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033)  鸡蛋( 0)
|
又成小山智丽?栾菊杰回应代表加国战奥运 东方体育日报- D, i& r! a( b0 ~8 t
+ T& R7 z5 @: m! U ?. d* b) O
核心提示:栾菊杰说:“我其实是不忍心听到你们问我为什么还要复出代表加拿大参加奥运会。虽然我现在不能再为国争光,但我希望用我的行动影响中国的下一代,让他们不忘一种精神。”# l4 A% u& B, l& m# U
; G6 J1 c$ {+ |+ [4 Q7 m栾菊杰中国有句古话:五十知天命。但栾菊杰的一辈子,她从不信命。从她1984年在洛杉矶夺得中国第一枚奥运会击剑金牌那刻起,她就注定会是中国击剑的一座丰碑。当她时隔20年再次亮剑,栾菊杰已近50岁。当年那个英气逼人的姑娘,已是三个孩子的妈妈。
! I* B0 s0 ?2 h: S( o* E. K% V5 e/ o) L1 w
东方体育日报报道,她是剑坛不老的传说,很多年来被人们称为“民族英雄”。但真正的栾菊杰不过是个女人,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很坚强,从不认输,无论在剑道上,还是生活中,都是如此。 9 `! C* L, m" J
& h, Y" S6 p6 u. I. j0 X. D别人备战时 她在医院照顾女儿 $ O) J: j- k8 O3 ]
% N% Y: p$ N$ X( j/ E4 O" B
5月13日,母亲节。对于一个叫栾菊杰的母亲来说,她的女儿顾梦佳、顾梦圆,还有小儿子顾宏涛的身边,在这一天只有爸爸。丈夫和孩子都在加拿大,栾菊杰在上海,为奥运积分而战。50岁还能和孩子们一起谈论梦想,妈妈是他们全家人的骄傲。 / a5 `7 Z I( | u5 x6 N
. ], b0 j$ z$ Y. Y# M3 s/ Y
当时医生就不主张带走这个孩子,觉得根本养不活,就算勉强带大,也活不过6岁。
* t/ D s! F% V- d1 T0 v' ?1 ^3 u# k/ I+ V8 c8 g
栾菊杰的大女儿顾梦佳16岁了,前不久刚刚经历了又一次心脏手术。住院期间,妈妈一直在她身边陪护,根本没有时间准备即将开始的奥运积分赛。从顾梦佳懂事起,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手术了。但她一定懂得,她的生命完全是由妈妈给予的。和别的孩子不一样,这个简单的道理,对顾梦佳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6 G) |* v1 b) _. U5 F- z; j! ^1 }' N" J
; I0 h0 G2 {" G& w2 l8 x8 e# t怀上佳佳的时候,栾菊杰已经33岁。剖腹产生下女儿,栾菊杰还没来得及体会初为人母的感觉,就被通知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当时医生就不主张带走这个孩子,觉得根本养不活,就算勉强带大,也活不过6岁。”说这话的是佳佳的姨妈栾菊红。栾菊杰从小就和姐姐最贴心,“按栾菊杰的性格,她不可能不要这个孩子。”
$ @0 M _9 T, q/ a8 o. `) g8 \* g% S4 k
: X1 }& b5 M7 C$ ^; `2 R5 j" e# ?
