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59)  鸡蛋( 0)
|
* F! D! P2 j! S
最近这一个月,新冠病毒不断反攻,国内疫情从北烧到南,防疫戒备升级;欧洲解封之后,再迎高峰;北美大陆接连亮起警报,加拿大也被“攻陷”,全国感染住院逐渐上升,个别省份一下子重回年初高峰。9 {) P3 A. v5 c+ I0 ?6 C
/ b d+ k. ~& u. I. ~2 r* R% k
继XE、Omicron BA.4、OmicronBA.5之后,韩国又发现一个全新变异株XL!* m$ O2 I! [; d' i- x* H# A2 Q! R
/ t, x" g! }$ j4 G* C9 ?+ i
病毒不断进攻下,就在4月12日,加拿大联邦卫生官谭咏诗“投降了”!正式官宣——全国正处于第6波疫情!第二波Omicron疫情开始!这一次主角是BA.2!+ E; o: e$ i$ O( K) s
: \- @; d+ z$ A! \ O/ J在12日的新闻会上,谭咏诗直接丢出数据——+ h) ^4 @* H# Z& h0 P+ q
; b* ?9 ~! C0 F$ A8 G- d! g
截至3月31日当周,全国每日平均确诊增加28%,新冠住院人数也开始增加!
7 H* u1 P1 k9 w6 N+ V/ X# G
7 p' g# @3 ^8 B- r! Q& t4月第一周,加拿大新冠住院患者总人数从4200人增至5100人!
3 d& u- o" C& ^. `9 Z2 v
5 e% }3 q) d% T$ M安大略省24小时新增确诊2300人,一天阳性率高达18.7%!新冠住院人数1366人,ICU患者达190人!省卫生官直言,这一波疫情之下,本省ICU患者人数可以飙到600人!
, _. N [ V/ O$ \0 P! J/ p% M! J9 ~3 R; X1 }& h' G- o
令人担忧的是,现在加拿大多数省份都已放弃检测追踪,现有疫情数据其实并不准确,大家都是猜一个大概。有的省报,有的省忽略,有的省一周一报,完全放任自由了。
/ }6 r3 n5 J# ?6 s
0 ^1 d4 X: `, d1 |7 c加拿大政府最新官方数据显示,全国活跃病例不到20万,但每天在家自测阳性的人并未完全统计入内,新冠病毒在全国各地死灰复燃这一点,毋庸置疑。
( s. L6 W6 ~3 y0 ]) s' v: I9 c/ A( ]# C: M0 ?; z. @# A
Omicron BA.2毒株不断蔓延,谭咏诗12日透露:“可以说,加拿大正在经历第6波疫情,各地新冠病毒均有增加!”% W H$ i& }! W2 R: |
# r5 E( _3 g' l. Y6 }. H各省解封,防疫措施全面放开,目前各省府并没有收紧的打算,这也急疯了许多公共卫生专家,其中就包括了谭咏诗。- i2 q G* d2 q U2 t: Z
7 ] \3 b) X- y
12日,她再三强调,所有加拿大人喊话——我不管你是在哪一个省府的管辖范围,现行防疫指南是什么,我都强烈建议大家统统把口罩戴起来!并尽快接种1剂加强针!9 c# a, ]0 V" ~0 k# c
& g: O& P2 p: Q% S与此同时,加拿大国家免疫咨询委员会NACI也在12日更新了接种指南——强烈建议所有12至17岁的青少年及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接种第3剂!
4 q9 D/ H/ g j+ x+ K3 q. \
! @ V" G$ t6 I" [4 }$ S此前,NACI对于加强剂的态度是“建议但民众可酌情决定”,但是病毒又一次杀了回来,人们的免疫力已经降低,因此改变了态度。( }% F- B' s2 j" ?
" A3 r+ K2 L- I8 k* c+ X: m) q" S对于加拿大是否会在未来更改“完全接种”的定义,从2针改为3针,卫生局目前尚在内部开会讨论,还没有最终决定。2 y/ \) Y# R4 N& q- o/ A7 E
4 K3 h7 ^8 `- }. w: J$ |; G
全国最后解封的BC省,就连专家们都着急地表示,本省也正面临第二波Omicron疫潮的危机!二次感染现象越来越普遍!
* C. x, l9 [: c
8 }; d6 O7 e& N X$ K! A. ?; h更糟糕的是,省府早就躺平了,专家和民众即便想自保,都没有足够的数据!
5 L$ \$ H" R0 Q2 C: e; r8 ]) Q M$ m. _
BC省独立新冠建模小组在近日公布了最新预测模型——我们将迎来第二波Omicron疫情!但是目前政府能够的数据,并不足以让人们重新规划防疫,就连主导这一波疫情的BA.2走向如何都不知道!根本无从下手!
