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11|回复: 0

[学书论画] 画中真趣 江山胜揽——访著名艺术大家陈全胜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19-8-24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画中真趣 江山胜揽︱访著名艺术大家陈全胜/ P. B; s: w# X9 E" \
原创: 一禾  印记文化  2018-06-309 R# P: f" r* k( j( ~' G5 w  v( N. H
. J) @; o0 l% B
翻读一幅幅美章,心底不断发出惊叹并滋生爱惜,多少激情沉潜下来,多少休养积蓄心中,才会有这样的笔触与胸襟。读全胜先生的画,宛若听古琴妙拨,又仿佛入山林观涛,是一次美好的心灵之旅。——张炜(中国作协副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万松浦书院院长)”0 w# ?7 I' t9 G* k* ^3 n

) t# S7 S0 U5 T( b- A1 I# Q陈全胜0 D% e+ e, n7 i! M1 o5 K
CHEN QUANSHENG
+ p0 U  E/ D! L+ _# ^
; O7 ]7 c( k6 A3 O" N  U. q( r0 j陈全胜,祖籍山东文登,中国著名画家,山东省文艺创作研究院研究员。1950年生于青岛,长于济南。1986年当选第三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自1988年连续三届当选山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1994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连续两届被评为山东省技术拔尖人才;2002年获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0 A8 |4 {/ ?* p# c( ]

: B/ c; l) X3 o& K5 K7 Z( m记者(以下简称:访):关注艺术家的创作,必然会从他艺术之路的开启作为重点,每一位艺术家的从艺之路都是不同,请问陈老师,您是如何与艺术结缘的呢?" W0 L6 H9 O7 I% c' P
  H1 B# m, b% E2 h" q% t* q
陈全胜(以下简称:陈):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偏爱绘画,特别是看到一些老画家的精彩画作时,触动很大,发自心底的喜欢,从骨子里对中国画的喜爱,让我自然而然走上了从事中国画的道路。其实不管是中国画还是西画,应兼收并蓄,在比较中悟其所然。+ I/ E5 c' z* @# o
6 ~, k4 t9 ^+ Q. X
正式开始学习创作人物画大约是1964年,形势所需,当时的创作重点是领袖人物、英雄人物、工农兵等等。包括参军以后,创作的重点也是现代人物画,作品陆续参加全国全军美展,1972年,开始创作水墨画连环画《猎户人家》、《小筏夫》。1973年,两本水墨连环画正式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78年,机缘巧合画了一套古装人物连环画《将相和》,并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评比中获奖,当时在美术圈有一定的影响。于是,陆续有人约稿,找我创作古装人物题材,有连环画《辛弃疾》和《剪刀案》,插图《金瓶梅》、《三国演义》、《三言二拍》和组画《洛神赋》。; E7 W) o3 G# z9 d: V( b

4 U1 [2 o$ V! W3 F《识字班》. Y* T; ~3 g. v
180cm×180cm  1979年( G% \7 S2 `  [, P/ H, b+ ^0 ~
5 ?1 h: ~6 V5 A2 z4 P
访:在那段时期,您在连环画和插画外还有很多邮票创作让大家记忆深刻。这些邮票从设计构思到人物造型和色彩堪称时代的经典。实际上据我们所知,您的邮票创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每每有新作诞生都会在艺术界和收藏界都产生巨大影响。
+ m. X& O* ]6 @* Q) U! g& @, \' ~( \2 N, {
陈:1986年我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绘制了《三国演义》插画,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原邮电部总设计师邵柏林先生看到后慕名而来,邀请我绘制《三国演义》系列邮票,后来这套邮票获全国评比一等奖,这也是我设计创作的首套邮票。之后中国邮电部邮票印制局又邀请我创作《三国演习》邮票稿,从那时起至今我陆续又设计创作了《孔子》、《孙子兵法》、《聊斋志异》、澳门版《聊斋志异》和《包公》等邮票。! c. g/ l+ T2 h& n- x

