, I6 {( i+ C$ Q
8 {# C6 P! N$ u: z' J
+ m4 y( s- C) _" T3 U4 N3 o8 M. ~
- S- ]9 o/ k- q. _) s
4 b9 l' }: l" i$ t% c& v
6 k1 _* L. S& [ K 现在学佛的人多,出家的人也多,但是真正有戒定慧的人很少。尤其是上师苦口婆心,师父良苦用心,但是弟子相续中始终无法产生戒定慧三学的功德,这样下去,证法也转不起来,那么教法和证法就都隐没了。
, A& q9 w; U0 }4 v3 p, _; K/ R3 f/ J* }; v; N6 ~
2 ~2 E3 f2 b7 N! t8 M / l, P' t |% Z6 Y" n9 v4 `4 \
/ d; M/ J# q3 H7 g! a; F, b4 s. n9 Q# k
在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灭佛的活动,比如说藏地,以前藏王郎达玛期间也灭佛,很严重。但是只毁灭了教法,没有毁灭证法,很多人相续中戒定慧三学还是存在的,所以法脉没有断。虽然暂时没有教法了,但是还有证法,这样佛法也不会隐没的。; i r$ W7 s) z5 b; C
: i* R2 ~- t* t* C
7 `% m+ s4 z8 y( b2 f( E7 A3 z
3 _) u& V( R, ~& k3 [( l' g2 b7 R5 i, O
2 i% `4 e J8 g# }$ D 现在即使有教法,但是也没有证法了。虽然有人讲有人听,但是,讲法的人比如我这样的人和闻法的人,相续中没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这样尽管教法在转,但是证法已经不转了。实际上XX就不转了,这样佛法即将隐没。! C$ Z O( S5 H7 @
c# A+ d4 y z+ e! k$ Z
. o/ u! U% l* W) ]8 X
, S' O- L7 p( E/ Z: F' m4 {5 q, f- l }! G9 ^! M* t+ z
) i( U$ g& u5 l. | 所以佛教里有个像法时期,表面上有寺院,表面上看很兴盛,有讲法的人,也有听法的人,但实际上没有了,因为这些人的相续中没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了,这样证法就隐没了。证法隐没,教法存在,也没有意义。如果教法暂时不转了,但是证法还继续转,也是有意义的,佛法不会隐没,不可能断灭。所以大家应该努力,学佛、修行的目的是在自己的相续中产生戒定慧三学的功德,这是我们闻思、学习三藏的真实意义。
9 P* g' a7 h( j# n v5 E2 y
8 w$ x# b- L. o; K2 r k$ k4 Z! S5 ~. { d) {4 C! i
: U6 M- @8 a9 f; E
# w# h8 q' X% R/ h8 X' [' Z- }* c o# _
. q% P6 M+ J: t5 [$ m- S* I( ]7 S m3 H: a2 ^% i% I
3 D* c3 ^& P9 u ——摘自《现观庄严论》讲记2, G8 F0 k5 R9 I
, o& j8 v; ^* X3 M/ r7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