$ f+ F, \: J/ R3 W9 W& ~0 I. Q" i' N7 }1 t$ V* [9 q. T0 K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加拿大萨省的卫生官就指出,现在主导疫情的Omicron并不同于先前的所有毒株,传播速度快,且突破性感染能力极强。' w; i' K- a! i9 W6 E
+ e0 Z% H$ j9 V
在最近新增感染BA.2的患者中,有10%的人曾经感染过BA.1或者Delta毒株了!1 t3 V0 ?* Q J/ R
9 K3 [* f6 E4 r* ~( ?( |+ L C" G换句话说,在病毒穿透力更强、人体免疫力减弱、基本防护措施全无的现在,再次感染将成为“新常态”!5 [( j1 q. H+ @* i- \5 F
6 G! b4 e( Q4 o最近这一段时间,安省和魁省都上报了数千例再感染病例,温哥华也有这个现象,但是始终没有引起卫生部门的重视。
4 C9 L9 O" K# R7 F% h2 O( i
2 \ ]* e6 p; h) c, l5 I科学家表示,省府数据严重不足,人们很难预测第6波疫情何时发生和影响范围。, N/ j/ D6 e& z. i) V. W" d L5 F
% @3 M/ J" J# g$ \, f0 q5 |现在专家们可以依靠的数据,只有城市废水病毒载量检测、新冠入院人数、以及70岁以上人群的检测采样水平。
2 C, w. G2 |& ?7 I& j/ i8 o9 n% k, B8 h. b0 c) R
虽然各个年龄段的检测人数都有所下降,但是BC70岁以上人群的採检率还是比较稳定的,毕竟是高风险人群。- T7 G; T) K6 U6 ^
# ~ E$ q; |& Z G) u4 m) P他们呼吁政府重新统计和追踪疫情数据,且将再感染率也放进考量因素。
W! | M+ P1 s" ~/ D7 H- j8 Z
% {( h) ^$ ]& Q“如果缺少多方数据源,模型无法准确预测未来可能增加的病例数”。- P: |" }) k) V( E7 G* C
& R1 F4 `% x, w! ~% n
另外就在12日,世界著名科学期刊——《自然》(Nature)上的一篇最新研究发明在全球引起广泛关注!这篇文章指出,新冠患者是否会发展成重症,其实与“手相”有关系!2 X/ K% W8 p% n% O3 ?- W
* ]$ S7 ?& ~5 c; |. `% {. ?2 Y; b/ ?+ t! S在对新冠患者手指长度和比例进行比对和分析之后,研究人员指表明,手指长度与比例与感染新冠后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
4 H) f" I- g' t1 U% w( C, y5 }/ r$ e7 v1 p
小拇指长度和小拇指与其他三根手指比例与新冠重症相关;
5 [- t8 ~3 a# p5 x. l! _* ~7 s* D! p: K7 N! e4 W' _0 c: K# M
食指/无名指和中指/小指的比例表现出的无符号复合不对称性,可能有助于识别出因新冠而住院的高风险个体;+ J8 _2 b! o; V1 v
* d i; ? y9 L9 o: _' b
简单来说,小拇指/其他手指的长度比例越小的人,感染新冠后更容易发展成为重症!食指/无名指和中指/小指的长度比例越大,感染新冠后出现严重疾病的概率增加!, T) E/ D+ A3 R6 ^" |- `( i1 ~
. z) E& p- }8 r2 d f b
整个疫情期间,各种新冠研究层出不穷,研究手指长度和新冠重症的,还真的没见过…
7 q0 D6 R7 |5 N1 P z2 R( y
4 a& y [) g! g) X7 t" `1 C) H$ D, Y2 F9 ~研究的作者也表示,这项调查的研究样本较小,仅供参考,不具有决定性影响。4 ^( o* {; y9 A$ r! J) {
8 b) V1 f+ Q9 d% `, r' u2 T2 Q# A研究一出,也有不少网友评论:这专家是没东西研究是不是?被新冠搞得魔怔了?! w0 E9 G" c6 M0 F
5 u4 h0 }# _8 r5 p, E2 v“好吧,科学家们又有一大‘突破性进展’!看手指长度判断新冠重症!你还能再鬼扯一点吗?”
: j6 e# @# U# N6 D+ e8 `
! G& }! J" X; ? t* w其实不管是专家们,在这漫长的疫情当中,也有不少人被病毒搞疯了,现在对待防疫的看法也不一。3 l/ A; g/ |) [4 a
# Z0 ?& Z+ b9 g* T' L4 B, ^3 {" w在一波接着一波的新冠浪潮中,不乏有人是认为新冠最终会变成流感,与人类共存。加拿大已经是北美最后一个解封(其实也就美加两国)了的,都做到这份儿上了,还想怎么样?随遇而安吧!0 k6 `8 D. H; D; \0 {
# B$ H8 d/ A% i0 ?这事实上也是很多卫生专家的看法。但问题是,这会是现在吗?% L: \9 a, }1 R/ A8 i! [& G
& n2 O! d4 h1 s+ f, N0 k有专家相信,新冠病毒并不会完全消失,反而会继续一波波地袭来,在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可能发展成季节性疾病,在每一年的11月至3月间频繁传播。2 X$ m: P) b8 Y4 X* G$ c& V
3 j" n, k+ e. L: q: {( n4 z
但就连他们,都说不准什么时候会进入那个阶段。
. ]- Q- z' {" I6 g! P" L' U
% l- Y) B' I% O1 d- y6 @" @8 }群体免疫已无希望,重拾防疫,大概是捡不回来了;放弃防疫,瑞典的教训历历在目。( N1 ?- r% V5 S& t
# I/ R" x+ m6 k) N! [/ a2 SBA.2,正在加拿大、国内、乃至全世界掀起一波病毒潮。接下来,本省疫情将会如何变化?省府会有什么对策,我们拭目以待。; ~# i3 k1 o& l% G, T1 x6 g& H& l
. n& o# k( p9 x( H与此同时,也希望各位华人最起码的防疫措施不要放松,戴口罩、勤洗手、尽量保持社交距离,大家都健健康康的!
8 S0 [, h8 Z/ W" b% \/ i0 L c9 B/ J) h! K& i! E3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