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  鸡蛋( 0)
|
华人教会现象反思(一)5 L4 d7 `+ e& c% o
——福音的三重性(前章), f- f+ U6 b- D0 ]' a/ w: Y, G
吴铭/ m, A/ y4 v( X8 C
(前言:正如笔名吴铭所表达的,我是无名之辈,与诸位不相识,只是有时间反思自己在信仰路上的零星记录。本人不是牧者,也非教会领袖,只是一位普通基督徒。因为对中国文化和 基督信仰的反思,随写随聊,若有同感,只需内心阿门;若有异议,我也不加争论,毕竟每一个人经历不同,精力有限,路过的陌生人而已。我不会回复任何信息,彼此敬重,相顾守望而已), c. H C- h% g6 z
! ]9 x! V8 ^( X$ H4 p h9 Q反思加拿大华人教会近十年光景,似乎仍旧停留在“信主得救”的认知阶段。这样的现象使得一方面,教会会友以为“一次受洗,永远得救”的错误认知,而普遍存在的属灵婴孩的阶段,另一方面,作为教会的牧师传道,其教导也只停留在福音布道的初级阶段,在不断重复基督教义的常识之外,似乎很难再有对会友属灵生命的关注。这是一个矛盾,也是对福音的匮缺。但似乎教会整体对这样的事情习以为然,没有太多人提出疑问。反思之余,你会发现,普通会友若要追求基督生命的成长,必然面对更多的属灵争战,你服侍的时间精力还有你服事的代价,是否敢于对教会里不好的事情说“不”;另一方面,牧师倒也愿意会友普遍不要太追求属灵的生命成长。你若更多的了解圣经,那么牧者在教导证道方面的压力更是很大。如果一篇用心的讲道需要20—25小时的预备(不包括预备讲章的祷告时间),那么多少位华人牧者可以一个月安心讲道两次以上呢?所以大家都普遍停留在一个阶段,会友有时间就来教会坐一下,喜欢听就听一听,不喜欢的就看看手机,闭目养神好了。而牧者多是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主题,套用经文作为证据来讲论一番。坦白的讲,这段经文是不是这个意思呢?没有人在乎!这也正是我们对神话语缺乏更多认识,从而造成我们属灵生命普遍“吃灵奶”阶段的主要因素之一。
/ E2 e/ h [5 d# Y9 V
) [" I9 ?: e& m3 X, j. j- t从“一次得救,永远得救”这个假命题说起。各位教会弟兄姐妹不要急于否定,或者争辩。我们去查考这句话的时候,圣经里并没有写这样的话。这句话的英文表达更准确的是“一旦得救,永远得救”,是加尔文派的基督教学者对加尔文《基督教要义》中“神的护理”中的阐述,是当时新教教徒面对承认自己是基督徒而要被火刑的苦难的答复。这一系统神学的要义,是神使用加尔文在那个时代对当时苦难中坚守信仰的基督徒的安慰。而如今在华人基督教会,这个“真理”被误解成,一旦你受洗,就有得救进入天堂的确据。这实在是可怜的教导。因为这样的误解,让很多基督徒以为我已经得着了,所以花时间更多的追求物质生活的更新,更多的财产和舒适的国际假期旅游。网上对于这个命题的讨论已经很多,这里不再重复。1 ]" M# L/ ^8 V- x( @
# d& L. Q+ c+ N3 _3 c, ^/ O我想说,如果停留在这个阶段,你会对圣经里的很多话读不懂。你无法理解为什么人一旦信主,为什么不要马上像那个强盗一样马上进入天堂呢?你会不明白为什么那些奉主的名赶鬼行异能的人,主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也看不明白,启示录中为什么在最末的时候,那些洗净自己衣服的才是进入新耶路撒冷的人们,(启示录22:14-15),而喜好说谎言、心存诡诈的人却是在城外。我亲爱的弟兄姐妹,不要误解的说那是因为那些人是不信主的。我们需要承认启示录是老约翰在拔摩岛写给基督徒的最后的绝笔,是要警戒我们这些活着的基督徒,务必谨守自己的信仰,不做那些与罪有份的事情。我很坦言,如牧者是一位习惯谎言,虚伪的人,看似情商高超,也满有魅力,但这又有什么益处呢?在22:12主耶稣基督的审判之中,我们这些基督徒都要面对我们各人所行的赏罚。所以你或许会疑惑,那我是不是否定了耶稣基督的救赎呢?我断乎不敢,也绝无此意。但需要从整部的圣经来看福音,从创世纪可以贯穿到启示录的神的启示的渐进性看我们基督徒活着,不是简简单单的“信了就完成了”的自我欺骗,而是我们在神福音的宏大篇章中的位置和使命。9 k+ R* m0 Q; Q' @" q& {+ \
(做完体力工作,偶有余力写写,随写随停,勿怪,更无多余精力回复与辩论,谢谢诸位体谅)
& |& F% N) C E+ ?) G: U( ^8 Z |
|