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11-2-22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写个读后感,看网上那么多,就偷懒了,先拽过一篇来,给大家看看。
4 v/ ~) q4 _ K! d# X/ V! i6 ~1 d* k
; |* ~( S' R1 ^$ M$ e% a* u7 X% k三个傻瓜3 Idiots电影观后感1 c5 Q9 n) u3 p' W) q: ~0 g4 `, H
' F' Z. v) U, g3 Idiots,三个傻瓜,很可爱的傻瓜。大多数人上大学只为混个学位,没有学位意味着找不到好工作,娶不到漂亮老婆,申请不到信用卡,得不到社会地位。这句话是那么贴近中国社会啊。这是92分钟时的一句话,看了是那么贴近生活。
# B! ?, \. M! v) a8 `% }2 X
2 [2 i% [, S9 U1 p! a. n这么多年了,国产电影到底出了什么?搞笑的贺岁片?除了淡淡一笑,我们得到了什么?电影的意义何在?* |. v# V& y5 a9 S, l
$ d% _8 V% p1 U, Q& h' t! [5 j
三个傻瓜,一部印度电影受到中国影迷的热捧,红遍整个网络。电影中主人公对制度的抨击与对梦想的追求,也引起了我极大共鸣,笑中有泪非常棒。时长160分钟的电影对填鸭式教育及“一切为了高分、一切为了工作”的抨击,道出无数学生、老师的心声。为什么电影年产量如此之大的中国,我们却不能在电影中得到内心的答案与情感的宣泄?而电影《三个傻瓜》中又因为哪些元素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印度和中国的关系很微妙,历史进程也是很相似,可是拍出来的电影是那么的不同。我想,恐怕不只是电影吧?5 h& m# f# M# o. E9 ^9 ~$ M& s
6 h0 G# ?' O* i: V
“生活就像赛跑,如果你跑得不够快,那么你就只有惨遭蹂躏。”这是皇家工程学院院长“病毒”的“斗鸡”哲学。但他的这种处世态度,遭到了大一新生兰彻的挑战。兰彻试图自己思考、享受学习,并且一直鼓动他的两个好朋友“造反”。学生乔伊自杀的场景是全片中最震撼人心的一幕,他写在墙上的遗言“IQuit(我放弃)”充满了对填鸭式教育的控诉,引起中国网友的强烈共鸣。我在网易博客上看到,cicis在博客中写道:“这样的教育制度,为什么我们不反抗?不敢还是不会?老师没有教过我们怎么反抗,所以我们不会。多么可悲啊!学校不是工厂,我们不应该是被批量生产的标准品,有棱有角的那才叫做人!”
, C2 [, `9 p2 ?* k* j4 M; d+ F' n. Z# [( c5 \$ h# D4 B
“病毒”院长说,“一出生就有人告诉我们,生活是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哪怕是出生,我们都得和3亿个精子赛跑”,““噪鹃从来不自己筑巢,他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时候他们会怎样?他们会把其他的诞从巢里挤出去,竞争结束了,他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 ”
% G' F& T: X: N: m1 |4 e
/ V( Q5 ~1 w6 e: a“傻瓜”兰彻说:“一切顺利”,“你们都陷入比赛中,就算你是第一,这种方式又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这里是大学,不是高压锅……”
. o0 e3 i7 {! v
) b" g$ u# X. d0 y) X$ @摄影师,“在人类行为学课上我们曾学过,朋友失败时,你难过。朋友成功时,你更难过……”
4 U, E2 r' i2 G5 v3 A* ]. f: O5 ?
干自己想干的事,做自己想做做的人。
e* K$ t( i, P3 Q
& J/ K+ z2 c7 G4 m1 N: x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最真实的自己,为自己去活吧!
( f0 r3 O8 c, w$ h( I# p, A& ?5 ]5 h9 q* t. b& J
对不起,写到这里,我实在忍不住去看第二遍了。
; @) W6 B9 A, i+ j0 W7 ~; X) W" i) a Q5 o4 Y) t `( G
给出个链接,http://www.tudou.com/playlist/p/a36222.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