$ F6 h" m$ ]# E& v2 z$ S访:您觉得连环画、插画、工笔重彩、邮票等创作在您的整个艺术创作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 G. d7 K0 M* a# m! S* {8 b% T
9 I5 r# J$ Q" U" ?* F! }! [
陈:从学习绘画开始,接触连环画,也不断尝试着画。连环画涉及的面非常广,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仅画中人物的服饰这一项,就需要做深入的研究,首先要参考大量典籍资料,充分了解人物背景下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建筑等等,摸索特定的时代感。同时,还要深入生活中去收集各种相关的素材,其实平时就养成了细致观察、体验生活的习惯,并注意吸收民间艺术的营养。各种体验和探究中,扩展了自己兴趣的广度和深度。艺术的灵感来自平日的积累,不经意间的一个小闪光点,有时就变成了我创作上的妙想,各种题材在创作中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连环画、插画、工笔重彩、邮票创作对我的艺术道路影响很大,为后来的山水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连环画、插图等只是艺术的“用”而已,艺术素养、人品素养、生活的感受才是“体”的本质。0 O# I9 g% J8 U4 m4 Y: @$ x
/ r+ P! {& m% }" M
访:您90年代末期将重点转移到山水画创作,这个转变可以说让整个画界对您的创作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感知。2 j; u2 R$ m# s3 y3 t
; Q  e- s! N7 Y4 C  W1 G" `
陈: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大家对艺术的艺术思想不再是禁锢的,而是更加的多元化。开始创作山水画时,我意识到中国画创作必须重视传统文化,如果脱离了母体文化就是“无根之木”。因为时代的原因,当时中国画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很肤浅,而且存在很大的错误认识。于是开始给自己“补课”,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书法的研究。中国画的艺术语言是从书法中来的,没有书法就谈不上中国画。中国画就是线条的艺术,唯有打实书法基础,创作才能得心应手,韵律节奏才能表现出来。迄今为止,40年来我每天坚持临帖、读古文、学作品,始终还是感觉有很多欠缺,越是努力,越会感觉到传统文化之浩瀚,需要沉浸其中不断滋养。从最初的认识不到,到十分喜爱,到欲罢不能,到逐渐认清实质,画家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学习中要不断校正自己的方向,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不可急功近利,像剥笋一样,层层悟入。
6 ~+ w6 B5 Z4 o% K
  d5 T5 \" s# }* z2 ~9 d1 m% n访:很多艺术家都会谈到写生这样一个概念,您认为艺术家该如何写生,写生的意义是什么?5 S7 B/ z2 j9 I) s1 Z5 |; Y
& s* G- l5 v2 N- M* C! i
陈:传统中国画的写生讲究澄怀观道,应目会心,是用心去体验山水之神韵、变化之灵异,揖让之气脉,不是拘于一房一木,一山一水。于我而言,对景写生对于创作的作用不是很大,我更注重的是心灵的感受,那种冥冥之中的感受。很多人是有感无受,仅仅是停在物质阶段,“受”,才是精神阶段的收获。有了真情,才能有“受”。有感无受的对景写生或者是为景而固,坠入物质层面,不是传统绘画的追求。真正的好东西,铸造你的灵魂,万万不可把技术和艺术混为一谈。所谓走出去,要在大自然中发现打动你的那种气息,情趣,境界,由此启发绘画的灵感。写生是要用心感受大自然的神韵,而非拘泥于皴法。比如看黄宾虹先生的写生,只是寥寥数笔,得其物象之大势韵致,这样的写生启发人的弘思旷想,虽然画一幅,如得十幅百幅,至无穷尽。; W0 c9 J2 _7 z* W4 N9 Z

/ J# r; f0 P8 V0 a9 j访:您的山水画创作很少有重复的内容和构图。( d2 Y: f% Q. p/ {2 W- N

* q1 V' }0 T! o. e陈:我的绘画基本上无重复,除非是刻意为之。我想这点还是源于平常的积累,不仅仅把景物拿笔画在纸上,要让景物活到心里去。唐代孙过庭《书谱》上有一句“心手相师”,眼里的景物,非手中的景物,手中的景物,又非心中的景物,心手相师,互相启发,结果往往超出预想,一笔下去,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时,它触动了你各种时期的积累,一笔激发出来了,笔随心运,向深处延伸,这是中国画高妙之处。! T% M% i) R4 w3 C" ~7 M

( _# F- F: z% d1 I5 N访:在您的山水画作品中,有很深的人文情怀,您也经常走访很多古村落,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愫?; {, s& m# ~; A7 _