4 h% C/ u( a8 T' M5 W: r5 ~0 u# s& |: K# }5 [# a0 l% |# g3 ^6 z
栾菊杰不顾医生劝阻把虚弱的孩子抱回了家。哪怕一辈子需要靠起搏器维持生命,她也要让孩子活下去。妈妈毅然决然的这个决定,重新给了小小的佳佳新生的希望。而为了留在加拿大给女儿治病,栾菊杰不得不改变回国的决定,从此定居加拿大。“带这一个小孩,比带5个小孩都累。小时候身边是离不了人的,万一哪里磕着碰着,伤口就血流不止。”栾菊红皱着眉头,她难以想象妹妹是怎么熬过来的。
- w. B( K" S: x `: ~5 M9 O
/ m1 U! O4 J! a% @靠着妈妈的悉心照顾,佳佳不仅一天天长大,现在已长成了16岁的大姑娘,在当地一家特殊学校读书。奇迹,就这样发生了。
6 Y4 V; G4 K$ C- s4 q
0 J: D) e1 Y U那真是叫模范丈夫,一个男人能做到这点不容易。哪个男人没有自己的理想抱负?但为了支持栾菊杰,他就甘愿做这样的牺牲。
( c6 d9 J5 v: |4 t
$ U2 r B& T4 K一个亚洲人,在欧洲人的地盘上夺得了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年轻时的栾菊杰曾创造剑坛奇迹。身为一个母亲,她依然是生活的强者,又亲手缔造了生命的奇迹。 2 C8 K& H: W) `# t- \
% ~$ E: q$ ?/ f; S# A' F栾菊杰好像生来就是和老天对抗的命。在姐姐栾菊红的记忆里,1984年扬名洛杉矶之后,写给栾菊杰的求爱信就开始铺天盖地的寄到江苏省体育局。但栾菊杰根本不为所动,1985年春节便和丈夫顾大进结了婚。 & x; f5 a# K: N3 E! ]
# }' |* N8 }1 f) q1 l+ k8 R第一次听说栾菊杰大名的时候,顾大进还在东海舰队当兵。后来到江苏省广播电视厅工作时,经人介绍认识了栾菊杰。婚后,栾菊杰立即投入到训练之中,而顾大进则在1988年放弃了国内的铁饭碗,到加拿大做贸易。 % y3 q; d. n. ? L5 ^
: [) Q' I4 W" i0 K: @7 V6 P& Q1989年,栾菊杰经国家公派自费赴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留学学习法语,为的是将来更能在国际剑坛占据一席之地。但命运弄人,佳佳的降生是老天给栾菊杰的又一次严峻考验。在加拿大,如果雇人照顾小孩子,通常需要很高的费用,再加上加拿大税率很高,因此最妥善的方法就是一个人出去打拼,另一个人在家照顾孩子。最终,顾大进当上了“家庭妇男”,在家做饭、照顾孩子们。 8 K1 `, n' Y0 a; T, H
) H5 i) s+ {# g: |8 {: G: l“那真是叫模范丈夫,一个男人能做到这点不容易。”姐姐栾菊红说。“哪个男人没有自己的理想抱负?但为了支持栾菊杰,他就甘愿做这样的牺牲。” 7 [7 c! H( j' E- v6 k1 q. E
1 M9 K5 |" u# z4 ~4 k% K4 f U
栾菊杰从没抱怨命运的不公,相反,她觉得老天赐予了她很多。“在家,我只是一个‘士兵’,丈夫才是‘将军’。” 2 D, i4 `; E1 N7 n9 e
# t0 o, D- y/ I( t5 S/ J/ I从栾菊杰执教的爱德蒙顿击剑俱乐部驱车十几分钟就到了她家,这是一栋三层的小楼,家里所有的布置都出自她的手。业余时间,她全部放在生活上,做饭、织毛衣、理发,都是她的“绝活”。 / w" A& f+ |* v, L$ s+ D
9 h3 u, _' A6 d
现在,孩子们都长大了,顾大进也有时间出去工作了,他开了一家中文学校。学校在当地办得有声有色。小女儿梦圆和儿子宏涛每周在中文学校里学习两个小时,剩下的大部分时间在妈妈的俱乐部里练习击剑,他们都继承了栾菊杰的击剑天赋,尤其是梦圆,她在同淙酥惺欠浅S芯赫Φ摹h锞战艽用槐г姑说牟还喾矗醯美咸齑陀枇怂芏唷!霸诩遥只且桓觥勘煞虿攀恰?4 [ y2 g6 f4 s! u* \. v* C
( F! Y, F' i, t0 R0 M
栾菊杰是个能里能外的好教练、好妻子、好母亲,栾菊杰因此在加拿大华人中拥有极高的威望。在加拿大击剑排名榜前十名中,栾菊杰的弟子占了“半壁江山”,每年60%以上的奖牌也都被她的弟子包揽,她年年被加拿大击剑协会评为优秀教练。一项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击剑公开赛——栾菊杰击剑公开赛也将永久地在加拿大“流传”下去。
% K: B" {4 E6 ?' F) Y0 M3 \
7 `7 {4 Z/ N8 L8 n6 Q让年轻人感觉一下 我们是怎么苦练的 ; l k/ c) o# _
" O, t1 W4 a! M* A4 y, m' \- v# `
“千万不能叫人知道我受伤了。只要能把五星红旗升上去,让我去死也干。拼,拼了!”——这是当年轰动全国的纪实文学《扬眉剑出鞘》中20岁的栾菊杰说过的一段话。这样的豪气,在栾菊杰身上三十年不减。
" M/ R( W) Z% d) J" [ i0 G
2 N; [: y) W- L5 [' X! y其实,年龄、技术、体能,对于剑客而言,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那种精神还在。
+ A+ N. S; n( j* I# i% l: t7 ?5 L4 a; B& \( O: A6 p" T% Q
2008年,栾菊杰50周岁,她还想亮剑北京。她说:“体育是最能够振奋人心的力量。我要站在这里,让年轻一代不要忘记我们应有的精神,用我的行动去影响中国的下一代。”虽然在英语环境里生活了18年,但一激动,栾菊杰还是一口南京口音。
' e Z5 g" x( ]
4 ~4 V! T0 U5 |2 @7 a6 |% ]2007女花世界杯上海站,是国际剑联奥运积分赛的第二站,也是栾菊杰复出后的第二战。小组赛首战,栾菊杰的对手就是现役国手、比她年轻20岁的江苏小师妹张蕾。结果,张蕾面对老前辈仅以1比0取胜。在张蕾这一代人中,肖爱华、叶冲就是中国花剑的标志和偶像。而叶冲当初练击剑,正是受了课本中《扬眉剑出鞘》这篇文章的影响。1989年,栾菊杰退役那年,20岁的叶冲拿到中国剑坛第一个世青赛男花冠军,从此开始了中国花剑又一个崭新的时代。
( x( ^' R; j8 U% L
7 n8 n5 n( F9 J! ~. c2 h7 [于是,当2004年,35岁的叶冲决定复出再战一届奥运时,他这样回答记者:“还记得栾菊杰吗?四年前,在悉尼,我又看到了她。那时,为人妻为人母的她42岁,却还在代表加拿大参加奥运会……其实,年龄、技术、体能,对于剑客而言,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那种精神还在。” ) L, d9 k. {# y0 a. G+ O$ B4 Q
& y# V+ m9 o3 i$ e栾菊杰认为,一把好剑,应该是坚韧的,有足够的刚度和韧度,必须久经锤炼。而这正是“老剑”的精神。
5 s) h8 e4 d) H, y& h. n% L6 _: `+ H; }0 P3 E
在武侠小说中,剑客往往是年纪越大,功力就越深厚,而在击剑赛场上的“剑客”可不是这样。小组赛3胜2负,栾菊杰以128位列第47的成绩出线。遗憾的是在晋级64强的淘汰赛中6比15负于一位荷兰选手,未能获得奥运积分。“在韩国的时候,有种使劲使不上来的感觉,就是玩也没玩出来。但我这人生来好胜,就是玩也要玩的潇洒,哪怕有一线希望我也要争取。”她悄悄地对特地赶到上海为她助威的姐姐说:“20年没有上过个别课了……”姐姐安慰她:“就是吃老本也够你吃。” ! l! q- z* i4 R! ]* R* M3 z" z
3 \0 _- n( G/ m/ G/ l6 ]( ?我其实是不忍心听到你们问我为什么还要复出代表加拿大参加奥运会。虽然我现在不能再为国争光,但我希望用我的行动影响中国的下一代,让他们不忘一种精神。 ; n" |+ d' k$ r) @8 z J% K