, H& u- s- T: `/ v. v1 Q陈:爱古村落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古老的村落房子往往透出一种沉静,沧桑中溢出一种自然淸逸的气息。第一,古村落是在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人生观和自然观引领下产生的居住方式,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古村落承载着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有我们先人生活的痕迹。如今农耕文化要消失,古村落消亡速度惊人,让我有一种极度失落和无奈的感觉。我喜欢一个人行走在小山路上,环顾四周,用心去拾得各种感觉。我只能在心里留着乡情,虽然我无力改变什么,至少可以在年老行动不了时,能回味经历过的场景,笔下也不会空空如也。第二,农村里的山水给人不仅仅是陶冶情操和美的享受,它还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古文献有记载:画家黄公望“终日在荒山乱石、丛林深筱中坐,意态忽忽,不测其何为,又居泖中通海处,看急流轰浪,虽风雨聚至,水怪悲诧,不顾。”这便是黄公望画出千古巨制《富春山居图》的原因,真正的答案或许不在案牍,在于他与造化的关系。在于其心里对造化各种元素的积累。黄公望怀着对艺术的至诚之心,全身心的投入到大自然中,直至忘我之境。他用心感受大自然,志在养气。这给我很深的启发,美的东西感受多了,人心向善,性情愈真,笔下自然有境界。0 _" q1 O7 }) T8 }# @
: Q/ K" ]3 R1 ~* K7 U
访:您去年写过一篇文章《观四僧画展有感》颇有见的,可见“四僧”对您的艺术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请您谈一下?0 c) v: {9 a" b1 r: ]; a

& w* G! {$ w1 s- z8 i! R; S: J陈:“四僧”我一直很喜欢。谈“四僧”不可不谈“四王”,他们都是中国绘画史不可或缺的。“四僧”是秉承佛家、道家的思想,是在绘画中追求个性,注重书画的自我意识;而“四王”是遵循儒家思想,强调循序、品秩和“共”性的延续的代表。“四王”很好地实践了董其昌倡导的画学理论,作品传承了很多共性的东西。传承中国画艺术语言,充分掌握领会这种“共性”,笔下作品才不空洞无物。只有夯实了共性部分的基础,才能有个性上走的更远。书法是中国绘画的根本,不可缺失,这是前提,掌握了共性技法,有了基础之后,学“四僧”的创作精神、理念,在艺术实践中抒发个性和创造性。“四僧”中,我受八大山人影响最大,八大山人风格冷逸,动中有静,极富个性。对于八大山人,我在“气”上研究的多。骨子里受石涛影响最深,揣摩研究石涛的用笔、构图和艺术的理解,学石涛是追求“境”,他主张“心手相应”、“尊受”、“师造化”、“我自用我法”……石涛在“四僧”中年龄最小,传世作品数量最多、题材最丰富,石涛这种状态是最好的。真正的画家理应如此,拿起笔什么题材都能画。这种画家在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像赵孟頫、仇英、唐寅、任伯年,他们的作品很丰富,不俗,不繁琐,高雅轻逸。
# w/ `( [& ]- t4 T  O# f" Q8 n! |3 n" a5 j& d
访:您认为真正能打动人的作品,需要具备哪些方面?
9 I4 {7 P3 l, Z& S; ^0 H( p8 P3 W$ e, M0 ~+ \) Z! g6 X3 O
陈:见技,见性,见情。看一幅画,首先看构图是否完整,布局是否协调,再是笔法用墨,这牵扯画家大量精力和心血。画家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这种感性是对生活的敏感度和观察力。在这之上就是看情趣了,像八大山人《猫石卷》中有一只猫,十分出奇、巧妙,让人感觉那只猫在笑, 一种真情实感,在画面上自然地表现出来。齐白石的画也很有情趣,他善用儿童的心理去对比事物,生活趣味比较多,当然这也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黄宾虹的艺术造诣也很高,诗、书、玺印样样精通,是个学者型画家,文人气息显现在他笔下的大山大水中。黄宾虹喜欢静,笔下山水华滋苍润,他的作品却不如齐白石的作品受欢迎,那么有童真,因此少了那份情趣。“真诚”是艺术家对待事物、对待别人、对待自己的一种人生态度,这是最主要的一点。“真诚”里面涵盖了其道德、情操和价值观等诸多方面,艺术家只要具备了“真诚”的秉性,做起事来肯定会有高度的自觉性,能严格的要求自己,做到精益求精,以达极致。作为一个画家,对待艺术不能偷懒,不能迁就自己,要克服惰性,多走、多看、多尝试,唯有如此,感受才会丰富,并慢慢形成一种习惯。* l* u/ d0 P3 L, n
+ x( x" L1 M  ^, C
《鹊山湖色图》
( e! o1 d( U" v& [, e4 x445cm×145cm 2017年1 ?! h0 K' `; ]: i6 J* i
4 [) ~" ?7 I: f+ Q  D5 u4 y
访:您是极具生活情趣之人,笔下的作品精辟独到,妙趣横生。, S  H9 K1 K# o% f% `4 d

, x" p* V2 F3 A5 t. V2 f陈:达到一种“天趣”,这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天趣”的标准在像与不像之间,更是在有意无意之中产生。我们看有些人物画中,觉得画中小孩很可爱,这是具体“物趣”的层面。而“天趣”是天人合一,一种来自偶然的最佳状态。有意无意之间达到这种饱和,奇妙无比,有不可重复性。艺术创作千万不能沾染病气,如:俗气、邪气、浊气、粉钗气、作家气……保持诚心,在大自然和书卷浸润之下,让自己的艺术不断升华。
0 z1 x3 `. {) v9 i2 t8 ~& o, ]. I3 V% N3 \7 |6 K
访:如何保持良好的纯净的创作状态?2 D, v7 g3 X- H  A5 d

$ O+ J/ Y; k. a+ e$ j# x陈:对艺术家来说,状态的保持是一门学问。状态的好坏来自人品,人品是打开方法的一把钥匙。人品影响状态。作为一艺术家,理应谨慎,保持心灵的纯洁。艺术家要平和,自觉抵制来自社会的各种名利诱惑。人不能太追求物质,不然会麻痹神经。曾有一个知名作家,下海去做生意,拍了一张相片,人躺着钱上,后来,生意不济,想继续写作,却无法找回当初那种状态了。因为他把最本质的东西破坏了,再也回不来。艺术是一种孤独,这种孤独是可贵的。曾看过一个电影《梅兰芳》,梅兰芳有一个粉丝叫陈桥山,陈桥山跟孟小冬说,“你要离开梅兰芳,你不要去破坏了他内心里的那份孤独,他的才能就来自那份孤独。”孤独可以使人在安静的环境下摈弃各种杂念,可以保持艺术的敏感和思想的独立,更能找到自我。我不去参加一些热闹的场合,也少有应酬,我在孤独中和自己对话。有时会受到一些干扰,有时也会在孤独中困惑,然而坚持之后得到是一份内心的欣喜。  M' _" k5 Q! C+ G, ~7 }+ w

& J; i) L5 ^3 Y4 a- r& l访:今后您的创作或者研究的目标是什么?
, i; n# ]) T# ^, [( g1 g& c9 I- y, B2 }: i0 i( h
陈: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近期也会在青绿山水上深入研究。% v0 v# Q4 l" s' K" B
/ i* O- \% o. q. |
访: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也期待您的更多新作。) y# X% X, c$ C

" c  l9 ^, I8 `4 L$ w陈:谢谢!
2 D9 s+ c# A% L. w; o
  \/ j9 h& i& u5 _, T【相关阅读】, ]: @4 x6 D3 X  g$ @
简约  阴影 分割线' W# G4 y4 D4 D4 g4 X1 ], S8 l! o8 ?
陈全胜、杨枫受邀为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创作巨幅山水《华不注山图》3 D* `- Z/ S" `3 W8 Y
品聚雅集—陈全胜先生随来之笔
2 Y+ K* c3 R8 ^3 U# w% u30年情怀,追溯陈全胜先生邮票艺术/ x* T. m# Y' ~

/ o% C/ b% t" q. M; @6 G4 h5 W; a( `: }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kVp_7TKkVmOFr9YDhsmqA8 h! J6 B  w! `4 ]# U% _
7 N/ X# f  ^. e% i. A0 `- [

: k. D$ U2 V: o+ D2 q" ?; x( I4 J' O" i: [1 H4 B; W

. Z5 F) O; x% U9 o3 R( _
' s  p5 P9 v( x8 @7 p8 h  W% i0 S$ F
IMG_8208.JPG
IMG_8209.JPG
IMG_8210.JPG
IMG_8211.JPG
IMG_821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3-29 00:04 , Processed in 0.162930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