8 Z# T5 E, x& r. k* l抵达上海最初的几天里,栾菊杰始终回避媒体,她说:“我其实是不忍心听到你们问我为什么还要复出代表加拿大参加奥运会。虽然我现在不能再为国争光,但我希望用我的行动影响中国的下一代,让他们不忘一种精神。”虽然栾菊杰承认力不从心,但她潇洒的身影,和场上忘情的喊叫,不由让人对这柄老剑肃然起敬。 # }7 p9 \# Q+ }& ?( L! @& P
( {- i0 v8 T/ Q+ k; W
“有人问我,最后一次在重大比赛中上剑道是什么时候,那是1988年的事了(后又在悉尼奥运会复出)。如果说退了19年,现在还可以打的话,实际上也是靠中国队练的那么厚的功底,自己本来就是中国女花的龙头,可我看到现在的年轻人条件那么好成绩却滑坡,看着真是着急。”栾菊杰一激动,就露出了乡音。“实际上,我今天站在这里,就是想向年轻人展示一下,让他们知道一种精神。让年轻人感觉一下我们老一代是怎么苦练出来的。”
/ L8 O0 Z1 e% Y! \) ?6 m; F% B6 s% C8 l
“她说,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她就拿了金牌,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她也一定要参加。而且,明年正是栾菊杰50周岁生日,能参加北京奥运会对她来说特别有意义。”但并不是所有家庭成员,都像姐姐这样支持栾菊杰,怕的就是她再受伤。栾菊杰参加奥运积分赛全部费用完全由自己负担,这到底是多大的一笔开销,栾菊杰笑笑,“这是个无底洞。”但这无法用“是否值得”来衡量,“我就是很喜欢击剑,很热爱击剑。” 4 A( T, f0 Y/ ]4 G/ [
: Y: P! R1 j( _5 t' t: @) Y揭秘 左手持剑被逼无奈
% u, g$ j9 Y6 h+ n7 E
! Q- r: V5 j( ~! X- d$ @% h要说中国第一代剑客有多苦,栾菊杰当年在南京体院的老院长张海涛见证了那段艰苦岁月。“当时国家队的场地就在五台山体育场一间抗战时期留下的神舍里,场地只有半片篮球场大,一间很低矮的房子,稍稍一使劲地板就在脚下忽闪忽闪的吱嘎作响。”而这个时候,姐姐栾菊红就趴在高高的围墙上看妹妹训练。最让姐姐揪心的,就是每次教练把栾菊杰的两条腿举起来,倒立在水泥地行走练习臂力。
) E5 U" k U* t" ?# K/ F1 F5 |; k- \5 |
* R6 X$ d/ T6 a8 \栾菊杰的倔强,是从小就埋下的因子。当人们都为栾菊杰这个天才左手称奇叫绝时,姐姐却道出了一个埋藏多年的秘密。“她哪是左手啊?我们家一个左撇子也没有。栾菊杰是因为小时候从床上摔下来,右手骨折了,不得已才用的左手。”即使是用自己不习惯的左手,栾菊杰也要用手中的剑打出一个奥运冠军来。
1 F. r: k' b6 m$ V+ f/ c4 S( m" G( H# T. k, V+ _6 \
退役后在得急性肾炎靠中药治疗的十年里,栾菊杰整个人都浮肿起来,医生都断定栾菊杰不可能再拿起剑时,倔强的她偏偏不信。“她生三个小孩都是剖腹产,每次小孩还没满月她就出去工作了。在俱乐部里每天从下午4点练到晚上10点,一分钟也不休息,这么多年她几乎一天也没有放下过剑。” & r: f" q( r) z% U/ ]0 D1 Q
' W) G1 B C$ B7 T) m! B3 ^4 |' {随着年岁的增长,栾菊杰的视力也大不如前。“栾菊杰眼睛不好,她穿39码的鞋可拿错了36码,比赛的时候就觉得脚疼,但她还是坚持。等比赛完脱下鞋一看,左脚大拇趾的趾甲都翻起来了。就是今年年初的事。现在出来比赛,栾菊杰就是装的假趾甲。”对妹妹一辈子的了解,让栾菊红对发生这样的事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 S+ r$ G: j6 { t- v2 F* v5 G2 Y& \" T {
[ 本帖最后由 hz 于 2007-5-16 01:4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